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世纪无可回避的话题-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各诸侯国的井田制逐渐瓦解。奴隶主为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以获取更多的财富,改变了井田的剥削方式,允许生产者交纳大部分家产品作为地租,留下一部分由他们自己支配。这样,就产生了新的封建性的剥削方式。原来的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中国的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小农经济最后瓦解了奴隶制。地主将土地租佃给农民,对农民主宰的力度减弱了。奴隶变成了农奴、半农奴、佃农、雇工。
  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出现规模化生产的工厂,作为资本家的工厂主的〃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了土地,也离开了对地主的依赖,成了仅仅拥有劳动力的〃自由人〃。工厂主可以剥削工人,但对这种〃自由人〃主宰的力度,在某些方面还是减弱了。当然,工厂主在剥削工人,以获取利润方面,是不择手段的,也是不会手软的。但是,工厂主对工人的雇佣还是循着以下的轨迹,不得不逐步的变化着:
  早期:工厂主作为雇主,靠延长劳动时间,雇佣童工,甚至使用包身工,来剥削工人,榨取利润。
  中期:资本家们不得不承认劳动者必要的休息的权力,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
  现代:出现每周5天工作制,工人中有了白领阶层;工人可以成为企业的股东之一,股东大会对企业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企业利益由各方面共同〃分红〃。
  可以说,我们从这里看到了私有制的一个变化的趋势:作为〃主宰〃方、〃雇主〃方的一代一代私有制的主人们,他们对〃被宰〃方、受雇方的主宰的力度,在不断的减弱。
  应当说,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历史车轮进步的印痕。
  ②从私有制的起源看私有制产生的必然——这种必然性来于人的自发的利己性。
  我们从私有制的发生发展能看到,私有制之所以在历史上的出现,是有必然性的。从私有制的起源上,就能析察这一点。
  这种必然性可能来于人的自发的利己性。当原始人在极低的生产力条件下,只能共同劳动,劳动所得不能有剩余时,没有出现私有制。而一旦〃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个人占有,并逐步演进为私有制。这说明原始人类自发的利己,只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只要有可能、有剩余,就有了〃据为己有〃。
  ③私有制在历史上的作用
  私有制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善良〃的财产所有和经济运行体制,但是,马克思主义也不否认〃恶〃在历史上的作用。私有制,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发挥了促进作用的。
  由于财产和利益归个人所有,个人可以从这种所有权及其获利中,得到实际的好处。因此,个人所有、私有制,在以个人利益调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实现效益上,效果是明显的。由于私有制的运作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的程度,高于其他形式,私有制企业业主对所属企业严格管理的责任意识也是强的。
  但是,因为私有制与个人利益的紧密相连,当可能时,个体私有者也会因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当代的国内外现实中,我们都能从个体、私有的营运中,找到层出不穷的实例,证明〃私有制〃可以成为〃万恶之源〃。
  同时,历史发展至今的发达私有制体制,允许巨大财产为个人所有,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调动积极性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能提高扩大生产、增长效益的积极性;也有滋长为牟利而不顾一切,乃至〃每个毛孔都沾满鲜血〃的邪恶动力的消极作用。而且,巨大资产的个人所有,更易形成贫富悬殊。当个人的资产巨量增长之后,也为一部分人挥金如土,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为所欲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这就必然可能加剧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
  二、公有制在历史上的产生及其起因、必要性和其与生产力的适应与不适应
  ①公有制的变迁史——社会主义公有制对生产力的解放作用
  当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公有制的变迁,回溯历史来考察原始公有制时,可以发现,这种公有制,实质上是原始先民在极低生产力水平下不得已而自然形成的。
  当时的原始人类,只能组成群体才能抵御猛兽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只有组成群体,才能进行群体的狩猎生产,而所生产(狩猎)的果实,也只有大家共同分享,才能勉强维持种群的生存繁衍。这样,形成了原始公有制社会。不过,这种原始的公有制,是比较脆弱的。一旦生产有发展,劳动的产品有了剩余,人的自发的利己性,就与一定的物质条件结合,而产生了私有制。
  公有制在原始公有社会之后,在人类社会中长期没有占统治地位,但作为一种资产所有的模式来说,还是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较早开始建立国有的采矿、冶锻、制盐、建筑、运输等〃企业〃,古希腊也已经有〃公有银行〃。
  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西方国家也出现过〃国有化〃的浪潮。二次大战后,由于国家严重创伤,亟待复兴,而私人资本无力承担大任。英国曾经颁布国有化法案,英格兰银行等一千五百多个矿井、煤气、电力、铁路、民航企业,70多家钢铁厂收为国有;法国的雷诺汽车、法兰西银行等几十个重要企业成为国有企业。法国在〃非公有化〃浪潮之前,国有企业达到三千三百五十家,就业人数、净产值、出口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占全国比重的百分之十八,百分之二十六,百分之三十六,百分之三十五。公有企业几乎三分天下有其一。至今,欧洲仍然有〃欧洲公有企业中心〃。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深刻分析私有制的弊端之后,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重要蓝图之一。考察历史,我们看到,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中期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私有制,都十分残酷。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导致了农民一次次的起义,被剥削压榨的起义农民,发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声音;欧洲早期的工人起义,也提出了〃财产公有〃的口号。而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创立和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按照生产关系应当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理,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地提出并由各国共产党人实践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的理想。
  可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的奴隶制,中期的封建制和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制度,这几种私有制所造成的社会不公的、相当科学、理性的〃反其道而行之〃。
  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人民当家作主,财产全民公有的所有制形式,在她初创时期,对于在资本家的工厂工作,但没有工作和生活保障的工人,对于在地主的盘剥下、没有土地的农民,对这些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工农大众,是有着极大的号召力和解放作用的。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曾经受到社会主义创立初期国家大多数民众拥护、支持的重要原因。——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施之中,得到了看得见的利益:工人的工作、生活,因其地位的上升,得到了相当的保障;农民分得了世代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
  这样,工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理所当然地获得了空前的高涨。我们说社会主义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也可以从这个意义上来加以理解。
  ②作为生产关系重要因素的公有制,与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之间存在着相适应和不相适应
  以上事实表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曾经对最重要的生产力——人,产生〃解放〃的作用,比较有效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公有制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出现了比较适应的状况,生产关系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然而,生产力的组成有两个方面。作为包含着科技水平的生产工具的生产力,在历史上是在不断发展、进化;而作为生产力的最重要、最复杂、最能动的部分——人的素质状况,则不是简单的直线上升的。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总体来说,素质状况是不断提高的。但就一代一代个体来说,人的社会性具有〃新生归零〃的特点,人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其社会存在、社会实践的反映。老一代人对初期公有制的适应,这种建立在对剥削工人、农民的地主、资本家的私有制的认识基础上的〃适应〃,在老一代逐步退出社会舞台后,并不能完全为后代所继承。
  加之,初期公有制的〃一大二公〃,并没有解决好对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怎么管、怎么用、怎么享。这样,在没有那么多建国前后社会经历的劳动者中,容易产生〃反正是公家的〃,依赖保障、无责任意识、工作被动消极等现象。……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其运行了一代、两代人之后,在其与有着自发利己性的、社会主义初创期人们的后代之间,产生了新的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公费医疗,本来是很好的保障制度。但是,在没有经历剥削,没有经历无医疗保障的人们中间,不容易产生与〃毫无保障〃加以比较而倍感珍惜,而不随意浪费医疗费的思想和行为。
  考察历史和现实的人,我们能够看到人的一个十分重要、复杂的状况(这也是〃生产力〃的状况):只要没有充分予以防范、制约,就会有人为个人利益而对公家的、集体的、他人的钱财费用,能占到什么程度,就不择手段地侵占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就目前人类文明的现状看,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还是〃利大无君子〃的。这使社会主义初期比较粗放的公有制,在人的这一现实状况之下,出现了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与人这一最重要的生产力的不相适应。影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作用。可以说,前苏联、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之前的很多情况,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人们常常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那么,以所有制形式作为要素(且所有制形式也必然影响和决定分配形式)的生产关系,除了要与包含着科技水平的生产工具的这一〃生产力〃相适应,也不能不注意与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劳动者)的状况水平相适应。
  ③公有制在历史中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即使在原始公有制社会之后,人类社会长期处于私有制社会,但公有制的体制,还是继续存在、发展。这一点就说明,国有、公有的体制,对社会的发展,有史以来一直是在发挥作用的。
  首先,国有、公有体制的企业,是国家(最早是封建君主国家,后来是资产阶级的国家,社会主义则是全民所有国家)以其集聚的社会力量,为着发展生产等需要,而开办、组建的。其实力雄厚,以国家、政府为后盾,这是私有企业无法相比的。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不少国家形成〃国有化〃浪潮,组建了不少国有企业,正是因为: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在国家的支持下承担大规模的投资,兴办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的产业、事业。
  同时,相当一部分公益性事业和高技术、高风险、高资金密度的投资项目,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少盈利,甚至不盈利。这些风险大,不容易、不一定赚钱的项目,是私人不愿意投资的,但是又是社会不能缺少的。国有企业的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