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右翼帝国的生成-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出来工作。如今大多数美国家庭有两辆车,一栋房。平均每个美国人拥有两个房间,比现在的欧洲和半个世纪前的美国的标准要高一倍。美国的家庭财富超过440,000亿美元,是历史的最高记录,日子不能说过得太差。    
    但是,硬数据无法替代人们的实际感觉。今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爱德华兹痛斥布什创造了“两个美国”:在一个美国人人富得流油,在另一个美国大家朝不保夕。这被一些评论家称为是民主党最有号召力的竞选口号,也是他最终成为克里的竞选伙伴的原因。这背后的原因是,布什上任以来,进账4万至5万的家庭的收入增长,仅为2%。但在克林顿第二任的头三年,增长率则高达6。1%。相反,进账在25万的家庭,在布什任上收入增加了6%。如果把生活费用的上涨、税率的变化与工资水平综合起来考虑的话,从2001年1月到2004年1月,收入5万的家庭,有一个孩子的生活水平仅提高1。3%,有两个孩子的提高3。1%。但是,收入25万的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14。3%。可见,GDP再怎么增长,贫富分化日久也必然引起政治危机。如今一般美国人收入的上涨,已经远远赶不上住房价格、医疗保险和教育费用的上涨速度。5万美元不到的家庭收入,使许多美国人在买下住房后越来越难支持孩子上大学。在1980年,有大学文凭的和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的收入比例是1,690∶1,000。到2001年,则上升到2,243∶1,000。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有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要上大学。而孩子想上大学,无异于给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美国家庭增加额外的负担。但是,如果美国的家庭在教育投资上力不从心,下一代就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落马。    
    2004年7月24日


两党政治第9节 现代美国保守主义(1)

    现代美国保守主义——从戈德华特到布什    
    最近,有两位为中国人所熟知的美国人去世。一位是《光荣与梦想》的作者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他的书生动地记述了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的历史,其中译本的风行(包括最近的再版),塑造了中国人对当今美国的认识。然而,从大萧条中长大的曼彻斯特,代表着“新政”一代的心声。他刚刚长大成人就为罗斯福1936年竞选连任充当志愿者。他所记述的历史,主要也是以“新政”为动力的历史。    
    如今,美国人已经不记得曼彻斯特是谁。笔者还是通过国内的编辑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不过,一个在曼彻斯特的书中基本没有被提到的人——罗纳德•;里根的去世,却真正占据了6月初美国人的感情。他的盛大国葬可以说就是一个保守主义凯旋的宣言。人们突然意识到,里根已经重新塑造了美国和世界,我们至今仍然活在他的遗产中。    
    曼彻斯特的书写到1972年为止。从“新政”到1970年代初,历史正好完成了一个轮回。在这段时间,基本上是民主党在主宰历史:从建造了一个积极干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强大的联邦政府,到提出“伟大社会”的目标、实行种族平权、向贫困开战,政治的创意全是来自民主党。共和党的政策只是民主党理念的“回声”。但到了1972年,保守主义的运动已经蓬勃展开。当时里根已经连任了美国最大的州加州的州长。再有几年,他就将成为战后最受欢迎的总统。他推动的“里根革命”,就是将无所不能的庞大联邦政府看成是敌人,解构“新政”以来民主党建造的政治秩序。自此以后,共和党主宰了历史,从“里根主义”到“新保守主义”,不断提出政治创意,连民主党的总统克林顿,也不得不宣布“大政府的时代已经结束”,成为“里根主义”的“回声”。因此,面对当今的美国,仅读曼彻斯特的书就有些隔世之感。因为曼彻斯特所描绘的“光荣与梦想”,是“新政”和“伟大社会”的光荣与梦想。而当今的美国,借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的标题来表述,就是保守主义革命所塑造的一个“右翼国家”。本文的目的,是为理解这一“右翼国家”的形成和其背后的动力、修正“新政”的历史观,重新解释当今的美国,提供一个头绪。    
    保守主义革命    
    保守与革命,本来势同水火,但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到里根却将两者合为一体,完成了一场保守主义的革命。    
    从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看,美国的“保守主义革命”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精英的保守主义变成了平民的保守主义。第二,保守主义本来是面向过去的怀旧传统,对人性悲观,对变革怀疑。但在美国,特别是经过里根,保守主义竟变成一个相信未来、勇于变革的乐观主义传统。“保守主义革命”的政治后果,则首先是改变了共和党内部的权力结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统治共和党的新英格兰上流社会的谦谦君子,不得不让位于南部“阳光带”的“大老粗”。如今,共和党完全被南部保守势力主宰,新英格兰的温和派毫无力量左右党内政策。其次,在总统政治中,共和党从“新政”以来的“在野党”,变成了“执政党”。从1933年到1969年的36年中,共和党仅靠行伍出身并自称是“超党派”的艾森豪威尔勉强入主白宫8年。如今则大部分时间占据白宫,在过去的9次大选中赢了6次。第三,美国政治急剧右转。不仅共和党中的右翼压倒了温和派,而且民主党也不得不跟牌,向右靠拢,放弃了许多左翼的政治理念。克林顿为了回应里根主义的挑战,把民主党改造成一个亲企业、讲究财政纪律的中间党。2004年民主党总统预选,也拒绝了迪安等左翼反战候选人,拥立支持伊拉克战争的克里。如果说克林顿完成了内政上民主党的右转的话,克里上台可能会完成外交上的右转。所以,不管哪个党上台,我们都必须面对一个右翼的美国。    
    新英格兰的贵族俱乐部    
    在欧洲,保守主义实际上是贵族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伯克所阐述的欧洲保守主义:尊重传统的秩序,维护既有的等级,要求社会各阶层各安其位,服从权威,把平民主义视为洪水猛兽。这一套家长式的等级森严的传统,和美国的精神背道而驰。保守主义在美国一度混不开,也就不奇怪了。    
    美国的一个社会理想,就是突破旧大陆的等级秩序,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发展。当年托克维尔周游美国,写下了巨著《论美国的民主》,并开宗明义地指出:在美国人人平等,没有等级的束缚,社会不为个人规定其应有的位置,放任个人主义的发展,代表着世界的未来。也正因为如此,捍卫旧秩序的保守主义,在美国的政治字典上几乎找不到。这个词开始流行,还是民主党人在大萧条时代为了攻击自己的政治对手而引进的,带有污辱之义。当时共和党的总统胡佛(Herbert Hoover)被冠以“保守派”,自己拼命否认,一再坚持自己是“真正的自由派”。保守主义的两大信条:自由放任的经济和国际上的孤立主义,在大萧条和“二战”中似乎已经被历史埋葬。    
    所以,“二战”结束后,在统治共和党的新英格兰集团中,很难找到保守的色彩。相反,这些人几乎都接受了“新政”的政府干预、福利社会的理念,积极扩张联邦政府的权力,形成了所谓的“自由派共和党”。其中的代理人之一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就任纽约州长时,实行的就是高税收高福利的政策。艾森豪威尔当了总统后,还宣布:“逐渐扩大联邦政府是国力扩张的代价。”尼克松1960年总统大选时出战肯尼迪,事先与党内对手洛克菲勒就竞选的政纲达成一致,结果其国内政策几乎和肯尼迪没有区别。后来尼克松、福特、老布什先后就任总统,执行的政策,基本上还属于新英格兰共和党这一系。这个集团所代表的,是以纽约一带的金融集团为代表的企业界的利益,对党内所采取的也是董事会式的家长统治。


两党政治第10节 现代美国保守主义(2)

    把政府作为敌人——保守主义的草根性反叛    
    到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为止,“新政”的政府理念已经被两党接受。反对的声音属于极少数的异端。然而,“新政”对美国政府的改造非常深刻。有人甚至称“新政”以前的美国是“第一共和国”,“新政”后的美国则是“第二共和国”。这样大的变革,不可能不受到抵抗。而抵抗力量在统治集团里缺乏代言人,就会演化成一股反叛的草根性社会运动。这一运动不断壮大,最终把自己的政治代言人推进白宫,这就是所谓的“里根革命”。    
    “新政”不仅扩大了政府的职能,而且改变了政府的结构。在“新政”前,美国有句话说:“如果联邦政府关闭,老百姓半年后才会感觉得到。”罗斯福上台后,要扩大总统的权力。其中的一个结果,是国会在1937年通过决议,给白宫配备6个资深助手。但到了尼克松时代,白宫的工作人员已经接近600人,可见当时的白宫是多么寒酸。用既当过学者(普林斯顿的教授、校长),又当过总统的威尔逊(Woodrow Wilson)的话来说,1880年代的联邦政府是“议会政府”(congressional government)。相比之下,我们可以把“二战”后的联邦政府称为“总统政府”(presidential government),因为在罗斯福任上,总统的职能急剧扩张,几乎已经侵犯了权力分立的基本原则。    
    这也无怪,政治学家洛威(Theodore Lowi)把这个“第二共和国”概括为“拥有个人权威的总统领导下的庶民共和国”(plebiscitary republic with a personal presidency)。这一概括旨在唤起人们对靠庶民的支持和崇拜进行极权统治的罗马皇帝和法国王室的记忆。在盎格鲁•;撒克逊的政治传统中,这样的权威结构总是让人想起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一世和三世的专制,是美国基层社会的草根性政治理念的大敌。所以,直到今天,“不要华盛顿来决定我们的生活”仍然是一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华盛顿的圈内人”仍然是被用来攻击对手最有力的词汇。里根与布什当上总统后,还要一天到晚回自己的牧场,也是要把自己塑造成华盛顿之外的人,避免大政府的统帅形象。    
    急剧扩张的总统权力,实际上使得总统变得非常容易受伤害。总统大权在握,什么都管,自然必须众望所归,头上顶着光环,有些近似神灵的魔力。当年的凯撒大帝、拿破仑一世都无不如此。但美国的政治重心在基层社会,没有贵族的传统,老百姓不像传统的欧洲人那么崇拜权力。一旦发现总统是个大俗人,就会大失所望,群起而攻之,像克林顿的性丑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讨伐他的人说:“总统不仅是一个政治领袖,而且应该是个道德领袖。”可是老布什面对这个问题却说:“我若把自己当成一个道德领袖,我妈妈非杀了我不可。”美国是个培养大俗人的社会,你如今要把这个大俗人摆在总统的神坛上,这个神像早晚要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扩大总统权力,提高了社会对总统的期望,使人觉得总统应该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旦总统不能达到这种期望,就会出现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