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右翼帝国的生成-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移民,特别是倾向民主党的拉美裔大量涌入,使已经不是保守主义的核心基地,渐渐变成一个温和的州。同时,麦凯恩本人虽然对外强硬,但在内政上观点温和,2000年大选时对南部的基督教保守主义的种族倾向曾公开谴责,在伊战后又反对布什的减税,强调消除联邦赤字的重要,得到许多中间选民的支持。这也是他能够左右这次选举的力量所在。    
    克里看到经济日渐好转,伊战则危机重重,靠经济牌打倒布什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只有借伊战作为自己的主要武器。但是,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民主党由于反对越战,在国防问题上失去了选民信任。乃至伊战最黑暗的时刻,选民仍然在伊拉克问题上更信任布什。克林顿虽然在内政问题上促成了民主党的右转,但其任内没有重大国家安全危机,没有机会在国防上完成右转的使命。克里不在总统任上,在这个问题上更没有信誉,所以希望借麦凯恩之助,使民主党在国防上重新建立信誉,彻底完成民主党的转型。这一去向,在近年来涌现的所谓“新民主党”人中,也颇有市场。    
    克里和麦凯恩的跨党选票虽然很可能因麦凯恩对个人政治利益的计算而变得不可能,但这一假设中的联合选票一旦实现,就将成为突破了两党政治架构的100多年未有之大变。更重要的是,这一联合选票的支持率,比现在任何一党的选票的支持率都高出许多。这说明尽管政治领袖之间还没有达成共识,但突破两党政治或对两党进行重新组合的社会基础已经形成。    
    如果克林顿不是因性丑闻遭共和党的暗算,戈尔就会在2000年继任为总统。碰上“9•;11”,一个民主党的政府就会乘机抢占强硬的国防和外交路线的高地,挽回越战以来对外软弱的恶名。如此一来,共和党在政纲上就更无优势可言。所以,2000年布什阴差阳错地就任总统,救了共和党一命。今年他连任的意义,就是卡住民主党在国防、外交上右转的道路,保持共和党这一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优势。但问题是,布什今年要胜只能是险胜,并不能解决共和党社会基础过于狭小的难局;如果一败,民主党就可能把克林顿开始的革命完成。一个右翼的民主党,虽然面临着其左翼的反叛,但社会基础远比布什的社会基础要广泛。而以后的共和党如果想摆脱现在这样狭窄的社会基础,向中间靠拢,其右翼由于在布什任上已经发展得过于强大,一旦反叛起来,恐怕比纳德对民主党的反叛更有杀伤力。所以,有的保守派评论家忧心如焚地说:今年布什一败,共和党就要玩儿完。    
    可见,里根与克林顿到底谁大,我们还要“且听下回分解”。    
    2004年7月1日


两党政治第7节 美国人挣多少?(1)

    世人都说美国富。但一般的美国人到底挣多少?对这个问题,即使在美国住了10年也难有个概念。美国人注重个人隐私,特别是财产上的隐私,对自己的收入不谈,对别人的也不问。媒体上曝光的,常常是些名流的收入,几百万乃至上亿皆不是新鲜事,但没有代表性。    
    美国是个用统计数据管理的社会,数据从来都不缺。比如,美国的人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38620美元,在全国14300万纳税的家庭中,中等家庭的收入接近45000美元。但这样的数字,还是过于抽象笼统。中等家庭规模各异。即使求个2。6的平均数,每个家庭处境还是不同。比如,有的家庭必须每年花上万美元供孩子上大学,有的则没有这个负担。过中等家庭的日子是个什么滋味,还是难以体会。    
    另外,富与穷是个主观感觉的问题。这个感觉每天在变,很难有个确定的结论。不过,美国人觉得自己是穷是富,对政治却有重大的影响。如果大部分美国人觉得自己太穷,日子越过越难,在任总统的位置多半就保不住。如果大家觉得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在任总统则几乎肯定连任。2000年这个问题则变得更加复杂。根据经济学家的数学模型,目前经济恢复强劲,布什没有理由落选。但是,一系列民调显示,老百姓的自我感觉,和经济数据并不一致。GDP在涨,企业利润在提高,老百姓却觉得日子不好过。美国人的富与穷,成了典型的半杯子空还是半杯子满的问题,就看政治家怎么包装这个现实了。    
    今年初出版一本《低工资的美国》(Low Wage America),多少为我们了解一般美国人的收入提供了一些线索。该书的一个结论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挣的工资难以养家。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一般美国家庭是男人工作。换句话说,一个核心家庭只有一个人在外面挣钱。于是,“家庭工资”,也就是足以养活一个家庭的工资,成了劳工阶层工资的理想标准。    
    如果以这个标准衡量,当今的美国人就有了普遍的家庭财政危机。在2001年,1亿个有全职工作的美国人中,大部分人的收入在35,000美元以下。32。8%的人能够挣到4,500美元以上。能够挣到65,000美元的,不过占这1亿人中的15。7%。美国生活费用甚贵。按一般中产阶级的标准,即使65,000美元养活一个有孩子的家庭也并不太宽余。可见,绝大部分美国人挣的工资,养家很勉强。    
    当然,如今时代不同了,妇女早已走出家门工作,一个人的工资并不代表一个家庭的收入。但是,即使把妇女的工资算进去,前景也不乐观。目前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只有一个人工作。这样的家庭中,不少是因为挣钱的人收入甚高,配偶不需要工作。在另外三分之二的家庭中,则常常有两个或三个人在外面挣钱。不过这些第二份或第三份收入,常常低得可怜。比如,大部分家庭中的妻子都出去工作,但她们中有固定的全职工作的不到一半。一般而言,这些妻子们的中等收入只有18,000美元。在一个典型的“双职工”家庭中,妻子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36。1%。若以这个比值估计,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恐怕过不了5万。    
    父母挣的钱无法养家,未成年的孩子只好出门打工。美国常常指责一些穷国雇用童工,侵犯人权。但你走到美国的店里就明白,青少年打工属于司空见惯。老实说,孩子打工主要不是穷困现象。美国人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自食其力。许多富家子弟常常会出去打工,这不是因为家里缺钱,而是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教育。甚至有统计表明,那些从小打工的人,长大后挣的普遍比从小不打工的人要高不少。美国社会的许多头面人物,小时候都打工。但是,家里穷不得不打工的,也大有人在。而且这些孩子为了挣钱,打工过度,做不完作业,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上课眼睛也睁不开。从1980年到2002年,青少年打工增加了63。2%。这么大的增长率,显然不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意识到打工对孩子的教育的意义,而是纯粹经济童工的增加。孩子打工拿童工的工资,给老板省了大钱。但孩子那几个小时打工的收入,则很难补贴家用,大不了是少向父母要钱而已。    
    上面讲的还是完整的家庭。近几十年美国人离婚率增高,结婚率降低,单身“家庭”和破碎家庭甚多,这些人的日子就更不容易。2001年4,500万美国的未婚职工中,中等年收入不过16,934美元。单亲母亲的中等收入为18,472美元。这些单亲母亲有四分之三是在福利被切断后被迫出去工作的。可想而知,出去工作就顾不上孩子。挣来的钱缴房租倒是差不多够了,但没人管的孩子却常常因此学坏了。而许多当爹的离异后不支付抚养费,或者在监狱里关着。目前22。4%的美国的孩子就是这么长大的,长大后最可能的前途之一,就是进监狱。


两党政治第8节 美国人挣多少?(2)

    为什么美国老百姓挣这么少?另一本书《美国的精简》(Downsizing in America)提供了部分答案。美国的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越来越有效率,并且借着全球化把企业迁移到发展中国家,在国内裁人则越来越狠。从1980年至2002年,美国人口长了23。9%,就业人口增加了37。4%。表面上看是工作比人口增长得快。但是,这个乐观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几个事实。首先,几百万过去不工作的妇女这期间出来工作了。另外如上所述,青少年打工的比率也急剧增高了。更重要的是,一些高薪全职的工作被裁掉,代之以大量低薪的不固定工作。从1981年到2003年,美国通用的雇员数从746,000掉到350,000,少了一半还多。施乐的雇员数从120,500落到67,100。杜邦的雇员数从135,000降到79,000。再比照同时期23。9%的人口增长率,这些大企业职位的数量下降得就更显得厉害了。    
    代之而起的工作是什么呢?最底层的工作。从1981年到2003年,沃尔玛的雇员从27,000膨胀到1,300,000万。麦当劳则新创造出296,000个工作。但这些位置几乎都是售货员的工作,许多是临时性的。即使是全职的,这样的工作的报酬也只相当于前述大企业工作的薪水的三分之一。    
    钱到哪里去了?当然是流进富人的腰包。1980年,5%最富的美国家庭的收入,相当于全民总收入的14。6%。到2001年,这个阶层的收入则占全民总收入的21%。同时,最底层的20%的家庭的收入,在全民收入中的比重则下降了20。8%。    
    应该说,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富国。特别是经过1990年代的经济增长,国力大增。但是美国一般老百姓真正的受益十分有限,颇有国家越富,自己手头越紧的感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美国的大公司,CEO的收入是公司职员的530多倍。这个数字在日本则不过是10倍而已。所以,美国经济一有麻烦,你马上就能看到满街萧条,治安败坏。而日本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平成不况”,街上还是热热闹闹,歌舞升平。乃至一些美国人跑到日本一看,大惑不解:他们繁荣得要命,哪里有什么经济危机的样子?一个贫富分化的社会和一个均富社会的距离,从市面上就可看得清清楚楚。    
    不过,不少人对这样的描述不以为然。比如《经济学人》就指出,从1980年以来,美国的中等家庭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贫困率从1960年代以来持续下跌。黑人家庭的中等收入增长率比全国水平高两倍。特别是美国吸收的移民比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结果,在截止到1999年的20年间,500万移民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这并不说明这些家庭的生活比起在原所在国时没有改善。如果抛开这些移民不算,美国的中等家庭收入一直在持续改善。伊斯特布鲁克(Gregg Easterbrook)在《进步的悖论》(The Progress Paradox)一书中指出,25年前,美国平均家庭规模有3个人,如今只有2。6个人。也就是说,过去的中等家庭收入是3个人的收入,现在的仅是2。6个人。至于已婚妇女出来工作的时间增加了3倍这一事实,不少人说是生活所迫,但最近有研究证明主要原因是男女工作差距缩小,使妇女更愿意出来工作。如今大多数美国家庭有两辆车,一栋房。平均每个美国人拥有两个房间,比现在的欧洲和半个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