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就是这两书的增订本。全书四十二卷,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加
上重复的古文一千九百九十五字,合计四万九千零三十字”。但是在该文的
注释四中又说:“据《汉语大字典》收字组统计,《康熙字典》实际字头为
四万六千一百二十八个,加上不作字头的字,共四万九千一百七十四字。” 
这种说法是《康熙字典》收字最多的一种说法。
三、收字47043 个。
这种说法见“高等院校文字改革研究会”筹备组编的《语文现代化》第
二辑(1980 年)。
四、收字47035 个。
持这种说法的也较多。中华书局编辑部影印组1962 年12 月在《康熙字

典》的“出版说明”中,谈到《康熙字典》的三大优点时说:“收字相当丰
富,其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还有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983 年中
华书局版);《辞海》(1979 年版);王明根、吴浩坤、柏明著的《文史工
具书源流和使用》(1981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吴小如、吴同宾编著、中
华书局出版的《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周秉钧著《古汉语纲要》(1983 
年版)。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节目在介绍《康熙字典》时,也是这种说
法。持这种说法的还有台湾华同出版有限公司1979 年出版的《中文大字典》。
五、收字47022 个。
这种说法是陈嘉媛在台湾华文世界教育协进会出版的1980 年第27 期《华
文世界》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
六、收字42174 个。
这种说法在近人徐珂编著的笔记集《清稗类钞》中有记载。书目文献出
版社出版的《清稗类钞选·中外文字比较》一文中说:“我国文字,自苍颉
造字至许氏《说文》,其数为九千五百五十三字。此后则历代皆有增加,至
《康熙字典》仅得四万二千一百七十四字。”还有艾伟著的《汉字问题》(中
华书局1947 年版)和高树藩编的《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历代中国文字数
递增一览表》(1971 年)都是持这种看法。
这就是笔者所见到的关于《康熙字典》字数不同说法的几种资料记载。
按理说,象《康熙字典》这样一部有影响的字典,其收字数应该有一个肯定
的具体数字,但是,从资料记载看,竟出现了以上几种不同的说法。我们不
能不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几种不同的说法呢?而且最多之说和最少
之说又相差7000 多字? 
(李敏)

十科技博物科技篇
指南针的“始祖”是什么? 
“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原理简单, 
结构也不复杂,但如果你对它的“身世”稍感兴趣的话,就会发现许许多多
的谜团。
长期以来,指南针“族史”上最成问题的是:它的“始祖”究竟是谁? 
产生于何时?最初样式如何? 
我们知道,指南针是根据物理学上的磁学原理发明的,它的出现与人们
对磁力的发现及磁的指极性的发现是分不开的。明确提出磁石能吸铁的最早
记载是公元前三世纪时的《吕氏春秋》:“慈(磁)石召铁,或引之也。” 
时代相隔不远的《鬼谷子·谋篇》上也有“若磁石之取针”的话。现代磁学
告诉我们,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接近于地球的南极
和北极,所以当我们把磁体支挂起来,无论如何拨动,当它静止时,必然是
一端指向北方,一端指向南方的。对于磁体这种指极物性的记录,在公元前
3 世纪时的《韩非子》中已有披露:“夫人臣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
往,使人主失其端,东西易向,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所
谓“端朝夕”就是正四方的意思。显而易见,我们的祖先至迟在公元前3 世
纪已普遍地认识到磁的指南性和吸铁性了。那么磁的吸铁性和指极性最早究
竟发现于何时呢?虽然不少学者辛勤探究,但终因文献记载的缺乏和局限, 
而使它们成为数千年来争论不休的一个谜。
由于磁体的吸铁性及指南性最早发现于何时还不能确切地断定。故如指
南针这样的磁指南器最早产生于何时也就自然而然不甚了了。就目前而论, 
“司南”说占上风。它根据《韩非子·有度篇》:“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
夕”,认为战国时期就有了我国最早的磁指南器——司南。它并且依据《论
衡·是应篇》:“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考证说:司南是用天
然磁石琢成勺形,它的勺底呈球状,将其南极磨成勺子的长柄,然后放在地
盘上,盘的四周刻着“八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十
二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四维” 
(乾、坤、巽、艮)二十四方位,盘子中央有直径5 厘米至10 厘米磨得很光
滑的地方用来放勺。使用时,将勺轻拨,使之转动,等勺停下来,它的长柄
便指向南方。
但有些细心的学者根据上述史料反问道:不是说“先王立司南”吗?那
么这“先王”到底是指何代的先王呢?这不可不谓是对“司南”说的挑战。
天然磁石磁性不强,很难想象经琢磨震动后还能指南。同时当时的人很难定
出磁石的南北极。如不按南北极方向制勺,则勺纵有磁性也不会指南。为什
么要制成勺形,而不能制得更简单些呢?这就是“指南鱼”说的主要观点。
此外,他们认为,除《韩非子》、《论衡》二书有“司南”的资料外,六朝
以前的其他文献均无司南的记载,甚至还把司南与指南车混淆。他们认为目
前发现的关于磁性指南仪器的最早明确记载是北宋曾公亮著的《武经总要》
中的“指南鱼”。这是一种用薄铁叶剪成的二寸长的鱼形物,通过粹火、磁
化等手段而赋予磁性,“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

南向午也”。
无论是“司南”说,还是“指南鱼”说,都各言之有理。但如果说最早
明确记载磁性指南仪器的是《武经总要》,似乎是过于保守了。究竟孰是孰
非呢?或者说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这尚有待于矢志于此的学者和读者, 
从浩瀚的文献中去发掘,另外,也有待于考古的新发现。
从指南针发展史来看,它的大发展是与人造磁体的出现分不开的。那么, 
人造磁体又是何时“诞生”的呢?西汉时的《淮南子·万毕术记》中记载: 
“取鸡血与针磨捣之,以和磁石,用涂棋头,曝干之,置局上,即相拒不休。” 
但这是否是最早出现的人造磁体呢?那还是一个问号。
此外,通常都认为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是最早记载指南针的,“方
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梦溪笔谈》还详细地介绍了指南针的4 种
装制方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缕悬法。然而新近出版的《中
国史稿》第五册写道: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 年)《茔原总录》提到,要
定四正的方向,必须取丙午方向的针,等到针摆动停止时,中而格之,才能
得到正确的方向。这样,便将指南针的记载推前了几十年。
最初的指南针没有方向盘,但不久后人们便给浮式指南针加上固定有二
十四向的圆形方位盘,这就是水罗经盘。只要看一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 
便能定出方向来,这无疑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有关罗盘的记载, 
目前所知,最早见诸南宋曾三异的《因话录》,但罗盘最古记载这顶桂冠是
否非《因话录》莫属呢?下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亲爱的读者,你有兴趣探
一探指南针“身世”的迷宫吗? 
(后志刚) 
造纸术始于何时?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究竟谁是纸的发明者呢?人们通常
回答是:东汉的蔡伦。其依据是范晔的《后汉书·蔡伦传》:“(蔡)伦乃
造意用树肤(皮)、麻头及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里范晔使用的“造意”一词, 
包含有发明创造的意思。因此人们往往把蔡伦向汉和帝献纸的公元105 年作
为纸的诞生时间。
《后汉书》关于蔡伦造纸的说法与其他古文献记载有很大出入,关于蔡
伦事迹的最早历史记载,当推东汉时官修的国史《东观汉记·蔡伦传》。它
是曹寿、延笃等人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所撰。这距蔡伦之死不到30 年。《东
观汉记》一书在隋唐时代尚存,宋元以后方失佚。今传本是后人所辑录,已
失原书之真。查隋代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四)、唐代欧阳询《艺文
类聚》(卷五十八)、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引原书《东观汉记·蔡
伦传》,均作:“黄门蔡伦,典作尚方作纸,所谓‘蔡侯纸’也。”原书只
说蔡伦主管(即“典”)少府所属尚方造纸,根本没有蔡伦发明纸的意思。
蔡伦于公元75 年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尚方令、龙亭侯、
长乐太仆,最后于公元121 年因卷入宫廷内讧而服毒自杀。故所谓蔡侯纸实
出于尚方内众工匠之手,而决非身为尚方令的蔡伦所亲制。封建时代将蔡伦
奉为“纸神”,建祠修庙,焚香祭祀,自然是神化了蔡伦。但贬低蔡伦在造
纸史上的历史作用也是不对的。尚方令蔡伦组织尚方扩大造纸原料来源,制

作价廉物美的良纸,以代替旧书写材料竹简和嫌帛。他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
科学家。
然而,近代西汉麻纸的发现,给东汉蔡伦造纸说以巨大的冲击。已故的
考古学家黄文弼于1933 年在新疆罗布绰尔古烽燧遗址掘得一片西汉中叶的
古纸。从外观看为粗糙的麻纸,大小为4×10 厘米(报道误为40×100 厘米)。
可惜此片古纸当时未作分析化验,后又毁于30 年代战火,现仅存此照片。
1957 年5 月西安市东郊灞桥又出土一叠西汉前期古纸,呈米黄色,质地
粗糙,已成碎片,最大的一块长宽为10 厘米。纸上有明显的布纹,并附着绿
色铜锈老斑。经反复检验,其主要原料为大麻,夹杂少量苎麻。它是世界上
现存最早的植物纤维纸,现陈列在陕西省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但也有
少数学者认为它不是考古工作者按科学方法发掘的,对它是否为汉纸表示怀
疑。
1973 至1974 年,甘肃汉居延遗址又发掘出两张西汉后期的麻纸。它再
次证明了造纸法是西汉劳动人民的创造。迄今为止出土的西汉古纸数量不
多,并且纸都作为杂用。目前尚未发现西汉用于书写的纸张。因此发掘更多
的西汉古纸,成为解开造纸术起源之谜的关键。除以科学方法考古发掘外, 
尚应重视对古纸的分析化验工作。
学术界关于造纸术起源的分歧,还在于对古籍中关于造纸的主要记载看
法不同。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出现“纸”字。最早解释纸字含义的是东汉许慎
的《说文解字》。它倡导最初的纸是以丝絮为原料,按漂絮原理而制成的说
法。而也有学者认为絮纸没有强度,从技术上否定用丝絮造纸的可行性,因
此关于造纸文献资料的搜集、考证,并与考古发掘相印证,仍然是很重要的。
(王庆余) 
注:据《新民晚报》1991 年12 月21 日转摘《人民日报》报道:从1990 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