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慧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把自己的生命理解成动物性生命,看成是受时空规定的存在物,那么人就会感到理性的意识在自己的动物性存在中只是不时地出现吗?人们如果这样看待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理性意识,人们就要自问,他的理性意识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才出现的。但是人们无论怎样考察自己的过去,他永远也不会找到理性意识发生的时间。他会永远觉得,理性意识或许从来就没存在,或许它一直存在着。如果他感觉到和理性意识的距离,那是因为他不承认生命就是理性意识的生命。    
    在把自己的生命当做动物性生命来理解、当做受空间和时间条件规定的东西来理解的同时,人们就很想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下理性意识的苏醒和活力。他们自问,我们在什么时候、有多长时间、在何种条件之下才拥有理性的意识。只有对于那种把自己的生命看做是动物性生命的人来说,理性生命的苏醒才是有分段间隔的。对于那些把自己的生命看做是存在于理性意识活动中的人,这种间隔不可能存在。    
    


《智慧书》第一部分 厚德载物

    苏琬棋译 厚德载物。    
    上帝考验人类。他派身边的两个天使,一个扮做乞丐但富比王侯,另一个扮做富翁却一文不名。二人的区别仅仅表现在衣着上。但芸芸众生往往被外表的假象所迷幻。    
    街道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来往不绝。一个衣着朴实的青年看到眼前有一个美冠华服的富绅,只见他洋洋自得,趾高气扬,仿佛这条街道容他不下。青年视若不见,平平淡淡地走过去。一会儿又遇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用无助和乞求的目光盯着这个青年。他见乞丐很可怜,便翻遍全身所有的口袋把钱聚起来施舍给乞丐。乞丐很感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又有一个青年,衣着纨袴,同样地碰上了那个富绅和乞丐,但态度却与前一个青年大相径庭。他见那富人,便凑上前去,阿谀吹捧,他的话就像臭水沟中的污水一样让人作呕。他见那乞丐,不但对那双乞求的双手视若无睹,而且恶语相加,大骂出口。    
    上帝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给了两个青年不同的结局。第一个青年得到了乞丐天使的馈赠,变得富裕起来;而第二个青年却因为阿谀富翁天使而遭到众人耻笑,富翁的一文不名也让他气愤不已,最后羞愤交加,重病不起。    
    上帝的启示:厚重的德行才能承受巨大的财富。    
    我们真为第一个青年感到庆幸。因为他拥有美好的德行,这种德行能感动上帝。美好的德行才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本。    
    有了美好的德行,人字的一撇一捺才支撑得牢靠,才有了丰润有力的人格。相反,则会失去平衡,难以做人。要时时品味上帝的考验,谁知道上帝下一个要考验的是谁?    
    集此一辑,以飨读者!    
    无限的生命能量    
    煤可以燃烧发电,并产生光。但一吨煤所发出的能量有绝大部分是不能供给灯泡的,而是中途因发热与摩擦而耗费去了。想出一个适当的方法,以补救这种惊人的能量损耗,这正是现代科学家当前面临的大问题。    
    一个青年人在初出问世时,年富力强,精神肉体都充满了大量的活力。他觉得在他的生命中简直蕴藏着无限的能量。他相信可以运用这生命的能量做出神奇而伟大的事业。他相信,他可以将他的生命能力全部化做光明——事业。    
    他为自己拥有的青春活力而自傲,似乎以为他自己的能力与活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就在各种地方不知爱惜地浪费他的生命能量——烟酒逐增,饮食无度,不良的生活习惯,贪懒与奢侈的习惯,不认真工作。这些都会摧残、减损他的生命能量,直至最后他会大吃一惊地自问:“我的能量所发出的电和光在哪里呢?难道我所发出的只是这种昏暗的烛光吗?”    
    他会很惊异地发现,虽然自己原来拥有丰富的能量和活力,但所发出的光辉还不足以照亮自己的道路,更不用说照亮世界!以前他为自己的能量而自负,自信能大放光明,照亮世界,现在连他自己的周遭已缺乏光明,因而不免感到颓丧了。他生命的能量本来可以化做种种大事业的力量之源,但已在中途浪费掉了。    
    一个青年在一夜之间,将他父母辛勤储蓄的数千元轻松地浪费了,这在我们看来,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然而青年人往往不知自爱地浪费自己原本可以化做事业的宝贵活力,浪费自己宝贵的能量,我们对此将作何感想?金钱的损失,哪能比得上生命能量的损失?千元之数,比起我们一小部分宝贵的生命力来讲,又算得什么?    
    失去的金钱可以再挣,但浪费掉的能量和活力却不能再得,不但不能再得,而且还生出种种重大而深切的恶劣影响:它会损害一个人的品格,埋没一个人生命中一切最高贵的素质。    
    请你每天自己检讨一下,你的能量和活力都用到哪里去了?检查一下你有多大能量与活力,是否都浪费到那些无谓的地方去了。恐怕你常在愤怒、怨恨和不快中耗掉了自己不少的活力吧!那只足以摧残你的神经,使你失去和他人间的欢乐,而对你没有丝毫的益处。如果你一度“发脾气”,这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恐怕要超过做一天苦工所受的损害。所以常常发脾气,无异于开放生命水闸,让你生命的能量和活力逐渐流去!    
    凡是那些摧残你的生命能量和活力的事你都应当予以排除。假使你遭遇一件不幸之事,或做了一件大错事,你当然应该尽力设法挽回与补救。但在你已经尽了全部心力之后,你应当将那事永远抛在脑后。不要让它的死骸仍拖住你的脚!永远不要容忍一切已经死掉而应该埋葬掉的东西再来扰乱你的心境,而在无谓的追悔与悲哀上浪费你的“生命资本”!    
    凡是足以减低你生命能量与活力的事,你都不应该接近,不应该做。常常这样质问自己:“这件事情能不能增加我的能力,有益于我的事业,而且可以使我更加强有力地去从事我的工作?”    
    假使你要在世界上做些事业,留下自己生命的足迹,那你要在文化的推进中尽些力量,你必须摒弃一切足以浪费你的生命能量与活力的东西!    
    


《智慧书》第一部分 努力

    王芬译 努力    
    为什么会有实现自我的愿望呢?显然,一旦意识到生命没有内容,那么,要去实现、要成为某种东西的愿望就会出现。因为我什么都不是,因为我是不足的、空虚的,精神上是贫乏的,所以,我要为成为某种东西而奋斗;要为实现自我——或外在或内在地按照一种人、一种事物、一种观念而奋斗。填补空虚就是我们生存的整个过程。因为意识到我们是空虚的,精神是贫乏的,所以我们或是为聚集物质的财富而奋斗,或是为培养精神的财富而奋斗。什么时候对内在的空洞有一种通过行为、通过期望、通过获得、通过成就、通过权力等手段的逃避,那么,什么时候就存在着努力。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意识到我的不足,我精神上的贫乏,因而我为逃离它或填补它而奋斗。这种逃离、回避或试图去掩盖空洞必然需要奋斗、竞争和努力。    
    那么,一个人如果不作一种逃离的努力,会发生什么呢?一个人如果与孤独、空虚相伴,那么,在接受这种空虚的过程中,一个人将会发现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不存在任何要靠竞争、努力去做的事情的到来。只要我们试图回避内在的孤独、空虚,那么,就存在着努力,但是,一旦我们审视它、观察它,一旦我们毫不回避地接受自我,那么,我们将发现,一种生存状态就会到来,在它那里所有的竞争都停息。这种生存状态就是创造,而这种创造并不是竞争的产物。    
    因此,正如我们所知,行为其实就是反应,它是一种不间断地使自己成为某种东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对自我的否定和回避。但是,当意识到空虚而不作选择、不加谴责或不加辩护时,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就会有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是有创造力的。如果你在行为中意识到你自己,那么,你将认识到这一点。    
    在你行动的时候观察你自己,不仅能看到外在的东西,而且能看到你的思想和感情的活动。一旦你意识到这种活动,你就会看到一种思想过程,它也是感情和行为的过程;但它是基于一种要成为某种东西的观念上的过程。一旦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要成为某种东西的观念就会出现,而当一个人意识到内在的空洞时,这种不安全感就会到来。    
    


《智慧书》第一部分 与痛苦同在

    王芬译 与痛苦同在    
    要了解一切活动的根源——意志,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由意志产生意欲,由意欲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活动。每一个人只要闭目沉思,就会知道自己的存在原是永无休止的受着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人受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他无时无刻不在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每一次寻找的结果,无不发现自己原是与空洞同在,最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    
    水一泻千里,悠悠不断地流着,穿过一望无际的平原,汇入浪涛汹涌的大海,看来似乎没有遭遇什么阻挡。人和动物也正是这种情形,他从不注意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内容和意志符合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知道我们的意志原来不断地遭到折磨,在生命的经验中,意志不止一次地要忍受阻挡。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如此,对帝王来说又何尝不然。我们忽略意志所受的折磨,和人生所遭遇的种种痛苦与阻挡,这就像当我们有健康的身体而忽略小病一样,认为它不足以妨碍我们整个的成功活动。但是,请想一想,人不是从许多小病变成大病的吗?从这一事实我们就自会了解,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而是痛苦。    
    另一方面通常我们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如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快乐,没有成为大学生的青年,他对大学生活的遐想是多么绚丽啊,一旦他成了大学生,很快地便会说:“大学生活不过如此!”我们所经常遇到的痛苦,却常比我们所想像的痛苦还要痛苦。只有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才真能了解它的痛苦会令人难耐到什么程度。在人的心理自然趋向上,我们容易忘记自己过去快乐的经验,对于痛苦的遭遇却很少有人能磨灭,这就证明人在本性上原是与痛苦同在的。    
     如果我们要安慰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不幸和悲惨的遭遇,只要觉察到他人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也许超过我们自己。而在世界上的每个人很少愿意向另一个人说“我比你快乐”,大多都互不相让地说:“我的遭遇其实比你还要悲惨。”每一个人都可作如是说,这就说明人类的命运是多么悲惨了。    
    我们每个人都像旷野中的羔羊一样,在屠夫的眈视下做无知的嬉戏。在春和日丽的风光中,我们忘记了狂风暴雨乌云密布的岁月。这就犹之乎我们过的生活还算平坦时,就忘记了人生隐藏在平坦中的悲惨命运,贫穷、病痛、伤残断腿、眼盲耳聋,甚至失掉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