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凉州辞-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钩镰枪、斩马刀剑……一度都曾经在历史上扮演过农耕文明以步制骑的利器。

    李延炤深思熟虑一番,最终还是选择了长杆的诸刃唐刀款式,以及开山大斧。考虑到大斧攻击距离稍短,而且使用铁料多,又沉重不已。非力士还不足以驾驭,李延炤本人更偏向于采用诸刃长刀款式。

    诸刃虽名为刀,不过在前端的刀脊是经过加工,打薄了一些,最前方的尖端也打磨成为剑型,保持其斧刃的形制,继承了切刃横刀刃口耐用耐劈砍的优点之外,也同时兼顾了刀身的刺击能力。面对铁甲目标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更为游刃有余。

    即使面对敌军具装甲骑冲锋,这些长刀也可以由重步兵们结成紧密队形,而后仿照枪阵,排出一系列密密麻麻的刀阵。即使人马皆披重甲的具装甲骑冲撞上这些由锋利尖锐的刀尖刃口所组成的刀墙,也绝对讨不了好!

    虽然这样对敌,前排的士卒们多半会因为刀身不够长而受到重骑一定程度上的冲击,甚至很可能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不过打仗嘛,又哪里可能不死人!重步兵们使用这样的长刀作为武器,显然综合考量上也是优于单纯的长枪或者是重斧。首先这长刀受力点均匀,不太会出现重斧那种不好驾驭的情况,其次,这长刀可砍可刺,既可对付敌军重骑轻骑,也能对付敌人的各种步兵而不落下风。

    好像这东西,除了造价贵些,没有任何毛病。李延炤拿着铅笔画出数幅草图,又急匆匆地冲回县府去抓着毛笔,又勾勒了一番,着重画出了这武器的形制,而后便拿着这些草图,兴冲冲地前去工坊之中,准备将这个任务交给李良来试做。

    李良如今在工坊之中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自从灌钢法施行开来之后,李延炤又为工坊中的工匠们准备了每月的例钱禄米,宣布了奖惩制度,并明确表示李良因为贡献巨大,不纳入奖惩之中的降级制度。这一方面将那些有野心企图将李良从匠头位子上替代下来的人死了心,也为大家传达了一个信息:李良,便是这间工坊,至少在铁匠之中说一不二的人物!

    这些时间,大伙倒也是议论纷纷。尤其听说李良的小儿子还被李司马挑到县府之中,做了一个差役。县府之中即使是小官小吏,捕快差役,在这些往日就苦逼不已的工匠们眼中,也都是惹不起的大人物。一时间,众人纷纷议论李良命好,竟能得到李司马的青眼相加。一时间纵有各种不忿,也都不大敢在李良面前表露出来了。

    这种现实的情况带动之下,如今的李良,颇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虽然对于李延炤安排下来的各项任务,他仍是干劲十足地带领着工坊之中的众多工匠按时按量地完成。不过如今简直要被捧上了天,李良的心中,也难免产生了一些变化。

    李延炤将李良叫到工坊中的一个僻静处,而后将自己画的那些图纸拿给李良过目。包括自己草草为诸刃长刀所画的横截面图。李延炤倒也略懂唐刀工艺所说的包钢夹钢之法。乃是以坚硬,含碳量足够的钢材作为刀刃刀身的材料,而在这些钢材经过锻打之后,在其中包夹柔韧度较好的熟铁。而后加热锻打,制成刀身。

    这样锻打虽然费时费力费工。不过对刀剑品质所带来的质变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刀既锋利坚固,而且因为刀身内包了熟铁,柔韧度也是足够。即使骑兵在马上挥砍,这种刀也不容易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而产生弯折继而断裂。李延炤一直认为,一款坚固耐用的武器,即使造价高昂一些,不过在战场上所体现的价值,要远超过它本身的造价。

    李良仔细地看了一番图纸,详细参详了诸如刀身长度、宽度等数据,又向李延炤询问了一些制成此刀所需注意的事项。李延炤为诸刃长刀准备了两种方案。其一便是令全刀都由钢材铁料制造而成。其二便是以此时长枪所用的白蜡杆,来充任刀杆之用。并要李良详细地核算一番,如此两种方案,各需多少钢铁做原料。以便详细地计算这一口刀所要花费多少资财。

    李良不愧为工坊中的首席铁匠。他目测一番,又询问了这刀的数据之后,首先核算出全刀由钢铁材料制成的话,一口刀大约需铁料六十五斤左右。其中制作刀身的钢,需要十三斤,熟铁大致需要八斤,而铸造刀杆,则需要四十四斤生铁或熟铁!这些原料加上工时费等等,所靡费资财,不下千钱!

    而木杆刀就可以省去不少资财。十三斤钢,八斤熟铁,白蜡杆也是截取一节就可以直接拿来用。相比制造铁质刀杆所要靡费的那些资财工时。木杆刀的成本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一口铁杆刀,足足可以造出三口木杆刀!

    权衡了一番,李延炤终究还是选择了制造木杆长刀。毕竟以县府现在这个财力状况,要武装县兵,即使是这种木杆刀,也造不了太多。毕竟打造这刀耗时耗力。虽然李延炤认定了这种刀在战场上的作用将超过他的造价。不过时人未见实效,又有谁会认为他所做的究竟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呢?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十一年冬() 
时间已经是逼近冬日。流民们今年垦荒之后的冬麦也早已播种下去,郡府为此还特地派出了几名主管农业的吏员,对流民们耕种冬麦也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在冬季来临之前,各里坊的里吏也组织人手,在远河的田间地头打了不少井。而后将各自的田地浇透,以期来年春夏交际能获得一个不错的收成。

    趁着冬日到来之前,又正是游牧民族为越冬而发愁的时候——他们所畜养的牲畜,每逢冬日便会带给他们一大难题。牲畜在草木枯黄的冬日,非但不长膘,而且它们食物的来源也成了很大的问题——相当多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与部落中的人抢食吃:为了维护来年畜群的规模,部落中的族人也不得不忍痛匀出一部分口粮来供养它们。

    在这个时节,也正是牲畜价格跌底的时候。除去在任何时候都算是抢手货的马。不管是牛还是羊,现今价格都赶不上往日的七成。李延炤脑袋活络,自然知道这时候正是通过与游牧贸易从而大发其财的时候。也完全可以通过这些贸易,从而在县中发展自己的小规模畜牧业。养了羊不仅可以做肉用,而且羊毛也可以成为生产流通的货物。

    至于牛,在这时代法律中,做肉用肯定是被禁止的。不过耕牛越是普及,农业生产的效率显然就越高。至于马就更不用说了。补充县兵所用,卖出赚取资财,甚至还能换来盐铁等战略物资。李延炤更是深刻地意识到,与秃发部或者其余的诸多少数民族维持这种贸易,将会给本县带来怎样巨大的收益。

    至于跨境贸易,李延炤也不是没有想过。不过若是进行此事,所要牵扯的人与事就显得太过繁杂。而且凉州往西,通往古丝绸之路的途径,又被西域长史府赵贞所封锁。建兴八年长安陷落,整个北地几乎沦于胡羯之手。张茂假摄凉州,便引起西域长史赵贞不服。赵贞自领所部,割据伊吾、高昌、鄯善等地自立。可以说自此之后,西域便脱离了凉州政权的控制。

    虽然跨境贸易确实能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不过当下这种情况,显然并不具备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的条件。且赵贞所据之地,对凉州更是防范备至。即使一支小小的商队想要进入西域长史府的地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至少在当下,凉州是并不具备进行跨界贸易的条件。

    当打听到湟水流域各个部落牲畜价格纷纷跌破原价七成之后,李延炤便开始筹集粮食及部分食盐等等这些游牧部落紧缺的物资,准备再组织一次交易。这次趁着牲畜价格便宜,他是打算再换回来一批牲畜,而后相继售卖。同时留下一定规模的畜群,开始在县中发展这种小规模的畜牧业。

    产业的复合和多样化发展,也是盘活经济的有力手段。若是能这样发展几年,令居县几乎便足以与湟水流域隶属西平、晋兴二郡治下的那几个富裕的县相媲美。待到那时,充裕的物资和财货,武装起来一支强大的县兵,便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一次因为涉及的财货量较之上次更为巨大,李延炤不得不亲自带队,又抽调了四个百人队的军卒,押送着两百余车粮食食盐等物资,向着临羌县而去。刘季武、崔阳、秦大勇三人随行。李延炤用他们进行协助,也正是想让他们熟悉与游牧部落易货的这一系列流程与注意事项。若是以后再需要进行这样的贸易,他们几人便几乎完全可以替代自己来发挥作用。

    四百余军卒,押送着满载的两百多辆粮车,浩浩荡荡地开出县去。车轮碾压过扬尘的土路,士卒们的脚步坚实地踩踏在这并不算平整的官道上。人人默不作声,裹紧身上的衣甲继续前进着。

    这支令居县兵在之前也算经历过大战的磨砺,吃苦耐劳较之先前,已是长进了不少。李延炤虽然早就令工坊中的那些裁缝们为士卒们制备越冬的厚衣物。不过限于人手有限,产能不足,即使现在已经近了冬日,士卒们却依然是没有能够全部领到越冬的衣物。

    随着县中那位樊掌柜被抄家,留给了李延炤一笔颇为丰厚的家产。除去发放抚恤之外,作为县兵主官,李延炤也让营中士兵们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棉布麻布等等每人发了两匹,仍是余下不少。饶是如此,家中有手巧婆娘的军卒们,自然能够靠着赏下的这些布来为自己添置一身合体冬衣。不过还是有不少士卒们,在初冬萧瑟的寒风中打着冷战。

    李延炤与崔阳、秦大勇数人骑着马,由队尾策马持行至队首,看着眼前缓缓行过的军卒们。刘季武在队尾留着,收容掉队者。每前行约一个时辰左右,李延炤便会下令全体休息一刻。

    行军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冬日行军,其实更加考验将领的组织能力。若是行军一事安排不妥,很可能因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跋涉,引起士兵们的不满。若是发展严重起来,甚至能够变成一场哗变。李延炤久历行伍,自然不会放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人策马立于队首,看着一拨拨押车军卒缓缓前行。转眼间首排便已行出百来步。从李延炤面前经过的一名年轻士卒,紧裹着自己身上的外衣,因为冷,嘴唇已经呈现出不健康的青紫色。这年轻士卒见李延炤等就在一旁,便也不敢多言,只是牵着拉车的马匹,艰难地走着。微张的嘴在寒冷的空气中哈出一道道白雾。

    望见那士卒艰难跋涉的背影,李延炤心中乍然生出一丝恻隐。他翻身下马,将马缰交给一旁骑在马上的崔阳。而后便拔步而去,插入行军队列之中,不过几息光景,便已追赶上了那名年轻军卒。

    牵着马的那名军卒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便抖抖索索地回头望了一眼,却正看到李延炤向着他而来,一时间心中惊愕,便木然立在原地,转过身来,呆呆地看着李延炤,不知这位何故找上了自己。

    李延炤解开外面所穿的皮甲,而后利索地脱下自己的外衣,一把甩去,便搭在了那名年轻军卒的身上。那军卒突逢如此变故,心下也是惊愕不已,连忙跪地语无伦次道:“司马……这可……可使不得。天气冷……还是……还是司马自己……穿上吧。”

    李延炤心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