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有些人不会理解,即便他不能向所有人说出所有的秘密,他也会尽其可能的,将自己可以为中华文明节省千年时间的理念,灌输到东汉末年的每一寸土地上。

    为此,他甚至可以放弃争霸天下的最佳时机,他要让那些割据地方的诸侯们看看,要怎样发展,才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理念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因为,在一个内部竞争的体系当中,优秀的人,很容易会被当成模仿的对象,一旦他的这个阳谋得逞,神州大地上,将到处出现她的种子,即便有后来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自己,并获得天下,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失败者,而是一个将自己的理念,成功灌输给天下人的成功者。后世的战争当中,军事胜利已经不再被看重,而价值观的输出,才是所有人最看重的。

    可惜的是,中国人不如美国人了解这种观念,他们没有如此积极的,让自己的观点走遍世界的各个地方,否则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发起大规模的向外拓展行动,那样的话,中国人的价值观,将随着中国人的文化以及中国的移民一起,散播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可惜的是,无论宋朝还是明朝,都错过了世界之王的皇冠!他们当时只需要伸出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成为世界之王,成为无可匹敌的世界性帝国!然而他们都错过了,可是这一次,苏宁不会错过,绝不会!

    为了达到这个美好的目标,哪怕真的有人站出来反对他,无论这个人和自己有多么亲近,只要他试图阻挡为中华命运之改变而定下的决心,那苏宁,就将用自己的铁拳将其击碎。

    杨阜也好,尹奉也罢,都只是跳梁小丑一样的存在。

    曹操也好,刘备也罢,都是比跳梁小丑强不了多少的存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们这样的历史人物,放在字里行间之中,或许还能算得上是一是英雄,但跳出历史书,环顾大气层,他们算个屁,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很不幸的是,他送您凭借超过1800年的见识,以及手底下来自五湖四海,遍及各个朝代的历史名人,还有那夸张的,甚至连地球文明都无法解释的系统等等超越这个时代的事物,已经能够将自己的作用,展现的像天泽一样。

    当本地的土质没面对他的时候,就应该拿出面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如果不能,或者不愿意,那么他就要清晰的告诉对方,我是天泽,你们只能做适者,或者是逝者。

    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的阶层,不配还在东汉末年的时空当中浪费土地,消耗氧气,如果他们能够尽快消失,那么他们所占据的生存资源,将很快有新的阶层前来掌控,这意味着新的生产关系,将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因为有一双来自苏宁的大手,更加凶猛的掐死了他的阻碍者,而中华文明本身,可没有苏宁这么快的行动速度。

    只是不知道,谁是苏宁在下定这个决心之后,第一个找上门来挑事的家族。但无论怎么说,这第一场仗,她送某人必须打得漂亮,既要赢得让观众们心服口服,也要让观众们不寒而栗。

    只听他对那几个十一二岁的小朋友嘱咐道:“荀攸荀公达那边,还是要盯紧一些,最好知道他都拿了些什么书去。尤其是那些还没有经过本地化处理的书籍,里面牵扯到整个公司的秘密,如果落到荀彧他们家手里,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能知道他们拿走那本书的话,说不定还可以提前预防一下。当然,这并不是一件特别要紧的事情,所以你们也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心力,即便不知道,那也不要紧。总之这件事情不需要你们特别冒险,记住我说的这句话,千万不要逞强,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无论哪一个都是心狠手辣的,你们现在年龄还小,还不是他们的对手,等到你们长大了,自然就会让他们领教到你们的厉害了。再说了,这件事情其实也怪我,按说我本不应该将它们摆在藏书楼里,奈何他们当中,有很多书对我们都很有用,我原本打算着将他们本土化之后,就开始出版印刷,但出了这件事情,我只能用更加隐蔽的方式来完成本土化的工作了。”

    其实苏宁并没有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他其实早就猜到会有人对藏书楼里的书籍感兴趣,甚至故意的放出一些风声,说书里面有关系到凉州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秘密。当然,那些被偷出去的书籍,并不是他刻意摆好的,因为他不需要在这个技术细节上做如此精细的优化工作。那些人在成功偷到来自后世的数据之后,竟然会拿回去精心研读,这时他们就将会发现一些秘密,尤其是还没有改动的纪年,会显露出苏宁的某些来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顺利的发现这一点——毕竟书籍当中大多数都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只有一些历史书当中才会对公元纪年和传统纪年进行换算,如果他们不能发现这一点的话,就无法对其他书籍的时间轴,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但是他们一旦发现这一点,就会发现苏宁的来历,所以苏宁并没有一家太重要的历史书摆在唐书楼当中,至于其他类别的书籍,那也就无所谓了。

    但这种无所谓,也只是停留在策略层次上,他们所记载的内容,的的确确是关乎到凉州发展的秘密,只是,那些书籍当中的九成以上,都是用简体字写成的,在剩下的一成当中,都有九成以上,是用外语写成的,所以本土的士大夫们想要将它研究明白,恐怕还需要花上一点时间。

    在这些时间里,苏宁就足够了解他们的内心动向了,如果他们愿意留下,那苏宁自然是愿意接纳他们的,并且以后还有可能予以重用,但他们如若不愿意留下,那她苏宁也只能礼送他们出境,因为苏宁还准备把他们,当成是像其他事里散播学问和自己价值观的途径。

    这也是一种输出价值观的方式,虽然在表面上,他苏宁只是个大度的人,但其中的内涵,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苏宁会知道。

    当歌剧时代来临,苏宁在西北方耀武扬威,无人能敌的时候,这些人所带走的书籍,就会成为那些割据势力的宝贝,而这些人,也将会成为那些割据势力的座上宾,甚至是重要的谋士,乃至是核心的成员,如果他们能有这样的出息,那苏宁也是可以为他们高兴的,当然,他们决不能威胁到凉州的和平与安宁,否则的话,苏宁随时都会用最直截了当的手法,结束他们的生命。

    撇开书籍上的策略不说——毕竟他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能会在苏宁面前发挥它设定当中的作用,而目前苏宁需要忙碌的,其实是与书籍的制造和生产毫无关系的粮食问题。

    送走了孩子们之后,苏宁转过身来对贾诩说道:“我们大约估计了这次来缴获,即便算上那一大批宝藏,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粮食,撑过明年的春夏之交,换而言之,即便这次我们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我们也仍然需要再筹集一批粮食。”

    贾诩皱皱眉毛,说道:“能够想的办法,我们都已经想过了,如今还有哪里能弄到粮食呢?”

    苏宁嘿嘿一笑说道:“我们当然还可以向朝廷求援了。”

    “可是陛下是个小气之人,几位宦官又和主公您矛盾重重,他们怎么可能会把粮食给咱们呢?”

    苏宁嘿嘿一笑:“不给,那才好啊!”

第296章 中场阴谋家,中场不休息—3() 
“文若兄,最新一期的报纸你看了没?”杨阜急急忙忙的赶到荀彧的住处,将一期最新发行的路透快报放在了他的面前,表情很是惊慌失措的说道,“朝廷,朝廷竟然拒绝向我们提供粮食支援,我听说,街面上的粮价,已经开始大幅度上涨了。”

    荀彧闻言,猛的抬起头来,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主公不是从汉中郡抢了不少粮食回来吗?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杨阜大手一摆,立刻展现出一副大失所望的神情,说道:“别提汉中郡的事情了!前几天苏宁已经决定,保留在汉中郡的军事占领,至少是占领汉中郡西部,控制褒斜道的入口,另外他还想在汉中郡东部屯兵,可能是为了进取荆州这个粮食产区做准备。这样一来,我们又多出了几十万张嘴,扬州去年就多了将近200万难民,刚刚被吞并的西域东部地区,因为战争并没有多少粮食出产,至今仍然需要凉州本部进行接济,如此一来,我们的粮食消耗速度,甚至超过了战争开始之前,而汉中郡缴获的粮食,尤其是那个所谓的大宝藏,虽然总体数量很可观,把州牧大人为了在汉中军招买人心,已经将其中的很多粮食,都分给了当地的老百姓,这样以来,能够运回汉阳郡的粮食,就已经不多了。”

    “这——这,这是贪大求全,取死之道啊。主公怎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荀彧震惊的不知所措,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在客厅里来来回回的徘徊着,良久才停住脚步,转身问一旁的杨阜:“现在的米价已经涨到多少了?”

    “粟米的价格,已经从每斗二十二钱,上涨到了每斗三十六钱,就说很快就会突破四十钱,地瓜和土豆的价格,也都已经接近每斤三十钱,至于目前已经能够在冬季储存的大白菜,更是已经飞涨到了六十钱一斤,就连菜农自家留存下来的白菜,也遭到了众人的哄抢,很多人都是丢下钱就直接抢走了白菜,只留下酷跑的菜农在那里无助。听说昨天晚上,还发生了一次翻墙盗取白菜的案件,而且据说还打伤了那户农民家的儿子,虽说那孩子保住了性命,但这件事已经惊动了苏宁,州牧大人已经派出了第五纵队的多名高管参与调查,只是目前还没有什么结果。”

    荀彧听他如数家珍一般的唠叨下来。心中便已经对当前的市场趋势有了个清楚的认识,包括最后所说的盗窃案件在内,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粮食的供应,以及蔬菜以及接下来很有可能也会涨价的肉类的供应,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是人口突然增长所导致的,短时间内,就连荀彧也想不清,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它。

    于是他叹了一口气,又老老实实的坐回了原来的位置,心里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开始浮现起来,也就在这个时候,刚才杨阜那如数家珍的模样,逐渐的引起了他的注意。

    “你怎么会对现在市场上的价格如此的了如指掌?”

    在宋代以前,士大夫们是不屑于参与到市场活动当中去的,甚至在武则天统治期间,有官员因为到长安的街市上去溜达,还遭到了非常严厉的惩处。

    而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东汉时期,这种情况只能由有过之,而不可能更宽松。

    所以,荀彧的这个询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着指责的意味,如果杨阜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这件事情就会被上纲上线。

    杨阜也不会如实相告,因为他之所以会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主要是因为他最近在大范围的收购粮食,收购粮食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在明年春天能够对苏宁发起致命一击,但这样一件大事,他还不能够告诉荀彧,因为荀彧与他,虽然关系正在不断加深,但还没达到能够生死相托的地步,如此关系到整个家族的机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