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叵档秸黾易宓幕埽趺茨芄桓嫠哒飧隽偈被故峭馊说娜四兀

    而且荀彧毕竟是一位客卿,他的主要人脉,还在颍川郡,虽然他的大部分家小都已经来到了凉州居住,但这次迁居行动的背景,却是去年刚刚发生过的黄巾起义,而在那次起义当中,他们荀家,以及很多隐川郡的世家大族,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虽然人员可以轻松的淘汰,当然包括土地在内的重要家业,却只能被他们抛弃。

    这就意味着,荀彧的家族在凉州,基本上算不上财雄势大,虽然他们的名气,远远超过了本地的很多家族,但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不会被人太看上眼,最多也就会被别人蹭一下名气,当一回被利用的工具,可这样的生活,对于曾经高高在上的他们,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整个荀家上下,都没有几个人能够开心的生活,这种压抑的氛围,也促使的荀彧想要做出改变,好在,他的性格已经基本定型。并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做出过激的判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会做出大胆的假设,只听他轻轻咳嗽一声,用质问的语气对杨阜说道:“你,不会是在囤积粮食吧?”

    杨阜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旅游还没有憋到出来,就已经被对方看出了破绽。如此聪明睿智的荀彧,还真是自己应该拉拢的好的目标,然而目前的他,却依旧对苏宁忠心耿耿,至少从刚才的举动来看,他对于苏宁的事情,大多还都保持着极密切的关注,这一点对于很多正在从苏宁那里领取俸禄的人来说,都不一定是能轻松做到的事情,而他荀彧荀文若,正如同一位来自古代的君子那样,时刻谨记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君子戒条。

    若非如此,他杨阜也可以轻轻松松的信任区域,甚至把自己的谋划,也原原本本的告诉他,但事情到了现在,如果他看不到荀彧更加明显的诚意,他也不会在心中奢望两人还能够结成同盟。

    然而,荀彧的智慧,又岂是他杨阜能够揣测的?

    只听荀彧淡淡的说道:“那我们俩家,结盟吧!”

第297章 中场阴谋家,中场不休息—4() 
杨阜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直接就变成了石头人一样的存在,他虽然很佩服荀彧的聪明才智,但却不曾想到对方竟然会直截了当的提出结盟的要求!更何况,他刚才几乎已经放弃了这方面的打算,然而荀彧的话,却好像是为这件事情,重新打开了另外一条道路。

    他显然没有足够的才智,弄明白荀彧刚才是怎么想的,所以只见他吞吞吐吐的问道:“文若兄,您……真的愿意和我们结盟吗?”

    “当然。”荀彧一边微微笑着,一边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并且同时解释道,“我知道你可能不会相信我的话,但我有两点,足够证明我的诚意。”

    杨阜微微一愣,想不到荀彧竟然如此之快的就拿出了更加明显的诚意,他以前还认为,这个家伙已经距离自己渐行渐远,或者,在等待一段时间,再观察一番苏宁之后,才会下定决心,背离那个花费了巨大心思,将他请到凉州来的苏宁。

    但对方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他如果还表现出怀疑的话,就实在是在小看对方的为人了,所以,即便是为了面子上的那点功夫,他也要恭敬的问上一句:“不知文若兄,有哪两点可以向我证明你的结盟诚意?”

    荀彧呵呵笑了起来,他指着杨阜说道:“其实只有一条就足够让你相信我的诚意了!我既然已经察觉到你屯粮的行动,却没有到苏宁那里去告发你囤集居奇,便已经是向你表露了巨大的善意,而我又明确的告诉你要与你结盟,这难道还算不上是诚意吗?这么明显的成绩你竟然都没有察觉到,我真是弄不明白,你是怎么拿出勇气来,要和那个苏宁斗上一斗的,虽然那个苏宁的智慧大部分都浪费在了战场上,并没有展现在朝堂之中,但你要清楚,他手中掌握的底牌,远比我们要多得多,他能够调动的资源,也比我们多得多,我还在这种情况下,你竟然还要和他斗,你说我是该佩服你的勇气呢,还是该露出你的无知呢?”

    荀彧的话刚说了一半,杨阜就已经知道对方的确没有欺骗自己的必要。囤积居奇,即便是在大汉朝的任何一个地方,都算得上是重罪,更何况苏宁所在的凉州,一向对市场的秩序监管甚严,如果有人胆敢挑战正常的经营秩序,那么迎来的肯定是苏宁的重点打击。

    而在这重点打击之中,自然也包括一条,知情不报。他荀彧竟然敢冒着被自己连累的风险,也要帮自己保守秘密,那就已经足够证明了诚意,至于后半段他所说的那些调侃和讽刺,杨阜就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了。

    因为他大可以理解成,这位聪明人要向自己表示,你们的联盟之中不能缺少了他的存在。

    然而杨阜却在此时放下了又一个重要的错误,他显然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知道,荀彧仅仅是在简简单单的陈述事实而已,却被这个看似表面正直强横的人物,当成了是在自己面前耍弄小手段。

    荀彧其实根本不把对方的小心思放在心上,无论对方怎么想,他接下来要展示的东西,都足够让对方感到震撼,有这样的牌握在手中,他还需要在乎对方怎样想吗?

    只听他淡淡的继续说道:“我要给你展现的第二份诚意,需要你跟着我一起到书房看看,说实话,这些东西我们已经收集了很久,我的堂侄荀公达,一直在花费心思做这件事情,如今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些眉目。”

    “哦,是什么方面的眉目?”

    “你难道就没有好奇过那些来帮助苏宁的奇人异士么,我们在苏宁的藏书楼当中,找到了一些关于他们的记载,爱好,这些记载却意外的带给了我们一些其他的发现,如果你愿意一步随我来到我们家的藏书楼的话,我想,我那位侄子愿意向你这位盟友,展示他这些年来的发现。”

    荀攸荀公达在凉州是大富美的圈子里,军训是一个笑话般的存在,这个人当年曾经参加过汉阳大学的招生考试,但却以惨不忍睹的成绩被最终刷落,这个人也算是奇葩,他竟然直接离开了大学校,前往了城门内侧的那家种花家学校,要知道,那里主要招瘦的,都是些牌刚刚开门的孩子,荀攸荀公达的这番举动,意味着他将与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六七岁的孩子们,成为了同窗同学,这样的举动,立刻引起了凉州士大夫们的哄堂大笑,一个已经学有所成的人,竟然又和那些刚刚开蒙不久的孩子们一起,重新回到了学校之中。

    这件事在梁州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当时就有人曾经讽刺他说,这是抛弃了孔孟的圣人之学,去给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学些奇技淫巧的本事,说破大天,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

    但是寻寻工大却没有被这些人的话语影响,他一直静静地隐藏在那所原本属于孩子们的学校当中。抓住一切机会,恶补孩子们所能掌握的知识,并趁机打探出了苏宁藏书楼里的秘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开始不断的从藏书楼里偷书,然后带回家去抄录,并研究那里面记载的东西,究竟是不是帮助苏宁迅速崛起于凉州的秘密。

    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四年之久,今天,忍辱负重的他终于有机会可以向来访的客人,展现他这将近1500天的研究结果。

    “杨兄,你请看,这些都是我从藏书楼里偷过的书。还有那些图,由于我短期内无法复制,所以就索性留在了家里。这些书籍图画,都不在可以借阅的范围之内,我弄到他们也颇费了一些周章,但如今看来,我的所有行为,恐怕都是值得的,因为里面隐藏的秘密,实在是大的惊天动地。”

    杨阜一边听着他的话,一边在默默的点头,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只当是对方是在吹嘘自己的功劳,然而,当荀攸荀公达拿出一本英文书之后,他的观点就迅速的改变了。

    “这,这是什么?”杨阜指着那些密密麻麻,形同蝌蚪一样的文字,惊讶的询问着对面的荀家叔侄。

第298章 中场阴谋家,中场不休息—5() 
荀彧清晰的看到了杨阜的表情变化,那种既充满了惊恐与震撼,又译为像是发现了什么秘密,而饱含恍然大悟与希望的神情,正是他和荀攸荀公达的脸上曾经出现过的样子。

    以他的智慧,他可以立刻作出判断,杨阜如今已经成为自己的人。至少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跟着自己的思绪,重新认识凉州之主,苏宁。

    只听荀攸荀公达慢慢悠悠的解说道:“这本书籍的蚊子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目前还无法得知,但可以断定不是我们中土文字,而且,这很有可能也是苏宁掌握的某种文字。据说,他和某些科学家往来的书信当中,为了进行有效的保密,经常使用这些来自番邦的文字。”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苏宁之所以那样做,纯粹是为了尊重那些科学家的母语,虽然在系统语言包的功能支持之下,他们可以顺利地使用汉语与之交流,但积累了一生的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喜欢写作的文学家和科学家来说,他们拿起笔来的第一反应,就是写下自己熟悉的字母串,而不是现在他们所熟悉的方块字。

    但是在东汉末年的华夏大地上,外文字母串儿,的确可以起到保密的作用。但苏宁还没有开始广泛的运用这一特质,毕竟在他的手下当中,熟悉外文的人物还太少,而翻译方面的人才,比这些人还更少。如果是用外文,那么他们手边必然得准备一份字典,如此一来,他们还不如准备一个密码本呢。毕竟密码与密码本的对应方式可以是千奇百怪的,但字典的查询方式却是众所周知的。

    不过此时的荀攸荀公达对此还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所以,他还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诠释外文在凉州体系内的用处,所以,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就把问题转移到了他最近的重大发现上。

    “你看这幅图,看他的相貌,虽然是黑白的,但我们还是能够认出他来。”他指着那一列列字母串中间的那幅图说。

    杨阜按照他的说法,立刻将视线移往那幅画像,这是刚刚看到,便已经惊讶出声,这个人,不正是已经在渭水公司里小有名气的贝特洛吗?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本书上呢?难道他是什么大人物不成?”

    “这也是我想知道的,所以立即就开始了研究,可惜我对苏宁带来的文字一无所知,就像我刚才所说,我根本无法参透书籍上的内容,但我还是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我本能的觉得,这上面的内容,肯定与这个人息息相关。”

    对于目前还不太习惯使用纸张来记述事物的东海士大夫来说,无语来的书籍排版方式自然是他们所不能够轻易理解的。他们现在能够把文字的叙述做到简洁,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哪里会想到以后的书籍,可不会像他们现在书写的那样简约,而是要注重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不但要有各种各样的干货,还要有足够丰富多彩的配图。

    荀攸荀公达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副配图与周围的文字息息相关,纯粹是因为后世书籍的表达能力实在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