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贾诩的注视当中,这位凉州从事用最快的速度,一溜烟的消失在了北面房的衙门之中。

    看到他离开之后的贾诩才缓缓起身,向着那面埋伏着刀斧手的屏风缓缓走去。

    他的脚步很轻,但频率却很快,只见他迅速的绕过了那座屏风,然后躬身一礼,向那个能够投出两丈身影的人,送上了恭敬的问候:“属下贾诩参见主公。”

    没错,那个能够在皮肤上制造出一丈高影子的人物,正是凉州之主苏宁,他用最快的速度从汉中郡赶回来,这个时间来观察一下贾诩的这次行动,究竟会取得怎样的进展。

    不过苏宁还没有搭话,他身后的一群小孩子们,就学着大人的模样,嘻嘻哈哈的笑道:“文和不必多礼,快快平身。”然后这群小孩子突然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弄得贾诩常委和都有些哭笑不得。

    话说这群孩子是哪里来的呢?其实他们早就在屏风后面等着呢,甚至他们手中还有专门为他们装备的个是趁手武器,如果他们不站在屏风后面,又怎么能够在屏风上投出影子,让尹奉误认为后面也埋伏着刀斧手呢?

    只是不知道尹奉那家伙,在得知所谓的当副手只不过是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之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第294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是天泽,你们只能是适者—6() 
苏宁也跟着孩子们,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孙楠用这笑声,缓解了贾诩贾文和的些许尴尬。说起来他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孩子的家伙,但架不住马超等人身上,也背负着一条情报使命,他们正是用来监视荀彧的侄子荀荀公达的,今天他们之所以也来到这里,也是因为那边出现了一些状况。

    荀攸荀公达是凉州文化圈里有名的窃书贼,虽然古代的士大夫们把图书这种事当成是一种雅事来讲,但苏宁情报体系当中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因为他偷取的书目,大多数都是那些没有进行本土化修改的书籍,那上面记录着的,很多都是来自后世的科学和自然知识。这些东西如果传出两种体系,还有可能将会成为敌对势力的宝藏,只要他们稍加重视,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到时候会不会威胁到两种体系本身?那可就难说了。

    所以马超等人一直对荀攸荀公达的动向,进行着极其严密的观察,最近发现了一些异常动向,在经过他们的汇报之后,也引起了上层的注意。

    “自从那家伙在汉阳大学的入学招生考试当中被打脸之后,他就老老实实的来到我们小学来上课了,如果那家伙上课的时候也不是太认真,总感觉他在思考一些别的东西。”马超的这番话,当然暴露了它的一个本质,那就是他上课的时候也不太认真,如果说荀攸荀公达在思考一些别的事情的话,那么他肯定是没有放弃监视那个家伙,要不然他又如何得知呢?

    不过苏宁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太过教条,这孩子的长处已经在上次战争当中表现出来,他并不是个能够在学习之路上走太远的人,只要能够给他灌输进去基本的信念,那么以后这个人的发展也就不需要他苏宁操心了。

    其实在学习方面太过努力也不太好,根据庞德反应,苏宁的另外一个贴身侍卫闫行闫彦明,因为实在是太热爱学习,已经把自己累成那个近视眼,听说这几天射箭的水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95年在对打之中,也经常三五十回合就不敌庞德。

    这位曾经在历史上险些杀掉马超的悍将,如今竟然落魄到这等地步,真是让苏宁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然而闫行闫彦明的学问,据说已经能够在种花家的小学里担任教师之职了,至少阿基米德对他的肯定是相当高的,据说,在本土的人才之中,他仅仅落后于姜冏。

    姜冏这个怪胎,是苏宁穿越以来最大的发现!原本的历史上他其名不显,倒是他的儿子声震5000年,成为整个甘肃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上,都能拿得出手的人物。

    话说,他那位儿子的老师,如今也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当年苏宁将他的爸爸请来的时候,那孩子还在襁褓之中!如今他因为早慧的缘故,被特许提前一年进入小学学习。

    说来也巧,他在原本历史上的那个死对头,正好与他同在一所学校里,而且两人据说是同班同学,苏宁万万没有想到,他能够给历史带来如此之大的改变,以至于司马懿和诸葛亮,竟然成为了非常要好的玩伴。

    在从那几个孩子口中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苏宁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他知不知道将来的历史会被自己改成什么模样?如果失去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了解,那么他将有可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某一刹那之间,他甚至想要把西域这种边缘化的人才,重新放回到中原那个鱼池里去。他如果能够碰到适合的水源,竟然能够在将来鱼跃龙门,但是,曹操和大汉朝廷,终究不是适合它的水域,如果他的人生会像上辈子那样凄惨。恐怕他宋城也无法向自己的良心交待,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初对她抱以巨大期望的,难道不正是他送您吗?而如今萌生去意,想要背叛这种期望的,好像也是他荀彧吶,为什么他的心里,要有一股对荀彧负责的冲动呢!难道是自己的历史名人收集癖好,发生了最大的改变吗?

    苏宁不仅因此而陷入到了小小的反思之中,如果周围孩子们的吵闹,却让他难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不过这样也好,有些事情或许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如果他非要发生的话,那只能祝愿这个进程能够顺利的结束,最好能够让所有人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当然,如果非得有那么一个人被人捉弄人的命运分摊到一个不满的结果,那么谁也不希望那个人会是自己,这一点苏宁也不会例外。

    他一边欣赏着孩子们的打闹,一边淡淡的问旁边的贾诩说道:“刚才,尹奉说到的结党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

    贾诩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好像是阿基米德和姜冏,率先发起了一个由科学家和工匠组织成的秘密社团,他们似乎决意在即将举行的选举当中,推举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人物。”

    苏宁闻言之后,不禁呵呵笑了起来,想不到政党政治的雏形,这么快就要出现在他们公司里了,然而,他还没有做好应对这些事务的准备,姜冏那个小子,未免也行动的太快了,不过这样也好。有些事情是他早晚都需要面对的。

    不过尹奉竟然以此为借口,要掩饰自己打真实目的,倒是让苏宁小吃一惊。看来这群是朱把持地方政务的世家大族们,早就已经意识到了抱团的好处,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之快的接受这种结党的观念,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早就开始了结党的实质性行动,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将两次皇帝针对他们的打击行动,称之为党锢之祸。

    但他们的这种行动无疑是对国家极其有害的,士大夫阶层有它固有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注定了他们在历史上的败亡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民阶级的起义,之后发生的五胡乱华,便是很好的写照。

第295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是天泽,你们只能是适者—7() 
苏宁的观点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充其量也就只是对当年皇甫嵩的一些补充,但皇甫嵩毕竟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一份子,所以,他的观点并没有流传出来,哪怕是为了维系世家大族的颜面,他也不方便将这些话说到外面去,但苏宁就不一样了,他对世家大族的深恶痛绝,源自上辈子对历史的研究,自从东汉末年豪强帮助刘秀成功登顶帝位之后,他们在地方上就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豪强割据地方政权,导致皇权无法下乡的历史,一直延续了将近2000年,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有完全肃清。

    这一现象不仅导致了东汉末年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对抗,两次党锢之祸,以及汉朝衰微之后,地方势力的迅速崛起,揭开了混乱的序幕,更导致了在异族入侵之下,中华文明暴露出了太多的软弱之处,虽然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但拥有家业拖累的世家大族们,显然不可能像当年的春秋战国的义士那样,时时刻刻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在很多情况之下,都会将家族利益放在最前面。而异族只要举起屠刀,他们因为产业和家族的拖累,都会选择投降,如此一来。是当地政权的世家大族,本身就成为了一族的爪牙。于是,统治中原的异族,只要能够掌控住这些世家大族,也就可以确保地方政权的稳固,虽然他们也知道。我们只不过是墙头草,随时都有可能倒向他们的敌对方,但是,他们也可以选择降低对方手中的利益,许诺给世家大族,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付出。

    于是在五胡乱华,以及南北朝的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互相讨伐时,敌军攻击到己方首都,才会遭遇到殊死抵抗的情况,那是因为世家大族们,大都会在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当中,选择保全自己,只要谁坐上皇位,他们就向谁效忠,左右谁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又何必在这之前,就与强大的敌人拼个鱼死网破呢!这种不明智的事情如果做出来,那岂不是对不起他们家族数千年的智慧积累。

    门阀制度的弊端,其实不仅是把持学问那么简单,在关陇贵族集团崛起之前,他们是浮华风尚的代言人,腐化了固有的学问圈子,拉开了空谈误国的序幕。而在光荣贵族崛起之后,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起来,原有的军事信仰和战争法则,也被对于肤浅的杀戮所取代,于是,整个唐朝的300年间,几乎就没有停止战争。国力鼎盛的时候,唐朝还可以将领土扩展到离海边远,但一旦内部矛盾激化,唐朝就迅速的陷入了土崩瓦解之中。内部矛盾激化的原因,就是世家大族对于土地的迅速兼并,导致底层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从而在叛乱发生的时候。不心甘情愿的帮助朝廷平叛。而一旦军事集团势力掌握地方政权,或者说形成这样的情况,以至于被某些人所借鉴,那么很容易就会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就是唐朝自从安史之乱之后,一百四五十年间的悲痛根源。

    最终,中国历史用一场五代十国,彻底了解了世家大族对于地方的把控,随着宋朝大规模改革科举制度的开始,世家大族在学问上也不再掌握优势。从此中国历史上最多出现连续几代的显宦,当然它们撑死了也就只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大族。想要成为世世代代都显赫的世家,却已经是做不到的事情了。

    在之后的王朝,也就只有孔老二的家族,还能够用世家大族的方式存在着,在没有了世家大族的危害之后,从宋朝开始,也就只有不得人心的元朝,才活了短短100年,其他的几个朝代,至少也是奔着200年去的。

    解除世家大族这个历史毒瘤,中华文明浪费了将近1000年的时间,如果省去这1000年,直接将生产关系和社会阶层发展到1600年之后的近代,那对于中华文明来说,就将奠定巨大的领先优势。

    这是苏宁的愿望,他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花尽毕生的心血。

    即便有些人不会理解,即便他不能向所有人说出所有的秘密,他也会尽其可能的,将自己可以为中华文明节省千年时间的理念,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