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辽摇头道:“兖州和徐州就在那里,不会跑,师父的身体更重要。”

    贾诩硬起心肠,带着几分责备的语气道:“吾已年将知天命,死也罢了,汝而今是征东将军,掌管数州之地,干系重大,怎能如此不知轻重,若是感染了疫病,吾死不瞑目,此亦为不孝。”

    张辽呵呵笑道:“师父放心,徒儿的身体比牛还壮,只要这天下还有牛,徒儿就死不了,徒儿死不了,就不能让师父有事。”

    他知道疫病这种病在用药无力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要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和毅力来应对,自身的精气神很重要,所以此时尽量让贾诩放轻松一些,恢复了精气神,抵抗疾病的机会就更大一些。

    他端了手中的药碗,给贾诩喂药。

    贾诩闭上眼睛,叹道:“不想吾当初几番拒绝收的弟子,竟能如此,也是吾此生之福,反倒是李傕、郭汜……”

    张辽摇头道:“师父,您别拿那些渣滓和您优秀的徒儿比,也莫说这话,若非师父,我张辽岂有今日,当初董公麾下,师父是文和,李儒是文优,田仪是文礼,我是文远,经历了这么多磨难都活下来了,那就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师父,您可是要长命百岁、位列三公、笑看浪花淘尽渣滓的。”

    贾诩被张辽说的心情不由畅快起来,露出微笑:“承汝吉言了。”

    张辽道:“李傕、郭汜、杨定这些渣滓,一堆冢中枯骨,此番竟然敢驱逐师父,尤其是杨定那小人从中作祟,实在可恨,弟子定将他们全部干掉!”

    贾诩神色又黯然起来,咳了两声:“如今天子被李傕、郭汜挟持,马腾、韩遂、樊稠在侧窥视,朝廷大乱,长安死伤无数……”

    张辽道:“此事交给弟子便是,弟子早知道师父一直为当初劝李傕郭汜入长安之事愧疚郁结于心,弟子有一言相劝,当初王允亲关东而远凉州,处事不当,加之马腾韩遂早在侧窥伺,朝廷在关中,他们岂能放过良机,便是师父没有劝李郭,十数万凉州人作乱也是迟早的事,此事无关师父,师父本也是为了救十数万凉州人,立场无差,换作弟子也是如此。”

    贾诩睁开眼睛看向张辽,叹道:“不想还是汝这弟子最了解吾的心思。”

    张辽接口道:“那是因为师父和我一样,太重情重义了,盛衰成败之事,难以论断,只要尽心尽力,无愧于心就行。”

    贾诩摇头:“吾是有愧于心,本在李傕郭汜之间维护天子,不想还是被他们劫了驾。”

    张辽道:“有事弟子服其劳,我将天子带回来便是。”

    贾诩露出微笑:“此番于汝也是良机,可奉朝廷以征天下。”

第五百六十章 张黄北来() 
张辽点头道:“师父说的自然是对的,弟子谨记教诲。”

    贾诩摇头失笑:“汝一向大事看的明,何必如此自谦。”

    张辽呵呵笑道:“弟子是大事看的清,小事看不透。”

    奉朝廷以征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战略郭嘉、荀彧、荀攸、沮授都曾提过,如今贾诩再次提起,张辽自己也深思熟虑了很久。

    挟天子以令诸侯算是有利有弊,对于袁绍这种出身好、名望高、能聚人的诸侯而言利弊难说,但对于曹操和张辽这种出身差诸侯的绝对是利大于弊。

    历史上曹操兖州被夺取之后,虽然最终战胜吕布夺了回来,但在兖、徐之地失了人心,如果不是恰好遇到良机迎奉天子,他在中原根本打不开局面,也不会建立起基业。

    对于张辽而言,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样如此,他的名望如今在民间,如果能行这一步战略,名望将会布于天下,四海人才来归,他的很多政令也会尝试着全天下推广,更重要的是到时候他想打谁就打谁,寻个由头都是名正言顺。

    反之,如果被其他诸侯迎奉了天子,那他的处境将会是极为不利的,历史上袁绍难以权衡自己迎奉天子的利弊,犹豫不决,最终否决,他却忽视了别人迎奉天子对他的影响和打击,这种神器纵然自己不要,也不能让给别人的。

    所以张辽迎奉天子势在必行,但迎天子也要选择时机,不能早动手,否则在天子和朝廷眼中自己机会落得和李傕、郭汜一样的形象,难以扭转,得不偿失,因此须要等天子落难时行事,才是最好的时机,以救难的角色出现,会让自己日后与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相对融洽一些。

    如今关中之难提前爆发,已经是自己行事的时候了。

    张辽与贾诩说了两句,就看到贾诩开始喘气,他摸了摸贾诩额头,又开始发烧,当即取了盆里布巾给贾诩敷额头降温,他的医术虽然不精,但毕竟两世为人,在日常护理方面比张氏还要强。

    看到贾诩虽然依旧病情严重,但眼神变得平静,没了刚才的黯然和颓唐,张辽心中微微松了口气,只要贾诩自己求生之欲强烈,不再有绝望之心,那情况就会好一些,如今只等左慈过来了。

    这时张氏进来,夫妻连心,他一下子就看到贾诩的变化,不由又惊又喜,正要说话,外面一个声音传来:“小子,贫道来也。”

    张辽大喜,开门就拉进来一身道袍的左慈:“牛鼻子,怎么磨磨蹭蹭才来?”

    左慈脸一下子黑了下来,正要发作,却见张辽伏拜在地:“道长,拜托了!”

    榻上贾诩见状就想要起身,左慈脸色也柔和了下来,扶起张辽,叹了口气:“贫道自会尽力而为,只是这疫病并非贫道所长。”

    他做到榻边,给贾诩把脉,须臾道:“针灸加汤剂,贫道可保老狐狸病情不再恶化,至于能不能好转,还要看老狐狸自己的造化了。”

    张氏脸上露出喜色,忙作揖道:“多谢道长。”

    贾诩在榻上也朝左慈作了一礼:“有劳道长了。”

    左慈摇摇头:“不必谢我,贫道也是被这小子拉来,他对你这老狐狸的病倒是上心。”

    贾诩笑而不言。

    左慈抚着长须:“你也莫要得意,这小子急着把你治好了,还不是要让你给他当牛做马卖命,苦日子还在后头哪。”

    贾诩神色不变:“本该如此。”

    张辽在一旁忙笑道:“哪能让师父鞠躬尽瘁,师父应该是那个端着一杯清茶,惯看秋月春风,淡看兴衰起落的高人。”

    左慈神色不善的哼道:“那该是老道的日子,却被你小子整日拉着做牛做马。”

    张辽忙道:“先熬药,先熬药。”

    左慈当即挥笔开药,张氏在一旁激动莫名,贾诩在榻上开口道:“文远,此处自有左道长为我熬药诊治,汝且去处置公务吧,莫要误了大事。”

    张辽呵呵笑道:“总揽全局,那是荀文若的事,处置公务,那是杜伯侯的事,我的事就是陪着师父,直到师父病愈,活蹦乱跳下榻。”

    张氏失笑,贾诩无言。

    接下来的两日,张辽就一直在这里陪着贾诩,贾诩的病情稳定了些,但仍是不见好,张辽和左慈倒没有被传染。一般而言,身体强壮的人对瘟疫是有一定抵抗力的,染病的多半是身体虚弱或饥饿恐惧的人,除非像黑死病一类的强烈传染疾病会进行大面积片杀。

    张辽不像时人那样对瘟疫的病理毫无所知,以为是天将灾祸,大多极度恐惧,他比较镇定,这两日观察了贾诩的病情,也去看过隔离区其他病人的情况,他不能断定这次的瘟疫是什么病,但看状况不会是黑死病、天花之类的剧烈传染病,因为是战乱和降雨造成的,所以张辽估摸着也不是流感病毒,应该是某种致病细菌造成的。

    至于是什么细菌他这个外行无法断定,但能断定的是传染途径多半是水源,是以在这两日间,他已经下令治下的所有百姓不能饮用生水,必须饮用烧开的水,而后就是开仓,又从河东调粮,放粥,解决流民的饥饿问题,提升他们自身的抵抗力。

    只是贾诩的病情依旧不见好转,让张辽颇是心忧,反倒是贾诩自己心情平静了下来,虽然依旧发烧呕吐,但已经常下榻走动。

    五日后,一个人的到来让张辽大喜,这个人就是姓张名机字仲景,荆州南阳人,被后人誉为医圣,最擅长治疗伤寒之类的瘟疫。

    张辽在得知关中爆发瘟疫,贾诩染病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张仲景,他飞鸽传信给荆州牧刘表,而后又让赵武亲自寻到张机,交给他一封张辽的亲笔书信。

    张机没有见过张辽,但此人被誉为医圣,能花数十年深入民间,写就一本伤害杂病论,自有一颗仁心,听闻关中爆发瘟疫,而征东将军又亲自请他,他便毫不犹豫应张辽之请北上。

    护送张机北上的是黄忠,本来是赵武要护送的,刘表却是不舍,赵武推荐了黄忠,刘表应允。

    黄忠也是南阳人,只是他的儿子黄叙身体孱弱,久病不起,黄忠虽有一身本事,却无心效忠州府,一心奔波为儿子求医。

    赵武离开张辽时便得过吩咐,注意一个叫黄忠的人,他在荆州安定后便曾去寻过,对于黄忠儿子生病之事告诉了张辽,张辽当时推荐了张仲景。

    张仲景此时名声还不显,赵武告知黄忠后,又陪黄忠亲自登门拜访,张仲景几次药下去,黄叙的病便好了大半,黄忠大喜,与赵武成为至交,赵武自然又提到了主公张辽的建议,黄忠对张辽可谓仰慕久矣,此番赵武和刘表请他为张机送行,他将家小托付给赵武,毫不犹豫的跟随来了关中。

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 
术业有专攻,在治疗瘟疫方面,张仲景远比左慈要精专的多,他到来的第三天,贾诩的烧就退了下来,病情基本痊愈,贾诩出屋之时,整个院子里一片欢呼,连杜畿、李儒等人也松了口气,贾诩的病愈不仅意味着张辽不必再陪着担风险,也意味着此次瘟疫可以医治了。

    瘟疫可治,那种未知的恐惧顿时就消散了很多,压在众人心头沉甸甸的大石头搬了开去。

    张辽当即任命张仲景为行医司马,统领所有军医,全面负责此次瘟疫的治疗。

    医师在两汉属于贱民,地位比寻常农户还低,任命医师为司马,是自古以来第一遭,令所有颇受行业困扰的医师都振奋不已。

    在贾诩病愈的第二日,连日大雨终于停歇,张辽与张仲景、左慈带着众军医一道深入隔离坊,熬药放粥。

    张仲景的药方颇是管用,这几天内杜畿也凭着张辽的命令从河东、并州调拨了大量的药材,足以够用。

    隔离坊设在左冯翊西面、渭水北面的五陵原上,高陵和阳陵之间,坊内都是这段时间从京兆尹、长安和右扶风迁徙过来的流民,足有上万,而且在不断增加,令杜畿不得不增置隔离坊。

    深入隔离坊是极为危险的,为了防止军医被感染,张辽让杜畿发动左冯翊妇女赶制了一批口罩,给深入疫区的众军医和将士戴上,加了一层防护。

    隔离坊的流民仍然陷在瘟疫的恐惧之中,而且他们中有数百人皆有了感染的迹象,被小范围再次隔离,令坊内的恐惧和绝望更加强烈。

    张辽与众军医的到来,让身处恐惧中的流民仿佛看到了曙光,激动不已,纷纷涌出来,看张辽指挥着众将士在坊内各处撒上了石灰,而后在坊前架起了数十个大锅,烧起大火一半煮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