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到了青州吕布才知道,张辽不在青州。

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 
河东郡,大雨瓢泼,在经历了春夏两季的大旱和炎热之后,随着一声惊雷,终于开始下雨,紧跟着雷阵雨、大雨、中雨、小雨,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歇。

    整个苍穹灰蒙蒙一片,地上处处泥泞,百姓久旱逢甘霖的激动已经散去,都躲在了家里,路少行人,飞鸟敛迹,倒是有不少鸭子在戏水。

    茫茫盐池北岸,一座新城伫立,正是张辽当初在河东时便规划建设的城池,如今已经完全建好,成为河东郡重要所在,新城极为美丽,林木渠水环绕,城墙不是黄土夯砌,而是青砖砌成,被雨水冲刷的干净而深沉。

    这座新城被命名为河东城,不过当地人更喜欢叫它文远城。

    河东城内,水泥街道东西交错,大雨之下不积雨水,不见泥泞,干净整洁,两旁一律的红砖青瓦房屋整齐排列。

    在征东将军府左侧后排,有一处不算大的宅院,住着一户人家,很是低调,百姓大多不知其来历,甚至连主人的名字都不知道,只有少数人知道这里住着三兄弟,与郡丞贾逵同姓,名贾穆、贾访、贾玑,贾氏三兄弟皆在将军府和郡府任职,极得重用,似乎是跟随征东将军的旧部,与一个牛姓富豪多有来往。

    这户人家自然是贾诩的家眷,牛姓富豪就是牛辅,不过因为贾诩在朝廷任职,张辽与李傕郭汜有怨,所以贾氏三兄弟对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讳莫如深,连张辽明面上也不多来往,只怕连累了师父贾诩。

    此时贾府之中,年逾七旬的贾母在长孙贾穆的搀扶下颤巍巍的站在窗前,老眼有些浑浊昏花,嘴里喃喃念叨着:“孙儿,也不知怎么回事,大母这两日老梦到汝父一身是水,站在大母面前打颤,怎么也不说话,这心里就总有一股不祥的感觉,不知我儿在长安如何了?”

    贾穆身子一颤,忙低头道:“父亲……他一向智虑周全,行事缜密,在长安必定没事的。”

    贾母没有察觉孙子的异常,叹了口气:“前些日子听说长安那边乱的很,饿死了很多人,连不少凉州人都逃到了这里,我儿在长安,不知会不会缺衣少食?”

    贾穆强笑道:“大母想多了,父亲是朝廷大臣,怎会缺衣少食。”

    “天灾人祸,又哪认得什么大臣庶民。”贾母摇摇头:“下次文远将军过来,大母去和他说,让我儿回来罢。”

    “大母。”贾穆低声道:“父亲决意留在长安,将军劝了很多次都没用。”

    贾母抹泪道:“我老了,我儿再不回来,也不知还能不能见到……这几日汝母去长安探望,也不知如何了?”

    贾穆欲言又止,最终低下头,眼里露出黯然之色。

    须臾,贾母困倦了,贾穆与妻子安排她休息下,来到庭中廊下,西望灰蒙蒙的天空,泪落如雨。

    就在这时,一个仆从急急而来:“大少主,方才牛冯毅差人来报,说将军回来了,已经去了左冯翊。”

    贾穆身躯一震,喃喃道:“父亲,将军回来看您了。”

    ……

    关中,也是大雨瓢泼,渭水上涨,不过比之河东的生气,显得凋敝了许多,此前的震灾、旱灾、蝗灾和持续的兵祸,导致关中人烟稀少,道旁只有饿死的尸骨。

    更惨烈的是一个月前,李傕被侄子离间,席间欲刺杀势力日渐膨胀的樊稠,被樊稠警觉,而后李傕、郭汜与樊稠决裂,双方兵马在长安中展开激烈大战,此前李傕和郭汜从凉州迁来的十万百姓都在长安城内外,大旱之中饿死近万,此番更是受到波及,死伤无数。

    到了后来,马腾、韩遂也参与了进来,长安、京兆尹、右扶风处处都是惨烈的战场,左冯翊也受到波及,徐荣和李儒令兵马谨守渭水和五陵原一线,算是保住了左冯翊的安稳。

    但长安与右扶风、京兆尹却是尸横遍野,无人处理,而后遭逢连日大雨,爆发了瘟疫!

    瘟疫,猛于恶虎,足以令最勇敢的人闻风丧胆。

    马腾、韩遂和樊稠慌忙退向西面,与李傕、郭汜罢战,但为时已晚,大片的百姓、兵马乃至朝臣都受到了感染,形势极度严峻。

    李傕、郭汜慌忙之下,竟下令屠杀感染瘟疫的百姓和士兵,却因尸体无法处理,致使瘟疫更加严重,长安几乎成为一座死城,李傕和郭汜见事不可为,立即挟持天子和一些未染病的朝臣出了长安城,避到了城外的堡坞中,又将长安城封闭,任由里面的人自生自灭,却不能出来传染其他人。

    京兆尹和右扶风的情况也不好,不少百姓惶恐的涌向左冯翊,左冯翊丞杜畿当机立断,在左冯翊隔离出一片地方,安置这些百姓,张辽曾教过他们一些防范疫病的方法,他们处理起来也算稳当。

    但让杜畿、李儒和徐荣慌张的是,有一个人也感染了瘟疫,被李傕和郭汜赶出堡坞,他就是贾诩。

    贾诩身边有暗影保护,被李傕郭汜逐出堡坞后,暗影立时将他送到了左冯翊,杜畿、李儒几人见状无不大惊,他们都是张辽的嫡系心腹,自然知道贾诩在张辽心中的地位,当即一边将贾诩安置好,急忙召医师诊治,一边飞鸽传信给河东郡的贾诩家眷和正在青州的张辽。

    此时,在左冯翊临晋城的一处宅院里,草药味浓烈,年近五旬的贾诩躺在榻上,眼眶微陷,面色赤红,呼吸急促,时不时剧烈咳嗽,夫人张氏在榻前照顾他。

    屋外,贾玑、贾访神情疲惫黯然、眼眶通红,李儒和田仪陪在一旁,他们已经请了不知多少医师,但很多医师一听说是瘟疫,根本不敢进来,军医倒是来了不少,但对于瘟疫也是束手无措。

    贾诩虽然染了瘟疫,却神智清醒,他深知瘟疫最可怕的就是传染,一旦染上就是九死一生,所以严禁儿子贾玑、贾访进来探望和照顾,至于李儒等好友更是一律挡在外面,贾诩又不让人告知贾母和张辽。

    事实上贾诩也不让夫人张氏进来,是张氏以死相逼,才让贾诩黯然松口,许她进来,二人已经做好了同生共死的准备。

    “咳咳!”屋里贾诩喘着气,再次咳嗽起来,面上一阵潮红,浑身又烧了起来。

    “良君……”张氏用热毛巾给他擦拭着额头退热,看到向来睿智淡然的贾诩如此模样,忍不住落泪低泣。

    贾诩倒是看得开,向来神情讷然的他竟然露出微笑:“夫人不必伤怀,人固有一死,吾已近知天命之年,不为夭折,当初令李傕郭汜入京,不知害了多少人,苍天让吾如今方死,也算恩德。”

    “良君莫要如此说,”张氏劝慰道:“听闻文远有一好友左道长,医术极为高明,已经传信去并州,他定能医好良君。”

    贾诩看了她一眼:“想必汝等也传信给了文远罢?”

    “良君莫怪……”张氏神情愧然道:“妾身想,文远总是有办法的,他不是寻常人。”

    贾诩轻叹道:“吾固知汝等要告知文远,夫人不必自责。”

    他想要伸手去拉张氏的手,却又缩了回来,怕疾病传染给她,张氏却一下子紧紧拉住了他的手,伏在他身上哭泣。

    屋外,贾玑和贾访听到母亲在里面哭泣,几度想要冲进去,都被李儒阻拦,二人大哭,又不敢纵声,唯恐里面的父亲听到伤感。

    就在这时,院子外面陡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院门前停了下来,紧跟着几个身披雨蓑斗笠的人进来。

    李儒和贾玑、贾访听到声音,急忙出门,看到进来的几人,无不一呆。

    “将军!”李儒几人失声惊呼,又是大喜。

    来的正是张辽,从青州日夜兼程,冒雨赶来。

第五百五十九章 郁结() 
“主公!”李儒看到张辽,大喜之余,忙上前见礼。

    张辽身后是领路的杜畿,还有几个护卫和军医。

    “将军,兄长!”贾玑曾跟随张辽作战,为张辽起家时的七个军侯之一,一直视张辽为兄长,此时看到张辽,不由下拜落泪:“父亲他……”

    “我知道,会没事的。”张辽脱去蓑衣和斗笠,交给随行的貂蝉,扶起贾玑和贾访兄弟:“我进去看看。”

    “将军不可!”杜畿、李儒几人几乎是同时出声劝阻,连贾玑也反对:“兄长身系万千百姓,不能进去。”

    “什么身系万千?我就不能进去看师父了?”张辽眼睛一瞪:“让开!”

    他转身看向李儒和杜畿:“汝二人不必留在这里,那么多流民需要安置,李傕郭汜两个渣滓又虎视眈眈,闲在这里干什么?难不成让我去做?各忙各的事务去!”

    “这……”杜畿和李儒不由对视了一眼,张辽已经大步走向房门,贾玑情急之下一下子抱住了他的大腿:“师兄不可。”

    张辽斥道:“抱我干什么,我又不是娘们,放开!”

    如果不是眼前形势不对,众人早就忍不住笑起来了,但此时他们却无心发笑,皆是担忧张辽,又心生佩服,自古以来人人都是畏瘟疫如虎,张辽如此位高权重,却能做到这一步,足见重情重义,值得他们效命。

    张辽看贾玑不放手,直接一条腿拖着他走到房门口,一把拎起他放在门外,转身又斥责跟随貂蝉和亲卫:“汝等跟着干什么?打狼吗?军医跟着,其余人退后!”

    他一步迈入房门,让两个军医进来,而后反身插上了门闩。

    门外贾玑大哭,却是感动的,李儒和杜畿等人也没有离开,貂蝉和众亲卫则紧紧守在门口,神色凝重。

    张氏在里面听到外面的嘈杂声,刚出了内屋想要查看,就看到了进来的张辽,手中药碗失手掉落:“文远?!”

    张辽眼疾手快,接住药碗,点头道:“师母,弟子看来师父。”

    张氏感动的落泪,就要把他往外退:“汝是将军,身系万千百姓,怎能过来,快出去。”

    “师父生病,弟子岂能不来?弟子也带来了两个军医。”张辽趁着一个空当,挤了进去。

    张氏要拉他却拉了个空,看张辽已经进去,不由轻声哽咽起来,他知道张辽和贾诩必然有话说,却是不便进去了,只是心中感动之极。

    张辽一进里屋,就听到咳嗽声,又一眼看到躺在榻上的师父贾诩,全然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心中一酸,上前道:“弟子来看师父了。”

    贾诩自然也看到了张辽,尤其是他身上湿着的衣服,散乱的发髻,显然是冒雨赶来,不由垂下双目,不让张辽看到他眼中的晶莹。

    他咳了两声,想要起身,却浑身乏力,张辽忙上前在他背后塞了被子,让他靠坐在那里,又让两个军医上前把脉。

    这两个军医是跟随张辽身边的,医术自然都不错,但面对瘟疫这种病也是束手无措,看到二人把脉后神色凝重,张辽就知道他们没什么好法子,皱了皱眉,让他们出去,倒也没责怪,后世医学那么发达,对于非典等疾病都需要一段时间攻克,何况是在现在。

    军医出去后,贾诩看向张辽,叹道:“青徐兖形势正是关键之时,汝不该回来。”张辽常给贾诩密信,贾诩自然知道关东的情况,也知道张辽如果继续在那里谋划,完全有可能取得兖州和徐州。

    张辽摇头道:“兖州和徐州就在那里,不会跑,师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