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栩看着他,道:“嗯,凡是不要一刀切,朕会对西南有所区别,你们也要对商贸有所侧重,不能一下全部限制,更不能禁止……”

    李邦华默然一阵,道:“是。另外,就是关于学院还有科举……”

    李邦华话音未落,张菉就竖起了耳朵,悄悄抬起头,双眸冷意森森的盯向朱栩。

    朱栩‘唔’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他决意普及教育,推广,扩大书院,在这件事,除了‘课纲’之外,整个大明也没有什么意见,关键问题在于科举。

    当年复社呼啸大明,被朱栩强行解散,然后是‘九条规定’,将一干风月才子给挡在科举之外,再加上东林党等事情,整个大明不满朱栩的年轻士子多了去。

    朱栩也知道,在士子之间,尤其是秦淮河上,有个‘终生不仕’的抵制科举联盟,并且随着‘新政’推动,抵制的人越来越多,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大。

    李邦华是科举出身,对科举有相当的感情,也是旧式官僚,内心肯定是想‘振兴’科举。

    果然,李邦华开口道:“皇上,臣认为书院与科举可以并行,书院的生员可以入吏,科举的士子可以入官……”

    朱栩眉头微动,心里明了了。

    书院的学生,其实士绅阶层的相当少,多数都是寒门子弟,他们没有钱入私塾,书院又免费,于是蜂拥而入。

    但是书院的规模很小,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所以都是泥腿子,穷苦之人。

    在大明已经固化的利益集团中,这些寒门子弟出头的几率是很小的,也难怪李邦华想要将他们划入‘吏’的行列,甚至于对李邦华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

    朱栩自然不是这么想的,静静的听着李邦华的话。

    “科举是优中选优,不当缩减,臣请皇上放松禁令,为国纳才……”李邦华道,在这里,他的话比较多,说了比较长的时间。

    张菉在不远处听着,目光灼灼的盯着朱栩,如果目光是刀,一定能戳遍朱栩全身。

    朱栩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很坚决,不执行朝廷禁令,违反法度纲纪,一律要严惩!

    这是他重塑朝纲必须手段,绝不会妥协分毫!

    等李邦华说完了,朱栩神色冷淡,语含警告的道:“这件事自有朝廷法度,有什么想法可以写奏本给内阁,但绝不允许私自乱来!”

    李邦华感觉到了朱栩的强硬态度,没有再多言,现今的朝廷,已经不是大臣们高声说话就一定会有效果的时候了。

    张菉伸手握住藏在腰间的刀,恨不得现在就扑上去,杀了狗皇帝。

    朱栩与李邦华说了近两个时辰,讨论的范围也极其广泛。

    李邦华除了现在的文官普遍的一些臭毛病,其他能力倒是很强,比朱栩这一路上见到的都强,甚至于某些方面,傅昌宗,周应秋都比不上。

    直到李邦华走了很久,朱栩还坐在椅子上,心里回顾着与李邦华的谈话内容。

    这也是让他最受益匪浅的,需要细细琢磨,好一会儿转向记录的内监,道:“整理好,晚上送去朕的房间。”

    那内监连忙起身,道:“是。”

    “你们也下去吧。”朱栩对着掌柜,张菉摆手。

    “是。”掌柜颤巍巍的起来,匆忙退向后面。

    张菉深深的看了眼朱栩,冷着脸跟着离开,心里对杀狗皇帝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朱栩坐在那,手指敲着桌面,又快又急。

    曹化淳知道,他的内心一定在做着一些很是艰难的决定。

    朱栩手指一顿,眯着眼道“准备一下,去过西。安之后就直接回京,其他没去的地方,让各处写奏本给朕看吧。”

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乱() 
朱栩刚到西。安府,就收到了京城不断的飞鸽传书。

    这也让朱栩不断的了解到了前几日发生的事情,有些哭笑不得。

    张太后的亲笔信,李解语产子的,都摆在朱栩案前,看的朱栩好生感慨。

    曹化淳倒是能体会京城的那种慌张,眼前却满是笑容的道“皇上,这有了小殿下,小公主,是不是要想个名字?”

    朱栩眉头一抬,高兴道:“你不说朕都忘记了,是要想名字了……”

    老朱家起名字是很讲究的,辈分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下一代是慈字辈,偏旁部首还要金木水火土为序,他这世的全名是朱由栩,木子旁,下一代就要是火字。

    “朱慈……火……”

    朱栩沉吟,这是他第一个儿子,皇长子,名字定要讲究,取的好,他的学问虽然不行,取个名字还是绰绰有余。

    火字旁的字就那么多,还要避讳前人,又要好……

    好半晌,朱栩才道“暂定为烨,娴。”

    之所以是‘暂定’是因为还得回去查族谱,确保无误才能确定。

    曹化淳听着,那就是长子叫做朱慈烨,长女叫做朱淑娴,想了想,微微点头,这里面都包含了皇帝的某种期盼。

    朱栩心里也有些不平静,不过还是压着念头,冷静着道“对了,皇兄来了吗?”

    曹化淳看了眼朱栩侧脸,道“王爷病了。”

    朱栩眉头一挑,转头看了他一眼,旋即就啪嗒一声打开了折扇。

    朱由检只怕现在已经回味过来了一些事情了,尤其是‘皇位’的问题,虽然说是天启皇帝临终前的遗命,可前前后后的关系,只要有心,总能察觉些什么。

    这个皇位确实是朱栩抢来的,朱由检现在回味过来却是已经晚了。

    朱栩手指在桌面敲着,俄尔笑道“不见就不见吧,天津卫的战舰进度如何了?”

    曹化淳道:“还未下水,海军那边说,会在十二月之前争取下水,试航,明年三月应当可以远航。”

    朱栩倚着椅子,道:“好,下水试验好之后,朕要去看看,到时候皇兄不能再病了。”

    曹化淳还是有些不明白,道:“皇上,王爷是……”

    到这会儿,朱栩也不用再瞒着了,笑了声,道:“朕打算用最强盛的舰队访问欧洲,总领舰队的人身份要高,要有天朝气度,朕想来想去,也只有皇兄合适,这一次的访问非常重要,将是奠定我大明在世界第一地位的一次外务,方方面面都大意不得……”

    曹化淳恍然明悟,道:“那,皇上要不要先与王爷通个气?”

    朱由检对朱栩是有怨气的,对现在的朝局比很多人的想法更多,要是没有一段时间的缓和,怕是会误事。

    朱栩摆了摆手,道:“过年或者大婚的时候,将他请进京城,朕与他谈谈。”

    现在事情有些不好谈,‘皇位’估计会横亘在两人中间,彼此心知肚明,难免有有些尴尬。

    “是。”曹化淳道。

    朱栩现在有些归心似箭,不过还是耐住性子,道“那个张菉,查到了吗?”

    曹化淳道“还没有,从锦衣卫的回报来看,有些奇怪,倒是在秦淮河上有一个张菉,像是有个游侠,来去无踪,很难追查。”

    朱栩捏着下巴,笑了,道:“秦淮河,有意思了……”

    曹化淳立刻就知道,朱栩是在想什么有趣的事情,多半跟张菉以及秦淮河有关。

    朱栩对于这个张菉倒是无所谓,而是想到了另一个人。

    柳如是,然后就是钱谦益。

    钱谦益已经辞官回了金陵,也就是南。京,柳如是现在在秦淮河上名声大噪,曾经写了‘治国十八疏’给江。苏巡。抚巡抚衙门,还得了嘉奖。这自然将她的‘艳名’抬升到了极点,想与她‘结交’的文人雅士如过江之卿。

    钱谦益会不会如历史上一样,与柳如是走到一起?

    虽然钱谦益辞了官,可若是迎娶柳如是,那也是违反禁令的。

    要是违反了,正好是一个立威的好靶子!

    他却不知道,自从他离开山。东,柳如是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悄悄打听‘朱慕宇’,为此也拒绝了不知道多少勋贵公卿,世家公子。

    朱栩在巡抚衙门后院休息,外面渐渐来了不少人。

    都是陕。西各地的高官,知府,参政参议,督政院,大理寺等的官员,有三十多人。

    这些人不同于湖广的战战兢兢,他们还算坦荡,多多少少都是李邦华提拔上来的。

    右参政庞渊海看着李邦华,道:“大人,皇上一路巡视,现在来到陕。西,可是有什么目的?”

    朱栩这一路,但凡停留的,都是大动静,不能不让他们好奇。

    一群人都看向他,李邦华在陕。西短短时间就建立了相当的威信。

    闻言,李邦华神色不动,却道:“本官也不知,皇上未曾言,我等只要恪尽职守,小心行事,皇上定不会为难,诸位放心。”

    众人倒是不担心,他们都觉得李邦华会庇护他们。

    一个参议又道:“大人,陕。西百废待兴,切不能大动干戈,还需大人与皇上言明。”

    朱栩的名声,在官场也不怎么好,‘乱来’的标签在他未登基之前就烙上了。

    李邦华点头,道:“之前在汉。中本官就已面呈皇上,应当无事。”

    原本一群人倒也不紧张,可听着李邦华很淡定的话语,反而有些忐忑了。

    李邦华已经消化了之前与朱栩在汉。中的对话,隐约明白。

    在很多事情上,皇帝相当宽仁,可某些事情上又会相当坚定,不会松口半分。按理说说,皇帝到了陕。西,接见本地官员那是应当,只是未必会如他们想的那么轻松。

    “大人!大人!”

    突然间,一个衙役急匆匆的跑进来,大声的道“不好了,安塞寨附近几个农庄出事了,他们联合起来攻打城镇,现在已经向着南。阳县去了!”

    “你说什么!”

    李邦华脸色大变,猛的站了起来。

    其他人也都震惊失色,转头盯着这个差役,在这个关头要是出乱子,他们会不会如福。建一样,所有人被连降三级?

第七百八十七章 国之柱石() 


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华撂挑子() 
第二天一大早,陕。西巡抚衙门。

    并不是在大堂,而在后院,朱栩坐在屋檐下,一群人恭恭敬敬的站着。

    朱栩手里端着茶杯,慢慢的拨弄着茶水,已经好一会儿没有开口了。

    他身后站着曹化淳,王一舟,四周都是煞气凛凛的禁卫,刀出半鞘,神态冷漠。

    院子里安静的很,没有谁发出声音,与外面的吵吵嚷嚷形成鲜明的对比。

    李邦华等人并成两排,站在朱栩身前不远处,脸色各异,悄悄对视着。

    现在谁都明白了,眼前的皇帝有怒气!

    都屏气凝神,一个大气都不敢喘。

    李邦华面上如常,他已经察觉到了,所以也不意外。

    朱栩拨弄了一会儿茶水,放在嘴边喝了一口,然后看向李邦华微笑着道:“李巡抚,你觉得天启以前,辽东惨败,建奴成势,主要原因是什么?”

    若是往常,或者对天启之类的皇帝,肯定是建奴狡诈,或者将领无能之类,可面前的是景正皇帝,谁敢如此糊弄?

    李邦华久在天。津卫,与登。州水师,山海关是铁三角,对辽东局势了解最多。可里面的事情太过复杂,涉及太多,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

    李邦华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