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德林首先开口道:“在化龙城周围五百里范围内,所有可以耕种的地方,都将会成为大明的农耕区,五百里范围外的,大明没有领土要求。”

    哈萨克人和鞑靼人都是游牧生活的,所以对农耕倒是没有什么想法。但适宜农耕的地方一般都是土壤肥沃的地方,也是适宜长牧草的地方,现在你要全部占了做农耕区,那我们怎么办,难道都去那种贫瘠的地方放牧?

    当下便有哈萨克人和鞑靼人提出异议,要求明人只能在化龙城周围两百里的地方农耕,留下其它地方给自己来放牧。当然,离化龙城太近的地方他们也不也去,怕明军把他们连人带牲畜一起抢走。

    李德林笑道:“你们倒是很擅长还价呀,我说五百里,你们变成了两百里,是不是也还得太厉害了些。”

    鞑靼代表道:“化龙城周围都是肥沃的土地,五百里以外是沙漠和沼泽,你让我们去沙漠中放羊还是在沼泽中放羊呢?”

    李德林道:“这样吧,我们也不恃强凌弱。三百里吧,三百里范围内都是我们的农耕区,三百里外成为牧区,这样可以了吧。”

    哈萨克的代表说道:“要我们答应三百里也可以,但是三百里以内不适合耕种的地方也应该让我们放牧才行。”

    李德林道:“那也行,三百里范围内如果有山地,无法耕种的地方就作为牧区,但这牧区如何分配,应该由我们来决定,包围放牧范围和牲畜数量。”

    这下哈萨克人和鞑靼人都觉得终于赢了明人,自然答应让明人决定谁能够去放牧。其实李德林才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完成了三百里内为农耕区的任务,而且在农耕区中间夹杂牧区,还可以改善大明人的饮食结构,最重要的是分配牧区这件事握在大明手中,他完全可以上下其手,挑拨哈萨克人和鞑靼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两方都要向大明靠拢。

    化龙城周围的地区有伊希姆河穿过,四季气候宜人,非常适合于农业生产。朱由校对于这个哈萨克的首都还是知道的,他要把化龙城建成大明西边最重要的城市,所以在移民来到之前,大明研究院和皇家路桥局便先来到了这里。

    研究院来了地理科和设计科。设计科是一个新的科目,他们来这里是因为皇帝命令他们在这里进行城市建设设计,现在这里除了驻扎着军队的城堡,其它地方都是一片空白,皇帝说在一张白纸上才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地理科其实主要是跟着皇家路桥局来的,皇家路桥局要在伊希姆河上修一座桥甚至几座桥,而建桥所需要的水泥和钢铁不可能从国内运来,那样路上花费的钱要比本来的价钱高上几十倍。所以他们要在这里进行勘探,然后修建钢铁厂和水泥厂,以供应建桥所需。

    地理科在离化龙城八十里的山上勘探出了铁矿,所以第一批移民便安置在铁矿山下的平地上。移民一来以后,皇家路桥局便开始在移民中招收工人,一人做事,全家发粮,路桥局帮助建房。这样的好事自然得到了移民的热烈反应,很快一间间房屋修建完成,而钢铁厂和水泥厂也开始了修建,而田地则只有些妇女和小孩在那里忙碌着。

    陆陆续续的移民来到了化龙城,田地终于开始被耕种,而在田地耕种后,曹变蛟又开始在移民中招人,开始在离化龙城两百里的地方修筑了十个城堡。

第611章 占领鄂木斯克() 
化龙城这里的土地很肥沃,而且基本是算是平原,所以移民来了以后,只是简单地将地浅耕后,便露出了油油的黑土。将官府发下来的种子种进地里后,移民们将分给自己的房子稍做收拾后,便已经无事可做了。

    曹变蛟选择在这个时候招工,正好让移民们于闲暇之余增加一些收入,自然受到了移民们的欢迎。后来有些鞑靼人也来问,是否需要他们帮忙。明军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所以最后组成了以移民为主,鞑靼人和哈萨克人为辅的国际基建队。

    基建队并没有直接去修城堡,而是先按照设计科或的线,修筑从化龙城到城堡的大路。这里主要是平原,所谓的修路不过是把路与周围的地分开来,在路两边栽上行道树,然后对路面稍做整饬,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砂土,大路便修成了。即使只是这样简单的修一下,这大路看起来比国内的水泥路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从天下往下看,化龙城居于正中,分出十条笔直的道路通到遥远的地方,道路尽头便是城堡的所在。

    道路修好后,便开始了城堡的建设。移民用火烧的办法将山上的石头剥离开来,然后用马车将一块块的石头运到建设点,曹变蛟对城堡的要求是高而坚固,平时可以容纳五百名士兵生活,战时可以成为附近移民的避难所,而城堡的设计当然也是研究院设计科的事。

    设计科在原来国内小坞堡的基础上,参考了皇帝陛下画出的棱堡的图形,设计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堡垒。按照设计科的想法,五百人在这个堡垒内守卫,对付两万以内没有火炮的敌军应该毫无压力,而且还能给敌人以大量的杀伤。至于有火炮的敌军,那就要看敌军的火炮能不能攻破堡垒的防御了,反正设计科现在对标的是明军陆军攻城用的十二斤炮,用十二斤炮是不能对堡垒造成有效伤害的。

    而堡垒上的防御炮可不象攻城炮,便是用十八斤炮甚至用军船上的二十四斤炮也没有问题,如果用十八斤炮的话,那么在堡垒周围两里多的范围,都将是敌人的禁区。敌人靠近都不可能,那又如何能够攻城呢?

    曹变蛟认为设计科是不是想得太复杂了,参谋部会同意在这些堡垒上安放十八斤炮吗?随着明军在北方进一步的西进,这里的敌人就只有哈萨克汗国了,哈萨克汗国敢进攻明军?难道是自己把他们还揍得不厉害?

    他和设计科带队的教授聊过这个问题,教授无奈地说道:“这话我来之前也问过参谋部,参谋部说,陛下要求加强化龙城及其周围城堡的战斗能力,不说十八斤炮,便是需要二十四斤炮也要保证供应。我私下地问了卢学士,卢学士只说,陛下对宗教国家抱着很大的警惕性,这就是为了防备哈萨克汗国的。”

    曹变蛟想起在围攻阿拉木图时,那些哈萨克武士拿着刀对着火铳阵冲锋的样子,虽然明知道冲上来是个死,但他们没有一个退缩,而且脸上似乎有着奇怪的神情,觉得送死其实是件好事。他点了点头,有些明白了皇帝的顾虑。

    不久兵器局的人来到化龙城,向他开列了一长条的单子,让他派人搜集硫磺和硝石等物,并且告诉他,皇帝陛下已经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兵工厂了。而铁道部也派人开始勘探从化龙城到托木斯克的铁路线,国内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化龙城,朝廷更是派了一名文官来任化龙府知府。他心里明白,化龙城将会被打造成大明重要的军事基地和粮食基地,会成为明军向西北甚至是向南进军的基地。

    兵器局在化龙城的堡垒附近征了一大片土地,开始建设兵工厂。因为化龙的钢铁厂已经开始产出钢铁了,兵器局先开始制造机器,等到机器制得差不多时,搜集的物资已经运到了,正好开始制造武器。

    化龙兵工厂首先制造的是大炮,一律是十八斤炮,首先安装在化龙军城上,然后安装在各堡垒上。一座堡垒安装了二十门十八斤炮,各个方向上平均分布,形成了对堡垒外的火力全覆盖。

    兵工厂造的火铳,除了原来就有的燧发火铳外,还另外造了一种短铳管的火铳,这样整个火铳只有两尺长,是专门给骑兵用的。这样骑兵在马上就可以用这种火铳攻击敌人了。当然,射程和准确性比原来的长火铳会差一些,但在马上作战,距离又近,这些缺点并不会影响到它的实用性。

    不久,曹文诏派了一个旅来到化龙城,这个州的来到使得化龙城的明军达到了近两万人。曹变蛟这才有足够的兵力将各个堡垒的人配齐全,大炮装上去,除了堡垒的五千人,化龙城有了近一万人,即使这时候哈萨克汗国进攻,他也不怕了。

    也许是上次被曹变蛟和巴图尔打得狠了,哈萨克汗国一直没有进攻,甚至连进攻的意思都没有。据曹变蛟派出的探子回报,哈萨克汗国似乎出现了争嫡的把戏,一时根本不可能有精力来对付化龙城。

    曹变蛟心下稍定,既然哈萨克汗国不敢打自己,那自己可不可能打过去,先占点地方再说呢?他向曹文诏请战,要求趁机向哈萨克汗国进攻。

    曹文诏回信驳回了他的要求,只让他在化龙城操练士兵,等待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并且严厉地禁止任何向哈萨克汗国挑衅的行为。

    曹文诏之所以严禁向哈萨克汗国挑衅,是因为总参谋部把化龙城定位成现阶段向南的终点,明军的主力方向还是向北向西。而这个时候,孙抚民已经在派遣了足够多的小分队后,摸清了附近的形势,起兵向西突进了八百多里,占领了位于额尔齐斯河沿岸一个叫做鄂木斯克的地方。

    而曹文诏在接到孙抚民的报告后,明军又一次开始西移,北海军区的驻地移到了鄂毕城。

第612章 用军队修铁路() 
这时候铁路已经铺到了北海和双河城的中间,北海到双河城有一千四百多里,四个多月铺了近七百里,这样的速度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不管是皇帝还是军方都很不满意。茅元仪没有办法,只能催促移民指导局快些迁移移民,催促双河城的钢铁厂快些造出铁轨,催促铁道部加速培训人才,争取能够多线开工,把铁路建好。

    现在从北海到鄂木斯克的铁路线都已经勘探得差不多了,但是建造能力远远不够。茅元仪曾经向皇帝请求,可否先铺单轨铁路,被朱由校拒绝了。这条铁路对于大明的重要性,如何估计都不为过,他可不想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又单轨改双轨,所以他要求,主干线必须是双轨,只有支线可以是单轨。

    其实双轨铁路的铺设成本并不会是单轨的两倍,但现在限制铁路铺设的是熟练的工人。基本的劳动力随着移民的大规模进行,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缺口。但熟练的工人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出来的,而且即使是开办学校也是枉然,必须在工地上培养,所以茅元仪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后面会越来越快上,叮嘱铁轨的建设必须要超前,好迎接后面的多头施工,让建造速度有一个大的增长。

    曹文诏现在手中有五个师,化龙城有一个多师,鄂木斯克有一个师,鄂毕城有一个师。他觉得现在三个师就已经足够控制已经占领的地盘了,毕竟罗刹人都是小部队,而且已经被明军赶离鄂木斯克很远了。所以他向总参谋部报告,要求派遣军队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

    卢象升不敢作主,但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便禀告了皇帝。朱由校听到后,心里暗骂自己傻。他仿佛记得原来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便是主要由军队修建的,军队比之一般的民工,身体素质会更好,协作能力会更强,再加上严格的纪律,使得他们的执行力会远远超过普通的工人,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与卢象升仔细分析后,便给曹文诏下令,要求他抽调出两个师的兵力加入到修铁路的队伍中,只是注意要定期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