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史们道:“这个倒确实没有,但是强迫别人背井离乡,其悲声响于旷野,这样还不足以让陛下改变这种害民之策吗?”

    李邦华道:“我只知道,移民们在路上过的日子都比他们在家乡更好,更不用说到了移民之地以后。只要看到这一点,那我们就知道这移民政策没有多大问题。至于伤心故地之事,不就是一年时间吗?只要你移民后觉得不满意,一年后便可以回来,有什么好伤心的。你们把注意力多放在地方官员是否有欺瞒,虐待,克扣移民钱粮之事上,移民悲伤与否,并不需要关注太多,一年而已。”

    御史们又问道:“那皇上又是赏赐我们又是根本不管我们说的话,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李邦华大笑道:“这意思太过明显了,那就是让我们讲话,鼓励我们讲话。移民之事已经经过内阁及各部研究,现在的移民措施都是按照大明移民细则来实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陛下没有训斥御史,便是要传递一个意思:御史要敢作事,御史要敢讲话。诸君,陛下的鼓励呀,什么时候我们御史受到过皇上这样的鼓励,大明开国以来,多少言官死于廷杖,我们心里都清楚。所以现在是言官最好的时代,我们身为御史,应该要记住御史的责任,诸君,我们一起努力吧。”

    众御史在老大这里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果然爆发出了更大的热情,既然移民的悲伤已经不能让皇帝陛下改变主意了,那就让移民工作进行得更有序,更合理一些吧。果然,在不久以后,便有三名小吏因为在移民时收取好处被御史揪了出来,法院在审定后将他们发配到了劳改营,等待他们的是十年的劳动改造,以及以后再也不能担任公职的决定。

    可能是害怕北方的寒冷,大部分的南方移民都选择了移民到棉兰、渤泥和北大年等地。而北方移民则惧怕南方的酷热,基本上都选择了北海以北的新占领区。移民基本都是生活困苦的人,所以他们来到移民点后,发现比起家乡来说,这里的地更平,这里的物产更丰饶,这里的房子更是远胜过家乡的破茅屋。而早就准备好了的农具,衣被,牲畜和粮食在他们一到达时便发了下来,移民点的官吏带着他们看了自己分到的田地界址后,便不再理他们。

    发下来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到收获季节,也只能吃到那时候,所以他们除了开田播种,也不再有别的选择。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的移民,都迅速地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

    移民的就近安置其实在以前的移民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只是当时移民的人数不多,不容易找到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而现在大规模的移民以后,一个村甚至几个附近村的人分在一起,天天听着乡音,和熟悉的老乡隔着田垄打招呼,偶尔在一起用带来的不多的银钱在农业合作社买上几瓶酒,几个人喝上两杯,这日子比起在家中,似乎还更有意思。

第609章 化龙城() 
当然,这描述的是南方移民的幸福生活,北方的移民如果来的季节合适的话,也是迅速开始抢着把种子播下去,然后开始打理田地的一切。但有些人来到移民点时,农时已过,便只能加紧砍柴,为冬季的来到准备好足够的取暖之物。

    而这时候,当地的官吏便带着钢铁厂,煤矿和水泥厂的人来招收临时的矿工。听了矿工一日可以挣到的钱以后,很多人立即表示,自己愿意成为一名矿工,为大明的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出一份力。

    在这寒冷的季节,在地下挖矿并不会太冷,再加上伙食开得极好,每餐都有肉,然后晚餐每人还可以分到一两酒。而在住的地方都有炕,烧得热气很足,吃好住好还有钱拿,需要付出的不过是一些力气,力气这东西,只要吃得好,用完了第二天自然还会有的。

    有了这些新来的移民,各个厂矿已经把开春所需要的物资准备得差不多了。这里什么都好,就是寒冷实在受不了,人倒还好,穿上了羽绒服,皮手套,脸上都带着棉布做的护脸,只露出两个孔出气,而脚上是双层的鞋子,里面是毛皮,外面是橡胶。但是土地是硬梆梆的,铁镐敲下去只有一个白印,根本就没办法在地面上干活。

    辽东来的士兵对这种土壤较为熟悉,因为大兴安岭那里就有。而研究院地理科的学生在长白山等地进行过长期考察,已经了解了这种土壤的一些特征。但是,现在只有等待天气变暖,并没有其它的办法来在冻土中开工修路。

    京北铁路(原京小铁路)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是繁忙不已,大量的粮食,衣被,弹药武器,农具被运到北海,然后用其它的运输工具分散到各个移民点和驻军区。而北海的大树用钢锯伐倒后,去掉枝丫,被运回了内地,成为制造大船的材料。

    天启十五年三月,从北海到双河城的铁路线已经勘探完成,天气刚刚转暖,修建工作便开始了。铁路部在移民中大肆招收临时工,给了很高的工钱:一天两百文,使得很多移民都草草把种子撒下去后,便将田地里的活交给家小,来挣这份工钱。

    充足的人力资源,早就准备好了的枕木和铁轨,使得铁路的修筑工作进行的分外顺利。在这一千多里的铁路上一共设置了五个车站,基本上是两百里一个站。而移民本来就是按照铁路和车站来安置的,铁路部将整条铁路分成六段,分别施工,这使得速度加快了很多。铁道部的计划是在天启十五年将这一段铁路修成,那么到明年,明军的后勤运送能力就会增加一千多里了。

    双河城现在驻扎了两个师,除了有三千人守在城中以外,其他的士兵都组成了一个个小队,开始完成天启十五年的作战任务。

    天启十四年,双河城的明军扫荡了双城河以北和以西一千多里地的区域,共杀死罗刹人约六千多人,俘虏四千多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哥萨克雇佣兵,还有少量的商人。而且明军在这过程中自己的粮食消耗极少,基本上可以做到以战养战。自己的伤亡共有一千多人,其中战死六百多人,受伤六百多人。

    罗刹人大多是商人队伍,战斗力说不上强,如果遇到人数较多的罗刹军队,便纠集几支小分队一起攻击,在武器的优势下,明军尝到了很大的甜头,所以刚一开春,薛伯陵和孙抚民便亲自带队,以不到五百人的小分队开始扫荡更北边和西边,一是要抢粮食抢金银,一是要消灭进入这一区域的任何罗刹人。

    至于在这一区域生活的蒙古人或者瓦刺人,明军都尽量先行招降,让他们加入明军。也许是因为肤色的相同,也许是因为明军武器的威力,招降过程进行得很顺利。明军也只是要求他们在以后看到罗刹人后与明军联系,并不有其它的要求,这使得受到哥萨克人欺压的鞑靼人理所当然地选择与明军合作。

    在这过程中,也曾经有一个鞑靼部落阳奉阴违,诱使一个明军小分队落入了罗刹人的埋伏圈中。结果明军小分队在付出八十多条生命后,击溃了罗刹人的包围,反过来将那个鞑靼部落里面上至老人,下至小孩全部杀死,一个不留,然后将首级堆成京观,将一些观望的鞑靼人吓得再也不敢有别的想法。

    已经恢复了师长身份的孙抚民以托木斯克为依托,派出了二十支小分队向各个方向搜索。他自己带的小分队向南,在一个叫做鄂毕的小城堡附近与罗刹人相遇,经过激战后,明军击败了罗刹人,将鄂毕城夺了下来。再往南便是准噶尔人的领土了,向西便是哈萨克汗国,这样在名义上,大明的领土已经连成了一片。

    而曹变蛟这时也从哈萨克汗国开始向北进军,来到了哈萨克汗国边境。他打探到明军的信息后,便派信使来到了鄂毕城。孙抚民大喜之下,便让信使去见曹文诏,并且邀请曹变蛟先来到鄂毕西南一百多里地的比克城驻扎,与鄂毕形成犄角之势。

    曹文诏接到曹变蛟的信后,便命令他以比克城为基地,继续向西北方向攻击遇到的所有罗刹人,一直打到阿克莫拉,然后驻扎在这里等候明军的大部队。

    阿克莫拉便是后世的阿斯塔纳,但这时候并不是哈萨克汗国所有,而只是一个伊希姆河边的小村子。明军的小分队已经到过这个地方,认为这里是一个很适宜居住的地方,能够容纳大量的移民,这时候并没有多少土著在此居住,应该借这个机会占下来。

    曹变蛟依言向着阿克莫拉进军,驱逐和招降了这里的蒙古人后,便开始在此地建立一个城堡。而这时候曹文诏的战报终于来到了京城。朱由校仔细看了战报和随着战报一起来的地图后,便将此城命名为化龙城。

第610章 建设化龙城() 
这是朱由校以前说过的,要用占领将领的姓名来命名新占领的土地,这化龙城便是第一个。消息传出后,明军将领在羡慕之余,更是动心不已,如果以后一座城命名为宗灵城?抚民城?伯陵城?那千秋万代大家都会知道,是谁夺下了这个地方,是谁建设了这个城堡。

    而曹文诏其实心里是不大愿意的,因为曹变蛟年纪太小,虽然在和哈萨克汗国的战争中有很大功劳,但化龙城这个名字,寄托了皇帝陛下多少的希冀。如果以后曹变蛟遇到败绩,那可是大家攻讦的好靶子呀。

    所以他将此命名诏书先压在自己手中,然后向皇帝上奏,将自己的顾虑详细地写了出来。朱由校看后笑了笑,便另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到了北海军区。

    曹文诏接到信后打开一看,只有一行字:“他日之过不掩今日之功。”他愣了半晌,对着京城方向磕了几个头,便让人将命名诏书送到化龙城,并把皇帝写给自己的信也一并附上。

    曹变蛟接到诏书后,喜极而泣,在看过叔叔送来的皇帝的私信后,更是激动非凡。这可比所谓的丹书铁券要厉害得多了,即便有一天自己造反了,这化龙城的名字也是不会变的。当然,造反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

    不久曹文诏又送来了总参谋部的命令:曹变蛟以化龙城为中心,在周围三百里范围内击败所有的敌人,保护即将移民到此的大明人。总参谋部不想在这时候让曹变蛟去进攻,免得遭遇败绩,于皇帝面上不好看。

    曹文诏要求曹变蛟在化龙城周围修造十个以上的城堡,城堡不用大,只需要驻守三百五人即可。在敌人进攻时可以固守待援,而明军反攻时能够阻挠敌军的退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护移民,并且威慑此地现存的复杂的势力分布。

    这种被动防守并不符合曹变蛟的风格,但在化龙城及其周围,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虽然明军已经击溃了罗刹人,但这里还有哈萨克汗国的势力,本地的鞑靼人势力,以及罗刹人的残余势力。罗刹人只是些商人,一直和哈萨克人作生意,倒是没有太大的威胁,但哈萨克人和本地的鞑靼人人数较多,明军想要完全占领此地,并且进行移民的话,他们是最大的威胁。

    这时就需要李德林出马了,他召集了周围的哈萨克人和鞑靼人,一起来讨论在化龙城周围的势力范围划分问题。

    李德林首先开口道:“在化龙城周围五百里范围内,所有可以耕种的地方,都将会成为大明的农耕区,五百里范围外的,大明没有领土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