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与卢象升仔细分析后,便给曹文诏下令,要求他抽调出两个师的兵力加入到修铁路的队伍中,只是注意要定期进行轮换,修一段时间铁路后要进行巡逻,以免士兵最后真的变成的工人。

    曹文诏接到圣旨后,便召集了将领们开会,商量如何让士兵去修铁路,而又不能影响士兵的战斗力。将领们早就明白了铁路对于军队的重要性,现在明军空有大量的军队在这里,却受到交通的限制,无法进行长途的奔袭,心里急得厉害。现在要士兵去修铁路,大家都是拥护的。

    虽然各师都派遣了小分队在各处探险,但终究不可能出动太多人,因为这样就和全军出动没有了区别。即使双河城和河阳都已经丰收了一季,但粮食还是有一部分需要从国内运过来,而武器弹药更不用说,移民所需要的农具衣被也是一样。火车只能到达北海西边五百里的地方,其它的路程全部要靠牲畜来运。习惯了火车的运力,再看牛马那少之又少的运载量,慢得象蜗牛一样的速度,以及在路上的严重消耗,心里别提有多窝火了。

    而且士兵长期没有行动,必然会影响士气,而且容易发生矛盾。有些事忙着,消耗他们的精力,同时又可以让铁路早日修成,当然不会有人反对。曹文诏要求各师把士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正常的巡逻,探险,一部分去当铁路工人,三个月一轮换。

    没有出击任务的士兵们每天操练后,根本就无事可做,现在长官要让他们去修铁路,并且修铁路除了原来的饷银照发外,每天还有五十文的补偿。看起来是不多,但一个月也有三元,现在三元在内地可是能买三石米哟。

    军队到底不比移民中招的工人,平时文化教育的作用在这时便体现了出来,铁道部的监工只是说了一遍,士兵们便领会了工作时的要领,在工地上干了一天后,大多数人已经超过了干了快一个月的移民了。

    铁道部的吏员们啧啧称奇,而明军的军官则一脸不屑地道:“每天都要学习认字读书,他们可不是小学堂的学生,这些事有什么听不懂的。”

    近两万近卫军士兵加入到修建铁路的队伍中,使得铁路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而茅元仪在大喜之余,便催促兵器局加大钢铁厂的建设,在河阳城和鄂毕城附近又修建了两个钢铁厂,当然,钢铁厂至少要一年后才能使用,到那时,铁路也应该修到了鄂毕,正好就近用在后面的铁路建设中。而铁道部的线路勘测人员,已经超过了鄂木斯克,开始继续向西边进行勘测。

    而兵器局甚至派遣了勘探员,跟着明军的小分队深入到其它的地方,重点是勘探铁矿和煤矿。在铁路的修建中这两种矿石实在太过重要,而从国内运来铁轨再铺设,随着路线的拉长,成本越来越高,实在是划不来。

    而铁路的修建对于移民工作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现有的北方移民点都是分布在铁路沿线一百里以内,移民指导局的官员都只选气候较好,平地较多,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当成移民点,其它稍微有点瑕疵的地方根本看都不看。现在不是人多地少,而是人少地多,那么一些不容易开垦的地方当然就不会移民过去。

    而移民指导局的宣传里又加上一条:所有移民点都在铁路沿线,最多骑马一个时辰之内便可以到达铁路上,每个移民点都有一个专门的车站。这一点对于那些居住在山中的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现在已经有些人不用朝廷强制移民,就先去官府申请要移民到铁路线上去了。当然,那些不愿意移民的,只要官府认为你符合移民条件,依旧会一绳子绑了扔上车,送你远远地离开家乡。

第613章 出使欧洲() 
军队的加入使得铁路的修建速度大大加快,在天启十六年七月,铁路终于修到了鄂木斯克,而这时明军小分队最远已经到达了乌拉尔南坡。

    在这里罗刹人已经比较多了,虽然没有大的城堡,但小的城镇倒是不少。在一个小分队遇到哥萨克骑兵而损失了二十多个人后,曹文诏下令军队先集中到鄂木斯克,准备转而进行大部队作战。

    朱由校将鄂木斯克命名为抚民城,并且将周围的范围划分为抚民府。因为铁路的开通,国内粮食的充足,使得移民们栽种田地变得不再是最争迫的需要,大量的移民成为铁路修筑,矿山开采的工人,抚民城的军城也修建得与化龙城差不多高大坚固,而与化龙城的铁路也已经开始了修建。

    在曹文诏在抚民城集结兵力,准备与罗刹人展开大规模战争时,大明的欧洲访问团终于到达了葡萄牙。

    王征以鸿胪寺左少卿的身份就任大明访问团的主官,他本身信教,又精通拉丁语,粗通葡萄牙语和德语,对欧洲的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此之前,大明已经派遣过信使来过欧洲,与教廷进行过一些接触。王征此行便是进一步与欧洲各国进行交流,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当皇帝提出要与欧洲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时,遭到了几乎所有的大臣的反对。在大明的群臣看来,根本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大明平等交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使得大明把任何国家都视为藩属国。

    为什么是几乎呢?因为还是有些大臣们认识到了这些蛮夷其实也有很多地方不弱于大明,比如徐光启,比如杨之藻,都已经认识到了欧洲人的优点,并且认识到欧洲人的很多作法,都对于大明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大部分的官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旧认为大明是天朝上国,其它国家要和大明交往,只能是以藩属国的身份,平等建立外交关系是不可能的。

    其中礼部尚书朱延禧是反对最烈的,他出列道:“朝贡制度是大明已经实行两百多年的制度,欧洲蛮夷,又何能例外呢?我大明为中央之国,四海之内,皆为藩属,何有平等之说。”

    他一说完,立即有很多人附和,都觉得大明与蛮夷只能是朝贡关系,不能够有平等关系。

    而这时皇帝的头号马仔孙传庭出场了:“陛下,臣倒以为,这朝贡关系用于大明左近之地,倒也恰当。但这遥远异域,只怕用来并无多大作用。”

    朱延禧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怼的对象,连忙道:“为什么不行?不都是一样的国家吗?与远近有何关系。”

    孙传庭道:“就以缅甸为例,本来为我藩国,但由于我国一时顾不上他们,让他们养大了胆子,竟然敢攻占我大明领地,幸而赖陛下天威,我们将缅甸终于打服,现在他们很听话地成了我们的藩属。而欧洲诸国,象西班牙这个国家,以前不是说他们愿意成为我们的藩属吗?结果呢,他们竟然在吕宋等地肆意屠杀我大明人氏,更是与我大明作战,这样的藩属唯一的作用不过是在和我们贸易时占我们的便宜,除此以外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现在你们想让欧洲各国成为我们的藩属,他们完全可以虚与委蛇,假意同意,在贸易方面占了便宜后,根本就不再理睬我们,他们有不法事,我们远隔重洋,又如何可以强迫他们做什么呢?这样的藩属有不如无。”

    孙承宗这次意外地没有和孙传庭作对,他也说道:“只有大明能够威慑或者是仰慕我儒家文化的藩属国,才是真正有用的藩属国。欧洲诸国,我们现在根本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了解我们,所以仰慕儒家文化之说应该是不可能的。而这么远的地方,我们能够威慑他们吗?陛下想要与他们接交,目的便是要寻找对付罗刹人的盟友,你先让别人臣服,别人又如何会干呢?”

    朱延禧道:“我大明天威熿熿,对付区区罗刹人又何需联络欧洲蛮夷。我近卫军天下无敌,凡有不服,尽可以出动大军,灭其国,系其酋首,以慰祖庙。”

    孙传庭道:“圣人有云,得道多助,我大明行堂堂王道,欲铲除无耻的罗刹人,那多拉几个伙伴,为我大明前驱,何乐而不为呢?”

    这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其中所含的意思却不大光明,如果和其它国家结盟,那么大明的损失当然会减少,只是这样说却让朱延禧无法反驳,总不能说宁愿多死一些大明士兵,也不愿意让蛮夷去当炮灰吧。

    但朱延禧还是有办法的,他上前道:“陛下,大明如何能够在蛮夷面前自降身份呢?我堂堂天朝上国,与这些蛮夷小邦结为兄弟之盟,这如何能行?”

    朱由校对付这种说辞却是颇有心得,只是朱延禧身为礼部尚书,需得给他留几分颜面,搞得他要致仕告老就不大好看了。但是孙传庭却没有这个顾忌,直接说道:“既然尚书觉得不能与这结蛮夷结为兄弟之盟,那么不如由礼部派人前去欧洲,说服他们来朝如何?”

    朱延禧连忙道:“这如何使得,礼部并不管交结外国之事,此乃鸿胪寺之职。”

    孙传庭道:“原来是鸿胪寺之职,那么礼部在这件事中起什么作用呢?在别人做事时,跳出来说他们做得不好?别人做得不好,正好让礼部来做,相信礼部能够做得更好。再说出使外邦,本来就是由礼部主管,为什么说的时候就天下无敌,做的时候就有气无力呢?”

    朱延禧气得发抖道:“孙阁部,这可不是阁臣应该说的话吗?怎么说的与市井中人一般无二?”

    朱由校见朱延禧的样子,连忙出来和稀泥:“延禧先生不要生气,孙阁部每日与兵士打交道,说些俚语也是正常。”

第614章 教廷退让() 
朱延禧道:“这等粗词俚语,出自阁部之口,端的是有辱斯文呀。”

    朱由校脸色变得很不好看,孙传庭低着头,这句话是他听皇帝骂人时说的,所以现在朱延禧其实说的就是皇帝,孙传庭不敢笑,只能低头忍着。

    徐光启说道:“我们现在是讨论把欧洲诸国当成平等关系还是藩属国的问题,虽然孙阁部说的是俚语,但臣觉得这话糙理不糙,有些事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就会比较难。在老臣想来,如果要欧洲诸国成为大明藩属国,应该不可能。”

    朱延禧道:“没有试过,为什么说不可能?”

    这话就有些强词夺理了,孙传庭连忙道:“此事其实与礼部也有关系,既然朱尚书如此说,不如就让礼部派人去宣他们来朝贡,让他们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朱延禧脸色一变,如果强辩说此事与礼部无关,其实也勉强说得过。但他终究是以君子自诩的,还是说不出把锅甩给鸿胪寺这样的话来,只能沉默不语。

    徐光启道:“我们在考虑问题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问题。欧洲诸国与我们远隔何止万里,凭什么要屈服于大明之下。如若有一天他们愿意来进贡,也应该是看到了进贡的好处,并不是真正想成为大明藩属。”

    “当同僚做一件事时,也要考虑到这件事的复杂程度,而不是首先就想到指责,要想一想,如果这件事换成自己来做,是不是也会感觉很棘手,很麻烦?如果没有仔细考虑,便一味指责,这样就失了让大家提建议的初衷。”

    朱延禧面色微红,拱了拱手也不说话。既然他都让徐光启和孙传庭两人怼了下来,其他大臣倒是不敢再多说话。

    朱由校道:“让欧洲诸国臣服大明,不是一朝一夕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