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军队并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现在的兵部已经是纯文职机构了,它负责管理装备和后勤,而战斗指挥权力已经全部移交到了总参谋部。孙传庭是兵部尚书,他同时也是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一个月后,内阁将各部门的纲领计划进行了汇总,上交到朱由校这里后,朱由校觉得很满意,便让在报纸上发布。

    其实对于这种事,官员们是不大喜欢的。如果官员与民众的信息来源都一样了,那官还有什么当头。不过好在这十年纲领和三年计划都是大而化之的,倒是让官员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

    大明十年纲领主要内容如下:一、治理黄河,辽河,海河,淮河,长江,减少这些河流的危害,使其能够对农业生产起积极作用。二、在全国范围内,除了云贵两广,每个县都修建一所高级学堂,每个乡镇修建一所中级学堂,每个村修建一所小学堂。三、全国除了云贵广西,均要将耕者有其田运动推行完毕,不准有农民没有自己的田地的事情发生。四、全国要修建完成三纵三横的铁路网,每个州府都必须有高等级公路。五、全国范围内,除云贵广西外,每县必须建有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所有年满六十五岁老人由朝廷出资发给生活补贴,保证其生活无忧。

    纲领第一条还有具体实施细则,比如在十年内,在陕西黄河流域要种植一百万亩的树木,树木总量不得少于一万万棵,其中至少一半应该是果树。而在第一年内,必须种植至少五万亩树木。虽然大多数官员并不认为种树有多大作用,但皇帝坚持如此,农业部尚书杨涟坚决支持,水利部尚书左光斗疯狂支持,研究院也拿出了陕西植树对于净化黄河水,减少黄河水患作用的证据。而所有觉得完不成任务的地方官员,可以现在就选择辞职,换上认为可以完成任务的官员。

    而对于建设学堂的问题,小学堂的年限增加到了三年,中级学堂年限增加到两年,高级学堂学制也是两年。所有的男童都必须完成小学堂的学习,否则其父会被送入劳改农场服役三年。一个县内小学堂的失学率达到百分之一,则撤换掉该县司谕,县令考评为不及格。这两条使得官员不得不尽力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进入小学堂学习。虽然现在从锦衣卫到廉政公署到经济调查统计局,这些机构都对官员虎视眈眈,官吏贪污的成本大增,使得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旧事变成了贪污一百元,劳改农场干十年,大家都不大敢贪污了。但官员的养廉银,日常薪资,分红及致仕后依旧可以拿到的薪金,使得官员的收入还是远远超过普通人的。

    而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都是由朝廷开办的,户部直接拨款的,朱由校从来不相信人的操守,所以这些部门和他们的上级管理部门,法律规定了经济调查统计局是一季一查账,锦衣卫和廉政公署随时进行检查。一经发现贪污,不管数额多少,一律是十年劳改起码,而贪污一百元便直接死刑。

第534章 严峻刑法() 
皇帝如此严峻刑法,而且主要是针对官吏,这让有些大臣们开始担心,大理寺卿吴仁度便对皇帝进言,认为这会让有些官吏觉得朝廷太过薄情,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

    朱由校笑道:“吴卿,这一定是有人找你埋怨了是吧。你放心,不会出现没有人当官的事的。只要朕让官员的收入远远高于普通民众,自然会有大量的人来当官的,何况朕的吏员学堂会越开越大,会培养更多的官吏。只要官员敢贪污,自然会有人来替换他们。”

    徐光启笑道:“是呀,现在吏员学堂的学生比考进士的人数要多得多,现在不是官员以辞职可以威胁朝廷的时代了。”

    孙承宗道:“不仅是贪官,便是那昏官也是一样,到时完不成计划就直接滚蛋,我们多的是人可以接替。又想拿钱又不想干事,这样的好事只怕是再也没有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陛下,杨尚书提出如此激进的办学方案,虽然户部有余钱,但人力问题和铁路部及公路委员会有冲突呀,难道继续从果阿运人来?”

    朱由校沉吟道:“能够怎么办?堂堂大明,竟然找不到人来干活,也真是奇怪了。”

    孙传庭道:“陛下,其实不从果阿找人来也是有办法的。一是国内南方其实是有大量的人可以抽调出来进行修建的,二来我们可以从朝鲜找人。”

    从朝鲜找人是朱由校不大愿意的,因为已经有大量的朝鲜人进入了辽东的农场,如果再抽人来国内,只怕会影响到朝鲜国内的生产,而李王到时又会来哭诉。便问道:“南方哪里还有人?虽然南方人口多,但是他们蚕桑方面用人也很多呀。”

    孙传庭笑道:“兵器局和研究院合作,已经造出了水力缫丝机械和水力织布机械,也可以用蒸汽机带动。等到这些机械开始发挥作用,南方的蚕桑便可以减少很多用工。这些妇女回到田头后,男子便可以投入到收入更高的修建中了。”

    朱由校大喜道:“那就好,不过这推广新机器之事只怕有些麻烦,你的机器好,并不代表别人就会用机器,他们用人也是一样的。所以必须要让他们看到用机器比用人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只有这个才能打动他们。”

    毕自严道:“有新的机械,便可以更快地织成产品,因而就能抢到更多的原料,这对其它的丝厂是有很大威胁的,只怕江南又会有大量的丝厂要倒闭了。”他倒不是担心丝厂倒闭后收不上税来,因为税是按产量来收的,这个区别并不大。而且户部现在不担心没钱,担心的是钱没地方用。上次拍卖碱湖得到的钱,是天启九年商税的五倍多。而商税的收缴现在也已经步入正轨,随着大量的铁厂和水泥厂的兴起,商税还会进一步上涨。但是他担心到时丝厂关门后,大量的人没有事做,会引起动荡。

    孙传庭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一鸡死一鸡鸣。不过倒闭的大多都是有钱人开办的厂,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过是失去那份差事而已,而朝廷可以在江南推行以工代赈,只要肯下力气,收入并不会比在丝厂差。”

    徐光启道:“银行正好可以贷款给那些要改进设备的商户,民众也可以参与修建公路和铁路,从而取得钱币买取食物。所以这件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有些人身体健康,却又穷又懒的,养济院也有施粥,饿反正是饿不死人的。”

    说到这里,毕自严想起一事道:“陛下,上次老臣便说过,户部现在管理琐事太多,这养济院漏泽园和惠民药局的管理,可否从户部里面分出来,再专门成立一个机构。”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这事朕有个想法,一直还没有和众臣工商议,既然毕卿问到了,朕便说一说。朕想从户部专门分出一个民部,负责管理这三处机构,而且负责管理市容。”

    毕自严问道:“陛下所说的市容是指哪些方面。”

    朱由校道:“民部除了管理这三处慈善机构外,还应该管理这天下的乞讨之事。现在城市里的乞丐基本上已经绝迹,但据锦衣卫报来,农村还是有乞讨之事,而且还有些人白日为乞丐,晚上为盗贼,都是身体健康的男子,这事必须要管好。”

    徐光启道:“陛下,那民部便需要与巡检合作才行了。”

    朱由校道:“是呀,各县不是都有巡捕房的吗,以前巡捕房主要是服务于县衙门和法院的,现在再让他们又要服务于民部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所以可以从巡捕中专门分出一部分人来,称之这交通巡捕,专门管理交通。现在马车和自行车开始增加,高等级公路的秩序问题也要加强,前几天不是出现了马车撞伤人的情况了吗?而乞丐问题,也由他们来管,大明不允许出现乞丐,身体有残疾的,自然有养济院,身体没有问题,为什么要乞讨。”

    吴仁度连忙上前道:“陛下,三天前的马车撞伤人的案件现在还没有宣判,此事要请圣旨才行。”

    朱由校奇道:“不是有公路法的吗?为什么还没有宣判。”

    吴仁度道:“按照规定,马车的车铃是符合规定的,据当时的目击者说,马车速度也不是很快,是因为路人突然从路旁边蹿出,马车夫不能反应过来,所以导致受伤。按照法律规定,便应该是路人负全责。可是路人终究受了伤,一条腿折了,马车不赔偿路人还要路人赔偿马车货物的损失,这好象有些过份了吧。”

    朱由校道:“有法必依,这是最重要的。朕明白吴卿的意思,便是怕民众有些闲言碎语,这个不用担心,大家慢慢会习惯的。法院按照法律来宣判,至于路人赔偿之事,朕是这样想的。路人一定要赔偿,如果他确实没有赔偿能力,可以让人以私人身份帮助他赔偿,至于他的伤情,不是有惠民药局吗?吴有性的那些徒弟会治好他的。但绝对不能以朝廷的名义对他进行任何的补助,这一点要确记,事后让报纸把这场官司登载出来,给民众提个醒。”

第535章 军事安排() 
徐光启道:“法律的尊严不容亵渎,我们可以同情这个路人,但要按法律来规范人的行为,便是要保证法律的严肃性。”

    朱由校笑道:“先生说的极有道理,如果法律执行不严格,那便形同虚设,总有些人会钻法律的漏洞,到时说不定会有人故意去撞马车,来获得赔偿。”

    徐光启惊道:“陛下,这天下不会有如此无耻之事吧。”

    朱由校脸带苦笑,想起在天朝碰瓷竟然成为一种产业,只怕现在大明的人是无法理解的。人呀,坏起来以后,没有做不到,也没有想不到。而自己现在所做的,便是不想再看到那丑陋的一幕幕有机会在大明重演。

    国内政事讨论完毕后,便是重头戏——军事安排。卢象升制定的十年纲领主要分成四大块,一是北进至乌拉尔山,对付罗刹国的问题;二是占领马六甲海峡周围的国家,控制水路的问题;三是在美洲继续拓展,在靠近大明这一边的陆地上建立大明-殷地安居住地的问题;四是消灭顽抗的残余的蒙古人的问题。

    大明的大臣和民众对于战争的看法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因为朱由校的强力压制和极力宣传,虽然这也有一定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因为大明人通过战争得到了好处。

    对蒙古的战争使得大明北方的人不再担心随时可能冲进来抢劫的蒙古人,而且拍卖几块碱湖便能够有几年的税收,更不用说大量的牛马羊进入内地,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地提高,大量的皮货进入内地,羊肉进入肚腹,使得冬天显得不再那么寒冷。

    而不管是新州还是大农岛,还是越南和吕宋,大量的粮食使得粮价大跌,现在能吃饱饭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在人前炫耀的事了。橡胶的使用,使得马车不再那么颠簸难受,南海的平静,使得跑南洋的商家笑开了花。

    大明人不喜欢战争,表面原因是因为大明人热爱和平,也就是俗称的怕被打败,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战争会迫使朝廷加税,会使得民众的生活质量下降。现在朝廷没有加税,生活中却反而得到了各种好处和便利,谁会反对这样的战争呢?大明的官员又不是真的蠢,自然能够知道什么样的战争是应该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