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微有点战斗经验的人看到这个场景,都意识到唐军这场突袭绝非李艺此前那种小打小闹的骚扰可以相提并论。

    “唐军来了,准备迎战!”

    “动作要快!”

    “速速上马!”

    很多突厥战士顾不上披挂,提着兵器,便争先恐后地跨上战马,凭借他们长期游牧征战所形成的意识,自觉地结成一个个锋矢战阵,朝着快速汹涌而来的唐军铁骑冲了过去。

    两方人马很快撞在一起,顿时杀得血光四溅,惨烈无比。

    唐军先锋依然是猛将薛万彻,就听他大吼一声“杀啊”,迎上一支来拦截的突厥人马,挥槊左劈右刺,所到之处,人仰马翻,挡者披靡,其麾下将士默契地排成一个锥形阵,催马紧跟在薛万彻身后,只片刻工夫,就轻松地凿穿了这股突厥人仓促之间结成的骑阵。

    “痛快!哈哈哈哈……”

    薛万彻在一众长林军出身的勇士簇拥下,狂笑着挺起长槊,速度不减地继续朝突厥人的营地冲去。

    守在营中的老弱病残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眼见唐军铁骑就要冲入营中,纷纷拿起弓箭对薛万彻等人进行攒射。

    箭如飞蝗般袭来,薛万彻毫不畏惧,手中一杆丈八长槊仿佛化作了风车一般,几乎水泼不入,很快便率领所部人马杀进大营,一时间呐喊、哀嚎、惨叫声登时响彻天际……

    李曜驻马于高岗之上,远眺着前方形势几乎一边倒的惨烈战斗。

    伴骑在她身旁的宋君明忽然出言道:“薛将军虽有万夫不当之勇,然已过于深入敌营,只怕颉利反应过来,他将难以脱身啊……”

    李曜摆手道:“本公主心中有数,再等一等。”

    事实上,薛万彻正是遵从了李曜交待的命令,才会硬闯突厥人的营区大开杀戒,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突厥人,引其发兵追击。

    李曜麾下骑兵数量有限,这时作战的人马统共不过一万左右,眼见加入反击的突厥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正朝薛万彻亲率的精骑汹涌而去,李曜眸光一动,急忙对宋君明吩咐道:“传我号令,通知薛万彻迅速撤回来!”

    薛万彻虽杀得兴起,很想对颉利可汗来个一举擒王,但奈何军令如山,只得赶紧调转马头,不再与敌作任何纠缠,率领一众唐军精锐又按原路杀出了敌营。

    颉利可汗急令伦特勤率三万骑追击薛万彻,片刻之后,两方人马一前一后驰至距离突厥大营数里的一处峡谷。

    进入谷中以后,伦特勤忽然发现两边矮山上的树林里有人影晃动,不由失声大叫道:“不好,有埋伏!”

    话音刚落,两边低矮的山坡上骤然响起凄厉的号角声,无数石块和箭矢铺天盖地般倾泻到突厥骑兵们的身上。

    伦特勤浑身贯甲,胯下坐骑亦是披挂具装铠,人马被射中数十余箭,竟然毫发无损,可他还没来得及为身上铠甲出色的防护力而感叹,忽觉自己整个人被一个巨大的阴影所笼罩,一块足有千斤之重的巨石突然从天而降,瞬间将他连人带马砸扁在地上,化作一滩肉泥。

    李曜拍掉头顶和身上的土屑,收手抬眸,就见宋君明站在附近,手上搭着一支箭,仿佛定住了似的,正目瞪口呆地偏头看着她。

    宋君明早前听说护国公主有万夫不当之勇,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只觉她应该是属于那种骑射无双,枪槊使得出神入化的女中英杰……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李曜这一双看起来纤细的胳膊,还有那嫩白修长的手指,居然会蕴藏着如此恐怖的气力。

    李曜不容他继续发呆,沉声唤道:“宋校尉,你看本公主作甚?”

    宋君明打了个激灵,手指不自觉地松开弓弦,随着利箭“嗖”的一声飞出,这才惊叹道:“贵主神力无双,着实令属下大开眼界!”

    战场瞬息万变,李曜仿佛全然没有听见他的夸赞,只微眯起一双眸子,聚精会神地盯着谷中乱作一团的人马。

    由于主将初战即死,遭受伏击的突厥人一时群龙无首,很快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李曜看到时机已然成熟,立刻吩咐左右道:“传令天节将军冯立、骑官将军马三宝率领所部骑兵出战,截断敌军退路。”

    鼓角轰鸣,划破长空。

    一万骑兵从峡谷两边的山坡上忽然纵马杀出,势如雷霆万钧!

    这个无名峡谷的入口很宽阔,其实算不得一个很好的歼敌伏击点,两侧丘陵平缓无崖,战马可以向上驰行,所以一些突厥人经历了片刻的彷徨之后,凭借他们自幼养成的游猎习惯,自发地朝唐军骑兵迎了上去。

    两方人马交汇,登时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相较之下,借助地利俯冲而下的唐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些极其悍勇的突厥骑兵几乎必死无疑,显然是在用他们的牺牲为更多的人争取逃生的机会。

    李曜看到这些突厥人的顽强表现,也不免有些动容,心中无言感叹一声,但瞬即神色又转变得异常肃穆,扬声下令道:“传我帅令,命薛万彻率部返身作战,全力冲击敌军!”

    很快,收到军令的薛万彻立即拨转马头,一马当先带领万余精骑,呼啸着向谷中的突厥人冲去……

第326章 围三阙一() 
薛万彻所率一万铁骑临近战团之时,逐渐排列成一个标准的雁形阵,五千重骑居于中央,五千轻骑分散至两翼,与冯立、马三宝两部人马对谷中敌军形成合围之势。

    重骑很快贯入敌群,左冲右突,如摧枯拉朽一般,反复扫荡,轻骑则利用他们出色的机动力,沿着山坡迂回包抄,协助重骑扩大战果。

    不过,草原游牧民族的骨子里都带有一股后天练就出来的韧劲儿,越是面临危险,越容易激发他们的野性和斗志。

    于是薛万彻对突厥人施加的一部分强大压力,很快就转移到了马三宝和冯立这两部人马的身上。

    李曜看到唐军的伤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增长起来,赶紧向身边两名亲兵下令道:“你们分头去传令马三宝、冯立对敌‘网开一面’,告诉他们切记把握好分寸,口子不可过宽,若有超过五十步,自统兵将官以下概不论功叙勋!”

    待两名亲兵匆匆离去,好奇心旺盛的校尉宋君明又开口问道:“兵法云‘围师必阙’,属下不大明白贵主为何现在才放敌生路?”

    李曜柳眉微挑,终于忍无可忍地白了他一眼,反问道:“难道你认为此刻我军正大杀特杀的甲骑能够追上轻装逃逸的突厥骑兵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李曜之所以派兵堵住敌人退路,是因为突厥人太会逃跑了,如果她一开始就生搬硬套地运用《孙子兵法》上“围三阙一”的战法,很难取得一场令人称道的胜利。

    宋君明立时恍然大悟,脸腾地一下红到了脖颈,慌忙抱拳垂首道:“贵主思虑周全,君明受教了。”

    李曜瞧见宋君明讪讪的样子,省起他不过是未及弱冠的少年,认为自己若想把对方培养成一个忠心耿耿的心腹,应该多多鼓励,遂摆出一副平易近人的神色,语重心长地道:“你很好问,说明你有上进之心,但请分清时间、场合,待到此战过后,你如有不明之事,尽管来问我,必为你一一解惑。”

    听到这话,宋君明脸上的郁闷之气顿时一扫而空,忙不迭地连连点头称是。

    随即,李曜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时她的命令刚好传达到位,原本被唐军封锁得严严实实的谷口开始出现了一条裂缝。

    在马三宝和冯立二将的谨慎指挥下,这条缝隙逐渐扩大到李曜所定上限的一半,便不再变化分毫。

    突厥人发现突围有望,受到求生本能的驱使,纷纷不顾一切地朝唐军包围圈的缺口蜂拥过去,仿佛一群凶性十足的草原狼,转眼之间变成了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犬。

    由于这条“生路”实在太过狭窄,混乱无序的突厥人在谷口密密匝匝地挤作一团,于是战斗很快变成了唐军单方面的屠杀。

    李曜见到冲出峡谷的敌军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觉得已方对敌人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向传令兵吩咐道:“传我帅令,命中郎将李安俨、独孤达各率五千矟手,郎将韦师实、梁建方各率三千刀盾手立即参战。”

    有道是“位置决定眼界,地位决定想法”。

    李曜自从进封护国公主和担任关中道行军总管以来,可谓是深刻地感受到了个人权力骤然膨胀带来的巨大压力。

    若想降低这种心理压力,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培植自己的势力。

    因为只有自身势力足够强大,才能保证权力的稳固,而一日之间突然失去具体效忠对象的前太子东宫、齐王府的文武属官们,则顺理成章地成了李曜重点拉拢和吸收的群体。

    尽管在这个时代的封建社会体制主导下,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让求贤若渴的李曜为此受到许多英才豪杰的冷遇和婉拒,但仍有一些替宗族做政治分散投资或寻求个人功名前程的士庶子弟愿意投身于她的门下,而这四名即将领兵出战的将官正属此类。

    其中李安俨出自陇西李氏顿丘房,乃是郑观音的妹夫,与已故太子李建成有着连襟之谊,再加上妻家荥阳郑氏的支持,早在李曜搬入东宫显德殿的第一天,他就主动上门委婉地表达自己希望能继续留在东宫任职的意愿,李曜对此简直求之不得,不但当场立刻答应下来,还将他提拔为左屯卫中郎将。

    独孤达同样来历不凡,作为前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侄孙,说起来还是平阳公主的表弟,此君担任齐王府库真的时候,曾经与李曜有过一段并肩作战的经历,对护国公主展现出来的本领和魄力一直深感折服,李曜自是轻而易举地将其纳入到自己的阵营之中。

    韦师实是京兆韦氏东眷房子弟,其族人过去多为李建成效力,可见是一个典型的前东宫党。

    尽管他的父亲右卫将军韦云起没有表明立场,但朝中稍微耳目灵通的人都知道,韦云起和郭行方被调回京师掌管皇宫宿卫,并深得圣宠,正是源自护国公主向皇帝提出的建议。

    至于前秦王府裨将梁建方改换门庭投靠护国公主的行为,倒是很好的诠释了“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

    当初“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绝大多数前秦王府僚属都不看好护国公主的政治前景,依旧对唯一的嫡皇子李世民寄予厚望,唯有长期郁郁不得志的梁建方立马赶到显德殿,向李曜毛遂自荐。

    梁建方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是个不大讨李世民喜欢的闷葫芦,当年他与尉迟敬德、高甑生三骑直入敌阵力擒王世充侄子王琬,为李世民平定洛阳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数年过去了,尉迟敬德早已成为秦王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大将,就连同期加入秦王府的高甑生也得封游骑将军,他却依然只是一个品秩卑微的振威校尉。

    李曜知道梁建方颇具将才,未来必有大用,二话不说,当天便以举荐能人的名义,向皇帝李渊进言,使之连升数级,直接擢任为右屯卫郎将。

    然而即便如此,李曜仍觉得李安俨、独孤达、韦师实、梁建方四人的官阶偏低,对她的帮助非常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