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世纪无可回避的话题-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分道德的层次,同时也有利于党组织掌握在吸收党的新鲜血液时,对新党员的培养、考察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这样,区分不同层次的道德,对党的组织建设就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3、区分不同的道德层次,从而按照较高层次的道德水准建设党,还有利于全面提高党的整体素质和〃德〃望。
  中国共产党,作为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长期执政的党,经历过长期艰苦奋斗,与人民同甘共苦,现在正面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伟大使命。我们党正需要更好的形成在和平与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的〃德高望重〃的形象,从而能够长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执政。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领导,使中国人民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区分不同的道德层次,应当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完成振兴中华的伟业,并不是仅仅具有基本道德就足够了的。宏图伟业,需要〃德高望重〃的党领导,需要有〃高尚道德〃乃至相当的〃奋斗与献身精神〃的共产党员去〃冲锋陷阵〃。以三个代表为宗旨和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和其全体共产党员,如果仅仅遵循了〃不能不遵循〃的基本道德,虽然这也是必备的,但可能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当切实按照较高层次的道德水准建设党,从而更大面积的优化党的组织的尽可能多的个体,进而进一步改善党的整体形象,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必要的途径之一。
  或许可以说,我们应当为建设一个更有〃德〃望的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再努力。
  
  
  以〃虑己顾人〃之德来治国
  
  德,对于人的主体来说,是人的一种内心信念;对于人的客体、对社会来说,是一种社会舆论的氛围和压力。
  以德治国,应该说,是要使人们认同一种自觉认可、自觉或因为舆论的影响和压力而遵循的行为规范。
  这〃德〃,应当是什么具体的内容呢?
  中国封建君主曾经提倡〃以孝治天下〃,其实这也是一种〃以德治国〃。这个〃德〃的具体内容是〃孝〃,以〃孝〃为先为首。
  从历史看,孔子曾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孙中山先生曾倡导〃天下为公〃。
  共产党人主张〃公而忘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倡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历史发展到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对有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应当倡导什么样的道德准则,以什么样的〃德〃治国呢?
  从全体民众的道德实际水准和现实可能看,我们或许应该倡导〃将心比心〃、〃虑己顾人〃,〃可以考虑自己,但要顾及他人〃,以此做为现阶段道德规范的普及性的基础要求;而以〃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做为中层次要求;以〃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为高层次的道德倡导内容。
  之所以这样考虑设置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是因为,人与人是不同且有差别的,社会是由不同层次的人组成的。社会对不同层次的人的要求可以和应当是不同的。例如,对一个普通公民的要求,就与对国家公务员的要求,应当不同。而对以〃三个代表〃为宗旨的共产党人的要求,与对其他组织、团体成员的要求,也应当不同。
  那么,为什么要把〃虑己顾人〃、〃将心比心〃,〃可以考虑自己,但要顾及他人〃,做为现阶段道德规范的普及性的基础要求呢?
  这是因为,社会道德的基石,应当建立在人的属性特点的现实基础上。
  从生物与社会的双重角度来看,人是独立的个体生存的;人又是依赖社会而生活的。
  人的个体的生理存在,对人的个体的意识和行为不能不有直接的影响。这会产生对个体自身的自发顾及。在一个个体不了解(这在新生者是必然的)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及其结果时;或者,不愿意顾及(这在利益攸关时是可能的)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及其结果时,个体会倾向于只顾自己,表现出自发的、先发的非社会化倾向。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应当看到: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其生物存在本身,会影响人的意识,使人的个体产生自发、直接的〃虑己〃,而不须外界的影响、〃传染〃。在当代人类文明的具体现实状况下,要让普通民众、多数人处处首先想到别人,〃先公后私〃乃至〃公而忘私〃,这不一定现实。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人的个体独立生存的〃生物存在〃,虽然会使人自发的〃虑己〃;但是,人生理上个体独成系统生存,并不意味着人的生存和发展能离开群体和社会,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群体和社会。人的这一〃社会存在〃,又使人必然的要有〃社会性〃,要顾及他人。并且,人要〃顾及别人〃的必然性,还反映在个体的〃顾己〃,也会成为其必须〃顾人〃的客观基础之一。也就是说,即便人人〃顾己〃,也会因为别人在〃顾己〃,而使自己在与别人相处时,还要顾到(或者不得不顾及)别人的〃己〃。即便是只顾自己的人,他也需要别人不只顾自己,而要顾到他这个〃己〃。只顾自己、〃不顾〃乃至损害别人的人,终会受到被他〃不顾〃乃至损害的人们的反对。〃顾己〃、〃利己〃,也会成为别人要〃顾人〃的一种社会的、人际的现实基础。恐怕可以说,这也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最深厚、最广大的现实基础。
  正因为如此,对于有着自发利己性、必然社会性的人来说,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治国之〃德〃可以首先是:反对和贬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倡导〃将心比心〃、〃虑己顾人〃,同时容许不损人的利己。恐怕也正因如此,美国西点军校会有人〃学雷锋〃;正因如此,在信仰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的资本主义社会,也赞赏助人为乐的〃麦克唐纳〃,也抨击只顾自己、损害别人的行为。
  〃将心比心〃、〃虑己顾人〃,〃可以考虑自己,但应顾及别人〃,是最有广泛实行的现实基础的,最有号召力、说服力和约束力的起码的必备的〃德〃。我们可能应当从首先倡导这最基础的〃德〃做起,来实施〃以德治国〃的伟大战略。
  
  
  两个文明〃并重〃,需要〃偏重〃
  
  ——也谈两个文明建设
  我们常常讲,两个文明〃并重〃,抓两个文明应当两手都要硬。笔者认为,要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重,当前可能需要政府适当〃偏重〃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并重〃,即抓精神文明的一手应当更〃硬〃。应以工作上〃偏重〃精神文明,来实现效果上的两个文明〃并重〃,实现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可能需要和应当理清思路,以能〃理直气壮〃的着重抓好精神文明。
  怎样理解两个文明〃并重〃?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本意应当是对两者同样重视,不能偏废,即二者同等重要,二者要达到相同或接近的水平。并重,是效果上的并重。
  〃并重〃,并不只是对这二者,用同样的力气、花同样的时间、精力,有同样的工作力度就行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
  首先,现在物质文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作为中心任务多年,全国上下对此已实现了〃有政策、有制度、有激励〃。并非文革或极左期间的〃政治压倒一切〃之时。
  再者,从实践看,两个文明建设的特点和动力机制,是有差别的,是不同的。
  应当看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机制、利益驱动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和实现,包含着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其中利益驱动的动力已经相当大、足够大;而精神文明的追求和实现,则是社会公益性、利他性成分较大,利益的驱动力较小的。
  所以——
  只用同样的力气、时间、精力和工作力度来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使之达到同样效果、同样水平,是不太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太现实的。
  况且,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时间、精力、力度并不一定比投入物质文明建设的多。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可能还是口头上〃并重〃,实际上仍是偏重于物质文明建设。——利益驱动的动力还是来得大。
  所以,正如政府要注重抓利益驱动力不太大的社会公益事业一样,政府在抓两个文明建设时,也需要注重乃至偏重、强化抓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以工作上的〃偏重〃,来实现效果上的〃并重〃。这样,才可能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实际达到的水平比较接近,使两者相互适应,相得益彰。
  当然,这不是说,不要注重物质文明了,可以用精神文明建设〃冲击〃经济建设,而是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在效果上真正落实精神文明。
  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看,我们确实需要两个文明真正的〃并驾齐驱〃,从而带动社会与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不能两个文明〃并驾齐驱〃,可能会对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甚至会在一些方面〃适得其反〃。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对〃环保〃的影响,就是非常现实的例证。
  让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且,可能应当用力度较大的〃右手〃,来抓精神文明。
  
  
  各类执政团体长期执政的特点与状况的比较研究
  
  ——长期执政规律研究纲要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要研究政党长期执政的规律。这里,拟对历史与现代的各类执政的集团团体、政党长期执政的特点与状况,作初步概括,以供研究总结长期执政的规律参考。
  一、长期执政的政党,其各时期一般特点、状况分析:
  1、争取执政期:
  特点:艰难,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状况:在与敌对方竞争乃至斗争中,汰炼了一批精英骨干,形成优良作风、制度。〃励精图存〃,整体奋发向上。
  研究重点:政党(集团)的起因、目标、理念、人员、士气等等。
  2、执政初期:
  特点:精英骨干,励精图治,生机勃勃。
  状况:保持优良作风;政党建设正规化;由于人的自发的利己性,因执政而利用职权贪图享乐者,时有偶发。
  3、中长期:
  特点:不再有争取执政期政党(集团)那种〃无权而有敌〃的艰难环境;但有执政党的掌权的利益和〃好处〃。
  状况:执政经验增长,执政具有成熟性和延续性;取得较大或重大的执政成果;但政党建设有〃多年媳妇熬成婆〃似的松弛现象;为牟取执政党党员的〃好处〃而入党者(必然的)多于争取执政期,掌权的党员的素质有层次不齐乃至下降;腐败现象增多……
  二、不同政党长期执政与封建王朝的执政集团长期执政
  政党长期执政,可分为独裁的政党如原中国国民党的长期执政;以人民利益为代表的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前苏共,现中共)。
  封建王朝的执政集团长期执政,是封建君主〃君临天下〃的〃家天下〃的执政;而独裁的政党的执政,也是独裁者〃临天下〃的执政。这里不再细论。
  以人民利益为代表的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苏共和中共都曾明白无误的宣布过。但前苏共,在其七十余年的执政中,逐步使其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