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告程维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山林“扶正”     
    我的担心和愤懑绝不是多余的。     
    擅自出卖土地给省里某单位的事,更使建委的同志们觉得:这个人不仅水平低得可以,而且胆大妄为得可怕!     
    土地,是国家的宝贝,谁也没有权力想卖给谁就卖给谁。可是李山林就敢一个人做主卖地。桥东区擅自卖出100多亩地的事,在石家庄建委轰动一时,这事是市长查下来我们才知道的。石家庄桥东区有一块100多亩的地,当时的主管市长过问这块地的情况,一听,脑袋嗡地一声:什么?这块地已经归省××局了,早就不是市里的了!再一问,××局回答说:“这是你们建委李主任批给我们的。”——本来按规划,这块地属于市里搞住宅工程开发的,不属于××局,这不是开天大的玩笑吗?市长一听急了,赶快给吴金玉主任打电话:“老吴啊!这不行啊!李山林一句话就把地卖给人家了。100多亩地啊!哪怕卖1亩都要开会研究呀,你们建委是怎么搞的?不行,这100多亩地你得想办法给我要回来!”     
    吴主任想,市长都发话了,我是建委的一把手,这事得由我去交涉呀。吴主任一肚子憋气地上了车,车开到了一半,吴主任越想越不对劲,叫停车,坚决不去了:“去了让他们骂咱们呢!让他们臊咱们呢!人家会说:这石家庄的什么市长呀、领导啊,什么建委呀,就是这个水平啊?一句话臊咱们个大红脸,咱一句都说不出来,只有丢人现眼的份!”     
    吴主任才不愿揩这个屎屁股,最后,还是市长出面协调。协调下来,那100多亩地××局留下了一半,也算挽回一些损失。李山林这么一折腾,好,愣叫××局拿去50亩,人家还算给足了面子:明明是你卖给我的吧,我凭什么退给你呀?     
    出了这么大的事,按理说李山林该受处分吧?结果怎么着?没事!“卖地风波”出了以后,建委的人议论纷纷,有人激愤,有人讥笑,还有的人等着看他的笑话……李山林气宇轩昂地来上班了,面不改色心不跳,没事人似的!     
    我对李山林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后来甚至这么设想:假若他不勾结上程维高,或假若程维高和某些领导有起码的政治智慧,不去纵容他,李山林顶多是一个时代大波里的浮渣,是一个没有水平的平庸官员而已。只要他不去害人,这个时代也可能会容忍他自生自灭。     
    尽管我对这个人有着极其不好的印象,按我们河北老百姓的话说:是“人性”太坏。用另一种话讲,就是水平低、作风差,但他毕竟是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出身,当过工厂基建处的技术员,托了关系到石家庄,平步青云,虽然来历颇受非议,但在官场沉浮数年,也应该多少学会一点“官德”或者说是为官之道吧。     
    可是他不这样,典型的例子就是不懂政策到处乱免城建配套费。     
    随意减免城建配套费的事往严重里说,证明他连基本的公务员素质都不具备。     
    有一段时间,他见熟人就招呼:“喂!我现在管城建配套费审批了,你们单位有没有基建活?有的话就告诉我,我给你免配套费!”居然到了这个程度,国家规定得那么严肃的城建配套费,在他那里,就跟热心的老太太向左邻右舍推广她自制的酱豆腐那样随意,见者有份。当上建委副主任那阵,他遇到熟人便拍着胸脯许诺“免配套费”,家里、街面,见人就说,还主动打电话推销他的免配套费。每次一听到他四处乱许诺,建委的老同志就气得不行。     
    城建配套费是什么?建设单位搞小区、搞工厂,势必涉及一大堆配套措施。你搞了个小区,住进这么多人来,大到交通建设、服务设施,小到孩子入托、绿化,都需要钱。这钱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要由你建设单位来负担。搞城市建设,配套费是相当重要的,事关国计民生,跟税收是一个性质,叫管理费。特别是引进外资,建厂房等,配套费一下就得几百万,假如不该减免的减免了,就等于建设单位还没开工,就凭空赚了几百万。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他李山林不是不知道。而他是怎么做的呢?滥用手中的权力,满世界撒胡椒粉。张三给他几瓶酒,他大笔一挥,免几十万;李四给他几条烟,好,免100万。我这个说法决不是夸张,几年后李山林私欲恶性膨胀大肆收贿,查实100多万,入狱15年,由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个问题,我多次反映过。不单是我,建委的其他领导们意见也很大,建委的其他几位副主任资历都比较老,自律性强,但他们也忍不住偶尔犯一犯“自由主义”,时常跟我这个不在领导班子的人念叨念叨,长吁短叹,激愤之情溢于言表。我搞了大半辈子建设了,又是穷苦人出身,我认为反映这个情况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国家财产啊!这是人民的血汗钱!国家的财产,人民的血汗,就这么交给一个不懂政策的人去随意折腾,到处送人情,而且送得这么滥贱!     
    不幸的是,我的多次反映不但没有取得应有的回应,反而让这个李山林瞄上了我。     
    更不幸的是,所有的反映、议论,不但没有让市委组织部门和市领导在对李山林的重用提拔上更慎重一些,反而促使市委的某些人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人从建委副主任的位置“扶正”!     
    


第一部小人不可得罪(3)

     这个李山林究竟是什么来头呢?我不懂官场玄妙之处,说起李山林的事迹,只好用“怪现状”来形容。     
    之所以要称为“怪现状”,是因为这个人的起家、发达充满着许多令常人不解之处。细说起来,也是一个可供人们深思的现代版的讽刺相声《连升三级》。     
    李山林原来是石家庄维尼纶厂基建科的一个技术员。这个厂在河北省井径县,是隶属当时河北省纺织工业局的一个大厂。1975年石家庄市委挂帅这个厂的基建时,市委一位常委和在石家庄建委的我作为市里下来抓建设进度的干部在这个厂蹲点,直至这时,李山林还是一个无名小卒,我那阵子压根就没见过这个人。当年我在那个厂具体帮助抓施工调度,由一名姓范的总工程师给我们汇报工作。李山林何许人也,我当时一无所知。     
    20世纪80年代大兴“承包”风,学建筑管理专业的李山林觉得机会来了,也来搞承包,厂里提拔他当了一个分管后勤工作的副厂长。可是这个李山林志大才疏,根本就没有经营管理能力,干了不到半年就干砸了,在维尼纶厂待不下去了,就托人托关系往石家庄市里调。由于此人善溜须拍马,还真让他托到了关系:那一年,石家庄市委组织部正式考查了他。据我所获知的第一手材料,市委组织部对李山林的考查结论并不好,干部群众对他的反映平平,主要是庸庸碌碌,能力一般,当这份考查意见如实呈报给市委某副书记时,那位副书记还是立刻表态:“调来!”市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都发了话,那岂止是“调来”的问题呀,那是将来要重用的问题呢!围绕着李山林调动造了不少舆论,什么“将来是市长人选的后备人才”等等,尽管人们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李山林从此开始了仕途上一帆风顺的经历。     
    李山林机遇不错。初到石家庄一时无法安排工作,市里有人关照下来:先到美国考察考察,“缓和缓和”再说!李山林又到美国、欧洲去转了一大圈,转的日子还不短。回国以后,市里下文,把刚刚担任城建局长不久的杜局长调离(杜局长年龄并不比李山林大,而且到任不久),让李山林顶上这个位置。这种有悖常理的人事安排当然招致了很多同志的议论,为了一个李山林,竟然把一位刚刚任职的局长免了,给这位来头不小的人物让路!围绕着李山林,出现了种种不寻常的甚至有些离奇的现象,着实耐人寻味。也说明了这位老兄呼风唤雨的本事了得,后台也着实硬。难怪他说话、走路底气十足,浑身上下透着一种不可一世的横劲。做副主任时连吴主任他都不放在眼里,出卖国有土地的事都敢背着主任一个人说了算。     
    李山林对吴金玉主任不服气也是有理由的:上级最初是物色他为新恢复的石家庄建委(建委曾于1983年撤销,改为河北省省会建设指挥部,1986年再次恢复市建委)的一把手,因为上上下下反对的声音太强大,李山林才暂时没有能“一步到位”成为建委主任,委委屈屈地待在副主任的位置上。抱负不浅的李副主任那个憋屈劲就别提了。     
    1988年9月份,建委领导吴金玉还不满57岁,还没到退居二线的年龄,市委就迫不及待地通知吴金玉下去,叫李山林接班。迫不及待到什么程度呢?文都来不及下了,口头通知吴金玉办理交接,让李山林主持全面工作。此决定一下,很多人都不理解:哪怕再过几个月,等吴金玉满57岁(机关干部之间流行的说法叫“七上八下”)再叫人家下去,也算名正言顺。但上边就是等不及了,口头通知一下就算数了。按照正常程序,应该是经过组织部门考查,经开会研究,然后正式下文新主任才能接班,然而这一套在李山林接班的过程中一概没有,因为什么呢?就因为他特殊,他“通天”(当然,那时还没有“通”到程维高这个层次,程还在河南),所以李山林“扶”了“正”以后,变得更加为所欲为了。     
    政治学上有句名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此言不虚。     
    他“扶正”之前,建委的老同志们也看不惯他,有时当面就批评他。李山林怨毒地发牢骚:“我是一个人来的建委,我没有带一个人来,这里都不是我的人,尤其是老人们,没有一个好东西!”这“老人们”当然包括我了,从李山林找我“骂大街”起,以他多疑的性格,就认定我不服他,我不会听他的,从那以后,冤仇的伏笔就埋下了。     
          风云初记     
    平心而论,我这个人不爱跟人作对。关于李山林调来石家庄建委的前前后后,我也听到诸多议论,也感到这里面的气味不正常。然而,我当时想得更多的是:不要轻率地讲一些非原则的话,毕竟受党教育多年。李山林有后台,官运亨通,虽不免遭人非议,但人家毕竟是机遇不错,我也真诚地希望他能珍视这个平常人难以得到的机遇,虚心学习,干好工作,把建委的新老同志团结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作为一个建委的“老人”也会诚心实意地支持他的工作的。     
    退一步讲,即使因为各种原因,我和李山林成为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不管是从公从私,如果可能的话,我也会尽量给他一个公允的评价。就像西方人讲的:尽管是敌人,但也保持必要的敬意。     
    但是我要告诉读者的是:对于李山林,我是一丝一点的“必要的敬意”也没有的。     
    如果说,贪官还能保留一定的“水准”和适当的分寸的话,那么,我可以告诉大家,李山林属于这种最低限度的分寸都没有的人。后来他在法庭上的表演也证明了他的卑劣。当指证他与某某女人勾搭成奸的事实时,60多岁的李山林居然用这样的话来推卸责任:“我们第一次那个是她勾引的我。唉!她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