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温州评判-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个人投资800万元,为当地无偿建设一座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8平方米,被市政府命名为章汉学校。    
    他主动捐献300万元,帮助当地建设一座国家二级消防站。    
    他还捐资造路、建垃圾中转站……等等。    
    他的总捐资数,有报道说达到3700万元。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啊!    
    这个老板市长,没用半点公款,却留下一座金矿。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主岭北方温州商城已经改名为公主岭温州商城,成为东北名列前茅、远近闻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整个商城由五个区、四层交易大楼和配套附属设施组成,占地面积5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40万平方米,商城内设纺织品、鞋帽、服装、家电等11个专业批发区,16487个摊位,4万人入场经营,全部摊位实行投资人产权买断,产权归己。去年,整个商城的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今年有可能超过10 亿元。    
    尽管这个老板市长不是选举的,更没有什么权力,但老百姓认可,亲切地叫其为“赵市长”。政府官员也认可,敬佩地称其为“赵市长”。    
    尽管在两三年前,赵章汉又受请南下到山东泰安发展,但赵章汉的公主岭之行,绝对是温州人在东北可歌可泣的一笔,不能忘记的浓重一笔,惊天动地的一笔。    
    公主岭的人,忘不了这个“赵市长”!


第六章 九州温州(下)出关!出关!(3)

    借地建粮仓    
    这完全出人意料。这也完全独树一帜。    
    30多年前,温州人曾有大批人到三江平原种田。但那是在十分高调的口号之下,不去也得去的被迫又无奈之举,去了也只是呆在兵团农场里种种田,更不是什么借地建粮仓。    
    30年后,又有一群温州人又北上五千里,来到了三江大平原。不过这次,是由市场经济召唤来的,是自己来求发展的,是自愿来创大业的。    
    到东北建粮仓的代表人物,是乐清农业老板陈定友等人。陈定友是温州有名的农业企业家,温州虹丰粮油公司的老板,浙江省和温州市的人大代表。    
    2001年8月,温州市政府组织各地种粮大户到东北考察。一路考察下来,粮户们对黑龙江三江农垦区的土地很感兴趣。。那里的土地数万亩连成一片,适宜于农业的机械化操作。加上土壤肥沃,没有病虫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又可自然风干,规模经营有用武之地。当年11月份,经过几回磋商后,陈定友等23人,与农垦区的前进、前锋等农场,签订了52000余亩土地的承包协议。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承包费为每年每亩80元。    
    第一年,低温与大雪给了种粮大户当头一棒,尽管大灾让大家血本无归,还贷款有困难、缴纳租金有困难、来年的春耕投入也有困难,但在两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陈定友他们硬是给挺过来了,雄心依然,干劲依然。经营的老板,增加到43人;经营的土地,增加到6。3万亩。陈定友还在那里正式办起了农场,取名为“乐友”;经营的土地从5000多亩扩大到14000亩,雇用固定管理人员28人,农忙时雇用临时人员达300多人。    
    风风雨雨又一年。去年金秋,温州人在三江平原的粮仓,终于有了丰盛的回报,共为温州运回大米1。2亿公斤。而陈定友所经营的5280亩水稻也喜获丰收,运回大米1000多吨,全年经济纯收入可达75万元,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温州人还在黑龙江红兴隆垦区,建造了一条年加工能力为5万吨稻谷的生产线,水稻订单面积为10万亩。而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分局,也在温州建立了乌苏里江绿色食品物流中心的大米生产线,年加工稻谷5万吨。    
    2004年,三江平原又是一个丰收年。    
    而对陈定友他们,更是一个满脸喜悦的金色之年。


第六章 九州温州(下)出关!出关!(4)

    起死回生术    
    温州人在东北的一大经典之作,当推主动参与振兴东北的老工业。    
    抚顺市温州商会会长、抚顺第六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化,可以说就是其中一个出色的代表。也许是张建化的名字中有个“化”字,决定了他和化工有缘,    
    原抚顺化工六厂曾是东北地区有名的化工企业,但到了90年代,却因内外多种原因,企业长期停产。2000年6月,张建化出资1100多万元,租赁了该厂。他把企业改名为抚顺第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把自己的命运与其牢牢地捆在了一起。去年,该公司总产值达几千万元,税收几百万元,成了当地振兴老工业的一个典型。    
    对张建化租赁六厂,有的员工原来曾半信半疑,说一个温州人有什么特异功能,就能救活死了的六厂?但没有多久,一切都变了个样,企业变好了,职工的收入也变多了。    
    如果说张建化是以租赁的方式进入老工业企业,那么其他的温州人,就更多地以收购、买断或兼并的方式进入老工业企业。    
    也是在抚顺,温州人陈智枢出资几千万元,收购了一个有1500多职工的纺织公司,使一个几乎陷于倒闭的企业,重新恢复了生气,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    
    而在大庆,温州人黄建峰投资7000万元,则收购了一个制糖厂,利用当地充足的甜菜资源进行生产。    
    温州人在哈尔滨的参与,就更有韵味。    
    根据哈尔滨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哈尔滨蓄电池厂要尽快地退城进郊,从中心搬迁到郊区去,然而这个国有老厂历史包袱很重,共有2000多名工人,又负债5000万元,自身根本无力卸下历史包袱,更不用说再建新厂退城进郊了。因为工厂负担重问题多,上下之间矛盾也多。2002年6月,该厂工人在无可奈何之下,也许是慕温州人之名,不知怎么就找到了哈尔滨温州商会负责人,请求帮助工厂走出困境。    
    最后,还是在一位温州企业家通过整体兼并的方式,帮助哈尔滨蓄电池厂走出了困境。    
    温州人在东北的最新一声惊雷,就是救活了面临摘牌危机的ST秋林股票。    
    其主角叫蒋贤云。    
    这个救死回生,绝对是一个奇迹,一个股票史上的奇迹。    
    蒋贤云是永嘉县瓯北人,到东北已经有10多年,闯出了一番大事业。他现为哈尔滨奔马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哈尔滨市温州商会会长,黑龙江省政协常委。    
    秋林是国有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股票。秋林股票是作为“国内百货业第一股”,于1996年正式上市的。哪知到了1999年,业绩就开始急转直下,2001年疲态显露,,年末每股收益-0.21元,全年亏损5180万元。此后更是一蹶不振,陷入亏损的漩涡当中。到了2003年,整个公司亏损达5亿元。公司股票将于2003年年度报告公布之日起暂停上市。如果公司2004年半年度报告仍然亏损,秋林股票将被摘牌。    
    救救秋林!救救秋林!问题严峻地摆到了秋林人面前,也摆到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面前。因为,如果秋林股票被终止上市,不仅大有损于哈尔滨的经济,而且大有损于哈尔滨的形象。    
    问题的严峻性不只是亏损严重,而且是时间无多。留给秋林人的时间,就只有那么短短的6个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解决五六年的累积下来的问题,难度之大是怎么想像都可以的。    
    无奈之下,哈尔滨市政府果敢决定:公开竞标,转让股份,重组秋林。除此之外,事实上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谁能救活秋林呢?秋林人在等待、在期盼,市政府在等待、在期盼。    
    蒋贤云早知秋林的困境,得知秋林股份要竞标转让的消息后,毅然决定出马竞标。但是,这个标可不是好竞的?    
    秋林公司的亏损过于严重。5个亿的亏损,这可不是好玩的。此其一。    
    秋林公司还有一个包袱—— 一座烂尾楼秋林大厦。有人说,秋林死就死在这座大厦上。此其二。    
    秋林集团有4600名职工,如何安置,平稳转让,不出问题,是一个极大的困难。此其三。    
    还有,竞标的对手,共有8家,如哈药集团、人和集团、曼哈顿集团等等,都是极为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总体实力远比奔马强大。要想赢得竞标,真可以说有点虎口拔牙的味道。能不能拔得下来,也真有点玄。    
    尽管难题多多,但蒋贤云却有一身胆略。他最后以每股1。91元的最高价,拿下了对秋林的收购权。2004年6月,所转让的股权过户到奔马集团名下,蒋贤云对秋林的收购正式宣告完成。    
    如果说收购是第一关,那么重组就是更难过的大关口。    
    商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004年半年报,终于以每股盈利0。029元的业绩,结束了连续三年亏损的历史。2004年三季度报,每股则收益0。02元。    
    奇迹就此发生。就在一些人等着看蒋贤云笑话的时候,秋林股票复生了。    
    此前,5月17日,ST秋林暂停上市。    
    而在8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受理秋林公司恢复上市的申请。    
    到了10月25日,ST秋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重新挂牌上市。当天的开盘价是:2。79元。    
    复市第一周,尽管ST秋林股价有所动荡,但很快就稳定下来,每天的收盘价又一路开始走高,28日比27日涨,29日又比28日涨。    
    ST秋林救活了!    
    蒋贤云成功了!


第六章 九州温州(下)出关!出关!(5)

    沈阳“温州日”    
    沈阳“温州日”。    
    时间:2004年8月28日、29日。    
    举办者:沈阳市政府。    
    承办者:沈阳市温州商会、沈阳市中小企业局。    
    这是一声可惊全球的响雷。据有关人士称,当今这个世界上,有这个日那个日,什么纪念日,什么活动日,什么庆祝日,什么告诫日,什么节假日,可以说数也数不清,几乎把一年365天都覆盖了,却从来也没有过一个地方城市之日,而且还是一个大城市为一个小城市举办的城市之日。中国没有过,外国也没有过;当代没听说过,古代也没听说过。沈阳市举办一个“温州日”活动,真可以说有点石破天惊。    
    熟知中国现代汉语的人都知道,举办与承办是密不可分的,举办者是一个活动的当事人,承办者更是一个活动的当事人。按照分工,沈阳市政府负责邀请和接待高层政府官员和有关重量级人士,温州商会负责邀请和接待企业家,主要是2000个温州老板。因此,这个“温州日”,不仅仅是沈阳市政府在请客,也是温州商会在请客。    
    沈阳“温州日”的倡议者,是沈阳市市长陈政高。2004年7月初,在沈阳市迎宾馆,沈阳市政府召开驻沈温州企业座谈会,100多位温州老板应邀出席。座谈会上,气氛相当活跃,围绕如何振兴沈阳等话题,大家争相献计献策。市长陈政高突来灵感,向在场的温州企业家提议说:要不我们举办一个温州日活动,拿出沈阳更多的项目,让更多的温州老板来为振兴沈阳出力?这个提议,当场得到与会温州老板的赞同,并表示全力参与,全力支持。会长胡定海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