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增泰) 
兵刑篇
古代驱兽作战始于何时? 
传说我国古时候,有过许多在战争中使用飞禽猛兽打仗的故事。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描写商、周之间改朝换代的战争,就描写了各种

人物使用兽魔禽妖互争高低的趣事。例如姜子牙骑四不像、闻太师骑墨麒麟, 
黄天化骑玉麒麟,李老君骑青牛,普贤真人骑白象,慈航道人骑金毛犼,赵
公明骑虎,黄飞虎骑五色神牛,申公豹骑虎。郑伦和崇黑虎骑火眼金睛兽, 
二兽大战,郑伦还放出三千乌鸦兵。崇黑虎与苏全忠大战,崇黑虎放出铁嘴
神鹰将苏全忠坐骑眼睛啄伤,全忠因此跌下马来,当了俘虏。当然《封神演
义》只是小说家言,虚构成份很多,不能信以为真。而且《封神演义》中有
些野兽如麒麟,火眼金睛兽,狴犴等,都是传说中的动物,世界上根本没有
这些动物,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
那么古代,是不是真的有过驱兽作战的事例呢?据《战国策》、《史记》
等记载,公元前279 年,燕国攻打齐国,包围齐国的即墨城已有三年,齐国
守将田丹,一方面麻痹敌人,另一方面不断激发城内士兵和民众对敌人的仇
恨,鼓舞士气,并且作好了决战的准备,暗地里搜罗了1000 头牛,牛身上披
着大红大绿的褂子,角上捆上两把尖刀,牛尾上系着浸过油的粗麻绳子,半
夜里战斗开始,1000 多头牛尾巴上的油绳全被点燃,被火烧痛的牛拼命狂
奔,后面数千名壮士挥刀砍杀,燕国士兵一个个从梦中惊醒,被黑压压冲来
的怪兽吓得魂飞魄散,燕军阵地大乱,死伤无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火
牛阵”。
“火牛阵”之战是战争中运用家畜打胜仗的范例,其实古人作战都骑用
战马。马、牛、羊、犬这些都是人们通过长期驯养的畜牲,从严格的意义上
已经算不上是野兽了。
有人提出,我国最早驱使野兽作战,并见诸史载的应是先古时黄帝和炎
帝之间为争夺中原而展开的一场大战。据《列子·黄帝》云:“黄帝与炎帝
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罴、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
飞禽猛兽一起上阵,其战斗之酷烈,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也有人认为, 
黄帝和炎帝之间作战驱用的禽鲁中狼、豹、熊、虎,鹰、雕等现在动物园中
尚能见到,其余几种仅仅是传说中的动物,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因而细考起
来,也当不了真。更有人认为,先古时期的这场大战驱用的这些猛兽,并不
是真正的猛兽,而是以猛兽命名的一些“战斗团体”,也就是说:是以猛兽
为图腾的氏族之间的大战。
旧题汉朝东方朔撰写、实则是六朝人伪托的《海内十洲记》记载:“征
和三年,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猛兽一头,帝(汉武帝)见之,。。问使者: 
‘此小物可弄,何谓猛兽?’。。使者曰:‘。。猛兽一声叫发,千人伏
息’。。。于是帝使使者令猛兽发音,试听之。使者乃指兽,命唤一声。兽
舌唇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雳。。。帝登时颠蹶,掩耳震动,不能自止, 
使者及武士虎贲皆失仗伏地。诸内外牛马豕犬之属,皆绝绊离系,惊骇放荡, 
许久咸定。”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大辽水》引《博物志》也记载说:“魏
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
吼呼奋越,左右咸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超上王车轭上。狮子
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狮子即伏,不敢起,于是逐杀之,得狮子而还。
未至洛阳四十里,洛中鸡狗,皆无鸣吠者也。”虽然,这两本书记载的猛兽
均是真的,而且凶狠异常,如用以战事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书中均没有详
述这类猛兽的具体形状,也没有用于真正的战事上。
有人认为,真正使用猛兽作战,而且在史书上有详细记录的是南北朝的
宋朝《宋书》第七十六卷记载,宋文帝刘义隆派宗悫反击割据岭南的林邑的

侵扰,宗悫起先屡战屡败,原因是敌人驱赶大象群作战,大象象皮很厚,普
通刀剑不易伤着,宋兵无法抵挡,总是败下阵来。宗悫在失败后沉思,狮子
为百兽之王,大象应该是惧怕狮子的,于是他命士兵做了许多假狮子装在车
上。再次作战,当林邑又一次驱赶象群前来时,宋军将狮车推到阵上,大象
见到狮子,嗷嗷长鸣奔回阵中,敌营大乱,宋军趁势掩杀,大获全胜。
驱赶猛兽作战以壮军威、掩护士兵进攻的战术,在历史上还有多起,如
北宋宰相王安石同意广西周士隆的建议多造车辆,以抵御南边一些小国以象
阵作战骚扰;明末张献忠死后,他的义子李定国在抗清战场上,常常驱象作
战,使清兵惊溃,死亡遍野,他有战象13 头,俱名以美名、封大将军。
综上所说,在我国古代,有过驱兽作战的事例,这是确凿的,但究竟从
何时起,还无法定论。
(蒋建平) 
周代有军一级编制吗?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西周初期就开
始扩大武装力量,组建了大量新的常备军部队,军队的编制体制也有发展变
化,这些都是人们的共识,但对周代是否有军一级编制却有不同见解。
历来兵家学者都将《周礼》记载的军,作为西周有军一级编制的重要依
据。据《周礼·夏官》记载:“凡军制,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
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
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 
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周礼》称西周已开始实行征兵制
度,大约乡遂中每户征召一人为兵,比(五家)编伍(五人),闾(二十五
家)编两(二十五人),族(一百家)编卒,党(五百家)编旅(五百人), 
州(二千五百家)编师(二千五百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编军(一万
二千五百人)。在家称比、闾、族、党、州、乡,军中称伍、两、卒、旅、
师、军。在此前后成书的一些史籍,也都有西周存在军一级编制的记载。例
如:《国语·齐语》有“五乡为帅,故万人为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
有“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也”的叙述。唐、宋、明编纂的《通典》、
《通志》、《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均转载了《周礼》中关于“军、
师、旅、卒,两、伍”编制的文字,却未见与此相悖的论述。历代军事史学
家,也深信西周有军一级编制存在。
据史籍中有关西周兵力作战情况来看,周代可能有军一级编制。《伯木
懋父教》称:“大夷反,王命伯懋(卫国君)以西六师、殷八师东征。”《小
孟鼎铭》云:“鬼方南窜,周公与成王大举征讨,俘一万三千八十一人,将
其驱回晋北”。《诗·小雅·采芑》记载有周宣伐楚,调成周八师和中原诸
侯国军队,出动战车3000 乘。西周后期有“西六师”、“成周八师”、“殷
八师”,共22 师,各诸侯国和卿大夫还有相当数量的军队,常备军总兵力达
数十万人。这样庞大的军队,这么多师的单位,如果师以上没有一级组织, 
直接由周天子指挥管理,就是有司马协助,也将是非常困难的。再说,西周
后期师以下基本上都是“五五制”编制,设立军一级组织统管若干师,应当
说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总领条,有“西周军制沿袭殷
夏,而有所发展,严格执行‘国人’从军,据《周礼·夏官》记载,已形成

军、师、旅、卒、两、伍的编制”的论述。台湾的军事著作《中国历代战争
史》称:“周军编制为军(五师、兵车125 乘、战斗人员12500 人、将); 
师(五旅、兵车25 乘、战斗人员2500 人、帅);旅(五卒、5 乘、战斗人
员500 人、帅);卒(四两、一乘、战斗人员100 人、卒长);两(五伍、
战斗人员25 人、两司马);伍(战斗人员5 人、伍长)”。
有的论者则认为,周代国家军队最高编制单位是师,军一级行政单位是
春秋时期才出现的,主要理由有如下几点: 
(1)《周礼》所述难以为据。古文经学家认为《周礼》为周公所作,今
文经学家则认为出于战国,也有人指为西汉末年刘歆所伪造。近人曾从周秦
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定为战国时
的作品。西周铭文中经常提到的固定编制是师,《春秋》、《诗经》等古籍
中未见军一级编制,由于先秦史料匮乏且难免有误,《周礼》可能是混合了
西周时期的产物。《中国历代军事史》(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认为:周王朝
国家常备军的最高编制单位是师,《周礼》既记有周代的制度,也杂采了许
多春秋战国时的制度,西周出现军一级编制的说法不可靠。
(2)军并非专指军一级编制。“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
军”的军,是泛指军队或武装力量,而不能理解为军一级编制。西周时的“军” 
含意甚广,古籍中的“军”存在着多种多样解释。例如:“王毁军而纳少师” 
(左传·桓传》),军是指军队;“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左传·隐
传》),军是指行军;“王亦能军”(《左传·桓传》),军是指统帅与指
挥;“军於瑕以待之”(《左传·桓传》),军是指驻军;“罗与卢戎两军
之”(《左传·桓传》),军是指攻击。《历代兵制浅说》认为,古籍中用
军的地方,并非指军一级行政单位,正如古籍有的称“西六师”也有称“西
六军”一样。
(3)周代没有建立军级单位的迫切性。据《成鼎》、《舀壶》、《小雅》
等典籍所载,周天子直辖有“西六师”、“成周八师”、“殷八师”三支武
装力量,总兵力仅20 多万。西周时从中央到地方诸侯国均设军事行政长官司
马,具体职掌军赋、兵器、指挥军队和护国器与宗器,并采取分区而治的办
法。例如《旬子·王制篇》有“司马知师旅甲兵乘白之数”;《左传》有“司
马之节”的记载。这些都可以说明,没有军一级行政单位,周天子统帅全国
军队并不困难,设立军一级编制的必要性不大。
那么,西周有没有军一级编制?还需进一步考证。
(谢朴) 
寓兵于农始于西周吗? 
寓兵于农是兵制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历来为众多兵家学者所关注。它
究竟始于何时?至今仍是众说纷坛,难以达成共识。
《庄子·盗跖》称“黄帝前耕而食,织而衣无相害之心,此德之隆也, 
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商子·画策》云: 
“神农之师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由此可见, 
五帝以前很少战争,没有专职军队,不存在寓兵于农的问题。夏王朝建立了
由王控制的军队,平时由少数不参加生产的贵族上层组成卫队,战时以其为
骨干征集大量平民组成军队(《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军制、《中国军事

史》军制)。商王朝建立了右、中、左三师(《殷契粹编》:“丁酉贞作三
(师)右中左”),以贵族为骨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