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后来给他报上去的战功,完全是捏造的”。因此,陈白尘认为,宋景诗虽
易帜,仍是有条件的,“‘招抚’的结果,一方面通过改编的形式,五大旗
保存了一部分武装,并由此保障了‘安插归农’的战士们以及他们所持有的
马匹、枪械,使革命力量没有完全被消灭,为后来再度起义保留了一定的力
量”(《宋景诗历史调查记》,人民出版社1957 年5 月)。“据我们对宋景
诗和黑旗军这一时期前前后后的全部活动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它自始至终
是个假投降”(同上)。从历史剧《宋景诗》看,宋景诗投降后连升三级, 
做到正三品的参将,但服饰仍保持原黑旗军一套;他们都没有发,而发

是清王朝从来界定诚心投降的标志。这种假投降真革命之说,在50 年代几乎
是一边倒的,正如郑君里所说的,在宋景诗脱离了胜保牢笼,奔回家乡后“一
口气跟地主打了70 几仗,他变得比前更顽强而坚定!后来他又率领黑旗投太
平军,参预扑杀僧格林沁的战役,直至花甲高龄,他仍为家乡的革命事业奔
走。他以‘造反’始,以‘造反’终,中间经过一连串的艰险而曲折的斗争”。
(《谈谈宋景诗》,《中国青年报》1957 年5 月31 日) 
50 年代的舆论一律对宋景诗都无不持肯定论说法,谁都没有半点怀疑, 
也许当时也有学者感到迷惑,有不少未解之处,但见于宋景诗问题是一个政
治圈,文为时而作,是不允许质疑的。
其实,宋景诗投降与否就是一大谜团。50 年代在调查时,就提出“宋景
诗投降胜保这一事实,其具体情况异常复杂,其经过又极其迂回曲折”(《宋
景诗历史调查记》)。当时,虽有“假投降”结论,但今天重作检验,这些
问题并非能在当时大背景下调查清楚的。有如:(一)所谓宋景诗等受“招
抚”,宋景诗接受“招抚”,但有否“改编”?通常降众都要加以紧缩人员
“勒缴马械”的。宋景诗投降后,所部经淘汰后编为靖东营,但他究竟有否
服从“先缴旗械马匹”,即将原来起义造反时的旗帜和武器、马匹送缴清营, 
这里还应包括黑旗军所用的印信及有关文书档案和银钱等等,但此处语焉不
详。出乎寻常,胜保虽以跋扈、骄横著名,但也不至如此不合常理。(二) 
宋景诗投降清王朝有否发和更换服装帽子,这在《调查记》里没有提及, 
但从该书“前记”所说,由历史文学剧改编电影的《宋景诗》“也多灾多难, 
迟迟未能问世(感谢导演的努力,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大约总可以出世了), 
推究原因,是同研究工作迟于创作工作有关的”,但又可证宋景诗和他部属
几千人在投降后随胜保到陕西镇压回民起义时,仍是原来旗帜、服饰。这位
宋参将在银幕出现仍是“高身量,额盖上有高粱粒大一个黑猴子,身穿蓝布
大棉袄,蓝呢棉套裤,头戴黑毡帽”(《钟秀函稿》)。此处“黑毡帽”换
成了黑头巾。如此依旧是黑旗黑甲的部队,夹在有翎带马褂的清军官兵中间, 
实在是不论不类。按常理说,蓄发的农民军投降,第一也就是最基本的条件
就是发。在近代中国头发去留从来是一个革命与否的符号,宋景诗及其部
属的投降,确未见有发记述,也无他人指责他投降而未发的记载。这都
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既投降就得发,即使非真心投降也会发了的;因
此宋景诗投降后发与否,服饰更改与否,始终是个谜。(三)宋景诗投降
后,升至参将,“宋景诗是和胜保暂时妥协,并不曾为清朝出力。所以胜保
后来给他报上去的战功,完全是‘捏报’的”(《宋景诗起义史料》)。但
也有人说,宋景诗投降后,“在随同胜营对义军的血腥镇压中‘战功卓著’, 
而多次获得清廷的‘破格擢升’”。认为投降后的宋景诗,“贬斥革命,颂
扬敌人,口口声声要赎革命之‘罪’,效反革命之力,足证其思想到行动上
已经彻底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沈芦《农民起义‘英雄’宋景诗析》,《争
鸣》1983 年1 期)。在当时官场舞弊,致使临阵畏缩、不战而回而有擢升者
多多。但宋景诗不是胜保嫡系和亲信,这是什么原因,此中必有奥秘所在, 
有如凡降将必向招降的主帅纳输大量金银财宝;对过去所作所为要大大地检
讨一番,以今是而痛昨非,而这里都不甚清楚。双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四) 
宋景诗在参加1865 年(清同治四年)的曹州高楼寨歼灭僧格林沁王牌军后, 
就下落不明了,而这个时候却正是北方捻军兴旺发达之际,他们在两年后才
走向低潮而失败。在此期间,他为什么要脱离捻军和家乡山东埋名隐居或远

走他乡呢?此间原因是否也有“他投降清军,特别是那样起劲地帮同清军攻
打农民军,不但时间比较长,而且范围相当广,在此期间,完全站在农民军
的对立面,给鲁西农民起义造成了很大危害”(吴万善《实事求是地评价宋
景诗》,《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2 年第1 期),使他难以在本地和农民军
中有容身之处?但这样却因孤身离群易于遭敌方的通缉追捕,这也是难以合
符常理的。
总之,当年宋景诗的投降行为真真假假,牵涉到在投降过程中还出现不
少奇奇怪怪问题,由此于今人对他提出投降真假与否的看法,这些还得有更
多的史实考信;先有框架,填以材料,仍是不能解开谜团的。
(盛巽昌) 
孙中山和黄兴相识的介绍人是谁? 
孙中山和黄兴是辛亥革命的二杰。在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斗争
中,黄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是和孙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么, 
孙中山和黄兴的相识,是谁介绍的呢? 
近几年出版的著述,大多说黄兴经日本人宫崎寅藏(白浪滔天)的介绍, 
才结识孙中山的,时间是1905 年7 月下旬,地点在日本东京凤乐园,如《孙
中山传》、《黄兴集》的《前言》和附录《黄兴生平主要活动年表》、《黄
兴年谱》、《黄兴与中国革命》。有的则认为介绍孙、黄相识的是杨度,地
点在日本东京黄兴、章士钊的住所若宫町,如《杨度传》。还有的则回避介
绍人,或者诸说并存。由此可见,孙、黄相识的介绍人是谁?至今还悬而未
决。宫崎介绍说和杨度介绍说,各有所本。有人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主
张“姑并存之”。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两说之本吧。
宫崎介绍说。宫崎寅藏本人最早提出此说。他在武昌起义后不久发表的
《清国革命军谈》中写道:1905 年夏,孙逸仙由欧洲回到日本后,来我家里
访问。。。我们两人就一起到神乐坂附近黄兴的寓所访问。。。到达黄寓时, 
我要孙逸仙在门口等一等,我推开格子门喊了一声“黄先生”,末永节(即
狼啸月,日本福冈县筑紫郡人,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任《民报》发行人。
——引者)和黄兴一起探出头来,看到孙逸仙站在外面,说:“啊,孙先生!”。。 
顷刻,黄兴、末永节、张继三个人出来了,将我们带到中国餐馆凤乐园。寒
暄过后,彼此不拘礼节,有一见如故之感。他们很快就开始谈起国家大事来。
我不大懂中国话,不知道他们讲些什么,但是,中国的革命豪杰在此欢聚一
堂,畅所欲言,使我们感到高兴。
5 年后,宫崎在一次座谈时重复了这一叙述,并说孙、黄初会时宋教仁
也在场。
张继(溥泉)在《回忆录》中也持宫崎介绍说:“1905 年夏间,(孙) 
总理由美来倭(日本),宫崎寅藏介绍克强(黄兴的号)晤面,商组革命大
同盟事。” 
后来冯自由在《中国同盟会史略》中也持宫崎介绍说。
杨度介绍说。黄兴领导的华兴会重要成员章士钊叙述比较详尽。他在《与
黄克强相交始末》中写道:1904 年冬初吾抵东京未久,克强移来同居。适中
山先生由横滨携小行囊,独来东京。。留学生时以杨度为有名,彼寓富士见

町,门庭广大,足以容客。于是中山与杨,聚议三日夜不歇。。卒乃杨曰: 
“度服先生高论,然投身宪政久,难骤改,。。度有同里友曰黄兴,当今奇
男子也,辅公无疑,请得介见。”中山喜。翌日,吾若宫町宅,有先生足迹
见临。
杨度本人也多次向亲戚朋友讲过他介绍孙、黄相识的情形,言之凿凿。
左舜生在《万竹楼随笔》中记其事:“皙子(杨度的号)乃介绍黄克强先生
与中山晤谈,孙、黄之携手,实以皙子为之媒介也。此事余亲闻之皙子,时
在座同闻此一段故实者,为章太炎先生、赵夷午先生、皙子先生之哲嗣公恕
及余也。”(按:夷午应为炎午,即赵恒惕,公恕应为公庶。)后来左舜生
在《黄兴评传》中重申:“克强与中山第一次见面,乃为杨度所介绍。” 
章士钊、左舜生二人的回忆,内容吻合,但在时间上有异。章说无确切
时间,大抵上是在1904 年冬初以后,左说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查
黄兴是在1904 年11 月抵东京的,结识孙中山不可能在1904 年冬初或1905 
年7 月以前。
宫崎介绍说和杨度介绍说,长期以来各说各的,无人辨正,包括孙、黄
初会时在场的末永节(他活了96 岁,1965 年才谢世)、亲闻杨度回忆的赵
恒惕等。近时报上有文讨论此事,带来了揭开这件故实的希望。
有人注意到宫崎回忆中的一个细节:黄兴等探出头来,见到孙中山就说: 
“啊,孙先生!”说明黄兴等在这以前已经认识了孙中山。这个分析是有道
理的。与此有关的是,孙、黄的挚友日本人萱野长知在描述孙、黄于凤乐园
会见时说他们是“久别重逢”。
还有人注意到,宫崎的回忆虽然最早,但是有讹误。如宫崎说他在东京
认识黄兴是明治十三年(1901 年),而事实是黄兴1905 年6 月才抵东京入
弘文书院,1901 年黄兴还在武昌两湖书院。又如,宫崎说孙、黄初会时宋教
仁在场,而查宋教仁日记、张继《回忆录》,均未提到宋教仁在场。显然, 
宫崎回忆有误。
宫崎介绍说在前,杨度介绍说在后。后说客观上否定前说,但现在看到
的文字记载,字面上没有纠正前说。后说见诸文字以后,当事人只有末永节
在世,他持何见解,不得而知。
宫崎介绍说发表时,孙、黄均在世。他们不知道宫崎说的可能性极小。
(宫崎的《清国革命军谈》1911 年10 月9 日起在东京《日日新闻》上连载
发表,同年10 月29 日起上海《时报》译载。)他们有可能是赞同的,有可
能无暇顾及,也还可能并不赞同但不便改正,这就和杨度的政治行迹有关。
杨度的政治主张,不但在孙、黄相识时与孙、黄不同,而且在同盟会成立后, 
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杨度一步步地走向另一阵营,以至成了臭名昭著的“筹
安会”首脑。(后来又参加革命,1929 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此看来,是宫崎还是杨度介绍孙中山黄兴初会的这个问题,还有待于
新资料的发现。
(张增泰) 
兵刑篇
古代驱兽作战始于何时? 
传说我国古时候,有过许多在战争中使用飞禽猛兽打仗的故事。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描写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