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埃及人所十分熟悉的实用法则,而巴比伦人还制成长篇的毕达哥拉斯三角
形表。” 
相传毕达哥拉斯生于公元前585 年。然而。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算书《周
髀算经》《以下简称《周髀》)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1 世纪西周开国时代, 
有个名叫商高的“大夫”已经明确指出了“勾三股四径五”的关系。比毕达
哥拉斯要早500 年! 
“髀”原义为股骨,这里指的是古代测量日影的表尺;“周髀”则意为
记载从周代传下来的一些天文测量算法。汉唐时代,《周髀》一直被列入《算
书十经》之首。该书分上下两卷,是“盖天论”的代表作。全书以西周开国
功臣周公与商高的一段对话开始。这段对话生动地描绘出一位贤明谦恭的政
治家和一位渊博睿智的学者的鲜明形象,至今读来饶有兴味。

周公先问商高,听说他精通数学,古时候伏羲氏测天制历,而天无台阶
可攀,地难尺寸度量,请问数从何而来?商高回答说是通过测量计算而得出
的。而测量工具“矩”是将一条木头按三、四、五比例分为三段做成的直角
三角形。“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 
此数之所生也”。周公又“请问用矩之道”,商高详细讲解了各种用矩测量
的方法。最后周公叹服地说:“善哉!” 
这段对话不仅揭示了勾股径的关系,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特
点:形与数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
如果说,商高仅得到“三四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那么在《周髀》
卷上之二中,通过另外两个人陈子与荣方对如何测量太阳到地球距离的讨
论,进一步得到“若求斜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
而开方除之,得斜至日”,这已经是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了。
《周髀》的上述记载是否可靠?历来无定论。
首先,对《周髀》本身的成书时代存在不同看法。该书卷上之三提到过
“吕氏”,据认为是吕不韦,可见成书不早于秦始皇时代。而为《周髀》首
次作注的是后汉人赵爽。另外,蔡邕在其著作《表志》(已失传)中也引用
过《周髀》,故此书成书不迟于汉末。目前多数专家认为“它成书的年代当
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杜石然《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简介》)不过,历来
也有不少人认为,尽管最终成书在汉末,主要内容却取自周代的数学天文书
籍。南宋鲍瀚之在《周髀算经跋》中甚至说“其书出于商周之间”。西方数
学史家持此论者也不乏其人,如史密斯的《数学史》和伊夫思的《数学史导
论》即从此说。
人们注意到,在《汉书·艺文志》中并未列入《周髀》,究竟当时此书
还未诞生,还是经过秦始皇焚书流落民间而失传,还是班固认为此书不重要
而忽略?人们还注意到,《汉书·艺文志》中载有18 种历法,22 种天文学
书籍,可惜均已失传。它们是否与《周髀》名异而实同?或者包含了《周髀》
的主要内容? 
更有价值的问题是,商高和陈子、荣方其人其语是否子虚乌有?因为在
先秦史籍中未见记载。如果说商高是周公同时代人,那么陈子和荣方更难考
证。赵爽认为陈子“是周公之后人”,并推断他生活在周成王之后;近人章
鸿钊则认为他是公元前六七世纪的人,比毕达哥拉斯也要早些。
根据考古发现及其他史籍记载,周代的天文测量历算达到《周髀》所描
述的水平完全可能。《周札》卷十《地官·大司徒》有如下记载:“正日景
(同“影”)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至
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而《周髀》说:“立竿测影。。法曰:周髀长
八尺,勾之损益,寸千里。”两者何其相似。曹魏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九章
算术注》的序中指出,周代设有“大司徒”职,任务之一就是在夏至日立表
观测日地距。至今河南登封县还有周代观景台遗址。《周髀》中周公称商高
为“善数”的“大夫”,说明商高完全可能是主管天文测量和历算的官员。
《周髀》中荣方对陈子说:“今者窃闻夫子之道,知日之高大。光之所照, 
一日所行,远近之数,人所望见,四极之穷,列星之宿,天地之广袤。夫子
之道,皆能知之。”可见陈子也是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顺便指出,大约也
在公元前6 世纪,被西方誉为“测量之租”的塔利斯曾利用日影测量金字塔
高,埃及王惊叹不已。其实金字塔在地面,既可走近,又能攀登,与陈子测

日高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向隆万) 
风筝的发明权应该归谁? 
不少外国专家、学者评论说:凤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世界科技》一书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
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明确记载:“最
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这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风
筝的国家。国外多以“飞唐”、“飞龙”誉之。
风筝,是一种以线牵拉,借助风力升空的玩具,我国北方称为“纸鸢”, 
南方称为“鹞子”。后来不断改进,在纸鸢头上装有竹笛或琴弦,微风一吹, 
便发出古筝奏鸣之音,悦耳动听,由此得名为“风筝”。每到阳春三月,风
筝高放,五彩缤纷,袅袅飘摇,犹如只只轻盈的蝴蝶、振翅的小鸟在空中争
奇斗艳,情景十分有趣。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曾对乡村放风筝时的情
景作了一番具体描写:“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 
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但此时地上的
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都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
春日的温和。”不久前,在上海中山公园举行的首届民俗风情游艺会的中央
广场上空,几十只凌云高越、各带巧思的潍坊风筝,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
光彩夺目的美丽图景。的确,在气候宜人的春秋佳日,云淡风轻,人们到郊
外旷野去放自己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风筝,眼看它随风扶摇,高入云霄,不仅
是一种赏心乐事,也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如同许多古老的文化成果一样,风筝首先出现在中国大地的天空上,且
问世年代久远。那么,风筝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发明权应该归谁呢? 
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问题。
据考证,纸鸢的前身是木鸢,其实是古人所制造的早期飞行器。可惜这
种技艺久巳失传,古籍上只有片断的记载。有人认为,最早发明风筝的是春
秋战国时的鲁班。《墨子·鲁问》篇说:“今输子(即鲁班)削竹木以为鹊
(象鹰一样的风筝)。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淮南子·齐俗》称:“鲁
般(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集”,再次肯定了这种说法。《鸿
书》则更明确地记载道:春秋时期,鲁国欲攻打宋国,于是“公输般为木鸢
以窥宋城”。《意林》卷三也说:“鲁班刻木鸢,飞三日不下”。《抱朴子·释
滞》也道:“公输飞木之翩翱。”所谓“木”就是“木鸢”的同义词。可见, 
如果把木鸢作为中国最早的风筝来看的话,那么,鲁班不仅是中国木工的创
始人,而且还是最早制作中国风筝的先驱者。从风筝的产生过程来看,远在
古代,人类就向往着飞上天空,向往着挣脱一切羁绊的自由,因而也产生了
许多充满幻想的美丽的故事,木鸢的出现正是这种幻想的产儿。从鲁班当时
的特殊地位看,以他的手艺是极有可能制作出木鸢这类原始的飞行器的。
也有学者指出,“鹊”与“鸢”有别,说鲁班作“木鸢”不可信。据古
文献考证,世界上第一只风筝是墨子制作的。《墨子》说:“斫本为鹞,三
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
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鹞”、“鸢”方是中国风筝之雏型。
不少专家对此指出,把“木鸢”说成是最早的风筝。实乃千古错案。“木

鸢”是用木头制作的靠滑翔前进的鸟形飞行器,而风筝则是用纸糊以牵引为
动力的飞行器。据此,他们认为风筝实由汉初名将韩信所发明。根据是:(1) 
宋高承《事物纪原》记载说:“纸鸢俗渭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
高祖之征陈豨也(公元前196 年),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
官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官中也。”(2)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亦有同样记载。
又传刘邦与项羽决战时,韩信率大军围楚军于垓下,日夜赶制了一只风筝, 
派一个身轻的人坐在上面。乘着夜风悄然来到楚官上空,唱起了凄凉哀婉的
楚歌,致使楚兵思乡心切,军无斗志,最后一败涂地。这些传说虽不可尽信。
但以纸作风筝在汉朝就已出现,却是可能的。若此,则风筝的发明权就该归
韩信所有了。
有人指出,古籍所记韩信制作“纸鸢”的文字中都未提到用绳子牵引这
个关键问题,因而很难说韩信是风筝的发明者。五代的李邺剖篾扎架,糊纸
引线,方最早发明了风筝。《询刍录》说:“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汉李邺
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者以竹为笛,使风人作声,如筝鸣, 
俗呼风筝。”朗瑛的《七修类稿》也载:“纸鸢本五代汉隐帝与李邺所造, 
为宫中之戏者。”这都证明,风筝的真正发明者为五代的李邺。
其实,这种风筝的首创下延到五代十国的观点,恐怕是不确切的,因为
远在南北朝时期的萧梁时代,风筝就已经使用于军事方面了。据《独异志》
记载:“梁武太清三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这就
是说:南北朝时的候景带兵围困粱武帝于台城,军事谋土羊侃给梁武帝想出
了一个妙法:在城里放风筝,把讨救兵的告急文书通过空中的风筝送了出来。
不久,援兵赶到,梁武帝才被救出重围。而梁武帝太清三年,即公元549 年, 
这比五代十国时的李邺要早整整四个世纪。其实,至少在唐代,风筝不仅用
于军事,也成了人们娱乐的高级玩具。风筝上不仅装有弦或笛,有的还把明
亮豪华的灯笼带上夜空,那景致无疑是很动人的。从上面的证据来看,说五
代的李邺发明了风筝是不确切的,它的真正发明者是谁,至今还是个未解之
谜。
大约在18 世纪中叶,风筝传到了国外,并和不少国外著名科学家结下了
缘分。1752 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在雷雨到来时,利用风筝证实了雷电原是
云层中的放电现象,从而揭守了雷电的奥秘,使风筝为科技史上增添了光辉
的一页。1915 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天津风筝艺人魏无素制作的彩绘
风筝,荣获了金质奖章。第二年,北京巧手哈长英制作的花式风筝,也获得
了银质奖章。北京风筝艺术公司的费宝龄所研制的蝴蝶、燕子、齐天大圣等
风筝,曾先后在20 多个国家展出,受到了国际行家的赞美和好评。天津著名
的杨柳青风筝厂生产的200 多种产品,已远销英、美、法以及香港等20 多个
国家和地区。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