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国说还有郭沫若、李长傅、童书业等等。
(5)成书于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即荀子以后,《史记》以前间(《中
国农业史》初稿第七节《山海经、禹贡、周礼等有关农学的调查研究》)。
(6)成书最早不超过战国,可能出自汉儒手笔,即在班固以前(陈恩凤: 
《中国土壤地理》)。
(7)秦始皇统一后的作品(《中国古代名著选读》所引语,未说明何刊
物何人所主张)。
(8)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初稿春秋时期,流传至战国之世。刘起釪认
为顾颉刚战国说论据较有说服力,但古代史籍总不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而
往往是经过一个较长流传时期,由前后不同的人递增而成。所以先秦文献往
往反映不同时代的痕迹。《禹贡》主要方面反映战国地理情况,但其中亦有
不少内容不能晚于春秋之时。最后得出《禹贡》初稿反映的是春秋之世地理
情况,流传至战国之世,又有了许多战国时期才有的地理情况,它的全文经
过了不断修订增补的过程。像最前三句和最后两句,如宋儒所说,是最后才
加上去的(《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一卷《禹贡作者》,山东教育出版
社)。
在《禹贡》著作年代的讨论中,持战国说的学者最多,在当今学术界占
优势。甚至在授课或写文章中带有倾向性,但毕竟还是各派林立,各持其说, 
互不折服。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概排除其它说法,特别是在先秦古籍中往
往不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先后经过修订增补而成的这一看法更具有很
大的可能性,因此战国说虽论据较充足,但也非天衣无缝。可见这个问题还
需要深入的探索。
(王天良) 
《黄帝内经》成书于何时?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基础理论著作,洋洋20 
万言,集中国古代医学经验之大成,开中医理论体系之先河,历来为医家所
推崇,至今仍被列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必读的经典性著作。但是,就是
这样一部著名的古代医经,它的成书年代,却从古到今,众说不一。
考《黄帝内经》的书名,在现存的所有史书中,最早出现于《汉书·艺
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今天我们看到的《黄
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而《黄帝外经》则早已亡佚。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撰,但是班固在撰写《汉书·艺文志》时,是以西汉
末年刘散(?—公元23 年)的《七略》为底本的。西晋时的医家皇甫谧(公
元215—282 年)在所著《针灸甲乙经·自序》中写道:“按《七略》、《艺
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可见,在刘歆的《七略》中,肯定已经提
到了《黄帝内经》。由此推断,《黄帝内经》最迟在西汉末期,即公元前一
世纪末已经成书问世。这是《黄帝内经》成书的最后年限。
那么《黄帝内经》究竟成书于何时呢?会不会更早一些呢?历代学者对
此一直有分歧。有些学者认为:《黄帝内经》是黄帝时代(公元前26~前22 
世纪)的作品,如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自序》中说:“黄帝咨访岐伯、
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藏之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 
本性命,穷神极度,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北宋时的高

保衡、林亿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说:“昔黄帝。。坐于明堂之
上,。。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但是,黄帝、雷公都是传说中原始公社制末期的人物,当时的生产力水
平,不可能产生出像《黄帝内经》这样的科学著作。因此,另一些学者主张: 
《黄帝经内》成书于周秦之际(公元前11 世纪—前3 世纪)。明代胡应麟在
所著《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医方等录,虽亦称述黄岐,然文字古奥,语
致玄眇,盖周秦之际,上士哲人之作。其徒欲以惊世,窃附黄岐耳”,“《素
问》精深,《阴符》奇奥,虽非轩后,非秦后书”。清代《四库全书简明目
录》说: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原本残阙,冰采《阴阳大论》以补之。其
书云,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述旧闻,著之竹帛”。
现代的医史专著或教材中,也有持类似观点的,甄志亚先生主编的《中
国医学史》(全国中医学院教材)就认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说法“基
本上是正确的”。然而,还有更多的学者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
期(公元前475—前221 年)。宋代的邵雍在《皇极经世书》卷之八下《心
学》第十二说:“《素问》、《密语》之类,于术之理可谓至也。《素问》、
《阴符》,七国时书也。”宋代理学家程颖在《二程全书·伊川先生语》中
说:“《素问》书,出战国之末,气象可见。若是三皇五帝典坟,文章自别, 
其气运处,绝浅近。”明代方以智在《通雅》中也认为:“守其业而浸广之, 
《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现代学者龙伯坚在《黄帝内经概论》
一书中,任应秋先生在《内经研究论丛》一书中,也持同一观点,其主要理
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 
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其
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
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
《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素问》应当是扁鹊
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最后,以《黄帝
内经》的文体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秦之文,多作韵语,而《素问》
中韵语的文字特别多。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不同意以上几种说法,他们认为《黄帝内经》只能
成书于西汉时期。刘长林在《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一书中,吴文鼎
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 年第9 期上发表的《〈黄帝内经〉与黄老学派》
一文都作如是观。其主要理由是:《黄帝内经》全书约计20 万字,这在2000 
多年前可以说是一部巨著。编著这样的医籍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需
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在战事连年、七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是不可能办
到的。只有在西汉时期,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才为医学家编著医
籍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此其一;西汉初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修务训》曰: 
“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记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黄帝
内经》在书名和思想内容上与“黄老学派”的密切联系,也为只有在西汉“黄
老学派”鼎盛时期才能成书提供了佐证,此其二;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仓
公列传》中,记述了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在接受老师公乘阳庆传授给他的十
种医书中,竟没有《黄帝内经》,这也足以说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成书于
西汉之前,此其三。
综上所述,有关《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确实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

的历史问题。
(冯兆平) 
《夏小正》是什么时代的文献? 
《夏小正》这本古代文献由“经”和“传”两个部分组成。“经”是正
文,“传”是注解。《夏小正》经文全篇共400 余字,按12 个月份排列,记
载着每个月份的物候、气象、天文,以及各个月份应该进行的生产事项,如
渔猎、农耕、蚕桑、制衣、养马等。看来,它是一个统治集团关于生产活动
的安排日程表和经验总结。弄清它产生的时代,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应
该是很有用的。那末,它究竟是哪个时代的文献呢? 
有人认为它是西汉时代所编写的,因为《夏小正》最初出现在西汉戴德
编纂的《大戴礼记》中。《隋书·经籍志》就把《夏小正》定为“戴德撰”。
这当然是不足信的。《大戴礼记》一书固然收入了西汉时人的一些著作,如
《礼察》篇说:“秦王。。怨毒盈世,。。子孙诛绝。”这样大骂秦朝的话, 
只有西汉人才能写得出来。但在西汉,经过秦“焚书”之后,一些埋藏的古
籍正在陆续发现,《大戴礼记》也必然搜集了一些较古的文献。
《夏小正》采用夏代的历法记事,《今本竹书纪年》中又有夏禹元年“颁
夏时于邦国”一语,历来不少人就认为,它是夏王朝的职官所纪,是夏代的
文献。但是根据考古学的材料,夏代从时间上推算相当于龙山文化和二里头
文化,这些文化遗址所出土的陶器上仅有很简单的符号字。说夏代己能用文
字对天文、气象、物候作如此系统的记录,实难令人相信。
《古本竹书纪年》称夏禹“居阳城”,阳城在今河南西部的登封县内。
近年来考古学家也认为,夏王朝的活动地区在河南的西部和山西的西南部。
有人据此主张,《夏小正》是西周、春秋时代居于原来夏代领域、沿用夏代
历法者所作,它很可能是晋国的文献。《左传》记晋国史实多用夏历,便是
明证。但《夏小正》中所记的事物都在淮海地区,如说“雀入于海为蛤”, 
“玄雉入于淮为蜃”。他们如果看不见淮河和海,是不会如此记载的。再如, 
正月经文中记有梅、杏、桃等开花,这在黄河流域的晋国也是不可能的。二
月的经文里还有“剥”一条,这个“ ”就是如今的扬子鳄,它居住在长
江中下游,晋国也不会有这种东西。
夏朝灭亡后,夏王的子孙被封在杞国(今河南省杞县)。《礼记·礼运
篇》载,孔子曾经想考察夏代的政治情况,因而到杞国去,但夏代的文献已
大多散夫,他只是“得夏时”罢了。这里所谓的“夏时”,大概就是《夏小
正》一书。司马迁在写《史记·夏本纪》时又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
《夏小正》。”根据以上资料,有人认为《夏小正》是杞国职官所记,而经
过孔子审定的。
杞国的历史很长,它曾经是殷王朝的诸侯国,后来又成为周王朝的诸侯
国。它的国土原在淮海地区,到春秋鲁僖公时期,杞国受到淮夷的侵犯而内
迁了。如果《夏小正》是杞国的文献,那末它一定是在内迁之前早就写成。
而且,《夏小正》文句简奥,大多数是二字、三字或四字就成一完整句子; 
还有《夏小正》经文中用的一些假借字,春秋以后很少用了。由此推定,它
的成书年代必在春秋早期以前。
有的天文学家根据星象移动的规律,测出《夏小正》所言的天体现象,

恰和周初即公元前一千年的观象相合。于是认为,这本书的编纂当在西周初
年。有人推测,商代后期才有大量的甲骨文出现;《尚书·多士》篇说:“唯
殷先人有册有典。”那末这本书的撰写可能在商代后期或商末周初,是当时
居住在淮海地区、沿用夏代历法的杞国人整理记录而成。《夏小正》经文中
有两处出现“王”字,一说“王始裘”,二说“王狩”。有人指出,在西周
铜器散氏盘铭文中,“矢”作为宗周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