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着即正法”;康熙年间的《大清律例》中对此又作了更为严酷的规定。所
以,天地会具体起源于顺治、康熙年间;其起源的地点不限于四川,亦不限
于东南,而是在同一时期内先后出现于我国南北东西多处。
(丛越) 
哥老会起源于何地? 
哥老会的起源,同会党史研究中的许多纷繁迷离的问题一样,至今仍是
悬而未解。
哥老会究竟起源于何地?关于这个问题,解放前的研究者没有提供明确
的答案。平山周在《中国秘密社会史》中说:“哥老会或称哥弟会,其成立
在乾隆年间。同治时,平定粤匪以后,湘勇撤营,穷于衣食之途从而组织各
团体,于是哥老会始盛。”文中对地点问题避而不论。陶成章《教会源流考》
中说,太平天国后期,“天国之命运日促。李秀成、李世贤等知大仇未报, 
而大势已去,甚为痛心疾首,并知湘勇嗣后必见重于满政府,日后能有左右
中国之势力者,必为湘军无疑;于是乃隐遣福建、江西之洪门兄弟,投降于
湘军,以引导之。复又避去三点、三合之名称,因会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 
故遂易其名曰哥老会”。这里含糊其辞,似乎可以理解为哥老会发源于福建、
江西的洪门组织。也有人根据传说,认为哥老会、三合会、天地会均发源于

金台山盟会(台湾)。另有人认为哥老会是粤中某姓为反清复明而创建的。
解放后,不少学者对哥老会起源问题作了认真细致的探讨,但意见不一
致。1951 年黄芝冈撰文提出哥老会是明代万历年间河南矿徒的组织。哥老, 
当正名为“角脑”,角脑即“龙头”(也即“铜头”),后转音为“国噜”、
“哥老”。万历年间,人民不堪开矿之扰,激变亡命,成群入山,形成“私
采”组织。他们把同群相爱的固有精神确定为异姓兄弟的会党纪律。清初, 
这些山内流民入川觅地开垦,移徙生活渐变为农耕生活,仍保留着原先同群
相爱的风气。陈湛若、胡珠生在1952 年发表《哥老会起源初探》一文,认为
哥老会起源于康熙未年至雍正初年的四川。“哥老”系四川方言,其意为“哥
弟”。哥老会的名称出现于同治以后,此前称为“啯噜”。四川经历清初和
三藩之乱,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地主阶级广为招垦,大量农民流入四川。
失去土地的农民便自发地组成哥老(啯噜)会进行反抗。
朱金甫利用清代档案材料考证哥老会源流,认为哥老会在清代咸丰年间
以前,以江湖会的名号在民间活动,嘉庆时又叫仁义会。太平天国时,仁义
会或江湖会的一些组织,变名为哥老会,并把重点放在清军营中,以清方勇
丁及一些下级军官为重点发展对象。而江湖会是起自川、黔的。哥老会这一
名称最早出现于清代官方文书上是在同治四年,在哥老活动期间,原有的一
些江湖会、仁义会等组织也继续存在并进行活动,但它们有时也使用哥老会
这一名号,哥老会有时也用江湖会或仁义会的名称进行活动。随着清政府对
哥老会的残酷镇压,哥老会后来又有许多化名,其中主要有园会、洪门、洪
江会、老教会、英雄会。蔡少卿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哥老会发源于乾隆
初年四川的啯噜会。它不是明末清初满汉民族矛盾的产物,而是康、雍、乾
以来社会阶级矛盾的产物;不是郑成功派陈近南往四川“开精忠山”的结果, 
而是四川民间自发组成的秘密结社;不是“反清复明”的组织,而是破产劳
动者的互助团体。嘉庆、道光年间,南方天地会势力北移,与川、楚一带白
莲教、啯噜党势力相结合,经过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哥老会的组织名
称。哥老会的前身是江湖会,而江湖会又是从啯噜(即钱会)变化而来的。
由啯噜(钱会、佥会)变为江湖会和哥老会,以至长江会、洪江会、昌江会、
英雄会等,才是哥老会的源流。
哥老会起源于何地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讨论,依然莫衷一是,“书被
催成墨未浓”。但关于起源地点的探索,对进一步弄清哥老会的源流、性质
是很有价值的。相信随着资料的发掘、研究的深入,终有一天,“蓬莱有路
教人到”。那么,本题将来一定会排除在“中国文化史疑案”的选题之外。
(霜明) 
哥老会的别名寓意何在? 
哥老会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秘密会社,它发动过19 世纪90 年
代长江流域的反洋教斗争,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在一定程度上
代表了民族利益、群众利益,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哥老会在一些地区
有独特的别名,有的地方称“汉留”、有的地方叫“袍哥”,对于这些别名
的寓意,各种帮会手册的解释不尽相同,互有出入。
对于“汉留”这一别称,耘夫认为“汉留虽别同音之文字体有三”:汉
留、汉流、汉刘,“均富有民族精神,革命思想,其宗旨纯洁则一。”“夫

汉留者,汉族之遗留也。先进悯明室之亡,异族主国,留下革命种子,作灭
清复明之计也,故名汉留。又名汉流者,汉人之流亚也。满清以儒术牢人, 
恐汉族子孙被其收买,故创汉流以别之,以明我是汉人之流,非满人之流也。
故名汉流,复名汉刘者,桃园结义,誓共死生,取汉室刘关张之义也。凡人
结义,必祀桃园,亦必效法桃园,故名汉刘也”。耘夫认为“独重汉留”的
原因在于“以我民族精神,当留诸万世而不磨也”(《汉留全史》星星书报
社1938 年版第2 至3 页)。刘膺遐对汉留及其同音字作的解释基本上与耘夫
相同,只是在对“汉流”的阐发上略有不同。刘膺遐提出,“汉乃我大汉之
意,涵有传统之优良气质;流者乃潮流也,涵有焕新之意。所谓汉流者,即
大汉精神之轮换日新也”。他进而认为汉留、汉流、汉刘三词同音“均有取
义,而独重于汉流者,以我大汉之优良气质当轮换日新,源远流长而不可灭
也。”(《汉留组织研究》1947 年版第8 页)。由此可见上述二作者在阐述
汉流的寓意以及三个同音词的着重点方面存在着一些分歧。
另外,哥老会在四川(包括后来的西康)又称袍哥。袍哥出身的四川军
阀范绍增说,“袍哥是四川的土话,俗名嗨皮,一般都称为哥老会,名称虽
有不同,实质就是一个东西。”(《文史资料选辑》第84 辑第235 页)至于
皮”是何意,范绍增并未说明。耘夫认为“皮者革者,即改革之义;政治腐
败宜革,社会不景气宜革,教育不良宜革,思想落后宜革,人心险恶宜革, 
汉留所负使命称‘皮’者本此”。至于袍哥,耘夫解释说,“诗经云:‘岂
曰无衣,与子同袍。’言其同一袍色之哥弟也。在汉留言袍哥,在军校言袍
泽,均系同袍,本无二义。大凡军官同学,多称共同袍泽,言其受同等教泽, 
着同等袍色也。故世俗有云:‘你穿红来我穿红,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
来我穿黑,咱们都是一个色。’即此义也”(《汉留全史》第36 页)。刘遐
膺则鲜明地提出,“皮:革也。革满清之命也。革除世上一切不良之事也。
汉流负有如此使命,故谓之‘皮’本此”。他在解释袍哥一词时也引用了《诗
经》中的上述诗句,但明确认为袍哥是“谋同一袍色之哥弟也”(《汉流组
织研究》第70 页)。两相比较,似乎刘膺遐对“皮”的释义更接近于哥老会
的本来面目,但他和耘夫对袍哥一词的解释各有所侧重,刘是突出人物,耘
是强调色泽。
由于哥老会长期处于秘密状态、会中通行暗语、隐语,会外之人很难理
解,“汉流”、“袍哥”这两个别称究竟最初含有何意还很值得进一步探讨。
(邵雍) 
洪门何时传入澳大利亚? 
在历史上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去向之一,洪门组织也随着移民传入了
当地。澳大利亚的华人洪门组织在辛亥革命前夜和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政治
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激发了华人的民族主义并加强了海外移民与祖国的密
切联系。但洪门组织何时传入澳大利亚一直是华侨史上的一大悬案。
美洲洪门致公堂元老司徒美堂认为:“1850 年,美洲、檀香山、澳洲等
地已有洪门”(《祖国与华侨》下册第132 至133 页),当不会是信口开河, 
可惜没有说明史料出处。上海致公堂骨干赵昱在《辛亥革命与海外洪门》一
文中则认为,“洪秀全、扬秀清起义师于金田,曾有许多洪门义士参加。太
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余部为避免清军迫害,纷纷走海外,此为洪门在海外

发展之嚆矢。相传平南王黄德滋赴澳洲(澳洲大金山Bendigo 现尚存平南王
手创之义兴公司会所),辅王杨输清(杨秀清之弟)赴美(《辛亥革命回忆
录》第六集第75 页)。太平天国一共封了多少王,没有留下精确的记载,有
人估计约有190 余人,也有人认为有2700 多人,但在所有的王中并无平南王
黄德滋其人,澳洲大金山的义兴公司很可能是托名平南王创建而增强其号召
力的。澳大利亚学者杨进发在《新金山澳大利亚华人,1901—1921 年》一书
中提出,澳大利亚的义兴“秘密会社是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和起义以后从中
国迁移过来的,太平天国起义迫使许多人为了政治原因从广东移居海外”。
杨进发在同一书中披露了证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义兴存在的两份书面材
料。
一份是约翰·斯利曼写的《白色中国——澳洲和亚洲的轰动事件》,书
中记述了19 世纪50 年代龙洪邦鼓励新南威尔士格拉夫顿的斯蒂芬·金(钟
绍)和悉尼的薛益忠在澳大利亚扩大反清宣传,后来“斯蒂芬·金继龙氏为
义兴的头领”。不过正如转引这份材料的杨进发所说,“由于没有进一步可
供利用的资料,斯利曼所说的这段历史是否可靠,也许有问题”(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8 年版第213 至214 页)。
另一份是1913 年4 月26 日《广益华报》,根据该报报道,1852 年移居
新南威尔士年方21 岁的四邑人梅东星是当地义兴的大头领,自1856 年起他
在那个地区担任义兴领导人,“在他领导新南威尔士义兴的五十五年中,他
本人就吸收了大约三千名会员”,他的忠实追随者有李元信、沙信和黄柱隐, 
其中黄柱隐在辛亥革命前后给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以很大的支持。
此外香港“辅仁文社”的创办者之一,兴中会早期会员谢缵泰的父亲、
澳大利亚泰益进出口商店老板谢日昌,“少属洪门党籍,夙以反清复明为宗
旨”(《革命逸史》第二集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22 页)。查谢缵泰于1872 
年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其父从原籍广东开平移居澳洲当在此之前。
综上所述梅东星、谢日昌是澳大利亚早期洪门的首领,但是在他们之前
洪门已经传入澳大利亚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对于处在秘密状态的洪门组
织来说,留下可靠历史记载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至今还不能说洪
门传入澳大利亚这一问题已经获得解决。
(邵雍) 
洪门何时传入南洋? 
南洋在历史上是我国南方诸省向海外移民的主要地区之一。南洋华人社
会中的洪门组织在支援祖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