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碧霞祠。碧霞祠旧称昭真祠、昭真观、碧霞灵佑宫等,位于泰山极顶稍南, 
创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祠内悬挂清朝三位皇帝的题额,康熙帝
题“坤元叶应”,雍正帝题“福绥海宇”,乾隆帝题“震维灵岳”、“赞化
东皇”。整个建筑红墙金瓦,恢宏严整,气势非凡,是中国道教十大庙观之
《东岳碧霞宫碑》载:“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
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瓣香岳顶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而碧
霞视他岳盛矣。”明清,泰山女神崇拜达到极盛,祠观修建几乎遍及大半个
中国,明刘侗、于奕正合撰《帝京景物略》载:“。。后祠日加广,香火自
邹、鲁、齐、秦以至晋、冀,而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京北
妙峰山,香火之盛闻天下,山有碧霞元君祠,俗称娘娘顶,岁以四月朔开山, 
至二十八日封山,环畿三百里间,奔走络绎,方轨叠迹,日夜不止。”清韩
锡胙《元君记》描绘的场景更加宏阔:“统古今天下神抵,首东岳,而东岳
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元君者,泰山玉女,元君,其封号也。庙在泰山顶, 
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香币,喃喃泥首阶下。” 
泰山女神竟能赢得如此众多善男信女的崇拜,到底是何所神耶? 
明万历宰相王锡爵本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问家,可在撰写《东岳碧霞
宫碑》中答曰:“元君者,莫详所自出。”明王世贞在《游泰山记》中也说: 
“元君者,不知其所由始。”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学者文人纷纷探究泰
山女神的来龙去脉,各依所据,莫衷一说,遂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疑案。清末
学者顾言武在考稽了大量古籍资料后,也觉此案棘手,在《山东考古录》中, 
观点含糊,语焉不详:“泰山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为泰山之女, 
后之文人知其说之不经,而撰为黄帝遣玉女之事附会之,不知当日褒封,固
真以为泰山之女也,而泰山女之说则晋时亦有之。”现存主要的说法有以下

几种。
第一种说法:东岳泰山之女。
清《山东通志·玉女祠》:“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之女,与东岳大帝同
居泰山。” 
1942 年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出版《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传说
以泰山娘娘为东岳大帝之女,此神乃司使妇女多子,并为保护儿童之神。泰
山娘娘之供奉极为普遍,山东尤甚。” 
1929 年美以美会中国书报部出版李于忱《破除迷信全书》第10 卷:“我
国所敬拜的诸神,似乎多发源于泰山,即如东岳大帝、石敢当等等,而三国
时的管辂,且有到泰山治鬼的话,至于世俗所供奉的碧霞元君,则又说是东
岳大帝的闺女。” 
第二种说法:天仙神女。
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
帝时再见焉。按:《玉女考》,李谔《瑶池记》云: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
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中之一,其修而得道者。” 
明王思仁《登泰山记》:“考元君之始,黄帝封岱,遣七女,云冠羽衣, 
迎昆仑真人,元君其一也。” 
第三种说法:凡女修仙得道。
《道藏·玉女卷》: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 
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性颍,三岁解人伦,七
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
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 
笔者认为,以上几说均荒诞不经,多为臆造的神话、仙话,宣传宿命论, 
轮回报应,欺骗和愚弄人民。东汉时,原始的自然神崇拜与神仙家、方术家、
道家的思想互相融合影响,出现了天、地、山、川等自然神有子有女的观念, 
以后的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认为名山必有天仙玉女。据宋末元初马端临《文
献通考·郊社考》记载,宋时,宋真宗和王钦若喜欢装神弄鬼,在泰山导演
了“降天书,行封禅”的闹剧,封禅之余,借泰山有女的怪异传说,大搞造
神活动,请出女神,以适应皇权专制的需要,同时也迎合了广大劳动人民祈
求温饱安定、延续宗嗣、消灾免难等最低微的生活愿望。正如《东岳碧霞宫
碑》中说:“齐鲁道中,顶斋戒弥陀者闻数千里,策敝足茧而犹不休,问之, 
曰:‘有事于碧霞。’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 
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
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亦靡诚弗愿。”泰山女神正是在这样
的封建社会中借助于传说发展起来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泰山女神肇始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女神
崇拜,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特别是封建社会中,泰山已成为封建帝王封天禅
地的圣地,当然不允许这样一位女性来当山神爷,东岳大帝地位上升,但泰
山女神的神话仍在流传,沉重的封建压迫和自然灾害使广大人民苦不聊生, 
于是,泰山女神便成了慰贴他们痛苦心灵的“慈母”,得到成千上万人的顶
礼膜拜。
泰山女神到底是何所神耶?揭开这个历史文化之谜,不仅有助于了解民
族文化的历史,戳穿宗教家编造的鬼话和封建统治阶级以神道设教的骗局, 
而且对挖掘净化这位女神身上积淀的宝贵民间文化遗产,都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从以上介绍的泰山女神的诸种说法中,君以为哪一种答案比较接近真
实? 
(吕大明) 
帮会篇
天地会起源于何时? 
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因它崇尚“拜天为父,拜地为母”, 
故名天地会;又因它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明太祖年号为“洪武”,故
对内又称为“洪门”。可是,天地会究竟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史料
的零乱和抵牾,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未统一。主要
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天地会起源于康熙年间。这一说法是英人威廉·斯丹顿在所著《三
合会》一书中明确提出的。其主要根据是天地会秘密文件中有关于康熙年间
少林寺僧征西鲁的传说。传说的大意是:康熙年间,西鲁番入侵中原,清廷
文臣武将皆无退兵之策,只好发布榜文,征集勇士前往御敌。福建少林寺僧
闻讯后,连夜赶至京城,奏请出征西鲁。他们在“六丁六甲”帮助下,一举
打败西鲁。回京后既不愿为官,亦不肯受赏,仍归少林寺清修。后遭奸人诬
陷,少林寺被清廷焚毁,寺僧大多惨死。幸存的蔡德忠等五位僧人逃至广东
惠州长林寺,巧遇好汉万云龙、朱洪竹、陈近南等,一同敌血为盟,结拜为
兄弟,矢志“反清复明”,于是出现了“天地会”。后来,日人平山周的《中
国秘密社会史》、陶成章的《教会源流考》等著作中,也都沿用了此说;民
国以后出现的《汉留全史》、《海底》、《洪门志》、《洪门史》诸书中, 
进一步丰富了这一说法的内容。罗尔纲在1934 年写的《水浒与天地会》一文
中,更明确提出:“天地会创始的年代,洪门相传,始自清康熙十三年(1674 
年)甲寅。”他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天地会的创
立背景作了如下论述:“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
以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赴屡蹶,与
虏拼命;然卒不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势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
亡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
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
创立之本意也。”罗尔纲认为,孙中山这段极扼要、极透彻的提示,是研究
天地会所不可不知的。
二、天地会创始于雍正年间。萧一山在《天地会起源考》一文中,依据
伦敦所藏较早的原抄本《西鲁叙事》及《西鲁事》叙述的传说,认为大地会
的创始年代应为雍正十二年,从而否定了前一种说法。但他又从康熙时代的
历史背景推断,天地会是郑氏谋主陈永华和郑氏旧部组织的,因此进而提出: 
天地会大约在康熙时已经有了,到雍正末年经过改组才有较严密的组织(故
又称“复兴天地会”)。谓天地会起于雍正末年,固然不错,谓天地会起于
康熙时代亦无不可,只是说起于康熙十三年则系显然错误,因为那时郑氏尚
据有台湾。
三、天地会起源于乾隆年间。建国以来,有些学者根据新发现的史料, 
推断天地会创始于清代乾隆年间,但创始的具体年代又有歧异:蔡少卿在《关
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一文中,介绍了清政府在台湾天地会林爽文起义时追

查天地会根源的过程,并根据其中的材料得出结论说: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
州地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由漳浦县洪二和尚首倡:至于在此之前有
无天地会名目,因无确据,尚待证实。天地会产生的社会根源是清朝康、乾
年间,漳州地区己存在着大量破产的农民和盐民,他们迫切感到必须互相扶
持,甘苦与共,于是天地会组织就应运而生。
秦宝琦、刘美珍在《试论天地会》一文中,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
藏有关天地会的档案,认定天地会创于各种秘密结社大量涌现的乾隆中期。
其创始人或创始人之一是漳浦县僧人提喜即洪二和尚,此人在乾隆年间已被
清政府找到了下落。他们还指出:《西鲁序》直到嘉庆十六年还未定型,它
和后来人们常见的抄本有很大的差别,故用嘉庆以后逐渐形成的《西鲁序》
为据来证明天地会创于康熙或雍正年间是靠不住的。
此外,台湾学者戴玄之1963 年在《天地会的源流》一文中提出,应按正
史来研究天地会的起源,他认为,天地会为洪二和尚提喜所创,正式创立于
乾隆三十二年;至于其他有关传说,皆系“神话”或“幻想”,不足为据, 
其主要根据是:乾隆年间,两广总督孙士毅根据天地会会员许阿苏供词,认
为天地会起自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亦深信之,在上谕里说:“天地会名
色,起自三十二年。” 
四、无地会起源于明末清初。何正清、吴雁南在《略论天地会的起源》
一文中认为,从天地会的思想渊源看,似起源于明末清初,因为天地会受道
教影响极大,而此时正是道教势力较大之时;从社会条件看,明朝早已具有
产生天地会一类社会组织的条件;至于天地会创立的具体时间,他们认为应
以起于明清之际为是。理由是:天地会的形成有一个很久远的过程,早在明
代就出现了天地会的雏形,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朝初年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了。而且在清初的刑律中也有所反映,如顺治初年,刑律对“异姓结拜兄弟
者”只“处以鞭一百”,到顺治十八年即改为“凡歃血结盟、焚表结拜弟兄
者着即正法”;康熙年间的《大清律例》中对此又作了更为严酷的规定。所
以,天地会具体起源于顺治、康熙年间;其起源的地点不限于四川,亦不限
于东南,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