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刀郎-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郎心中五味俱全,他感觉这一切像一场噩梦。整整两个月,他沉默寡言。“几乎每天我都会想(除了想以外,我没有任何动力了),这个音乐为什么没有被接受呢?”谈起那时的心情,刀郎觉得灰心到了极点。    
      那段时间,刀郎内心每时每刻都在做激烈的挣扎。他说:“以后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慌张,因为我已经有了心态上的经验,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去做。而且这种创作状态已经在我身上,我相信它不会走了。”    
      虽然这张专辑在现在看来,无论在制作或者创作方面都不算很成熟,但因为曾经有过的那些热情、经历和心情,它在刀郎的心中有很重的分量。为这个原创梦而忙碌的那两年多的时间,在刀郎的心里是一本厚厚的书。    
      不对!失败后的刀郎痛苦地开始反思 :一定是什么地方不对。    
      他开始重新研究新疆,平时没事就去图书馆查新疆文献,包括民间故事、寓言、诗歌。“你要想做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必须融到它的文化中去。”他曾经这样对我说。    
      有些朋友看到他身无分文,还天天逛图书馆、跑南疆想做音乐,觉得他太苛求自己;有些朋友一直支持他,带给他新的灵感,尤其是雅辞唱片公司副总李松强和他的家人。当刀郎也偶尔动摇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自己的这些朋友。    
      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南疆的阿瓦提县、麦盖提县,那里是新疆刀郎舞的故乡,在那里居住着一群以歌舞为生活的刀郎人。他们不论结婚、休息、聚会都会跳起刀郎麦西莱甫。他们弹拨着卡龙琴,从来不知道忧愁是什么。那如水的音乐从他们的心里指尖流淌而出。    
      那才是音乐的源头。    
      找到这个源头对于当时的刀郎很重要,这个源头不仅让他重新获得了音乐的灵感,而且也让他清楚自己的道路要走向哪个方向。    
      他有时候在外面一住就是几个月。在那里,他和当地的刀郎老艺人交朋友,和他们吃住都在一起。那些古朴的民间艺人的歌曲深深地打动着他,经过反复思索之后,刀郎突然顿悟了出来:《新疆原创第一击》写的都是内地人的感情,内地人的事情,没有一点“新疆元素”。    
      到底什么样的歌才能受到大众喜欢呢?真正的新疆音乐应该是怎样的呢?他想到了一个词“新新疆”。他顿悟出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我的歌要传递一种“新新疆”的感觉:既要有新疆民族元素,又要有新的现代元素。    
      一旦找到了突破口,他就重新有了创作的方向。    
      那段时间,刀郎天天都在写,写歌,写歌词,还有器乐,像写日记一样,见一个东西写一个东西,他一共成品3000多首,近乎着魔。    
      “我很少跟外地音乐人沟通。我几乎就等于是在闭门造车。”刀郎曾经这样说。在去独山子的高速公路上,他看到铁栅栏上挂着的塑料口袋,也能写成情歌《铁篱上的塑料口袋》。    
      刀郎说,流行乐坛一会儿是HIP…HOP,一会儿是R&B,而他诠释的音乐只是一个朴素的东西,只想真正把音乐放到身边来。    
    


第二章 寻找 “新新疆” 的感觉2000年的刀郎

      2000年夏天,摄影记者宋君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刀郎的工作室。    
      那时候刀郎还住在友好路,他的客厅兼工作室很简陋,房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客厅里空荡荡的,除了乐器,就是一盏照着乐谱的射灯和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那个时候的刀郎,四处碰壁,生活很拮据,但心态却很好。他黝黑的头发蓬松着,不戴眼镜,脸庞还有一点微胖。嘴唇上有一层黑乎乎的胡茬。    
      他穿着很随意的衣裤,腰上甚至没有系皮带,而是扎着一根很随便的松紧带。    
      他们聊了一会后,宋君被他的经历打动了,对他的这种执著精神很是欣赏。决定报道一下这位执著的歌手。    
      为了能拍出刀郎执著音乐的状态,宋君请他弹唱一曲,刀郎欣然同意。他抱起吉他唱了一首《雨中飘荡的回忆》。那是他17岁时创作的,每唱起那首歌,他都会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情怀。    
      宋君现在仍然记得,虽然刀郎穿着那么随意,生活状态看着也似乎很懒散,但他对音乐的严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客厅里因为没有什么家具,混响效果倒是很不错。刀郎很完整地将这首歌曲唱了下来,像是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一点都没有敷衍和马虎。从听到第一个音符开始,宋君就被他的声音打动了。    
      刀郎成功了之后总有人说他的成功很偶然,但见证过他艰难过去的宋君,每次听到这种论调,都会很肯定地摇摇头说:刀郎是个很执著的人,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喜欢或者爱好音乐的人确实不少,很多人玩两年之后,发现没有为自己带来名利就去忙别的了,而他却一直没有把琴丢下。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刀郎才能走得比别人远。    
      给刀郎一口气拍了二十多照片后,宋君和刀郎谈到了《新疆原创第一击》,还拿出了自己写的将近一万字的文章,题目为《原创梦》。    
      这将近一万字的文章写得很流畅通顺,而且没有一般文学青年的那种凌空蹈虚,只是实实在在地将自己心中的渴望原本地写了出来,在那些朴素的文字里,记者看到了一个音乐人的理想与抱负,看到了刀郎不凡的志向。    
      也许正是这种“不甘”,让刀郎有了以后的一切。    
      看完文章后,我问宋君,有唱片吗?我先听听。    
      宋君给了记者一张《新疆原创第一击》的唱片。记者拿回家后一听,感觉很有意思,但却和后来听到的《西域情歌》感觉大不相同。    
      《西域情歌》是可以让人流泪的,而这张唱片只是让记者很好奇。那是记者第一次知道,在新疆,在乌鲁木齐,还有这样一群自己写歌自己唱歌自己出唱片的年轻人。不为了别的,只为了他们的这种热爱音乐的精神,记者就决定要发这篇稿子。    
      在报社的编前会上,记者提出说想发一篇名为《原创梦》的稿件。    
      但马上就有人提出异议,因为此前的文化生活版面还没有出现过用一个整版来刊登一篇文章的先例。报纸副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为了增强信息含量,一个版面一般至少要刊登4…5篇稿件,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所以当记者提出要把一篇稿件发一个整版时,遭到反对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能把稿件发出去,记者甚至找了个大帽子,记者说:随着西部经济大开发,文化建设也同样重要。以前我们提起文化,就是躺在老祖宗的身上说点旧事,而像刀郎他们这样,不图钱而只是想干点事情的年轻人,确实是应该得到鼓励和宣传的。    
      记者还专门写了一篇编者按,题为:西部呼唤人文环境的创造者。    
      2000年的6月15日,记者以整版的篇幅在“文化生活”版上刊登出了这篇题为《原创梦》的文章,文章署名罗林,而罗林,就是后来的刀郎。    
      后来,刀郎通过宋君带话说:我要请你那位同事吃饭!    
      记者说,好呀。好呀。    
      可那个时候大家都忙忙乱乱的,这顿饭一直都没有吃上。    
    


第三章 2002年的第一场雪刀郎的第一次成功秀(1)

      2001年,刀郎与阿标再次合作推出了器乐专辑《丝路乐魂》《丝路乐韵》以及《走进新疆之音乐篇》等器乐唱片。这些大型的器乐唱片在新疆市场上销售得还算可以,但也谈不上热销。    
      在乌鲁木齐红旗路地下商场里,几乎每一家音像店里都进有这些器乐唱片。据老板介绍,这些唱片一般热销的时间是夏季的“乌鲁木齐洽谈会”(每年的9月1日开始,持续大约一个星期)前后。但过了那个时候,这些唱片也和别的唱片一样,封面上落着灰尘。    
      谈起这几张唱片,刀郎后来对记者说,阿标和一般人就是不太一样。在他们之前,新疆本土的一些音像公司做新疆音乐,一直都以制作旅游风光碟以及一些传统民歌专辑为主,多用于研究、教学或者收藏,如《世纪之声王洛宾作品集》、《走进新疆》等。这些唱片为新疆的旅游宣传起到了作用,但却没有真正走向市场。    
      在这方面,德威龙音像公司经理郑金标是一个敢开先河的人。他已不满足自己制作的音乐只停留在点缀的角色上,他的理想是,制作出真正好的音乐,既要能流传,又要能赚钱。一般人投资一次失败后绝不会投资第二次,可阿标不是,他的做法是一次不行,再来两次,再来三次。    
      虽然这些器乐唱片没有什么太好的市场收益,但在阿标看来,这种产品毕竟在新疆市场上是属于“独家”,这种产品是一个空白,现在卖得不好,只是因为他们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他对做新疆音乐一直没有丧失信心。想搞原创音乐的人很多,但囿于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的限制,很多人的音乐梦只能徒写在白纸上。而阿标是那个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尊称刀郎为“罗老师”,也对他的音乐理想给予了最实际的支持。正是有了这种患难之交,才有了他们以后更大的合作。    
      刀郎说,如果当时阿标要是放弃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满盘皆输”来形容了。    
      后来刀郎提出想做一张定位为“旅游纪念品”的翻唱专辑,可以让新疆人拿出去送外地朋友的那种。唱法上以摇滚为主,歌曲以在新疆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为主。这个想法阿标很赞成。    
      虽然《原创第一击》遭遇惨败,后来几张唱片的销量也不尽人意,但阿标对刀郎的艺术水准一直很有信心。虽然这个想法在同行业又是“史无前例”,但像上一次那样,阿标又点头了。他们决定做这张《大漠情歌》的唱片。    
      事实上,《大漠情歌》是新疆第一张翻唱专辑。    
      在这张唱片里,刀郎还不是刀郎,依然是罗林。里面的曲目是很“民族”的。一开头的歌曲《古丽》,是一首创作歌曲,词曲作者都是新疆军区文工团的两位军人;而且里面还有一首黄灿演唱的《千禧新娘》也是刀郎的原创歌曲。但除了这两首歌曲之外,《大漠情歌》更多的还是翻唱的新疆民歌。    
      而这盘唱片里面最出彩的,应该是第一次亮开歌喉的刀郎。    
      在歌曲《草原之夜》的演唱中,刀郎已经显示了他“沙哑派”的现代风格。虽然第一句还有点原来的痕迹,但到了第二句的时候,他的高音已经和以前的味道完全不同。到了后来的“来来来……”的哼唱中,显然是很现代的那种味道,再加上配器也很适合现代年轻人听,这一曲《草原之夜》就成了刀郎作为歌手的第一首面世的歌曲。    
      这首歌曲也预示了刀郎在今后发展的多种可能。    
      说起亮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