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稚川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   
  杨无恭不再犹豫,他单手握住铁矛,矛尖直指前方,由岗上直冲而下。马镰花被他踢得四处飞溅,燕子惊慌地闪避着。一人一马冲过来,那马披着铁甲。马上武士呼道:“大胆狂徒!”杨无恭脚下加劲,如一道闪电,猛地向那马击去,手中铁矛从马的胸口刺入,直穿过去,从马的臀侧钻出。杨无恭一闪而过,右手一松一握,已把铁矛拔出,头也不回地向前飞奔。那马又冲出数丈,方才向左一歪,倒在了草原上,鲜血从它胸口喷涌而出,刹那间把草地染红。   
  马上的武士挣扎着从死马身下爬出,睁大双眼,惊愕地看着那道火焰般的背影。   
  杨无恭已是冲入大队之中,铁矛一刺一挑,便有一个武士飞上半空,来不及挑开的,他便用身子连人带马撞过一边。但那些武士却是勇猛无比,虽然明知必死,仍是不断涌上。杨无恭索性抡圆了铁矛,向人群扫去。片刻之间,距篷车已是不远。杨无恭忽觉铁矛略偏了偏,张眼一看,原来是那“食人八圣”中的孟壳孟老夫子,举着一匹马来阻自己,身后又还站着程鱼程鼠兄弟俩。杨无恭“哈哈”大笑,奋力一刺,铁矛穿过马肚,刺穿孟老夫子的咽喉,杨无恭把铁矛一扫,把孟老夫子和马都甩了出去,又顺势将冲过来的程家兄弟撞飞。这时距篷车已是不足五丈。杨无恭正待跃身而上,眼前忽地一暗,只见一道黑影,避开他的铁矛,斜斜地飘过来,在他胸口上印了一掌。那掌力竟是出奇的浑厚,虽是伤不着杨无恭,但仍是迫得他向一边滑去。   
  杨无恭略停了停,向那人看去,是一个矮矮小小的老尼,身着缁衣,头戴尼帽,颦眉蹙额,正是曾在流枫川中见过的姬蕙的师父寂灭。   
  杨无恭愣了一愣,他没想到竟会在这里遇上寂灭。但方才自己生生受了寂灭一掌,却也毫发无伤,他心中已自不惧。“让开!”杨无恭道。他抬眼看了看那辆篷车,就这么歇了一歇,那辆篷车又已驰出了数十丈远。   
  寂灭并不出声,只是岿然立在杨无恭面前。她虽是身材矮小,但这么一立,却压得杨无恭有些要喘不过气来。她额上刻满深深的皱纹,脸颊凹陷,嘴亦是瘪的,与寻常老媪并无差异,只是她的眼神却有些怪异,杨无恭与她对视了一眼,便不由得打了个噤,——那双眼里没有一丝的活气,根本就是一双死人的眼。   
  杨无恭怒道:“老妖婆,还不快滚!”他顾忌寂灭是姬蕙的师父,实是不想伤她。   
  但寂灭仍是动也不动,那辆篷车已是愈驰愈远了。杨无恭奋力一跃,从寂灭头顶上跃过,但寂灭已是如影随形地翻到他前面来,抬手便是一掌,那掌力一波一波地直涌过来,又把杨无恭阻住。   
  杨无恭大怒,抬起铁矛,照着寂灭掌心直刺过去。寂灭不敢硬挡,闪身避过。杨无恭本不欲伤她,见她闪开了条道,便冲了过去。但只跑出了两步远,寂灭又跟了上来。杨无恭脚下不停,照着那团黑影,抡起铁矛直扫。但寂灭便如一只老鸹似地在空中一翻一转,又是一掌劈在杨无恭肩上。杨无恭借着掌力往侧边斜跨两步,又照直了往篷车猛冲。他知道便是自己真想伤了寂灭,只怕也做不到,索性不搭理她,反正她也伤不到自己。这主意一定,脚下果然快了许多。寂灭缁衣宽大,追逐腾跃,也不知在杨无恭身上劈了几十掌。无数马镰花被寂灭掌风带起,在杨无恭身周旋转,恍似一道道蓝色激流,掌风所及之处,燕子纷纷飘坠,如同一片片黑色落叶。却总归是拦不住杨无恭,眼看他已是追上了篷车,寂灭忽地翻到前面,抓住矛尖向下一扳,脚下用劲,在草原上划出一道深可及膝的长沟,竟是迫得杨无恭停下了。杨无恭冷冷一笑,把矛尖向上一挑,寂灭双足离地,借不到劲,再阻杨无恭不住。杨无恭已是跃起,连人带矛,照着篷车直刺过去。   
  这一刺如雷霆万钧,在篷车板壁上捅出了一个大洞。杨无恭隐隐看到里面一个艳装女子,正低头敛眉而坐。他踊身而入,铁矛直向那女子胸口刺去,没想到那女子竟是不闪不避,反倒抬起头来,一双星眸,如春水,如秋波,向杨无恭看去。   
  杨无恭“歘”地立住,矛尖已是触着那女子胸口,却是再刺不下。   
  寂灭松手从铁矛上落下,看着她面前的两人。   
  杨无恭看着那双眼,心里忽喜忽悲。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位即将嫁给突利可汗的汉人公主,竟然便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姬蕙。   
  姬蕙轻轻推开铁矛,向着杨无恭走了两步,道:“你是杨无恭?”   
  杨无恭一怔,没想到姬蕙竟是一眼便认出自己,“不,”他道,“我——我叫勾新!”   
  “是吗?”姬蕙手一抖,红叶刀从她袖间滑出,她反手握住,又向前走了两步,将刀尖抵在了杨无恭胸口上。“杨郎,”姬蕙轻笑道,“你又何必骗我,我只需嗅上一嗅,便知道你是我的杨郎了!”   
  “嗅上一嗅?”杨无恭茫然道。   
  刀尖已划开了他的长袍,抵住了他胸口的肌肤。   
  姬蕙道:“是啊!你身上有枫叶味,泉水味,青草味,原先呀!还有些书生的酸味,现在这味道没啦,倒添了些牛羊的膻味。”   
  杨无恭握着铁矛的手慢慢放了下去,他觉得自己的肌肤在姬蕙的刀尖下渐渐变得柔软了。“是吗?”他看着姬蕙的花媚玉颜,知道自己情愿便这么死在她的刀下。   
  刀尖缓缓插进去一点,停住了,姬蕙手腕猛地一抖,已在杨无恭胸口上刻下了五个字。   
  她道:“师父,咱们走!”便跳下篷车,抢了匹马,翻身跃上。寂灭跟着跳下,走在姬蕙马前,看也不看杨无恭一眼。   
  杨无恭也跳下篷车,亦步亦趋地跟在姬蕙和寂灭的后面。他长袍的胸口处碎成一条条的,有血在滴下来,他低头看了看,清清楚楚看到胸口上刻的是“阿蕙的男人”五字,他满足地笑了。   
  一只燕子在他眼前掠过,黄昏降临,在绚丽的夕阳下,马镰花变得更美丽,也更神秘。   
  杨无恭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游魂,也不再是一个肌肤如铁的魔鬼或天神,他觉得,自己现在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因爱而心碎的幸福的男人。   
  他们渡过黄河,又向东北方走了几百里,终于遇上迎亲的马队。突厥人非常诧异,因为据他们所知,应该有三千人的军队护送公主出嫁,但是,如今却只有不到两千名衣衫破烂的骑兵护送,尤为怪异的是,其中又还有一个尼姑。幸好带队的突厥大官叫登利梅录的,认得婚礼使卫尉卿李锐,突厥人才没有怀疑姬蕙一行的身份。但很快,突厥人看到后面又走来一个人,身材瘦削,着紫红袍子,他们立时跪了下来。这人正是杨无恭,突厥人都知道他是天神,已被颉利可汗请去做了突厥汗国的国师。   
  “原来是天神在护送汉人的公主,”突厥人想道,“这可抵得上一百万的军队。”   
  此后,每行出数百里就会遇上一个迎亲的马队,数目由五百到三千人不等。   
  半月之后,行到突利可汗的牙帐处。迎亲的马队已超过万人,浩浩荡荡,颇是壮观。   
  突利驻牙于一座土山之下,山前一道河流,山上生了密密的松树和杉树。早在一个月前,突利已命人搭起两座镶金错玉的大宫帐,一个自己住,一个给未来的可贺敦住,又还有一个大毡包,这是让汉人公主婚礼前住的,婚礼结束后,便要拆掉。   
  姬蕙乖乖住进那个毡包里,换上了突厥女子的服饰。突利来看姬蕙,喜滋滋的。他只有二十五岁,宽脸盘,高颧骨,矮胖身材,下颌几缕黄须。他带来几个突厥贵妇,教姬蕙成婚的礼仪,又命人椎牛宰羊,招待婚礼使卫尉卿李锐和护驾的骑兵。   
  杨无恭自己有个毡包,每天都有突厥人到他的毡包里祈福,杨无恭也由着他们跪拜磕头。   
  数日之后,便是突利择定的吉日。太阳初升时,突利在自己牙帐前东向而坐,贵妇们拥着姬蕙,向突利行突厥人的跪拜礼,拜罢,姬蕙回自己牙帐中,换了一身可贺敦的服饰,乃是茜色通裾大襦,头上一个金饰冠,颇似鹿角,又来拜突利,拜罢了,上了旁边一辆早已备好的彩舆,突厥的大官儿们抬着彩舆,在牙帐前转了九转,姬蕙下了彩舆,坐在突利旁边,亦是东向,接受突厥官员的朝拜。   
  婚礼这便算是完成了。姬蕙回自己牙帐中,突厥人大张筵席,与汉人一起在草原上狂欢。到了夜里,又升起无数堆篝火,众人或欢歌雀跃,或狂喝滥饮,又有男子聚成一伙樗蒲为戏,女子围成一圈踏鞠取乐,直闹到天亮,方才散去。   
  那一日清晨竟是寂无人响。牛羊都散在草原上,无人牧放。辰牌时分,杨无恭牵了两匹马,鞍鞯齐备,又还有许多干粮清水,手上握着铁矛,到山上树林内静候。一个时辰之后,姬蕙亦牵了一匹马来,马上驮着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婚礼使卫尉卿李锐,反剪了手绑了,犹自醉醺醺地浑然不觉。   
  姬蕙看着杨无恭,觉得他似乎有些不像是自己的杨郎,但又不知自己怎么会突然有如此感觉。   
  杨无恭亦是看着姬蕙,他知道她会来,他知道他们又一次做了惊天动地的事,但他仍是用目光去问姬蕙:你做了么?做了么?   
  姬蕙把眼睛转过一边,带着莫名其妙的冷静,道:“他死了!”   
  杨无恭缓缓走过去,把姬蕙拥入怀中。姬蕙哭了,多少个夜晚,她于梦中与杨无恭相依相拥,却是直到此刻才得成真实。   
  那坚实的胸膛,那魂牵梦萦的气息,那紧紧箍着自己腰肢的双臂,那频频落在自己青丝上的火热的吻……姬蕙知道,这一次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不会!   
  他们不停地向西狂奔,直跑到马匹再也跑不动了,才在一处坡顶上歇下。那时已是夜晚,黄黄的月牙儿挂在草原淡绿色的天上,晚风推着草浪,从远处一圈圈地荡过来。   
  姬蕙削了一根木棍,从李锐领口插下去,直插到裤角,用毛绳死死绑了,绳头与李锐头发打个死结,系在一根钉入土中的木橛上。   
  她在地上铺出两块狼皮,对杨无恭道:“杨郎睡罢!”   
  杨无恭如何肯自己先睡,定要姬蕙先躺下,姬蕙却也不肯,两人索性不睡了,相拥着坐在狼皮上,亲亲热热说着话。   
  原来自汉武帝始,朝廷中便有了一个专管和亲事宜的机构,汉时称柔远台,隋时称偃兵阁,到大唐开国,又改称垂仁堂。此事极隐密,经数百年而不为外人所知。机构中并无朝廷任命的官员,只一个师父,带着数十位徒弟。那些徒弟,自然都是女子,她们大多是以前获罪官员的女儿,父亲被砍了头,家亦被抄了,自己亦成了奴婢。她们从小便跟着师父学蛮夷的语言,什么吐蕃柔然铁勒突厥日南新罗波斯,皆要学会,又还要练武、读书,还要学女红和礼仪,待她们到了十六岁,便说她们是公主郡主,有哪个可汗赞普叶护来求婚了,便把她们嫁出去,说是和亲,偃兵息甲,永致和平。   
  姬蕙,还有娇娇,便都是那垂仁堂中长大的公主。武德贞观年间,能与大唐一争雄长的,只有东西突厥,原本该娇娇嫁去突厥和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