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应该是民间团体,这是一个整个行业需要一起去努力的事情。    
    采访者:你作为一个女领导如何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李佩钰:说一句让你们觉得我很没有事业心的话,如果让我排位,我的顺序是孩子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    
    采访者:你平常公务非常繁忙,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李佩钰:我现在的时间确实不充裕,但是我保证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送我的女儿上学,从她六岁开始一直送到十三岁,七年来风雨无阻,我要出差就让别人去送。在一个月之前我还是每天下班去接她,有时把工作调整一下也要尽量去接她。大家都觉得:“李总你这么忙还有这个时间?”我觉得女儿是我最重要的人。    
    我一般不愿意别人约我下班以后去吃饭,我也不愿意跟人把谈工作的时间约在晚上,我说:“希望能够下班后回家陪女儿。”我的家庭生活非常健康,包括我和丈夫的关系,包括我们的女儿。我们有的同事到我们家之后说:“呦,你家收拾得这么好啊!”说实话,我们家装修用的所有东西都是我自己去买,我自己盯着装修。刚才有人打电话来要给我送一棵树,我的花园要种一棵树(笑),一棵香椿树,我说一会儿我回家你给我送过来吧。    
    很多人认为女人事业有成后家庭就会受到影响,我真不这么认为,那纯粹是瞎说。我再怎么外面风光,我还是觉得家庭、丈夫和孩子最重要。我爱人是301医院的医生,我有一段时间先送孩子上学再送爱人上班,然后再到报社上班,从早上6点30一直送到8点30。现在孩子去西边上学比较远只能先送她了。    
    采访者:早就听说你是位美女,今天看来真是一个非常精致的人,不是我们想像的是比较严肃、比较憔悴的那种女领导。    
    李佩钰:我们同事也问过我:“你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打扮自己?”我其实是特别讲究穿戴的一个人。我经常穿着新衣服到我们总编室让他们发表意见。我一般闲的时候就爱去买衣服。什么时装啦品牌的我都了解,当然现在这个年龄不能穿得过于时髦了,但是我出差去哪里都要去逛时装店。现在我经常跟我女儿一起去买衣服,让她来给我当参谋。每一个假期我们全家都要开车出去旅游,这个春节我还和女儿一起去澳大利亚旅游,因为我爱人是军人所以他去不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女强人,我随时准备不干的时候我就回家,我今天上午还在会上说:“谁没有危机感?我也有危机感。我哪天离开这个位置的时候,安慰自己的话就是回家当太太,当母亲。”    
    采访者:请你给向往成功的女性朋友几点建议好吗?    
    李佩钰:好的。现在社会上成功的女人肯定不是很强悍的那种,女人的所谓情商体现在什么方面?男人如果很强悍,人们就会觉得他有力量,女人要是张牙舞爪人们就会觉得你没有女人味儿,现在社会是很难容这种女人的,应该柔中有刚。其实我承认我有时对部下也很横,但是我认为自己总的来说还是很有女人味儿的,就是女人该有的气质我都有。比如我秘书的丈夫昨天给我打电话说他妻子就要生孩子了,我就跟他讲,你要她多吃巧克力,多吃鸡肉,攒劲儿。因为我生过小孩,有经验。这些细节说明我虽然在工作的时候是他们的领导,但是在生活中我对他们都非常关心,还经常和他们一起出去玩儿。


第二部分第21节 细微之处见精神

    细微之处见精神    
    访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文/苗颖梁其裕    
    采访者:现在新浪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新闻网站,也是国内最成功的商业网站。作为与新浪网共同成长的“老人”,现在又是资深副总裁、总编辑,你觉得新浪网在做网络新闻方面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彤:我觉得新浪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的理念和实践都是最领先的,我们起步早,而且起步时就有一个比较先进的理念,那就是网络新闻要力求客观,要随时更新,以海量取胜。    
    我们是最早开始做新闻的互联网商业网站,1997年就有了最早的体育新闻频道,第二年就开始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更新。而很多网站都是在1999年或2000年的时候,才开辟新闻频道。从服务上说,我们的新闻力求客观,没有太多哗众取宠的地方,又给人比较亲近的感觉,贴近大众。我们新闻报道不仅数量多,而且速度比较快。很多突发事件都是新浪率先报道的,一旦突发事件爆发,你到新浪就能看到最多最全面的报道。我们在1997年确立的“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的这个理念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当许多网站还在逐字逐段地对新闻进行页面编写时,我们的新闻自动发布系统就可以在一秒钟内把一篇文章传到网页上。在网络时代,技术实力和时效以及影响力这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到目前为止,新浪在国内的网站中技术上仍是最领先的。    
    采访者:许多传统的权威媒体,比如新华社、人民日报都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办了自己的网站,希望能够占领网上舆论市场。可是,据我们了解,许多人在网上看新闻,首选都是新浪网。请问:你怎么看待官方网站?官方网站和商业网站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呢?    
    陈彤:商业网站的劣势就是没有采访权和原创新闻的权利,商业网站目前只拥有新闻“登载权”。相反,官方网站有几十年历史的媒体作支持,有深厚的历史积累,有庞大的笔者队伍,还有新闻的采访权。我们在这些方面是比不了的,但是我们在体制上有优势,我们可以直接面对网民,面对我们的受众,更了解他们的需求。而官方网站的体制决定了它们报道的重点有些不一定是网民所关心的事情。新浪能博得大家的喜爱,跟我们的平民姿态是分不开的。    
    此外,国家不允许商业网站有原创新闻,我们自己也没有庞大的记者队伍,这样一来,我们正好将精力集中在对已有新闻的收集、整理和编排上,争取在这一层面给网民提供最好的服务。相对于官方网站,我们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我觉得搞新闻做媒体的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我是坚决反对“记者是无冕之王”之类说法的。对于新浪网来说,我们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而非观点的表达者,只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我们不愿意也不希望加入太多自己的意识和观点。    
    采访者:也就是说你想把思考和判断的权利交给网民?    
    陈彤:可以这么说。这当中有一个新闻理念问题,就是整个编辑部选择什么样的新闻,对同样的新闻有一个什么样的处理,其实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和观念。我们尽可能地给公众提供信息,让受众去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而不是把我们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地提供给公众信息。而有一些传统媒体是没有这个理念的。    
    采访者:说到新闻理念,那么你觉得新浪在服务理念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或者说,在你看来,希望新浪给网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陈彤:新浪网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强调在细微之处见服务。我们希望不同的人群,从新浪都能得到满足,比如说,我们的“24小时新闻滚动”就可以满足随时希望了解事件变化的“新闻发烧友”,每分钟都有新闻,有时一分钟内会有好几条新闻。我们的“24小时要闻回顾”,可以满足每天回到家,希望上网了解最近二十四小时重要新闻的网友。我们还推出“每周回顾”,这是为了满足那些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有时间上网的人了解新闻的要求。    
    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首页每天在白天和晚上的栏目排序都不一样,每天下午5点,新浪首页的财经、科技板块就会和体育、娱乐板块的位置对调,符合大家在下班时间希望浏览轻松一些的话题的需求。    
    在提供新闻服务时,我们注重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同样的一件事,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可能一条新闻就足够了,但由于互联网的特性、优势,我们有能力把所有主要媒体的报道都放上去,哪怕这些报道只有微细的区别。我们以一种更全面的手法去报道新闻事件,就一件事,你可以看到各个不同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这样给人感觉会比较完整、比较系统。    
    在新闻的编排上,我们非常追求客观性。比如说那段时间的“北京第一例性骚扰案”,新浪就没有受当时某些社会情绪的影响。当一些媒体和网站都刊登了诸如“历史上发生的性骚扰案件”,并重点表示了对原告的同情。我们却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在新闻的编排上非常慎重,客观反映当事双方的观点。最后事实证明,我们的慎重是对的,法院判决结果是原告败诉。    
    网络新闻要追求快,但我们并非一味求快,我们更看重准确。比如说,2002年“五一黄金周”最后一天发生的“5·7空难”,一开始有信息源说飞机是从大连飞北京的,也有网站抢先发了短信,而我们接到这个新闻线索时,没有急着把它报道出去,而是多方查证。因为我们认为,飞机起降地在此时是重要细节。最后,新华社的消息终于出来了,是北京飞大连的。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于较为重要的但不能确认的消息,我们都必须经过三个独立信息源或者国家权威媒体的确认才能报道。    
    对于重要版面新闻图片的选择,我们也是深思熟虑的。有时候你会发现新闻首页图片在上午9点和在8点不一样,如果没有突发事件,这往往是我们的编辑将更好的图片更换上去了。    
    我对新浪编辑在做新闻上有八字要求,那就是“快速、全面、准确、客观”。正是因为我们的客观、慎重和敏锐,使得新浪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使得我们有了一定的独享资源。许多人有话要说就会先选择新浪。比如前阶段发生的上影译制厂纠纷,当事人就在我们这里发表独家授权的声明,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    
    采访者:现在网络也面临着舆论的压力,很多人认为网络的言论是很偏激的,它并不代表真实的世界。你认为呢?你觉得网络在整个传媒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彤:没有必要对网络上的言论太过于认真,网上的帖子、留言往往是情绪化的、偏激的,并不能反映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看法,有时候甚至不能反映大多数网民的态度,严格来说,只能反映在网上发言的那部分人的观点。过分看重这些观点是幼稚的。但这也的确体现了互联网在社会传播中的互动作用。网络的互动性是任何其他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这几年来,互联网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网上千万别玩儿虚的,无论你的文章有多高深,只要在网上一发表,就要接受全世界网民的检验,很快就会有人指出你的漏洞,即使能够指出这种漏洞的人在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比如,新浪科技频道编译的《自然》和《科学》的新闻往往会被网上的一些专业人士挑出毛病,这些人可能是美国的在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