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他自嘲所做的工作只是电视圈里的“边缘角色”;另一边,他“始终自认是艺人,是拿艺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认为“只有自己投入感情,才能做出有煽动力的东西”。可见,对于足球评论员这一兼具专业和时尚、新闻和艺术性的角色,他也给予了足够的尊敬。    
    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在谈到音乐的时候,他屡次用到“神奇”这个词:莫扎特是神奇的,音乐是神奇的;别人也说他的足球MV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相信对音乐,他同样深怀敬意。    
    由此,不难做出这样的推测:他那些“肆无忌惮”的言谈和笑语只不过是一张门帘子而已,掀开帘子,屋里边的严肃和寂寞便会一览无余。    
    没有光环,也没有面纱,月光泻地,他站在那儿很无辜的样子,和公众想像中的那个人无法重合。    
    不管是“未来的前一篇儿”还是后一篇儿,都是要翻过去的;可以留给自己的,惟有赤子之心。


第二部分第19节 没有设计的十七年(1)

    没有设计的十七年    
    访《中国经营报》执行总编李佩钰文/张银俊陈懿    
    采访者:《中国经营报》内部推广积极面对竞争的所谓“狼群文化”,你作为在狼群中生活了十七年的领头狼,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李佩钰:我觉得有三点:第一我比较忠诚,第二我比较敬业,第三我有一颗平常心。如何理解这个忠诚?我在《中国经营报》干了十七年,把青春和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它,我很爱我们的报纸。    
    我刚到报社的时候才二十三岁,我看着这个报社一天天由谁都不知道一直发展到今天,我们曾经无数次地搬家,无数次变化。我刚到这个报社的时候它还叫做《农村经营报》。那时候在报社一个月的工资才八十多块钱,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它能成为中国经济类报纸的老大,谁也不会想到,所以这么多年来能够坚持下来确实是出于对这个报纸的忠诚。    
    我在报社中做过记者、编辑、发行部主任、记者部主任、副社长。那时候我的宗旨就是别让领导说我不好,我这个人很顾面子,领导把这件事情交给了我,我就好好完成。我现在是执行总编,那天我还和我们的总编说我很适合做执行总编,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执行能力很强。我去年曾经给我们的很多编辑发了那本书《把信送给加西亚》,我很欣赏里面的那个罗文,我觉得我在很多方面就具有那种执行能力,就是领导说了把这件事交给我,只要不违法我肯定能想方设法把它完成。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为了听领导说一句:“这件事你干得真不错,你干得真好!”    
    其实十几年了我一直是这么做的,无论是什么职务都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干,而且我从来没有干着记者就想当记者部主任,或者干着记者部主任就想当副总编,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这是实话。就在我1994年三十一岁时做到总编连我自己都很吃惊,怎么让我当总编呀,我从来没有想过往上走。    
    所以我觉得做人欲望千万不要太高,那样往往成不了事。现在我的位置就是我一步步做过来的,我一直没有什么个人设计。    
    采访者:请谈谈《中国经营报》选择人才的标准?    
    李佩钰:我们的标准有三个: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还要是一个正派的人,缺一不可。如果这个人不是一个正派的人,那他越能干越有危险。所以尽管这个人特别能干,但是不正派那我绝对不要。你不能要求你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又正派又能干,你肯定要取一个平衡。我非常反感企业管理政治化,什么事不明说,给你穿小鞋,制造出这派和那派,我们编委会就非常团结,没有派别,人家说咱们《中国经营报》就一派,就是李佩钰那派。    
    采访者:《中国经营报》成功运作了这么长时间,创造了中国民营财经类媒体的许多第一,听说你们又尝试了一项新举措——请全球最著名的广告公司Satchii&Satchii的媒体购买公司“实力媒体”来为《中国经营报》做咨询,你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李佩钰:对,你们的消息还真是灵通。《中国经营报》花了二百多万请实力媒体来给我们作咨询,对我们的指导很大。它对我们的指导不光是广告经营方面,因为广告经营是与报纸运营的其他环节联系在一起的,广告经营是最后一个环节。它对我们的版面、发行都有要求和建议,我们现在已经合作了三个月觉得效果非常好。我们已经形成了我们独有的价值观念和运作方式,我们需要一个“外人”进来以后给我们作诊断。可能有的时候他们提出来的东西不是完全对,但能促使我们思考,因为我们这一群人天天在一起商量,商量了十几年了,现在突然有了一个外人,一个旁观者,可以很冷静地在旁边来观察我们。    
    在报纸向产业化过渡的过程当中很多人认为经营本身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真没有那么简单。    
    采访者:请问你如何看待一家报纸媒体的编辑、广告、发行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李佩钰:当然是要以编辑为龙头,我们一切都是以内容为主打的,没有内容谈不上发行量,发行队伍再强,内容很次也发不出去;其次是发行跟进,由发行来拓展渠道,发行就是一个送达,把渠道做好了送到读者的手里,同时也要运用一些手段,比如促销来扩大发行量;广告经营则是锦上添花,广告经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这里面也需要技巧,否则不但锦上添不了花,还有可能应当获取的价值没有获取到,这就是广告发行没有做到位。    
    采访者:《中国经营报》的发行情况是怎样的,现在有什么变化?    
    李佩钰:今年我们开辟了许多新的发行渠道,《中国经营报》应该说是全国媒体中发行渠道最健全的,因为我们是自办发行,百分之七十是直接在我们全国十九个记者站和十五个分印点直接发行的。我们不是委托发行公司,渠道在我们自己手里,同时,我们还在各地寻找不同的批发商组织发行,我们要求我们的发行工作能够最终做到把我们的报纸铺在所有有效的发行渠道上,包括飞机、酒店、校园。现在我们都已经在做了。    
    采访者:《中国经营报》的读者群是如何构成的?    
    李佩钰:我们将读者分成实际读者、兼顾读者和潜在读者,我们的读者目标就是企业的中层以上干部,目前我们的目标读者和兼顾读者重合率很高,比如大学生就是我们的兼顾读者。    
    采访者:《中国经营报》的竞争目标是谁?《中国经营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李佩钰:现在不是我们选择别人,而是别人选择我们做竞争目标。我们现在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超越自己。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是以下几点:第一是我们的企业文化,第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我们经常说我们只花自己挣的钱,这可能听起来挺“农民的”。现在一般都是花投资人的钱,但是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花自己的钱所以我们那种随生存压力而来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才能够如此深入骨髓,这是《中国经营报》所独有的。第三个核心竞争力就是团队精神,一个十几年来不断磨合的团队,这非常重要。    
    报纸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靠的是主观能动性,只要有一个人懈怠就做不好,既汇集精英又要有团队合作,没有团队合作靠个人英雄主义是无法做好的。我跟记者、编辑都很熟,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脾气我都非常了解。我来这个报社工作十七年了,我们的十九个记者站中有一些都是我当初发展起来的,所以这种关系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我们互相之间太了解了,说实在的从我的态度表情他们都能猜出来我今天的情绪如何,我对他们也一样,我看一眼就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他们今天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事情是办成了还是没办成。


第二部分第20节 没有设计的十七年(2)

    采访者:作为行业中的资深人士,你如何看待财经媒体今后的发展?    
    李佩钰:很多人问我《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的出现是不是瓜分了你们广告份额?其实不是这样,《中国经营报》一家成不了势,就像卖建材一样,一个孤单的门店不会很吸引人,你必须去那个建材一条街开店才能卖得好。    
    其实我们真是希望媒体能把蛋糕做大,大家把财经类媒体这个势造起来,而在这个造势过程中,《中国经营报》确实是因为自己独有的这种竞争力而处于一个领先地位。电视剧《橘子红了》中的一句话给我感触最深:“守住本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讨论新锐媒体对我们的冲击的时候我就说:“《中国经营报》现在要做的就是守住本分,同时又再创新,但是你的根本绝对不能动,就是要坚持。”    
    我希望未来的中国财经媒体的队伍能够不断壮大,谁说中国只能有一家财经报纸,我说不可能,中国多大呀,而且我觉得目前市场上的这几家财经报纸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觉得两三家强势的媒体分享这个市场非常正常,大家都应该做得挺好,大家需要一起来做。    
    采访者:你能概括一下你认为成功的财经媒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李佩钰:读者认可的就是最好的。《中国经营报》从来不会说我们怎么办?我们只会说市场怎么办?谁做得最好不是由自己评价的,不能孤芳自赏。我们目前给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成为一张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报纸。    
    主流报纸包含这几个意思:占据主流地位,服务主流人群,发出主流声音。我认为这是最好的,财经类媒体就应该这样。因为你财经类媒体不是社会生活或都市类报纸,你是服务于主流人群的,所以你一定要在这个国家的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发挥你的社会责任,发出你的主流声音,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不应该像都市类媒体那样只适合茶余饭后。    
    采访者:如何平衡报纸的市场化和发出主流声音之间的关系?    
    李佩钰:这个没有问题,之所以要发出主流的声音也是市场的要求,其实现在报业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报纸绝对不是那种没有报品和社会责任的报纸。如果我们只报假新闻,只收钱登公关稿,搞有偿新闻,《中国经营报》肯定没有今天的位置,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是统一的,没有社会责任得不来经济利益,不可能有那么多读者来看你的报纸,来拥戴你,发行量不可能那么大,像有的报纸只搞有偿新闻,谁看呀!那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    
    采访者:目前我们国家的报纸行业存在着发行量虚报的问题,你对此怎么看?    
    李佩钰:我特别希望呼唤发行量公证制度,我们现在甚至自己想找国外的公证公司来公证我们的发行量。我认为发行量公证应该由一个社会第三方公证机关来做,他不是政府机关,应该是民间团体,这是一个整个行业需要一起去努力的事情。    
    采访者:你作为一个女领导如何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