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慧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爱情的“姿色”避开人们的眼睛,悄悄潜入心田的时候,它才是最美好的。那时它就会屹立在爱情的天堂之上。在那里,你永远不必对它进行任何粉饰。最美的“姿色”,来自无私的关爱与体贴。早在孩提时代,我就看到这种爱使自己周围的一切变得多么绚丽多姿。那时,母亲为父亲认真地削水果皮,用洁白的托盘端来食物,挥动着拳头,轻轻地为父亲捶打后背。当父亲坐下来进餐的时候,母亲就用芭蕉扇为他驱赶蚊蝇。我那童年的幼小心灵亲眼看到,母亲那双手中绵绵的爱意,她心灵中那种温情的溪流,是怎样涌进亲人的心田里的。    
    当然,几乎在每一份婚姻的合同里,都有和“不可抗力”相关的条款,然而人们都在尽可能回避这样的问题。在结婚时两个人都以为白头偕老并不是件艰难的事情。然而人是变化的,在人的变化中,有些因素就像地震、火山爆发一样不可捉摸。对于情感上的“不可抗力”,不要试图去预测,也不要试图去找出来龙去脉,有些事情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相爱的日子,让每一天过得多姿多彩,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智慧书》第六部分生活的真谛是快乐地生活

    徐淼译 生活的真谛是快乐地生活。    
    且不说人生短暂须及时行乐,那毕竟是浅薄的。拥有一个愉悦的精神状态,才是生活的理想之境。它不关注苦难,因为苦难只是生活的调剂品。苦难和愉悦并不矛盾,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正是从苦难的土壤中提炼并升华的。没有苦难的生活,纵使快乐,也不具备厚度——一种恒久但蕴藉丰富的厚度。    
    不要把生活看作是无法卸掉的重负,假使没有它,生活就会变得轻如空气,飘飘摇摇没有着落。重负一方面让你不堪承受,另一方面也让你倍感踏实。这种踏实的感觉,就像是双脚牢牢地踩在土地上,不断从土地中汲取力量,而不是担心没有根基,会被风吹散。只有踏实的土壤,才能结出真正的快乐的果实;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在踏实的土地上是无法立足并生存的。    
    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提炼快乐。快乐的含义非常广泛,勇气、信心、执著、慷慨、博大……都可以成为快乐的内涵。我们从不同的人生境遇中获取不同的快乐内涵,一个一个连接起来,构成全部生命的脉络和整个人生的主线。有的人从生活中看到阳光,收获了快乐;有的人从生活中看到阴霾,收获了沉重。两重境界,天渊之别。    
    生活无从轮回,尽管存在着种种有关轮回的传说。轮回仅仅是一种臆想,一种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妄谈。如果期待轮回,人生的真谛便无从谈起了。而人生只是实实在在的一遭,要快乐要痛苦存乎自我。    
    辑此一集,以飨读者。    
    快乐是一种感觉    
    他大清早就下了床,感到精神抖擞,心情舒适,身体轻快得像一件夏天的衣裳,他便走了出去。他将畅饮路上的凉爽空气,猛吸有益健康的气息。他把猎枪留在家里,只是睁大了他的眼睛,把眼睛当做网,去捕捉千千万万美丽的形象。    
    他第一个捕捉到的是那条道路的形象,那些光滑的石子是路的骨骼,那些车辙是路凹陷下去的筋脉。而路的两边,布满了果实累累的李树和桑树的浓阴。    
    然后他看到河流,河转弯处发出炫目的白光,河流在垂柳的抚弄下睡熟了。一条鱼扑地跳出水面,肚子上闪着亮光,仿佛谁扔出了一块银币似的。每当细雨蒙蒙落下,河面上便掠起一阵涟漪。    
    他又看到一幅图画——不停翻腾的麦浪,鲜嫩可口的苜蓿,无数溪流绕过原野的边沿。他经过时瞥见一只云雀和一只金翅鸟。随后他走进树林。过去他从没有想到自己的感觉竟会这样细致。整个人一下子沉浸在香气之中,他不放过任何低沉的声音,为了与树木共语,他的神经跟树叶的脉络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不一会儿他感到战栗、不安,他感受得太多了,他既激动又害怕,于是他离开树林,远远地跟随着农民走回他们自己的村庄。    
    当他凝眸眺望西下的夕阳时,他的眼睛猛然一亮,太阳正在地平线上脱掉它金光闪闪的长袍,云霞散乱铺满天穹。    
    后来,他带着头脑里的一切景色回到屋里。在入睡以前,他久久地回味这些形象以自娱。    
    这些形象温驯地随着回忆又出现在眼前。一个形象摇曳着,又唤起了另一个形象,新的形象不断来临。这些闪烁生辉的东西越来越多,像一群山鹑整天被追逐、驱散,直到黄昏时分没有危险才唱着歌,在田沟里互相召唤。    
    


《智慧书》第六部分享受

    贾倩译 享受    
    年轻人!你要放弃欲望的满足(娱乐、饮宴、爱情等等的满足),就算不是出于禁欲主义的意图,而是出于高尚的享乐主义,目的是要在将来得到不断增长的享受。生活情致上的这种节省由于推延了享受,实际上会使你更富有,哪怕你在生命的尽头通常要放弃对这些财富的使用。用享受控制手中的意识正如一切理想的东西一样,要比所有通过一下子耗尽自身来满足感官的东西要更加有益,更加广博。    
    奢侈是在公共活动方面,在带有鉴赏性的社交生活中豪华过度(鉴赏力是与这种过度豪华的享受相违背的)。但这种过度豪华如果没有鉴赏性,就是公开的放纵。当我们考察享受的两种不同结果时,奢侈就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它导致贫穷;放纵却是一种导致疾病的浪费,前者倒还可以与民族的进步文明(在艺术和科学中)相一致,后者则是一味地享受,最终导致恶果。这两者所具有的虚夸性(表面的光彩)都比自身的享乐性更多。前者是为了理想的鉴赏力而精心考究(比如在舞会上和剧场里),后者是为了在口味和感官上的丰富多彩。必须用反浪费法对两者加以限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用来部分地软化人民以便能更好地统治的管理艺术,却会由于简单粗暴的干预而产生与政府的意图相违背的效果。    
    好的生活方式是与社会活动相适合的。由此可见,奢侈使好的生活方式受到损害,而有钱人或上等人所使用的“他懂得生活”这一说法,意味着他在社交享受中带着清醒的(有节制的)头脑精明地作选择,使享受从两方面得到增益,这是目光远大的。    
    


《智慧书》第六部分不必完美

    贾倩译 不必完美    
    成功是每一个追求者向往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人能够被激励、鞭策,能够奋发向上向美好的目标前进。然而,如果脱离客观现实,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可望而不可及,那么,结果往往会使自己感到压抑、忧虑和失望。    
    在现实生活中,完美主义者要比那些非完美主义者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他们会因担心失败而内心充满焦虑和忧愁,不敢冒险,患得患失。结果他们并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    
    我所说的“完美主义者”是指哪些人呢?它并不包括那些为美好的理想执著地追求的人们。因为没有客观的目标与科学的态度,成功是难以实现的。完美主义者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为自己设定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强迫自己去实现,并用他们的成就去衡量自身的价值。结果他们总是因担心失败而惴惴不安。    
    一位终日消沉的历史学家说:“如果我不信奉完美主义,那我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谁愿空活百岁、碌碌无为呢?”他把完美主义看做是自己为取得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相信实现完美是他达到理想高度的惟一途径。可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他对失败的恐惧使他如履薄冰,工作效率远不如他的同事。    
    完美主义者也可能会获得一些成功,但成功的取得并不是因为有了这些完美的标准。这个结论显然会使大部分完美主义者感到震惊。研究表明,强迫性的完美主义不但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且还会导致自我挫败感的产生,使得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都会受到损害。为什么完美主义者情绪紊乱、工作效率低呢?原因之一是他们以歪曲的、非逻辑的思想方法看待生活。也许,在完美主义者中最普遍的思想方法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另一种畸形的思想方法是,相信消极的事情会重复出现。这些人总以为:“我永远也做不好这件事。”他们不是从失败中获得经验,而是被动地吸取反面教训:“我本不该做这事。”“我决不再做了!”从而使他们陷入挫败心理和负罪感中不能自拔。以减肥为例,完美主义者为自己制定了严格控制饮食的原则,只要他顺利实行计划,就会自鸣得意,这是所谓的“圣人阶段”;一旦稍微破例,就进入“罪人阶段”。总是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位完美主义者吃了一匙冰淇淋,就被“失败”搅得坐立不安,最后竟大开吃戒,把一盒冰淇淋吃得干干净净。    
    在人际关系中,许多完美主义者常常感到孤独。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响。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对别人却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这种做法常常伤害别人,影响与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完美主义者陷入最不愿陷入的孤独境地。    
    在人的一生中,取得成功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想把这种辉煌渗透到每项日常的工作中去,又谈何容易呢?相反,如果你的目标客观而又现实,你会常常感到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富有创造性,工作效率卓著,因而充满自信。当然,我并不是提倡松懈、懒散的工作态度,但是当你为自己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奋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干得是多么的出色!    
    如果你是个强迫性的完美主义者,你就会老是看到自己各方面的缺点、毛病。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能会帮助你扭转这个局面:把自己每天所做过的事列举出来。这个做法看起来有点可笑,但只要坚持两个星期,你就会发现你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上去了,为此你会感到振奋不已。    
    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抛弃那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思想方法。看看你身边的人和事,世界上有多少事情可以列入这个思维范畴之中。你看这墙壁洁白无瑕吗?你最崇拜的电影明星的外貌真是那么无可挑剔吗?你认识的某个人一生中都充满自信吗?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尽善尽美的。每一个人、每一种思想、每一件艺术品、每一种理论,都是如此。“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绝对化思想方法完全是一种自我挫伤的方法。    
    完美主义的背后总是潜藏着恐惧,奉行完美主义,可能使你一时获得某些小成就,或使你免受大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它限制你的前进,剥夺你获得甜美生活的权利和机会。让自己重新拥有作为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生活权力,你就会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更有用的人!    
    


《智慧书》第六部分生活 生命的价值

    贾倩译 生活、生命的价值    
    有的人一生都在做着一些简单平常的事情,但他们还因此而十分满足,这样的人几乎随处可见。实际上他们完全有能力干一些层次更高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