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慧书-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肯去世已然很久,然而他的声誉却愈益光大,为什么?正是因为林肯生前公正自持、廉洁自守,从来没有作贱过自己的人格、糟蹋过自己的名誉的缘故。在世界历史上再找不出第二个人像他那样拥有伟大正义的力量,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像他那样深切。“人格与操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这句格言从林肯身上得到了明证。    
     除了诚实,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可靠的东西。有不少人因为离开了诚实,而遭致最终失败。就是在牢狱中,也充满了那些想要用诚实以外的方法谋求得到便宜的人们。    
    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直、公平、诚实及信义。离开了这些,就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每个人都应有所觉悟,在自己的生命中练就宝贵的人格。这一人格是任何代价也不能购买的。甚至在必要时,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这种人格!    
    一个人能够知道尊重自己的人格,不把自己当做一件物品买卖,不肯为了薪水、金钱、势力、地位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堕落自己的操守,那他一定能成为社会中重要且有力量的一分子。    
    林肯做律师时,有人请他为一件诉讼案中理屈的一方辩护。    
    他回答说:“我不能做这种事。因为到了当庭陈词时,我的心中,一定会不停地这样想:‘林肯!你是说谎者,你是说谎者!’我相信,那时我会忘形的!”    
    一个人戴上了假面具,去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或职业,那他一定会常常受自己良心的嘲笑,并且还常常鄙弃自己。良心的谴责,或内心的羞惭,是很痛苦的。它能减损人的力量,淹没人的品格,它足以葬送一个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你应该有这样的志向: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引诱你去做“人”所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愿为了金钱而作贱你的人格与自尊,去为他人做种种不正当的工作!    
    不管你从事于何种职业或事业,你总应该尊重你的人格,保持你的操守。在你做一个律师、一个医师、一个商人、一个伙计、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一个政治家时,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最初,最后,直到永远。    
    这是毫无疑义的事,一个人的品格大都是他的习惯培植成功的。往往有些青年,本来有良好的品格,只因后来沾染了一种不良习惯,以致再无出头之日了。起初把习惯看得很轻,觉得那只是暂时的小事。可是日子一久,他被一些恶习逐出了人群时,这才懊悔起来,说:“想不到那样玩玩也会成了改不掉的癖习。”但是还有什么用呢?    
    一个有志成功的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打算,必须在开始受到外界不良引诱时,就立刻打定主意不为所惑。他必须使自己永远坚持:不饮酒、不赌博、不舞弊、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负债,更不上跑马场。他的娱乐应该显得严正而有意义。否则,他只要稍动邪念,就可以使他的信用、个性、成功都走向破产之途。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一个人在商业上失败的原因,就可以知道多半是因为有着种种不良习惯的缘故。    
    我愿奉献给青年商人一句话:你应该随时随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加强自己的信用,绝非放在心上思慕就能成功的,他非有坚强的决心、努力去奋斗不可。他必须用实际的行动来达到自己的志愿,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有许多青年都没有注意,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譬如你向人借钱,到了约定还钱的日子,仍不设法去还,随口说再过几天吧。那人如果稍有见识,他一定可以立刻确定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的信用就很明显了。    
    也有许多青年,平日为人确是诚实得很,但因对于任何事都太疏忽了,便不知不觉地失去信用。譬如当他们在银行里存款已经不多时,还是不知不觉地开出一张超额的支票,害得收款人去碰壁。他们这样做生意,一切信用都将因此破产了。    
    一个精干有为的商人,做事总是迅速敏捷,从不显得拖拖拉拉的样子,这就是他们成功的不二法门。他们订出合同去,从不失约;开出支票去,从不碰壁。他们知道做生意非这样小心注意地去干不可,否则信用将难免受到损害。    
    取得信用的方法,除了要有诚实的品格外,更须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一个人即使有了大资本,如果做事迟疑不决,头脑糊里糊涂,一点没有敏捷的手腕与果决的判断力,他的信用仍将维持不住的。    
    如果你要使你的信用破产,那真是简单得很。即使你已经有了多少年诚实可靠的历史,你只要糊涂起来,开始把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觉得遗忘、错误一下不会有什么,那不消多少时候,就将没有一个人再信任你了。    
    求取信用除了人格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青年在一开始做事时,绝不能立刻为人信任,他必须拿出所有的力量来,在经济上建立起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发展得有所成就,然后他那良好的品行与优美的人格才能为人发现,才能使人对他完全信任,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智慧书》第三部分给心灵留出悠闲的空间

    马云波译 给心灵留出悠闲的空间    
    成了作家以后,我在智力所及的前提之下,多少领略到了一些自由想像的快乐。但是,我对于自由思想的渴望,尤其是对公开表达我的思想的渴望是那样强烈,那样深厚。毕竟,想像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二者并不一样。    
    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堆满货物的仓库以及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或者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用以休闲。同样,心灵里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所以他们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    
    除此之外,忙人也有其不幸的一面。凡心灵空间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的焦虑。    
    人生在世,皆有责任,大致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二是为了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在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悠闲,须以我们的切身感觉为证,因为它不只是时间的因素,而是某种特别的心境。通常所说的空闲时间,实际上是指我们感到闲暇的时刻。什么是闲适?感受它,远比说明它更难。这与无所事事或游手好闲无关。等候在客户房间里,自然有空闲时刻,却无闲适之感;同样,我们在火车站换车,即使等上两三个小时,也享受不了那份清福。这两种情形,我们都不会感到安宁和自在,能在这种场合安心阅读、学习或回忆,那是十分罕见的。这时,我们心里总是烦躁不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那儿作祟,就像我们在童年时代,不住地踢着那慢吞吞的脚踏车轮胎的情形。    
    悠闲,意味着不仅有充裕的时间,而且有充沛的精力。同时,要真正领略到悠闲的滋味,必须从事优雅得体的活动,因为悠闲要求发自内心的自然冲动,而非出自勉强的需要。它像舞蹈家起舞,或者滑冰者滑动,是为了合乎内在的节奏;而不像农人耕地或听差跑腿,只为了得到报偿。正是这个缘故,一切悠闲,皆是艺术。    
    悠闲,是一种心境。无知无觉,不是真正的悠闲。人有时非常矛盾。一个人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可能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以及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用不知足来解释的。    
    我曾对住在一座森林公园里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公园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然而,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在这个地方,他们并没有多么悠闲的感受。    
    熟悉的地方没有悠闲。这对夫妇对这儿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不再有悠闲的含义,而是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一个人的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失去了人生的悠闲之感。    
    


《智慧书》第三部分妥协

    马云波译 妥协    
    今天,当人们谈及“妥协”时,并非指法律上的相互让步或交易,确切地说是一种原则的背弃,单方面屈从于没有根据和理性的要求。这种观点的根源是伦理主观主义,认为欲望或奇想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任何人都有权追求自己想要的,所有欲望在道德上具有同等价值,人们结合在一起的惟一方法是对任何事或任何人的让步和妥协。很容易发现,在这种观点支配下,谁是得益者,谁又是受损害者。    
    这种观点的不道德性,以及现在流行的“妥协”一词所包含的对道德的践踏在于:它要求人们接受伦理主观主义,以此作为基本的原则而规定人类关系的其他准则,并为了他人的奇想而牺牲自己的一切。    
    “生活需要妥协吗?”这一问题,通常是由这些人提出的,他们没有区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某些具体的、特殊的愿望。接受低于自己希望的工作并不是“妥协”。听从老板下达的应该如何工作的指令也并不是“妥协”。吃了蛋糕之后不再拥有蛋糕同样也不是“妥协”。    
    诚实不是对自己主观奇想的忠诚,而是听从理性的原则。“妥协”也不是对人们满足的破坏,而是对自己信念的破坏。“妥协”并非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而是做自己知道是恶的事,陪伴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去听音乐会,而自己又不喜欢音乐,这不是“妥协”;而屈从其非理性的要求是一种“妥协”。接受出版商的建议并修改自己的作品,意识到这种建议的合理性也不是一种“妥协”;违背自己的判断和标准,以取悦出版商和公众,则是一种“妥协”。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惟一的借口是:这种“妥协”是暂时的,目的是使他或她感化并完善他们。但是,人们不能以屈从为手段来纠正丈夫或妻子的非理性,因为这只能鼓励它们的进一步滋长,也不能通过宣传对立者的观点而使自己的见解取得胜利。当人们发现很难忠于自己的信念,那么一系列背离信念的行为就会接踵而至,从而令人们缺乏抵御恶势力的勇气。以后就不那么容易坚持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