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老子臆解-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大制无割。 
  通行本此作返朴章第二十八。 
  “为天下■(奚谷)”,“为天下谷”,“恒德不忒”,此三句在甲、乙两本皆得复。通行本不然。本用*为可讽咏者,重复者是。 
  “知其白”句,此章两见。通行本一作“知其荣”,与“守其辱”句对。而在“复归于无极”句下。——义皆无变。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此“之”字据通行本增。 
  “夫人制……”,通行本作“故大制……”。 
  “知其雄,守其雌”,汉墓帛书古大经中有(第八)雌雄节一篇。节谓符节,剖竹一节为两分,可相合者,各执其一以徵信,故有阴阳或雌雄之分。“知”之“守”之,盖谓此物。与书末“右契”说同义。 
  “离”,“漓”借字。   
  臆解: 
  此言雌雄者,符节也。“知其雄,守其雌”,守信约也。守辱、守黑者,遵养时晦也。(参左宣十二传)。此皆有似乎用兵之术。然倘人皆如此,则亦可以不用兵。老氏之本旨盖有在于是。为 、为谷,处卑下也。且为天下之法式。归于婴儿,和也;归于朴,质、素也。归于无极,不可量也。庄子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齐物论)造道之极诣,至于无终尽也。而一贯其间者,曰“恒德”。——其在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子谓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言巫、医不能治无恒之人也。此言恒德不漓、不忒、而足,盖非矫厉奇特之行,有所以惊世骇俗者,特守其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而已。其在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又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守其常亦为天下法式也。——凡此,必皆柱下史所深知,或亦其思想之所从出者。 
  虽然,“恒德”,难言者也。韩通死陈桥驿之变,君子乃以“有恒者”许之。六朝、五代诸人,从可知已。 
  至若“朴”字(同樸,■、璞),乃敦厚、质直、朴素之谓。“恒德乃足,复归于朴”,与“民德归厚”之义同。唯朴乃可雕斫而为器,器成乃可为天下用。刘因贤蒙古子弟之“太朴未散”,斯其所以可教,可以成器也。老氏重自然之治,不欲人民之趋于儇薄,佻巧,欲其还淳返朴,以其大道行于天下,故曰“大制无割”。                    
道经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通行本此作无为章第二十九。道德真经本自此章至第三十七章终上卷,皆无标题。 
  第一句古本、真本皆作“……为之者”。 
  “非可为者也”句,通行本作“不可为也”,下又有“不可执也”一句。真本、古本及甲、乙两本皆无此句,盖后人妄增。 
  “神器”,汉人释为“帝位”。或天子符玺之类。 
  “故物……”,真本、古本皆作“凡物……”。 
  “热”,真本、古本皆作“噤”,通行本作“*”或“*”,义同。与“吹”对,吹,寒也。 
  “挫”,通行本作“赢”,真本作“*”,乙本作“*”。 
  “培”,诸本同。通行本作“载”。成也。(参经义述闻周易。)意谓“裨补”。 
  “大”,古本音“太”,故诸本作“泰”。   
  臆解: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非独谓以武力取天下也。盖欲以其学术行于天下,而天下从之。先秦诸子皆是也。然老氏谓天下非可为者。为天下则必败天下,执天下则必失天下。 
  物者,事也。行者,先也。随者,后也。或先而反后,或熟而反凉,或强而反挫,或培而反堕。皆欲益反损,为之而适得其反。欲以一国之力或一人之力夺取天下,为已甚矣。其志汰,其望奢。圣人戒之。                    
道经三十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弗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通行本此作第三十章。 
  “荆棘生之”句下,通行本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两句。此据甲、乙两本,皆无。意后人增入。 
  “善者……”句上,真本、古本皆有“故”字。 
  “是谓之不道”,真本、古本“不道”皆作“非道”。下同。 
  “物壮而老”。通行本作“物壮则老”。此“物”泛称;在此则指用兵。左僖二十八传:“师直为壮,曲为老。”牟子理惑论引据此语,谓“惟有得道者不生亦不壮,不壮亦不老”云云,非是。   
  臆解: 
  先秦诸子,无不欲以其道济天下。以庄生之逍遥外物,而题其篇曰大宗师,曰应帝王,其情可概见。老氏于此垂戒曰:“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或者及见游说之士继横于天下乎!而继横之至者,无不欲以兵并弱小,强天下。故曰佐人主以道;不言兵。众仲有言:“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此乃古史成训,经若干祸乱而得者,非一人之法言。老氏于此亦曰:“其事好还”。 
  “物壮而老”者,谓“师壮而老”也。壮则多斗进之情,老则有惰归之气。善用兵者,常多方老敌人之师。使之求退不可,欲进不能,旷日持久,劳师糜饷,而后乘其衰敝,出锐卒击之,此其取胜之常法也。历代东西方史事,斯例不可胜数。皆所谓“不道早已”者,必败之道也。 
  虽然,立国岂可无武?外有夷狄之侵,内有诸夏之乱,则用兵讲武为必然。善乎楚子之言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自古立国,谁能去兵?养兵备寇,焉能无武?而兵连祸结,世所明见者也。然则如之何?老氏于此曰:“果而已矣。”意谓得果则已,善休善止。                    
道经三十一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而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而以丧礼处之。 
  通行本此作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甲、乙两本同。通行本作“夫佳兵者”。“佳”当作“隹”,即“唯”或“惟”,发语词。古人多误为“佳兵”,谓良好之兵器,非。古本、真本皆作“夫美兵者”,盖承讹误改。 
  “故有欲者……”,通行本作“故有道者……”。 
  古本、真本同而与帛书两本微异者,自“贵右”句后,作:“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以恬憺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乐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人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义则不异。 
  “偏将军……上将军”。——有疑老子为战国时书者,以“将军”乃战国官名,考“将军”一名,是于左昭二十八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又见于礼记檀弓:“将军文子之丧”,“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又国语晋四,“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又文子:“鲁使慎子为将军。”前汉书百官表:“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是则“将军”一名颇古,难谓有此名遂推老子书成于战国或秦时。此考据取自杨慎。   
  臆解: 
  “故有欲者弗居”,且何欲也?——此殆为侯王言者,欲得志于天下也。如孟子说齐宣王之言,曰:“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充其极,侯王之所欲,亦不过是。由是而用兵,而兵为不祥之器,必不免于杀人。孟子又有说梁襄王之言,襄王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又问:“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言“嗜杀”,与老子言“乐杀”,义同。 换言之,即“好战”。战之出于不得已者,或胜或败。其国或亡或不亡。而好战非出于不得已者,虽百胜而必亡。中西史例,不可胜数。皆志欲无厌,好战乐杀,可已而不已也。                    
道经三十二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通行本此作第三十二章。 
  “弗敢臣”,通行本作“莫能臣也”。 
  “侯王”,古本、真本皆作“王侯”。句下皆无“之”字。 
  “以俞甘露”,“俞”“澍”通假。通行本作“以降甘露”。? 
  “……而自均焉”,两本皆有“焉”字,与甲、乙本合。通行本无。 
  “所以不殆”,两本同,与甲、乙本合。通行本作“可以”。 
  “譬道……”两句,疑注释窜入本文。 
  “川谷”,乙本作“小谷”。 
  “之与”,通行本作“之于”。——“之”字在此为语助。川、谷、江、海,皆以喻道。皆在天下。此一解也,较胜。作“之于”则此“之”字训“往”。如“先生将何之”?即问“先生将何往”?意谓川谷流至于江海,则其所“止”也。其说亦可存。要之此二句疑非本文。   
  臆解: 
  老子之所谓道,乃宇宙常存之大经大本,超出名言而上。曰恒,曰无名,曰朴。远以治国,近以修身。治国,以谓任其道则万物宾服,人民不待法令而自然治平也。道先于名,名先于法;守道然后制名,名定然后事立,指归有在,所谓“止”也。——然则此与孔子之训子路以正名,及大学之言“知止”,殆亦不异,然老氏尚自然。若推其意,以人类之不齐,万物之相胜,皆率自然之道而返于朴,则且归于野蛮时代,文明亦几乎息矣,尚何“自宾”“自均”之有?老子之意,盖不其然。或者,仍诲人以“知止”,谓此有其极限也。要之,此不失为一至高远之理想。欧西圣哲类似之说多有。                    
道经三十三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通行本此作第三十三章。 
  此章古本、真本、甲本、乙本大体皆合。通行本皆缺“也”字。“忘”或作“亡”。独甲本作“死不忘者”,无“而”字。 
  “强行者”之“强”,上声。今言“勉强”。   
  臆解: 
  “不失其所者,久也”。——所,居处也。非谓不失其居处也,盖谓不失其所以自处者。久,恒也,“恒德不忒”之谓也。 
  “死而不忘者,寿也”。——今言“精神不死”。春秋叔孙豹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身殁,其德、其功、其言在后世不忘,可谓不朽。不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