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养家+番外 作者:曾文(晋江vip2014-11-07正文完结)-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诶,张琳,你那个鹅鹅鹅的诗背下来没?”徐红梅早上遇到张琳问道。张琳现在他们班最聪明的人,每次做作业最快,老师都喜欢她,而且好几门课的老师都想让她当课代表。她在低年级里很是出名,徐红梅对她也很崇拜。
  “背下来了,怎么?”张琳现在是早想晚想,连做梦都在想赚钱的事,哪还有时间去搭理小姑娘啊,只敷衍的答着。
  徐红梅闻言紧了紧书包:“那么难的诗你一天就背好了,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对上徐红梅闪亮的大眼睛,张琳只能呵呵:我上辈子加这辈子都活了30多年了,连首诗都背不下来的话,也不用爹娘来收拾,我自己拿块豆腐撞死得了,省得浪费国家粮食。
  “唉,我还没背下来,明天李老师还要抽背,真讨厌。”徐红梅边说边跺脚。
  一首诗至于吗,张琳本来想说自己小学六年的诗全背完了,转念一想,和一个小孩较什么真儿。这一打岔,又想起昨儿个背的江南,这是她至今遇到的最好背的一首了。
  “对了,鱼!”
  徐红梅还沉浸在悲伤里,张琳一声大吼把她生生吓了一跳:“什么鱼?”
  张琳见徐红梅一脸茫然,马上正色道:“你吃过鱼吗?”
  “鱼?没吃过。我只听爹娘说过。”
  张琳得了答案满意了,现在村里镇上都没有卖鱼的,大人们有吃过的也都是从河里抓的小鱼。现在像她们这种农村都还没有规模养殖的概念,鱼在村里人眼里不是常见的吃食。
  既然这样,那如果自己家能养鱼的话说不定也是不错的。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后可以自己卖,也能卖给那些餐馆。如果有鱼塘的话,还能人工养殖虾和其他水产。今后餐饮业发展起来,水产马上就会变成内陆不可缺少的一项。
  张琳有了点子,一扫前几天的郁结,心情豁然开朗,对着徐红梅也一脸亲切:“你背不下来的话我帮你啊,今天放学我们一道走,我教你背诗的法子。”说起来自己的点子也有徐红梅的,嗯,一小半吧。
  “真的吗?张琳你太好了!明年选班长的时候我一定投你一票。”徐红梅得了好处直表忠心。
  倒是张琳,闻言有些黑线,自己这算是贿赂吗,但她丁点都不想当班长啊。
  张琳这天回家没把自己的想法马上给家人说,记得上辈子她八岁也就是明年大约这个时候,村里有一次荒地的承包的政策。她小姑家包了块地来种水果,隔了一年发了财,赚了万把块,成了村里第三个万元户。那时候起,他奶奶就把对大儿子的爱转到了小女儿身上,自家在张家的地位就更难处了。
  那时候母亲生病去跟小姑借钱,不仅被冷嘲热讽一番,最后竟只借到几十块,她爹回来就哭了。
  所以这辈子张琳对张家的亲戚可真没什么好感,只有唯一对他们好点的爷爷让她现在想认作血亲。
  不过这件事倒让她把承包的事儿记得门清。她得等到那个时候再把想法说出来,要不出了差错可让家里人白高兴一场了。
  不过养鱼场这种事,不光是丢几个鱼苗下去就行了,她们还得有技术才行。从海边请那些渔民太投价了,肯定不行,没有回报前要保守打算。不能靠别人就只能靠自己,除了找些书回来看,她也想不到其他法子。
  这周末赶集的时候,张琳又去了趟书店,这次她不是找教材,而是找关于养鱼的书。但耗了半天把书店都翻遍了也没找到。其实想也可以知道,现在关于这些书本来就少,更不要说他们这个山里小嘎达里面,更不可能找到这类书了,最后只得垂头丧气去等她爹。
  “琳娃子,你怎么了?”李姥姥到了摊子前就见张琳在那皱着一张小脸沉思。
  “李姥姥,你来了。”现在李教授每隔两周都会来集市,有时来赶集,即使不赶集也会专道来看看她,所以两人亲近许多。
  “哎哟,看你苦着张脸,怎么了。”李姥姥接过张琳给的土豆逗她,这孩子每天都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可很少见这么愁眉苦脸的。
  张琳闻言灵光一闪,这可是位教授啊,家里什么书没有,就把自己找书的事儿给说了。
  “你找那种书做什么?”李姥姥听了有些奇怪,这可是很偏门的书啊。
  “我爹娘想看看能不能在村里弄个渔场,我就想帮他们找找这方面的书。”说完期望的看着李姥姥:“李姥姥,你家有这方面的书籍吗,我想借来看看。”反正她爹娘平时也碰不上李姥姥,即使遇到了她爹也不会谈这些,她就干脆把这帽子扣到她爹身上了。
  这下可愁了李姥姥,虽然张家想法很好,但她是教历史的,他老伴是教数学的。家里要说其他书是很多,这方面还真没有。
  张琳一看李姥姥的表情就知道没戏,又低落了。
  李姥姥看她这样不忍心,道:“你别泄气,我们这儿这些书是很少,等我回头让威威在市里给你寻寻。B市书店多,什么书找不到啊。”
  “那会不会太麻烦了?”张琳有些犹豫。
  “这有什么啊,他暑假打扰了你家那么久,帮你做点小事还不成?”李姥姥道:“等他找到了,我让他给寄过来。既然你们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很支持啊。只是到时让你多给我几条鱼就行了。”
  张琳一听乐了,拍着胸脯保证:“这有什么啊,到时我请您来我家钓鱼,钓条十斤的,一半红烧一半清蒸。”
  李姥姥这下乐了:“十斤!那不成鱼精了吗?”
  李姥姥效率高,回头就给陈颀威去了个电话给他说了这事儿。
  刚巧第二天周末,一大早陈颀威就告他妈说要去书店。他家也不疑有他,直接派人把他送了去。
  小剧场:
  李姥姥:你媳妇让我帮她找书呢。
  陈颀威:??
  李姥姥:滔滔不绝···
  第二天
  张琳看着屋里新添的书架嘴角抽了抽:这些是?
  陈颀威埋首文件:书。
  张琳:我知道是书。
  陈颀威:你要找的。
  张琳:···所以她才不想托这货···
  
  ☆、第16章 通信
  
  “陈颀威,你他妈的又跑书店,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啊,你都三星期没和我们出去玩了!”这天陈颀威一早本来要去书店,结果刚出门就被何易堵在了门口,原因是他一连三周周末都跑的没影,让他们连个尾巴都逮不到。要不是他今天起个大早,又得扑个空。
  “我去找东西。”陈颀威面无表情道。其实陈家也很好奇他这段时间的举动,只是想着书店也不是什么坏地方,也就没管。
  “你他妈的别忽悠我,书店能找什么,你要找什么本书给兄弟说就是了,还藏着掖着的。”说到这何易瞄了眼周围,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难道你要找什么···啧啧···之类的?”
  陈颀威心里翻了个白眼,最后只说帮他姥姥找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何易也深究找什么书了,陈颀威姥姥姥爷是高知分子,要找本奇点怪点的书也不是什么大事,他只是好奇让陈颀威他爸妈找不是快多了吗?
  “我姥姥那天只是提了一下,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想帮着找。”陈颀威这谎说的极有技巧,这么说等于是他想尽尽孝心,又不想让家里知道。何易听了也不能找人去求证啊。
  “那快着点,下个月还和四小比赛呢。你说你多久没来练习了,要是被刷下去坐板凳我们可管不了。”
  “我知道了,下周就能去练球。”其实陈颀威已经找了五本,但他做事一向力求完美,总觉得这东西越多越好。而且市里的书店也只剩最后几家没跑,他这周就能完事。
  “那行,你下周再跑了,我们就拉出去练练。”何易比陈颀威只大一岁,但何家全家从爷爷辈到孙子辈全是部队的,他自然从小就□□练着。陈颀威虽然也学了格斗术,但在何易面前却还是讨不了好。所以一旦陈颀威的怪性子犯了,何易几人郁闷时,就会把人拉到院里练练。
  几家大人也知道他们的习惯,但几个孩子闹不出什么大事,还觉得这样能拉近彼此感情,所以每次他们练手时还甚至有人围观呢。
  陈颀威说到做到,果然在第二天周末就搞定,晚上就给李姥姥去了个电话。
  “没想到你这么快啊。”李姥姥听到陈颀威的回话有些惊讶,她以为外孙还得再等两周呢,没想到动作那么快,看来他很上心啊。
  “我这周给你寄过去。”陈颀威也不废话。
  李姥姥闻言有些为难:“你现在寄过来得等到下周才能到吧,我下周要和你姥爷回学校做个演讲,可能要两个星期。要不你直接寄给张琳吧,我把她家地址给你。”
  “好。”
  李姥姥见他答应的干脆,又忍不住说:“你可别光把东西寄过去啊,小琳上次还说怕麻烦你,你至少给她写封信说说。”
  “我知道了。”
  没过多久,张琳就收到了陈颀威给她寄的东西,因为李姥姥之前说过,她也不惊讶。
  让她意外的是,七本书里还夹着一封信。
  典型的陈颀威式的风格,普通但洁白的信纸,上面工工整整的写着钢笔字。标准的格式,短小精练的话,简简单单一张纸,写了没几排字,还有一半是问候日期落款。张琳看着就笑了,她真没想到陈颀威还会给她写信,想着他一脸纠结的写字的样子,张琳就无限欢乐。
  为了答谢陈颀威,张琳也给他回了封信,当然她的笔迹还是铅笔,没有陈颀威的有力却也多了分秀气。张琳可不像那人三排搞定,而是洋洋洒洒的给他写了两页,其中不仅表达了感谢,更讲了些身边的趣事。
  后来写信的这个习惯一直被两人沿用下去,直到张家安了电话都没改变,基本每次都是张琳负责唠叨,陈颀威负责答到。
  张琳抽空看了陈颀威给她的书,不仅有养鱼的,还有两本关于养其他水产的,让张琳高兴不已,虽然记忆中明年才会遇上承包土地,但越早研究越好,成功只会赏识有准备的人。
  时间飞逝,秋去冬来。
  张家的生意也从土豆和酸梅汤变为了热汤、冷锅串串,以及煎饺和烧卖。热汤和串串都用桶装着,每天只需要卖就行,烧卖和煎饺要客人点了再做,多样化的品种,让张家在铁厂外越来越激励的竞争下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现在他们每天大约都能赚二三十块,除去成本也有二十多块,但这都是张父张母起早贪黑换来的。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张家的财富不断累积着,虽然比不上做大生意的,但却比以前的日子不知好了多少倍。
  张家的事儿现在连乡里都传遍了,他们走在别人前面,总能想些不一样的东西。现在不光是铁厂的工人,过得好些的乡亲也会花个几分几毛的到张家小摊去买些吃食,那些小孩则更是喜欢他家的东西,总想着法央大人带一点。
  李虎比张琳大一个年级,他们家又一个方向,所以自张琳上学后,他俩一直都一道回家。
  “张琳,你昨天给我带的煎饺可真好吃。”相处久了,李虎再也不是和张琳说句话就要脸红的傻小子了。这天回家路上,他就一边和张琳搭着话,一边赞扬张家的小吃。
  “你喜欢的话我今天再给你拿几个。”张家一直记得李家的恩惠,所以张琳在自己最大限度内的对李虎好,现在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