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养家+番外 作者:曾文(晋江vip2014-11-07正文完结)-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教授则茫然的从书里抬起头,外孙不一直这样吗?
  第二天赶集,张琳本来还以为陈颀威会来呢,结果等了半天也没见人,心下有些忿忿。感情这死小孩回头就把她忘了吗,她可是带他玩了几天,他走之前都不来跟她告别一下。
  “小琳。”收摊之后,张琳正整理东西,听见有人叫她,回头一看,竟然是李姥姥,急忙停下手里的活跑过去问是不是有急事。
  “没事,威威今天早上走了,他来不及赶集,让我把这几本书给你。”李姥姥笑眯眯的,今儿个走的时候,外孙难得的叮嘱了她两遍,让一定把书捎给张琳。当时他那别扭的小表情还真挺逗。
  张琳看着李教授递过来的书,是两本小学的参考教材,一本语文,一本数学。翻了翻,两本都是一到六年级的合集教辅,里面有的题已经做了,大部分还空着,看来是陈颀威自己用的。
  张琳心里有些感动,这两本书绝对是现在镇子里买不到的。而且书看上去很新,显然陈颀威保护的很好。
  张琳也不说什么推辞的话,直接收起来:“谢谢你了,李姥姥。如果可以的话,请您也帮我给陈颀威说声谢谢。”
  李姥姥摸摸她的头:“瞧你那么客气,威威在你们家打扰那么久,该我说谢谢呢。还有,威威明年暑假也到我家来,你到时自己给他说谢谢吧。”
  张琳也笑了:“那太好了,我家每周都来赶集,你要是来的话我也请你吃土豆啊。”
  “那可真是谢谢你了!你说你怎么那么可爱哦,不像我家的那个榆木疙瘩。”李姥姥自然是不在意那点吃食的,但张琳的心意却很难得,她又和张琳说了好些话才离开。
  夏天就这样无知无觉的流逝着,张家生意依旧风风火火。而且张家发了的消息也逐渐传开来,村子就这么大点地儿,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今天桌子上有几样菜别人都知道。
  张家在集市上遇到的同乡就不说了,村里也有在铁厂上班的,他们东西卖的好自然有人知道。而且李铁媳妇也说了张家做生意还没一个月就钱还清了。虽然不知道张家到底赚了多少钱,但七姑八婶的估摸着至少也得有百来块了,没见张建生现在连自家地都不下了,整日的和他媳妇耗在摊子上。
  八月末的时候,铁厂又来了一家摆摊的,是张琳第一次赶集时遇到的王麻子。王麻子和他媳妇像张家一样做了个小车,卖的是面条。
  张琳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了,有市场就有商机,虽然王麻子一家风评不太好,脑袋还是转的挺溜的。
  他们的到来还是给张家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是不大。毕竟卖的不是一样的东西,而且自家的酸梅汤就没人能复制。这面条大热天的,也只有一些单身工人为了方便来吃。
  不过虽然没有冲击到张家的生意,但这件事也给张琳敲了一个警钟,既然能有王麻子,以后自然也会出现李麻子钟麻子。看来她得赶快找到后路,要不这生意只会越来越差。
  这一个多月来,张家目前身价:1420块,除去成本与开销,存款约:1000块。
  八月下九月初的时候,张琳准备去上学了,对于小学的学习,她并不担心,但张父张母却如临大敌,张父专程到集市给她买了文具盒和铅笔,书包倒是张母自己做的,用一块绿色的卡其布做成当时最常见的挎包。
  张琳开学这天,张父张母早早的把人送到学校。所谓的村小其实也不过是一排瓦片房外加一块空地。高年级的学生有早到的,一年级的李老师也到了。张父张母带着女儿问了好,还恋恋不舍的在教室外头张望了许久,等人都来齐了,看张琳乖乖地坐在第二排才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一个简单的开学仪式后,张琳正式成为村小的一名学生。当她再次拿起那些书本,抚摸上面的文字时,心中一刹那有种想哭的冲动。
  村里学校的学习条件不比城里,穷人的孩子会读书那些全是废话。比起城里的教学条件,他们要获得相同的成绩要付出比之多几倍的努力。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才拼尽全力。要脱离泥腿子的称呼,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故此大部分寒窗学子都是破釜沉舟,毫无退路。
  上辈子张琳拼掉半条命也只上了个专科,这辈子她打定主意的两件事就是赚钱和读书,赚钱的事,他家正朝着预期的路上走着。至于读书,就得全凭她自己的努力,不成功便成仁。
  她不会觉得自己重活一次就觉得比他人多一些知识,反之,正因为上辈子了解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她这辈子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只不过死读书是不行的了,张琳寻思着自己要把握住优势,小学的部分她是没问题的,最好能提前找些初中的教材看看,她就不信别人读6年初高中,她读12年还赶不上。
  “孩子她爹,能看到大妞坐在学堂里读书,我现在觉得自己这辈子的努力都没白费。”张母走在回家的道上有感而发。
  “恩,等再过两年把二娃也送去读书,我就越来越有奔头了。”张父闻言憨憨的挠挠头:“我这辈子是长在泥地里了,希望两个娃子能成个读书人。”
  “什么泥地里?”张母不屑道:“你看我家现在不是都没怎么下田了吗,我们日子照样过得好,就像大妞说的,以后我们还要赚更多的钱。我现在觉清楚了,这人的命啊,还得靠自己。”
  “那是,等过两年再赚些钱,我们可以把房子修了,再养两头猪,那不是越来越好吗?”
  张母顿时有些恨铁不成钢:“你怎么那么没出息啊,养什么猪。过两年我们多赚些钱到镇子里去买房,我想着大妞二娃还是去镇里或者县里读书好些,那里条件好不是。”
  “我们赚的了那么多钱吗,镇子里买房可贵了。”张父有些犹豫,他从没想过这些事。
  “这钱都是人赚的,我们苦些累些不就有了。镇子里生意还好做些···”张母有些向往,她现在可以说和张琳站在一条线上了。
  说道后来张父也笑了:“恩。我们现在这光景,说不定真能成呢。”
  再说陈颀威回家后,他去村子里住的事已经传遍大院了。第二天一大早几个死党就上他这来打听。
  “我说威子,你真到农村里住了!你睡哪啊。听说那的人都和猪羊一块儿住的。”说话的是他发小,从小一个大院长大的何易,算的上开裆裤的交情:“再说你那别扭性子,人能忍受得了你。”
  陈颀威埋头看书,理都不想理会这没正行的人,陈颀威有时也搞不懂,自己怎么能就能忍受这个嘴上无毛的东西。
  “就是,能让你住一周可真不简单啊,你在我家都没睡过一天呢。要真那么好玩,下次你把我捎上呗。”刘科也感慨道。陈颀威和他大小一块儿长大,他从没见过陈颀威上别家住过,表弟表妹家都没有,除了过年留宿之外。
  “还有我,还有我。”
  陈颀威彻底无语了,他就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比他妈还烦,一回来就问东问西的。
  相对于小孩们的混乱。陈家大人们倒觉得他能下村子很不错,陈爷爷还特地把他拉到书房细细问了一遍。
  等知道他还帮忙卖过东西后,不禁对他大加表扬。陈爷爷是改革派,孙子的行为很得他心,发展经济就要从农村里开始嘛。
  小剧场:
  陈母:威威,我给你买的书怎么不见了?
  陈颀威:丢了。
  陈母惊:你也会丢东西?
  隔天,陈家论坛再次被刷屏,陈颀威丢书的事件有了无数个版本。
  而李姥姥看到内容时,慈祥的笑了。
  
  ☆、第15章 新点子出炉
  
  张琳开学一个多月,由于表现好,很快便被提拔成了班里的小队长。虽然一个班只有三十几个人,但这事儿已以让张父张母高兴了,这说明自己多女儿能干啊。
  自从上学后,张琳就不再帮着家里去做生意了,村小离她家有一段距离,每天回家差不多要五点半。当了干事后,有时还要留下来做些事,回的就更晚了。所以她便改了自己的工作,每天回家帮着做饭,只周末才跟着父亲去赶集。
  学校的日子大体过得很顺利,反倒是一件小事让张琳有些为难:“娘,那个文具盒我不想要了。你给我缝个布的呗。”
  “怎么了,你不喜欢?”
  “不是,我们班现在还没人用铁皮的文具盒,那个太显眼了。”张琳叹口气,他们家现在条件是好些了,但也挺惹人眼红的。这段时间大家熟了,天天都有人来问她文具盒的事。她是不想和这些小孩计较,但架不住那些□□裸的眼神。
  孩子淳朴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他们对喜欢好奇的东西不会藏着掖着。不像以后有些人拐着弯的打听,而是正大光明的表现出来。
  现在班上的孩子每天都会到她位子上拿着文具盒摸来摸去,眼巴巴的看着,就连上面一多花都觉得顶了不得,害得她想找些空多看看书都不行。
  张琳早在赶集的时候就到旧书店淘了几本中学教材,她平时回家要做饭,晚上要帮忙准备生意,能用来学习的时间本就不多,而且她也不会在课堂上看其他书,所以每次课间那都是争分夺秒的学习。现在被这么小件事被打扰了,真让她哭笑不得。
  “但那是你爹特意给你买的,你不用他又得不高兴。那是他的心意嘛。”张母觉得这完全不是个事,让别人羡慕大妞不该高兴吗。
  “娘。”张琳撅了撅嘴:“我们家本来就很多人眼热着,现在我又用这么好的文具盒,还不知道得被传成什么样呢。而且我也不是不用,我想着过两年大家都用的时候我再用,我不想搞得自己很特殊一样,这也不利于拉近同学关系不是。”就是不想让父亲不高兴,她才专程给母亲报备。
  “那也行。”这么丁点事儿,张母也不想勉强孩子:“但你得把文具盒藏好了,千万别让你爹发现。我给你做个新的,铁皮那个你明年可一定要用啊。”
  张琳得了答应高兴了:“恩,我知道了。对了,这两天生意好吗?”
  张母闻言叹了口气:“比以前差点,这两天又有两家人来摆摊,一家卖包子,一家卖烧饼。我们现在啊,完全靠着酸梅汤才多些人来,今后还指不定怎么样呢。”
  张琳这下着急了:“娘,这样下去可不行!酸梅汤夏天喝还成,等过两个月天气转凉,谁还喝那东西啊。我觉得我们的找些其他的东西来做。”
  “你又有什么新点子,说来听听。”张母急忙问。两个大人现在相当重视张琳的想法,她总能有些稀奇古怪的点子,而且每个都能成功。
  “我暂时还没想到。”张琳也愁了:“我只是觉得我们要做些长久的,规模化的事儿。”
  “规模化?”
  “啊,这是老师教的。”张琳一不小心说漏嘴,赶紧找个替死鬼,反正母亲也不可能去向老师求证:“就是比较大的生意,可以做很久的,比如像铁厂那种的。”
  张母一听就泄气了:“那么大的事我们怎么能行,我们没那么多钱,而且厂子都是国家才能有的,这···这不行。”
  “我也知道,我只是有这个想法。”张琳悻悻,自家目前到底能做些什么啊?
  “诶,张琳,你那个鹅鹅鹅的诗背下来没?”徐红梅早上遇到张琳问道。张琳现在他们班最聪明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