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大与最小-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兴奋中,尧明还是对这场战役的时机感到有点苦笑。蒋介石大概是听到了刘伯承、粟裕在西班牙扬威的消息,也想赶紧在中国显露显露,在国际友人面前博得好感。蒋一生之中,最注重观看国际动向,竭力讨好“国际友人”。这种政治投机,既是他成功的一大助力,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尧明做事情也喜欢雷厉风行。他立即决定到山西前线去与蒋介石相会。临行前,他向周恩来说明了斯大林对日本关东军侵略中国放行的可能。周恩来脸色略变。然而他毕竟久经风浪,处变不惊。他立即准备赴莫斯科一行,由中国出面,加强与苏联的关系。尧明想了想,顺便委托他购买一批苏联的T26轻坦克和BT-7快速坦克。根据尧明对原时空西班牙内战的分析,苏联的这两款坦克,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坦克。

杯酒释兵权

 出于安全的考虑,隆美尔还是坚持先到山西太原,为尧明打前站。尧明在南京休息了数日。他一心一意地陪着宋依华,很低调地到一些风景名胜游览了一番。算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留下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温柔回忆。

尧明这一路去山西很热闹。宋依华作为翻译自然要陪同。周恩来秘密访问苏联,也顺路,还带了他的秘书班子。宋美龄竟然也要求一路陪伴着,名义上是顺便去前线看老公,实际上是帮蒋介石,作尧明的公关。

从南京飞到太原只用了短短的数小时。宋美龄妙语如珠,说了很多中国的风俗人情。尧明是个中国人,自然知道她说的,不免有一些过于夸张。尧明总觉得,她未免把中国政界描述得太黑暗了,以显示蒋介石领导有方。她也把中国的现状描绘得过于混乱和衰弱。

宋美龄开始吹嘘她心目中的一些改变中国面貌的计划。这些计划其实都很肤浅。她看到的,主要是中国人的外表。由于穷困、战乱以及缺乏教育,当时的中国人普遍表现出脏、乱、差、弱、不文明、自私自利、钩心斗角等弱点。她的方案则是把肚子疼当皮肤痒处理,搞什么改变生活习惯的“新生活运动”。

在她看来,中国的出路在于赢得外国的支持。为了赢得外国的支持,中国人必须注重外表包装。这种想法有一些女性心理,无非是打扮得漂亮一点,好钓一个“金龟婿”。尧明觉得很自然,一笑置之。若她能组织一些像“街道委员会”那样的老太太组织,搞一搞什么“新生活运动”,也还是很有好处的。但听说她竟然要蒋介石把这种“新生活运动”当国策来抓,尧明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一路上,尧明让周恩来的秘书将阎锡山的履历,详细地向大家做了一番介绍。尧明也很想详细了解蒋介石的履历,但当着宋美龄的面,却不便打听。

阎锡山早期在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他于1905年10月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1909年阎锡山回国后,通过清朝的仕途,将山西新军实际至于同盟会的控制下。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发生后,阎锡山在同月29日于山西起义,成立军政府,被公推为都督。

后来,阎锡山又接受了革命家、清朝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邀请,共组燕晋联军起义。燕晋联军于石家庄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并计划挥师北上推翻清廷。

袁世凯后来收买了吴禄贞的卫队长,将吴刺死。燕晋联军的雄图大略失败后,阎锡山率部继续与清廷对抗,并南北进军,在后方和侧背对清政府构成极大威胁。

1912年2月2日,由于全国风起云涌般的革命起义,辛亥革命以清帝退位告胜利结束。阎锡山于1912年4月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义掌握山西的军权。参加辛亥革命成为了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此后,阎锡山就开始了中国军阀惯用的见风使舵、保存实力的“山西不倒翁”的政治生涯。在政治上,阎锡山多次逆历史潮流而动。其中包括拥袁世凯称帝,竭力保护袁世凯,投靠段祺瑞,反对护法战争等等。但在私下,他又一直向孙中山暗通款曲,声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在北方“保存革命实力”。

1916年,阎锡山通过玩弄权术,收拢了山西军政大权。在多次政治上站错队后,阎锡山接受教训,采用了所谓的“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等“中庸之道”的举措。至1924年,他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在这段时间内,阎锡山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开始了一系列的实用主义的社会改革措施。推动了山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介绍到阎锡山的一些具体的治国措施时,尧明不由得暗皱眉头。由于阎锡山的功绩,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所以他的很多治理措施,都被正式地记录下来,甚至作为典范,准备在全国推广。

阎锡山于1917年10月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女人不缠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1918年4月以后,阎又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阎认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村本政治”。他改编村制,设邻长、闾长、村长,代行警察职务,加强行政管理;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又整理村政,颁布《村禁约》,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人民会议等机构,对贩卖和吸食毒品、窝娼、聚赌、偷盗、斗殴、游手好闲、忤逆不孝等坏人进行感化教育和处罚;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

尧明皱眉头的是,阎锡山所用的,无非是恢复农村经济的一些具体举措。这种举措中,有当初明朝朱元璋韬光养晦,积蓄实力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的痕迹。军阀的特点是,他们为人民做了一点事情,只是为了驱使人民为他们打江山。

于是尧明说道:“阎公整治山西省后,必将山西再次带入争夺中原的战争。”。此言一出,举座均现惊佩之色。

果然,阎锡山表面上韬光养晦,暗中却在扩军备战。他修建了可以大量制造步枪、机枪、大炮和弹药的兵工厂,又把军队由民国初年的4个旅扩编为17个师。

此后,阎锡山复出争锋,先参与了直奉战争,后又参与了北伐战争。这次他学得很乖巧,不当出头羊,而是在局势明朗后,加入了国民党的北伐军。由于投机得宜,他掌握了晋冀察绥四省(相当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和平(北京)津(天津)两特别市的军政大权。

然而,在北伐胜利后,孙中山、蒋介石一度期望收缴各路军阀的兵权,建立军队国有的制度,却被各路军阀指责为搞专制。最终,军阀们相互推诿,先祭出了唐生智倒蒋。又最终为推翻蒋介石,搞所谓的“清君侧”,导致了中原大战。孙中山性格温和,搞民主政治,军阀们只把他当一个精神领袖,随时祭奠着。至于他身边的第一号实权的总理宝座,则是军阀们问鼎之物。

1930年3月,原国民党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57人,通电拥阎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出兵讨蒋。4月,阎、冯、李在驻地分别宣誓类似于自立为王形式的“就职”。阎在中国特色的“就职通电”(类似于封建时代的檄文)中,指责蒋介石在国民党内专横执政,致使“党不党,政不政,国不国,民不聊生”,“犹复迫我以武力,助其铲除异己”。檄文中慷慨陈词,说阎锡山不得已“应军民之请求”,以战争手段重建党国。

战争初期,形势对阎、冯很有利。晋军占领济南,蒋介石本人在柳河车站险被冯军俘虏。但是乌合之众的反蒋军,有的观望不前,有的投降叛变,加上指挥失当配合不力,致使会师徐州的计划未能实现。8月1日,蒋军全面反攻,战局急转直下,向着有利于蒋的方向发展。

在大战期间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张学良,坐山观虎斗,当局势日趋明朗时,于9月18日通电拥蒋,派兵入关。面临南北夹击之势,阎、冯等反蒋军全线崩溃,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阎锡山于10月15日宣布下野,12月潜赴大连,托庇于日本帝国主义,一枕黄粱美梦就此收场。

中原大战中,军民死伤近30万人,豫(河南)鲁(山东)两省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国力损耗,元气大伤;而东北军进驻关内,边防空虚,客观上为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提供了条件。

听到这里,尧明又插言问道:“后来与李宗仁、白崇禧的蒋桂战争中,李宗仁、白崇禧也得到了日本大量的军事援助。中国这种军阀乱局中,是否有日本帝国主义颠覆中国的阴谋呢?”

周恩来说道:“中国清朝的军官中,曾经留学日本的是一个大派系。很多军阀头子出于这个派系。比如阎锡山曾经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东北军阀张作霖也曾经得到过日本的鼎力相助。日本特务对中国政治介入非常深,在中国各军阀内,确实挑起了不少争端。中国军阀大量购买日本武器,掏空国库,盘剥尽人民的血汗财产,却助长了日本的工业进步。”

由于蒋介石也曾经在日本的军事学校学习,宋美龄不愿意深究这个话题,就嘻嘻一笑,说道,“人家说宋家的背后,还有美帝国主义呢。”,她还指着宋依华,笑道:“现在还多了一个德国帝国主义。”

尧明正色道:“美国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美国人最多是资本输出,如果非得要冠上一个负面名词的话,可以叫经济入侵,甚至经济殖民主义。但若说得正面一点,也可以叫改革开放。这中间的差别,是政府能不能在吸收外资的时候,保证民族的尊严,保障人民的自由,保证国家的法制和经济秩序不受践踏,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保证一切商业活动都是互惠互益。”

宋美龄听完后,第一次收起了笑容,睁着大大的眼睛,开始沉思。宋依华则立即问道,“德国与中国的合作也是这种叫‘改革开放’的关系吗?”

尧明笑道:“资本家都是想赚钱的。但其中贪得无厌的,并没有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多。德国政府是有长远眼光的,我们在确定合作政策的时候,将尽量保证其公平互益。我们也会通过法律,尽量约束我们的商人。不过我知道有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喜欢靠‘腐化’外国商人,来为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我希望中国政府好好地处理这种现象。我不希望出现到中国经商的德国人,回去都要与太太离婚的现象。”

尧明一不留神,把话说重了。宋依华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有些苍白。其实她有个心结,就是希望自己是无牵无挂地爱尧明的。她总怕别人猜测她是为了某种利益,哪怕是国家利益。

“事情都是两面的。有些国家的奸商,也喜欢靠腐蚀我方的官员来谋取非法利益。”,周恩来反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