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戚-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徐庶还有些犹豫,但徐母一番话,却让他下定决心。

“大丈夫生于世上,当建立功业。

今汉室衰颓,幸有皇叔崛起,日后中兴汉室,必非他莫属。我儿既然有心为皇叔效力,又何必瞻前顾后?这时候前去投效皇叔,虽比不得孔明那些元从老人,却也是功勋之臣。若再迟了,到时候皇叔大势已成,我儿便去了,也只是锦上添花,如何能比得现在投效更得看重?”

当下,徐庶和石韬孟建两人一商量,便答应与诸葛均一同前来。

这一路上,他都在思索刘闯的下一步行动,更隐隐猜到,刘闯的用意。

所以今日见到刘闯,徐庶便直言不讳,为的也正是得刘闯重视。

听到刘闯发问,徐庶努力平息一下内心里的激动,沉声道:“今皇叔夺取辽东四郡,看似立足已稳。然则辽东偏荒,虽地域广袤,却人口匮乏。皇叔虽不断归化异族,却非短期能够奏效。胡人多见利忘义之辈,今日摄于皇叔威势愿意归化,可一旦有变故,这些人必为祸害。

皇叔归化胡人,乃是一桩好事,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今袁绍和曹操决战于中原,暂时无暇顾及皇叔。可一旦大战结束,勿论袁绍是胜是败,必然会与皇叔为难。到时候,皇叔仅凭辽东四郡,根本不足以和袁绍抗衡。虽说而今皇叔平定辽东,根基方定,然时不待我,哪怕皇叔现在已兵力疲惫,也要乘胜追击,西进幽州。”

刘闯眼睛一眯,心中不禁暗自感慨,这徐庶,不愧是历史上被诸葛亮所看重的人物。

他的思路,和刘闯、和诸葛亮、和司马懿几乎是不谋而合。

“那么,以元直之意,当如何为好?”

徐庶沉吟片刻,抬起头道:“庶以为,皇叔当下,当西进幽并,南联曹操,便足以抗衡袁绍。”

西进幽并,南联曹操?

这也正是刘闯一直在谋划的事情。

徐庶能想出这八字方针,便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不俗。

不愧是‘单福’先生!刘闯脸上,旋即露出一抹满意笑容。

“元直,我身边主簿一职尚无人担当,不知可愿屈就?”

卷三 幽州雪 第275章 剑指右北平

早在荀谌北上五原,刘闯初定辽东的时候,诸葛亮便献上二十四字方针:西进并幽,南联曹操,西联马腾,北拒匈奴,立足河北,谋取中原。

而这二十四字方针中,最为关键的一件事,就是在曹操灭掉袁绍之前,蚕食袁绍的辖境。唯有如此,刘闯才有可能和曹操抗衡,才有可能战胜曹操。不过这二十四字说来容易,想要做到并非一桩易事。别的不说,只说这幽州之地。由于辽东特殊位置的限制,想要迅速占领幽州,非常困难。

幽州除去辽东四郡之外,尚有六郡之地。

辽东位于幽州的最东面,需一步步推进方可攻占幽州。

刘闯如今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要获得幽州本地豪强和士族的支持。

若没有幽州士族的认可,想要迅速攻占幽州六郡,绝不会似当初攻取辽东四郡那样的简单。

“进军幽州,必先取右北平。”

徐庶道:“且右北平绝不可强攻,否则即便攻取,皇叔也会元气大伤。

庶闻右北平太守鲜于辅,对汉室忠心耿耿,当年为刘虞效力的时候,更得刘虞颇多关照。皇叔攻略辽东时,鲜于辅坐镇右北平,并未给皇叔带来任何麻烦,甚至还为皇叔拦下乌丸援军。

由此可见,鲜于辅对皇叔有好感,对汉室依旧存有忠心。

皇叔可使一能说会道之人前往右北平,劝说鲜于辅归降……若鲜于辅能够归降,则幽州门户大开。鲜于辅在幽州素有名望,必可助皇叔占领幽州。若得鲜于辅归顺,胜似十万强兵。”

刘闯不由得对徐庶,另眼看待。

他一直觉得,论能力徐庶比不得诸葛亮。

因为三国志当中,对于徐庶的功绩并没有太多记载,远不似诸葛亮那般显赫。

之所以徐庶能够在后世声名响亮,盖因他那诸葛四友的身份,以及《三国演义》当中,罗贯中对他的吹捧。什么单福先生,什么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等等。可这些,却多为虚构故事。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刘闯认为,徐庶能力有,但是和诸葛亮应该差一筹。

可现在看来,他似乎想错了!

徐庶的才干绝不是他想像中那么简单,只看他这应对之策,刘闯觉得,颇有几分荀攸的味道。

“那元直以为,何人可以前去游说?”

徐庶想了想,便回答道:“麋竺麋子仲,乃皇叔妻兄,与右北平长史田豫颇有交情,可为使者。但麋先生的口才,恐怕很难说动鲜于辅。那鲜于辅就算是忠于汉室,可如今袁绍势大,要他做出决定,也非易事。需有苏秦张仪之流人物前去,才能够使其心动,恕徐庶不知。”

我并不清楚,你帐下谁人口才最佳。

刘闯闻听,不禁陷入沉思。

思来,好像是的确有这么一个问题存在。

《三国演义》之中,说诸葛亮辩才无双,舌辩群儒……可那毕竟是虚构的故事。

诸葛亮的口才,刘闯大体上也知晓。条理清晰,机智过人是不错,但若说辩才无双,却有些言过其实。

诸葛亮的才干不在辩才,而在于他对全局的谋划和掌控。

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陈群陈矫,也都是能言善辩之人,可刘闯总觉得,这些人不适合前往。

“兄长,不如让我去?”

诸葛均突然开口,吓了刘闯一跳。

“子衡,你休要捣乱……”

“兄长,我不是捣乱,我愿随麋长史前往土垠,游说那鲜于辅。

这一年来,我在书院里一边随郑师求学,一边对幽州进行了解……鲜于辅此人,我曾仔细研究过他,这个人为人古板,若要让其投降,必须要从大义上压住他,否则根本不可能使其投降。

我知道,兄长是觉得我年纪小,担心我出事。

可是甘罗十二岁就能拜相,我今已十八,跟随兄长这许多年却寸功未立,心中实在感到愧疚。二哥十八岁时,便随兄长南征北战。何以我十八岁,仍不得为兄长分忧,莫非兄长以为子衡无用?”

诸葛均看着刘闯,言语极为真挚。

刘闯眉头微微一蹙,看着诸葛均,心里也有些拿捏不定。

说起来,他的确是有些小看了诸葛均。虽然明知道诸葛一门三兄弟,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可由于诸葛亮的存在,刘闯在不知不觉中,难免会对诸葛均有些疏忽。他喜欢带着诸葛亮到处走,喜欢让诸葛亮参与政事。可如今想来,每次他带着诸葛亮离开的时候,诸葛均总是用一种极为期盼的目光看着他。那目光,就好像现在诸葛均看他的模样一眼,带着些乞求。

论年纪,诸葛均年纪比诸葛亮更小,更需要别人的照拂和关爱。

可在这一点,刘闯却的确是有些疏忽了……

“子衡,你真有把握?”

“若说降不得鲜于辅,子衡愿献上人头。”

诸葛均回答的斩钉截铁,令刘闯心弦不由得一颤。

他走上前,把手掌放在诸葛均的肩膀上,半晌后轻声一叹,“一晃四载,第一次见子衡时,子衡还躲在二娘身后,不敢与我直视。这四年来,我一直把子衡视为孩童,对你的确是有些疏忽,真的很对不起。”

诸葛均身子一颤,眼睛一下子红了。

刘闯这一席话,说的他鼻子有些发酸。

若说对刘闯的感情,诸葛均也许要远远胜过诸葛亮。

诸葛亮最初对刘闯是有些疑问,而后慢慢的才接受了刘闯。可是诸葛均不一样,从第一次见到刘闯的时候,刘闯斩杀萧建派来的刺客,保护他一家安全,诸葛均就对刘闯生出依赖之心。

只不过,他年纪小,胆子也不似诸葛亮足。

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向刘闯道谢,只好躲在诸葛玲的身后。

跟随刘闯四载,从青州到辽东……诸葛均看着二哥一步步成为刘闯的左膀右臂,心里难免感到自卑。也正因为这样,他更加刻苦,更加用心的去读书,去求学。所期盼的,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二哥一样帮助刘闯,成为刘闯的左膀右臂……如今,刘闯一席话,让他心里那本就不算强烈的怨念,也随之烟消云散。他用力吸一口气,才算是避免流出来眼泪。

“兄长,子衡已经长大了,想要为兄长分忧。”

刘闯看着诸葛均那张还带着稚气的面庞,半晌后突然一笑,“既然如此,便请子衡你待我走上一遭。”

“兄长……”

“不过你此去右北平,还需听从子仲吩咐。

多加小心,切莫莽撞行事。若是鲜于辅不肯归降,也就罢了……了不起我另想办法,他鲜于辅未必能够将我阻拦。”

“嗯!”

诸葛均用力点点头,可是心里面却拿定主意。

这次兄长让我前去右北平,我定要做一番好事,才不负兄长的信任!

………………

当下,刘闯将徐庶三人留在身边,拜徐庶为主簿。

石韬孟建二人,则为从事,负责为他处理公文。随后,刘闯招来麋竺,命他带上诸葛均,一同前往右北平。

把这件事情处理完毕,刘闯又去了一趟孤竹城。

南山书院,正式开立,身为这南山书院创始人之一,刘闯自然少不得要去参加。

郑玄等人编撰的四库全书,子部经典已经告以段落。

接下来,便要进行抄录和拓印……左伯的造纸技术,在经过三载的改进之后,也已经趋于完善。可刘闯却发现,他似乎还忽视了一件事情。后世常说,中国有四大发明。现如今造纸术已经完善,可印刷术呢?东汉末年,人们还是依靠抄录和拓印等简陋的手段来进行编书。

这,可是需要极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也极为耗费精力。

“黄先生,我有一个想法,想要请先生帮忙。”

南山书院开立,黄承彦自然也要赶回来庆祝。

刘闯在礼成之后,便把黄承彦拉到一旁,向他详细解释了活字印刷术的想法。

本来,在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前,先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创作。可现在,刘闯既然可以一步进化到活字印刷术,又何必去费尽心神,来设计什么雕版印刷术呢?黄承彦乍听刘闯的想法之后,不由得惊为天人。

“若孟彦这个想法得以实现,与天下读书人便是莫大的功德。”

黄承彦是什么人?

他可不是明清时代那种腐儒穷酸书生。

汉代的儒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更极富创新意识。黄承彦本就对机关术极为痴迷,听闻刘闯的这个想法,立刻跃跃欲试。这活字印刷术说起来,原理并不算太过复杂。

其原理和拓印之术颇为相似,只是如何改进其操作方法,便是黄承彦的事情。

“若孟彦同意,我这便开始着手进行。”

黄承彦沉吟片刻后道:“最迟年末,我定会把这件事解决,只是如此一来,船坞方面恐怕……”

刘闯闻听,也有些头疼。

黄承彦如果把所有精力投注在活字印刷术的上面,那船坞方面难免会受到影响。

“那马钧,可否能担当重任?”

黄承彦苦笑道:“马钧可以为辅佐,但绝不可为主事之人。

他性子执拗,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非常固执。而且他不善言辞,很容易和工匠产生冲突。不过,我倒是想推荐一人,便是那崔钧崔州平。此人乃望族子弟,虽康成公多年,与孟彦也算同窗,足以震慑工坊。他善于接纳别人意见,而且性子也柔和,懂得与人交际。

虽说不懂这工坊事务,但是有马钧辅佐,足以担当重任。”

崔州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