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半个世纪的改革变迁:世道-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香一看掩饰不过,便如实说了:“他是回来了一下,因有事马上又走了。怕吵醒大婶也就没家来,他说有空再来看娘。”
  正香就是这么个人。自己吃多大苦,受多大委屈,都不肯对别人说。这种不光彩的事,她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咽。这些日子韩正忙真忙!
  自他接替了村党支部书记之后,处处以老支书为榜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几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村民的生活明显好转。富裕起来的农民不愁吃不愁穿了,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见城市里自来水挺方便,水龙头一拧,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自他记事起,人们都是到黑龙河担水吃,办起农业社后打了井就担井水。现在日子好过了,觉得天天到井上担水既累又耽误时间,就想在村里安自来水。他把这想法对老支书一说,石大夯高兴地说:“好小子,咱俩想到一块儿了。你要给咱村安自来水,我让淀粉厂赞助五万。”
  正忙没想到老支书这么慷慨。他跟支委们算计了半天,村里安自来水,要打一眼深机井,连配套就得五六万;三条大街的主管道要用铁管儿,没十万下不来;入户的分管道就是用塑料的,加上水嘴儿什么的,也得三四万元,加在一起就是十四五万元。这几年修路、换变压器花钱不少,眼下村里的存款不过七八万元,还缺七八万,到哪儿弄呢?老支书说淀粉厂赞助五万,造纸厂再拿出几万,问题就解决了。
  晚上,石大夯把晚来和晚霞叫到一起把这事说了。晚霞说:“这个正忙就没个闲着的时候,刚安稳些了,又要安什么自来水,也不知道喘口气。”
  大夯听得出来,女儿的口气虽是责备的,心里却在赞扬他,心疼他。便问晚来:“你有什么想法?”
  “我一百个赞成。”
  “咱应该有点表示吧?”大夯想摸摸儿子的想法,故作惊讶地说,“这要花不少钱哩。”
  晚来理解爹的意思,爽快地说:“咱淀粉厂赞助点儿。”
  大夯笑了,不愧是我的儿子!他试探着问:“你这厂长能支持多少呢?”
  晚来皱着眉头认真地掐算了一下,说:“拿四五万问题不大。”
  大夯高兴地点点头问:“你的钱什么时候能兑现?”
  晚来问晚霞:“咱账上有多少钱?”
  “十来万吧。”
  晚来对爹说:“随时都可兑现。”
  “我这就去对正忙说。”
  石大夯乐颠颠地去找正忙,正忙高兴地得跳起来:“安上自来水,咱村吃水就不用再费劲担了。”
  正忙连夜召开支委、村委联席会,拿出一个方案:村里负责打机井和铺设三条大街的主管道,刨沟由各户出义务工,入胡同的支管道和入户水嘴什么的由各户均摊;特别困难的户可以申请免费,但要经村民代表讨论、村委会批准。
  这个方案经村民组长讨论后,又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多数认为这办法公道可行,只有少数人不愿拿钱。正忙说:“安不安自愿,谁安谁掏钱,不说不安的。于是决定种上麦子立即动工,春节让人们吃上自来水。
  这项工程将改变东堤下村的生活习惯,具有划时代意义。人们欢呼着,传颂着,期待着。然而,这工程不是一句话就能开工的。动工前,要找安装队、请人设计画图,还要选质量好又便宜的材料。安装队要找信誉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购买材料也要货比三家。这些事稍一疏忽就会多花不少钱。因此,正忙亲自把着。
  正忙先去了县城建局规划处,办公室人员领他引见了栾处长。栾处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知识分子。他说明来意后,栾处长显得异常激动。因为他认识石大夯,特别敬佩这位多灾多难、刚正不阿的老支书。他说:“你们村在吃水自动化上走在了全县的前头,在设计上一定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并让他去找设计科的姚科长,姚科长仅设计费就要两万五千元。与其花这两万五千元设计,不如叫李平安回村看看画个图,就没让规划处的来。正要进城去找他,李平安就回村了。
  李平安上班后,想看一些过去种植蔬菜方面的材料。歌今说:“咱们县历来没有种菜的习惯,这方面的材料不多。”
  “既然没什么现成的材料,我就到下边转转吧。”
  “好哇。”鲁歌今说,“我也讨厌在机关呆着,陪你下去吧。”
  “那太好了。”平安说,“鲁科长,那就先去我们村吧。”
  “先去你们村可以,但以不要喊我科长了。”
  平安憨笑着:“歌今,习惯了可难改了。”
  “难改也得改,直呼其名多亲切。”
  第二天吃过早饭,两人骑着自行车就肩并肩去了东堤下村。
  他俩直接去了村委会,正巧村委会主任石晚来在。
  晚来一见平安的面,上去就给了他一拳,抱怨说:“你小子回家也不多呆几天,我去看你,大姑说你早走了。”
  “家里没什么事,闲呆着怪没意思的。”
  歌今把介绍信从文件包里拿出来,郑重其事地递给石晚来,“李主任,俺俩是县农业局的,我叫鲁歌今……”
  她的话还没说完,平安就抢着说:“这是我们的科长,咱们县委鲁书记的宝贝千金。”
  一提鲁子凡,石晚来上去就握住了歌今的手,“欢迎欢迎,鲁书记可是我们的老领导了。”
  歌今说:“我们想调查了解一下去年的蔬菜种植情况。”
  一提这事,石晚来就一肚子气。去年夏天,县里把他们村确定为种植大白菜的十大试点村之一,给了他们一百亩的任务。他们村没有种菜的习惯,又不懂技术,村民们不愿种。后来县里说管种子、管技术、全部包销,才勉强种了一百亩。种子县里倒是给了,后来却什么也不管了。不巧,去年白菜的虫子特别多,又不知道怎么治,等打听好怎么治了,虫子把菜吃得也差不多了,后来又得了一种烧心病。找到县农业局,局里说没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结果把菜糟践了。
  歌今听晚来这么说,赶紧承担责任。她说:“对不起,那责任全在我身上。正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俺爸才特意把平安留下。今后有他指导我们种菜,就不会出问题了。”
  晚来对平安说:“种菜的事先放下,我有急事找你。”晚来就把村里安装自来水设计画图纸的事说了。
  李平安听说村里要安自来水,高兴得要跳起来。他不在家,最惦记的就是娘的吃水问题。村里安上自来水,娘再也不用到井上担水去了。他说:“这个设计简单,画图纸也容易,我负责。”
  歌今对晚来说:“我们这次来是有任务的。”
  “好好好,先说你们的事。”
  歌今说:“去年咱县种菜是仓促上马,许多条件不具备……”
  晚来打断她的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让人们种,恐怕难度就大了。”
  这个道理歌今是知道的。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见兔子不撒鹰,看不准的事很难下决心。歌今说:“种菜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只种一般的大路菜不行。现在新兴起的大棚菜很有前途,可以做到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很受大城市欢迎。”
  “正忙去山东寿光参观过,回来劲头很大,正发愁没技术人呢。有你们支持,肯定没问题。”
  “农业局让我抓一批试点,咱们村算一个。”平安说,“我一定帮咱村把大棚蔬菜搞起来。”
  晚来看看天快响午了,就张罗吃饭。他说:“平安,咱村里出了你这么个大学生,值得骄傲。今天我请客,给你做好吃的。”
  “还是回家吃吧。俺娘要知道我回来了,不回家吃饭肯定会怪我。”
  晚来想了想说:“那就到你家去吃,但别叫大姑做饭了。你俩先走,我弄点菜去。”
  “不必了。”李平安阻拦说,“一家人千万别客气。”
  “你这次来是为公事,理应村里管饭,再说还有鲁科长呢。”
  李平安见晚来执意要去,也就没有再拦。他说:“那就把大夯舅也叫上。”
  李平安领着歌今回了家,一进门就甜甜地叫了一声娘。
  李月萍正犹豫中午饭做什么呢,忽听有人喊娘,就知道平安回来了,高兴得一颠一颠地迎出来。她见儿子领来个俊巴闺女,心里乐开了花。那次回来她还催儿子找对象呢,没想这么快就领回家来了。她满脸堆笑地说:“平安,快让闺女屋里坐,我给你们做饭去。”
  平安向娘介绍说:“娘,这是俺们局的……”
  他还没说叫啥,歌今就大大方方站到李月萍面前,脆生生地叫了声“姨”,自我介绍说:“我叫鲁歌今。”
  “她是咱们县委鲁书记的独生女。”平安怕娘不明白,又补充说,“就是常在咱们村下乡的那个鲁子凡。”
  李月萍真没想到,儿子一毕业就跟县委书记的闺女对上象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她伸出手想跟歌今握握,又怕自己的手脏,便在围裙上蹭了蹭。这举动歌今看在眼里,赶紧上前握住了李月萍的手,说:“大姨,千万别客气。”
  “快坐。”李月萍高兴得不知怎么好了,一会儿想沏茶,一会儿又想找点吃的。可家里什么稀罕东西也没有,乍撒着两只手里走外转的。
  歌今说:“大姨,别忙活了。我和平安是同事,没外人。”
  “娘,随便做什么饭都行。”
  儿子是这么说,当娘的不能这样办。人家闺女头一次来家,又是鲁书记的宝贝千金,总该吃点好的。她又想不出做什么饭好。正在为难之时晚来来了,一进门就大声招呼:“平安,快来帮帮忙。”月萍不知谁来了,赶紧跑出去看,见晚来手里掂着个篮子,篮子里有那么多罐头,还有烧鸡、生肉和白酒、啤酒,便说:“晚来,你这是干啥?”
  “大姑,今天你做东,我请客。”晚来放下篮子,喘口气说。
  月萍不好意思起来,“自家的孩子,算什么客人呀!”
  “不是还有鲁科长嘛。”
  这么一说,月萍笑了,连声说谢。这些东西摆到桌上就像个样子了,鲁书记的闺女就不会笑话自己寒碜了。她笑笑说:“晚来,亏你解了我的围,我正发愁做什么饭呢。”
  “包饺子吧。”
  “好。”月萍对晚来说,“买的这些东西记我的账。”
  “什么你的我的。”晚来不以为然地说,“平安现在是县里的干部了,今天来给咱村办事,村里管顿饭不应该吗?别这么婆婆妈妈的。”
  这么一说,李月萍心里就踏实了,赶紧收拾桌子和碗筷。
  歌今见弄来这么多东西,责怪说:“别拿我当外人。”
  月萍说:“农村比不上城里要啥没啥,凑合着吃吧。”
  “大姨,你太见外了。”
  “闺女,你这是头一次来,再来我就不招待你了。”
  这时,石大夯来了。一进门就大声嚷道:“平安,你小子真是个心里想啊,昨天还说去找你哩,今天就回来了。”
  平安从屋里出来,对大夯说:“大舅,我说去看你,晚来说在俺家吃饭,我就把你叫过来了,快屋里坐。”
  石大夯见屋里坐着一个漂亮闺女,打量一下不认识,便问平安:“这是谁呀?也不介绍一下。”
  歌今自我介绍说:“我叫鲁歌今,跟平安是一个单位的。”
  晚来在大夯耳边嘟哝道:“这是老鲁的宝贝闺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