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根本不会让弗赖伯格和他的新西兰师取消他们的进攻——这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奥斯汀对于坎宁安的状态一点都不感到吃惊。开战初期他们相遇时,他就感觉到坎宁安对肩负的沉重担子闷闷不乐,特别是首相发来的那篇告别祝辞和对“十字军”的专注更加重了他的负担。奥斯汀还得出印象,坎宁安只要在司令部就不会高兴起来,除非在家。
  盖洛韦坚持继续战斗的决心,感染了众将军,诺里的态度是轻松而冷静的,他保证,他至少能再坚持一天。然后,奥斯汀致信新西兰师师长弗赖伯格:
  今天我听说有人提到撤退的问题,但我拒绝考虑这一点。同敌人相比,总的来说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而敌人的机动部队规模如此之小。。
  指挥官们打定主意,千方百计坚持到总司令奥金莱克的到来。他们切断了电话线,这样,他们就收不到撤退或停止前进的命令了。
  新的恶讯传来了:第4装甲旅溃不成军,第5南非旅被德军装甲部队消灭了。
  晚上,奥金莱克将军终于到了。这是一位体高肩宽的汉子,严肃、沉稳、自信心强。他那突出的下颌,那双蓝眼睛射出的严峻目光,更显出他的严厉。他头脑灵活,性格坚强,表里如一。他最杰出的思想是对正统和传统观念的强烈反叛。1940年夏季,他在英国南部担任军长时,曾给当时的帝国副总参谋长写过一封私人信,他说,“如果我们始终抓着那些老古董不放,我们就永远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我确信这一点,那些蜘蛛网必须立即予以扫除!”他的这种反叛精神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奥金莱克8岁丧父,全靠母亲将他一手带大。母亲是一个具有反权威精神的爱尔兰人,所以,她的教诲对儿子的影响也就特别强烈。这位平民出身的职业军人后来又在印度陆军中任职,这使他与传统的保守主义格格不入,也决定了他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难怪丘吉尔要把这条“生气勃勃的鱼”放到艰难的北非战场。
  坎宁安满脸愁容,向总司令描绘了这场败局,据此得出结论:“我认为第8集团军必须脱离战斗向后撤退,这样才不致干使剩余的坦克也被摧毁,也使埃及不至于受到威胁。”
  “双方坦克对比情况怎样?”奥金莱克简洁地问道。
  “英国坦克只有44辆还能行动,而据估计隆美尔手中可能还有120辆,如果继续作战,我们会连一辆坦克也剩不下,拿什么保卫埃及?”
  “可是,我们刚刚打了5天,现在下结论未免过早。”奥金莱克话锋一转:“部队官兵士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看的?”
  盖洛韦早已等不及了,急忙插言道:“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等待新的进攻命令的下达。”接着,他一五一十地汇报了军、师级指挥官主张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
  两相对比,总司令不得不重新审视面前这位集团军指挥官了。当然,他作为一名战场主官,有充分理由为他的装甲部队的崩溃而担忧,换了谁都会这样。可是,坎宁安给人的印象不是情绪上的低落,而是明显的精神上的高度紧张,由于战斗没有按计划实施,由于作战的变化多端。
  “很遗憾,坎宁安将军,我不能同意你的意见。”
  盖洛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坎宁安着急地要张嘴说什么,奥金莱克不慌不忙地摆了一下手,继续说下去:
  “我知道你要说,第8集团军,乃至英军在整个中东战区都没有装甲预备队。但是,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官,他的直觉和判断有时要超越所谓失败的事实——坦克状况,作战地图,混乱的战斗,看到敌人自身的处境。我想,隆美尔很可能像我们一样狼狈,尤其是我们在托卜鲁克的军队仍不屈服地站在他的后面。所以,我命令继续攻击!”
  奥金莱克心里很清楚,他是在下赌注,继续作战,很有可能全盘皆输。但他必须试一试!
  他对于隆美尔的判断是正确的。11月23日晚上,隆美尔只剩下100辆坦克,其军队混乱不堪。在他们作战的锡迪—雷日弗以南的空旷地域已成为灰尘与烟雾的海洋;晚上,数百辆燃烧着的车辆、坦克和大炮将战场照得通亮。
  隆美尔这只沙漠之狐,仿佛看透了他的对手,心烦意乱的坎宁安的心思。他决定率领全部装甲部队脱离锡迪—雷日弗战场,前去打击坎宁安在埃及奥马尔地区的后勤补给线,消灭肯定会在那里集结的英军,然后再横跨英军集结处入侵利比亚,第8 集团军将在那里彻底完蛋!这正是坎宁安最害怕发生的事。
  隆美尔在午夜前一小时发布了第一道命令。他通知部下:“我将站在非洲军的前列并开始追击,可能直到明天晚上我都不会在这里——或者至少到后天早上。”
  11 月24 日日出时,刚从战场返回的克鲁威尔听到这个消息愤怒了,这老狐狸简直是心血来潮,孤注一掷,他当即擅自闯入隆美尔的会议室:“司令阁下,我反对您的这项冒进计划。我建议应按照常规首先打扫战场。我们必须在敌人有时间清理和收拾大批战利品之前打扫战场。”
  “我已经决定了,不能再改变!”隆美尔冷冷地说道。他转身告诉腊芬斯坦:”今天夜里是你结束这一战役的机会。”
  “我今天晚上回来!”随着耳畔萦回着隆美尔这一喜气洋洋的话语,装甲兵团司令部惊惶不已的成员们目送着隆美尔远去了,他甚至没有带上自己的牙刷。此时是上午10 点钟。
  这一天,坎宁安像往常一样来到司令部,经过昨天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现在心里稍稍安稳一些了,毕竟有中东总司令在这里亲自坐镇。
  奥金莱克交给他一份指示,上面详细写明了他对局势的判断和继续作战的命令。结尾处他重申了前一天晚上的决定:“因此,你要运用你的所有手段继续不懈地进攻敌人,直到最后一辆坦克。”奥金莱克认为,第13 军和托卜鲁克守军牢牢掌握雷日弗社达山脊是这场战斗的关键。
  下午,坎宁安乘飞机去视察奥斯汀所部。在飞机沿前线铁丝网上空返回时,坎宁安漫不经心地向下看去,不禁大吃一惊:只见一场坦克战正在进行中,隆美尔正向第8 集团军的水源及补给基地挺进。他停在离基地15 英里的地方,还不知道基地就在前面。那是4 个师所依赖的水源基地。
  司令部的人员几乎不相信坎宁安的这一见闻,他们吵吵嚷嚷,议论纷纷。只有奥金莱克平静地坐在那里,沉默不语。他安然地呷着威上忌,听着大家的议论,或许他根本就没听。
  过了一会儿,他开口了,提到人们最关心的这个问题——隆美尔的进军:“他在作拼死的努力,但他走不了多远。那支坦克纵队根本得不到补给,我敢肯定这一点。”
  3 天后,中东司令部参谋长阿瑟·史密斯同副参谋长尼尔·里奇少将乘飞机来到第8 集团军司令部。史密斯将奥金莱克的亲笔信交给坎宁安,大意是说,由于坎宁安开始考虑防御,他不得不决定撤销他第8 集团军司令一职,由里奇将军接任。
  在史密斯将军的劝说下,坎宁安住进了医院。医生发现,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紧张症。
  奥金莱克将军的判断又一次证明是对的。隆美尔的部队缺乏油料和补给,叫苦不迭,根本无心恋战。而英军第30 军趁隆美尔远离前线之机,加强补给,养精蓄锐,再次与托卜鲁克守军里应外合,发起强攻。11 月27 日,新西兰师与托卜鲁克守军终于冲破敌阵会师。
  这下可难为了留守德军装甲兵团司令部的作战部长、年轻的齐格菲尔德·威斯特法尔上校,他发疯般地力图和隆美尔取得联系,期望得到他的指示,但一次次落空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上校不得不绕开总司令,直接给随同隆美尔一道打击英军补给线的第15 装甲师拍发了密码电报:“目前还一时找不到总司令,装甲兵团司令部命令你立即返回,增援我们的托卜鲁克战线。局势十分危急,留神!”
  隆美尔的士兵提前返回意味着他孤注一掷突袭的告终,同时,他也未能挽救托卜鲁克的败局,他的几员大将——克鲁威尔、纽曼—西尔科、腊芬斯但不是病倒、战死,便是被俘。在英军的强大压力下,隆美尔开始了在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撤退。新年前夕,隆美尔撤至他进入非洲后的进攻出发阵地——阿盖拉。
  英军在沙漠对德作战中,第一次赢得了胜利。而在11 月23 日晚上奥金莱克作出的继续作战的决定,确定了“十字军”作战的战局。德国非洲军参谋长拜尔林称:“这当然是战争中的一个最伟大的决定,奥金莱克的战斗精神和敏锐的战略洞察力挽救了‘十字军’作战。”丘吉尔首相则高兴地赞扬道:“奥金莱克挽救了这次会战,并证明了其作为野战指挥官的杰出素质。”
  但是,沙漠之战远远没有结束,一场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英军。1942 年1 月,英军在新占领的地盘上尚未立稳脚跟,便让隆美尔的一个反击打得败退下去,于2 月初退至加扎拉防线挖壕固守。3 个月之后,致命的打击降临了。。
  第四章阿拉曼阻敌前进
  “水,水。。”一阵微弱的、断断续续的呼声在下士弗朗索瓦的耳边回荡着。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天空漆黑一片,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不知道是乌云太厚了。还是战场上的烟雾,尘土把它们遮挡住了,他什么也看不见。下士伸手摸索了一下,想找到那个呼唤水的战友,结果是徒劳的。他知道,即便找到又能怎样?他们——这些坚守加扎拉防线最南端的支柱比尔哈希姆防线的5000 多名自由法国旅的官兵,缺粮断水已经有一星期了。
  从5 月底开始,德、意军便加紧了对这个防线支柱的攻击,炮弹频繁地落在阵地上。法军没有担架,没有医药,周围躺着200 多名受伤的战友。他们的痛苦呻吟充满了沉静的夜空,简直使人惨不忍闻。法国士兵只有50 加仑水,其中的一支犹太人队伍只得到10 加仑。敌人的猛攻,他们尚有勇气对付,只是酷热令人难以忍受,士兵们忍受着干渴的煎熬。开始,自由法国旅的士兵们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在作战,当防线东面的英军被击溃之后,他们便完全是为了法兰西的名誉而英勇抗敌了。他们忘不了战争爆发仅8 个月后,法国便不光彩地退出了战争,他们的戴高乐将军正是抱着洗刷法兰西的耻辱,在这场伟大战争中争取法兰西的一席之地的决心,在伦敦竖起了自由法国的大旗,拉起了他们这支队伍。这是法国败降后,他们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央不能给祖国抹灰。他们要向世人证明,法兰西的士兵个个都是好样的。尽管德国人轻蔑地把他们称之为“20 个不同民族的戴高乐主义者、流氓和罪犯”。
  比尔哈希姆防线由一个用弹药箱、地堡和散兵坑组成的复杂的防御系统构成。要塞里共有4000 名法国士兵和1000 多名犹太旅志愿兵,法国军队最优秀的军官比尔·柯尼希上校任指挥官(后来他成为法国驻德国占领区的司令官)。要塞坚韧顽强的抵抗令隆美尔感到惊异和无所适从,这给整个地中海战役带来许多问题。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正等着他的飞机能从这场战斗中解脱出来,他急需这些飞机参加突袭马耳他的战斗。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