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解析日本情色风俗及性文化)-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附为尤甚。人第沉溺于补之一字,尽为迷惑,莫之或悟,反云服以参、附,亦不奏功,竟以委之天数,抑何愚之至,而天数之冤,何日得而洗哉!〃事实证明,人参、附子等滋补药品,服用不对症,照样误伤人命。道书中所载之大量服饵方,是古人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具有宝贵的医疗价值。我们要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去检验它,发掘它,使它们重新为现代人造福。

    道教修炼方术以返老还童为目标,故鹤发童颜乃至青春常驻自然成了仙人的风貌。于是修道者研习驻颜药方和美容术,以使自己更接近仙人的外表。中国传统的医药学早就注意驻颜、美容药方,如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除疣灭瘢的方剂,《神农本草经》亦称白芷可以〃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灭黑,令人面色好〃。道教医药学家葛洪和孙思邈对驻颜、美容都有研究。《肘后备急方》中即有〃治面疱、发秃、身臭、心昏、鄙丑方〃,其中包括治痤疮、去黑斑、染发、疗狐臭、去皱、嫩面、香体、熏衣、令皮肤光润如脂等疗法。《千金翼方》云:〃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说明唐代化妆、美容之术已普及士族社会,头膏、面脂、澡豆、衣香等化妆品、美容药已广泛应用。《千金要方》辟有〃面药〃一节,收入美容药剂八十余方。王建《宫词》云:〃月冷天寒近腊时,玉街金瓦雪漓漓。浴堂门外抄名人,公主家人谢面脂。〃杜甫《腊日》诗亦云:〃纵酒欲谋良夜饮,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明美容药在皇室宫廷中大量制造,并在腊日赏赐给臣下。唐、宋、明三朝道教进入宫廷,皇帝亦研习神仙方术和服食仙药以求驻颜却老。

    道教驻颜方药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打老儿丸〃,这个药方来自《西河少女传》这一有趣的神仙故事。据葛洪《神仙传》说汉时西河少女以杖笞一白发老翁,路人以为不平上前责问,少女却自称已至百龄,并说此翁乃是她的儿子,年至七十因不肯服家传秘药致老。此药亦名〃神仙训老丸〃,由山药、牛膝、远志、山萸肉、楮实、白茯苓、五味子、巴戟、石菖蒲、肉苁蓉、杜仲、舶茴香、续断、枸杞子、熟地黄共十五味药炼蜜为丸。〃打老儿丸〃滋肾补脾,交通心肾,资生气血,使邪火不生,肾水充盈,自然驻颜难老。此方去掉一味续断又名〃还少丹〃,《仁斋直指方》有载。

第三部分 7。服饵、美容和食疗(3)

    《千金要方》以猪胰、猪蹄、豆面、冬瓜仁、细辛、白术、土瓜根、白芷、防风、皂荚、白蔹、商陆制〃千金洗面药〃,又用作澡豆,可以作为美容药的代表。还有以桃花、杏仁、牛乳、鸡蛋清、丹砂、轻粉、玉屑、珍珠、麋角之类药物配方涂面,可令面白嫩如玉。另有土瓜根(即黄瓜根鲜汁)、黄柏皮、大枣研细为膏,洗面却老去皱,令人颜如少女。用胡麻叶、大麻子、猪胆汁洗发可使头发光泽。《千金要方》中记载服食桃花(阴干为末)可细腰身。其他减肥方还有服荷叶灰、冬瓜及饮茶等。

    《周礼·天官》将食医作为古代四医之一,这种药食同源的历史给中国医学奠定了注重食疗的传统。道教服食派将食疗作为修道养生的方术之一,在道书中记载了大量药酒、药茶、道菜、药膳及用蔬菜、水果、调料、鱼肉、禽蛋、粮食等食品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实《黄帝内经素问》中早有以五味、五谷、五畜、五果、五菜治病之说及当食品性质与药性矛盾时,应遵守〃食忌〃之事。《汉书·艺文志》载有《神农食禁》七卷,而后有《金匮要略》的食法、王叔和的《食论》,《隋书·经籍志》收集食疗著作四十余种,其中有《太官食经》、《崔氏食经》、《膳馐养疗》、刘休《食方》、马琬《食经》等。孙思邈的弟子孟诜(621~713)撰有《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为《食疗本草》,把饮食疗法推进一步,是我国食品营养学和治疗学的专著。此后食疗学续有发展,南唐陈士良又著有《食性本草》十卷。明代还有《救荒本草》一书问世,是专门记述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的。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中有〃食治篇〃一卷,他在这篇的绪论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若能用食平痾,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食疗学的基本思想,是将各类食品按中医理论的药性学说分类,与人体腑脏的疾病相对应,从而提出治疗方案。孙思邈的〃食治篇〃就是道家营养疗法的专篇。他总结出肝病喜酸,宜食犬肉、麻、李、韭等;肾病喜咸,宜食豕肉、大豆、粟、藿等;脾病喜甘,宜食牛肉、稗米、枣、葵等;心病喜苦,宜食羊肉、麦、杏、薤等;肺病宜食辛,可用鸡肉、黄黍、桃、葱等。另外,以羊肝、牛肝等治〃雀目〃(夜盲症);以海藻、昆布、鹿靥、羊靥(靥即甲状腺)治〃瘿〃(甲状腺肿);以谷皮煎粥治疗脚气病等,皆是以食品治疗维生素等营养缺乏症的例子。其他如生姜、辣椒、大蒜、酒等,多为辛热之物,可通阳健胃,治胃腹寒症,但多食则生痰动火,损害目力,故目疾、温病、皮肤病多忌食。而西瓜等瓜果、蔬菜,性多寒凉,有清热、解暑、生津之功,故可治中暑、发烧、咽疼、大便燥结等病,但多食生冷,易损脾胃,故体虚、吐泻之症慎忌。猪头肉、公鸡肉、南瓜、芥菜等,为动风助火之品,易诱发旧病,故称作〃发物〃。食盐味咸,入肾经,为除热润下之品。食醋味酸,性收敛,可散瘀解毒,下气消食。雪梨味甘性寒,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香蕉味甘性寒,有润肺肠、通血脉、填精髓之效。萝卜能消胀顺气;芹菜可健神止嗽。赤小豆可消肿解毒、清热止泻;红薯可补虚强肾,健脾强身。《隋书·经籍志》载有《神仙服食经》、《杂仙饵方》、《服食诸杂方》、《老子禁食经》、《四时御食经》、《食馔次第法》(梁有《黄帝杂饮食忌》)及多种《食经》,说明食疗著作自古多入道书,为道教医药学所采用。隋代还有谢讽作《淮南玉食经》,其中有发明豆腐的记载。

第三部分 8。服饵、美容和食疗(4)

    此外,道教服食派还用药草作酒,称为仙酒,《太上灵宝五符序》载有多种神仙酒方。如地黄酒、术酒、胡麻酒、松脂酒、天门冬酒、五加皮酒、枸杞酒等,皆有滋补疗疾之功。如松脂酒方:以秫米、小麦曲酿之,取白松脂、天门冬、茯苓纳酒酿之,泥封三十日,即成。以药草配方作饮料,亦有健身之效。另有将药草和肉菜烹饪,成道菜、药膳,不但美食,亦可疗病健身。例如以冬虫夏草煲鸭肉,力可代参汤,为滋补性药膳。以动物肝脏配食可明目,一些兽肉及其阴茎食之可壮阳,骨髓、核桃肉等食之可健脑,鱼骨、牛骨等煲汤可壮腰补钙等,皆可烹饪为药膳。《食宪鸿秘》和《老老恒言》还载有大量药粥做法,其中如胡麻粥、莲子粥、羊肉粥、芡实粥、薏苡粥、山药粥等,皆有补益之功。总之,道教文化中这些营养学的宝藏,凝聚着神仙家数千年服食摄生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最后,再谈一下道医和仙方。〃哲学〃一词,乃日本学者所译,近世胡适、冯友兰等著中国哲学史,乃是以西人的哲学观念格义中国传统文化,于是将中国哲人的思想活剥肢解,削足适履,将中国哲学搞得精华尽失。其实中国的哲学本质上是〃道学〃,因之将〃Philosophy〃对译为〃道学〃更为确切。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命运亦复如是,近百年来被〃中医科学化〃的利斧将真正的中国医学阉割殆尽,丧失了中医之魂,成了西医化的中医。其实中医的真实灵魂也是〃道医〃,中医就是〃道医学〃,道教医药学是中医的母体。扁鹊和华陀没有读过什么〃医科大学〃,更没得过博士学位,他们皆是因修道而成大医。道医本质上是道家术数学在人体医疗养生领域的应用,因之南京名医邹伟俊大夫称中医为驺衍之学。我在26年的内丹学调研活动中,收集到四百余个仙方,包括养生、却老、避瘟、驻颜、补气、壮阳及治疗各类恶疾奇症的仙方和丹药,希望机缘到时将其开发出来,使这份无形的宝贵遗产为国人服务。

第三部分 9。衣食起居和摄生(1)

    第三节衣食起居和摄生

    丹家之目的并非为延年,而是为了得道成仙。道之原意为道路,是通达无碍之义,故能〃道通为一〃、〃道通为虚〃、〃天人交通〃、〃上下交通〃、〃内外交通〃、〃虚实交通〃,能交通即得道也。孔子行年五十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王重阳和李涵虚皆年不过六十,然皆是得道的仙人,故彭祖不为老,颜回不为夭,关键看其是否得道而已。丹家之延年术,重在摄生,人而能摄生,即能活到112岁。丹道是〃龙肉〃,摄生是〃猪肉〃,人欲长生吃不到龙肉不妨以猪肉果腹,先求长寿也好。这就是说,长寿之人并不一定真正修习了丹道,但却必然是懂得摄生。

    东汉以来,黄老之术和养生术融合为一,故后世养生学之书多入于道家和道教。据《养生延命录》卷上第九,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已往,义可略焉。〃以上十项,便是道教养生学的梗概。养生学的要害,在于不伤不损。葛洪说:〃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禁忌之急,在不伤不损而已。〃(《抱朴子内篇·微旨》)其基本方法,则要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活,汇集了古代养生理论的精华,可以作为养生学的大纲。得养生之理,便是得道;与道相合,就是养生的根本原则。后世养生学著作甚多,明高濂《遵生八笺》,清曹庭栋《老老恒言》等书搜罗进不少衣食起居的养生法,其基本思想仍然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持满葆真,谨避风邪,精神内守,恬淡虚无,志闲少欲,乐天从俗,形劳不倦,心安不惧,生道合一这些内容。现综合诸家养生学著作的内容,举其大要,分而述之。

第三部分 10。衣食起居和摄生(2)

    养生精要,首在慎动知戒。戒就是养生禁忌,其要害在于不伤不损。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极言》中列举了许多伤身损寿之事,认为这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