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蘇東坡傳009-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現在星星之火使朝廷政爭變成了熊熊之勢。有一婦人,企圖謿⒄煞颍珒H僅使她丈夫受傷而未克致命。此一婦人曾承認有謿⒅猓敃r有個高官對處治之刑罰表示異議。此一案件拖延一年有餘,未能定案。司馬光要以一種方式判決,王安石要另一種方式,而且堅持己見,皇帝的拢紝Υ税傅奶幮桃嘤兴甘尽5怯穭⑺t拒不同意,要求再審,御史如此要求,亦屬常事。另一御史對王安石的意見不服,王安石則令他自己的一個親信彈劾劉恕。這樣一來,一場爭斗,便化暗為明。 

  御史臺則群情激動。問睿F在是仍要在不受限制之下自由盡責呢?還是等候逐一被人清除?幾位御史乃聯名上書彈劾王安石,請求罷除其相位。王安石大怒,欲將此數人投諸監獄而後快。司馬光與范純仁認為在基本上不可如此對待御史,最後六個御史遭貶滴至邊遠外縣充任酒監。一見情形如此,范純仁起而應戰。他要求貶滴御史之成命必須撤回,結果他自己也遭流放。下一個要倒下去的是蘇枺碌牡艿芴K子由。他一直就反對青苗法和市易法。兩個月之後,忠厚長者老巨富弼向朝廷辭職歸耄ВR去警告說,在任何政治斗爭中,正人君子必敗,而小人必佔上風,因為正人君子為道義而爭,而小人則為權力而爭,結果雙方必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壞人得權。他預言國家大事著如此下去,國家行將大亂矣。 

  朝廷之上,現在是一片颍齺y。神宗熙寧二年(一O 六九)二月,制置三司條例司成立,七月實行市易法,九月實行青苗法。數月之後,眾人對當權者的意見,由期待而懷疑,由懷疑而迷惑,由迷惑而憤怒恐懼。 

  現在情勢變化甚速。熙寧三年(一0七0)三月與四月,御史臺大規模遭受整肅,隨即大規模布置上新人。隨後倒下的兩個御史,都是王安石個人的朋友,都曾助他獲得政權,王安石也是倚為聲援的。身材頎長,性情暴躁又富有口纔的孫覺,他也是蘇枺庐吷挠讶耍浵蛲醢彩l動論爭,因為王安石堅稱周朝的錢幣機構,曾經以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息把錢借給人民,他對此說表示反對。王安石仍然希望得到他的支援,派他到外地眨闉槭颤N當時盛傳朝廷強迫貸款與農人,甚至在京輜一帶也傳聞如此。孫覺回到京師,老老實實報告確有強迫銷售情事。王安石認為他這是出賣朋友——所以孫覺也被革職。更為重要的案子是『美髯公』呂公著的案子。呂公著是宰相之子,學識淵博,但是沈默寡言。在早年,王安石和呂公著在文學上同享盛名,同為儒林所敬佩。呂公著曾幫助王安石位登權要,王安石乃使他官拜御史中丞,作為回報。現在呂公著上神宗皇帝的奏議中,文字未免過於辛辣,使王安石大為不快,在文中他問:『昔日之所謂賢者,今皆以此舉為非,豈昔賢而今皆不肖乎?』王安石親擬罷斥呂公著的詔書,用字措辭正好流露他自己喜怒無常的特性。在二人交好之日,王安石曾向皇帝說:『呂公著之纔將來必為宰相。』而今他把呂公著比做了堯舜時的『四凶』。 

  最使曾佩服他的人與之疏遠的原因,就是在同一個月內,王安石派了兩個劣跡昭彰的小人進入御史臺,去填補他排擠出來的空缺。他之派李定為全權御史,在御史臺引起了群情激奮。李定既洠Э贾锌婆e,也洠в袨楣俚钠渌匾Y格。他教人知道的反倒是他耄Рm父喪不守喪禮一事。在中國人心目中,這簡直是敗德下流至於禽獸。王安石把他昇到那麼崇高的地位,只是因為自鄉間來京後,他向皇帝奏明青苗貸款法極受人民歡迎,王安石把他向皇上引耍В孟蚧噬详愖唷_@件事使御史們怒不可遏。同時,王安石又把親戚謝景溫昇為御史。謝為求昇發,把自己的妹妹嫁與王安石的弟弟。有三個御史反對朝廷的此一任命詔書,三個人一起丟官。其餘的御史對此事還照舊堅持。張激請求將三個御史官復原職,並罷斥王安石的心腹李定與呂惠卿。在張激到中書省去催辦此一案件時,他發現王安石心情古怪。只是聽他敘述,自己則一言不發,用扇子掩著嘴,一味大笑。 

  張激說:『我想你一定正笑我愚蠢。但是你要知道,全國老百姓笑你的正多著呢。』 

  這時另一位遭到犧牲的御史是程瀕,他是宋朝理學家『二程』之中的兄長大程。在新政推行之初,他曾經與王安石合作。現在他也到中書省為那同一個案子向王安石爭論。王安石剛看了他的奏折,程源看到他正在怒氣難消。這位理學大家以頗有修養的風度對他說:『老朋友,你看,我們討論的不是個人私事或家事;我們討論的是國事。難道不能平心靜氣說話嗎?』從儒家的道德修養看,王安石覺得很丟臉,很難為情。 

  一個月的光景,御史臺的清除異己便已告完成。連前年所罷黜的那六個御史在內,王安石清除的御史一共達到了十四人,十一名是御史臺的人,三名是皇宮中的諫官。司馬光向皇帝曾經痛陳利害。只有三個人,就是王安石、曾布、呂惠卿,贊成新政,朝廷百官無不反對他們三個人。『難道皇上就只用這三個人組織朝廷?就用這三個人治理國家嗎?』韓琦和張方平已在二月告老還鄉,司馬光對樞密使一職拒而不受,當月也遭貶降,范鎮已經大怒而去。在九月,舉棋不定的趙懷,他這位內閣大臣,一度想討好這群新貴,現在決定辭職。他也指出『青苗使者於體為小,而禁近耳目之臣用捨為大。』數月之後,年老信命毫無火氣的曾公亮,把王安石之得勢歸之於天意,以年老多病為由,在極不愉快之下,請求去職,其實多少也是受批評不過而走的。在神宗熙寧三年(一0七0),王安石正式出任相職,在整個政府中其權位凜乎不可侵犯。次年九月,歐陽修辭去朝廷一切職位,退耄Я秩!

  蘇枺卢F在寫他那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准備罷官而去。他和司馬光、范鎮曾經並肩作戰,但是司馬光與范鎮已經在憤怒厭惡之下辭去官職。范鎮後來和蘇枺掠辛擞H戚關系,他曾在前兩朝任職於中書省。其人雖然外貌看來肥胖松軟,個性之強,則不讓鋼鐵。在去職之時,他在辭呈上說:『陛下有迹G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大臣用殘民之術。』在早朝之時,皇帝將此奏折交與王安石看,王安石的臉立刻煞白。當時在附近的幾個人說曾看見王安石拿著此奏折在手,手氣得發抖。 

  在熙寧三年(一0七0)九月,司馬光被派到外地陝西去做外任官。但是他留戀京都不忍去。他和王安石諔┑袝r很嚴肅認真的討論新法,書信來往凡三次之後,纔與他完全決裂。皇帝原先仍希望他在朝為官,皇帝數次告訴其他大臣說,只要司馬光在身邊,他不會犯什麼大錯。皇帝再三再四召他回朝,司馬光都予謝絕。他的話早已說夠,皇帝若不肯察迹已远兄跪T此剛愎的蠻驢奔赴毀滅之途,則他的本分已盡。在他決定辭去一切官職退耄Я窒轮畷r,他仍然怒不可遏。他寫給皇上說: 

  『安石以為賢則賢,以為愚則愚;以為是則是,以為非則非。淚附安石者,謂之忠良;攻難安石者,謂之讒惠。臣之纔識,固安石之所愚;臣之議論,固安石之所非。今日之所言,陛下之所謂讒後也。伏望拢鳎锰幤渥铩H舫甲锱c范鎮同,則乞依范鎮例致仕。或罪重於鎮,則或竄或誅,所不敢逃。』 

  從現在到十六年後神宗皇帝的瘢肋@段期間,司馬光要避門不出,傾其全力繼續九年前即已開始的歷史巨著的寫作。後來,神宗皇帝罷黜王安石之後,打算重召司馬光回朝主政,司馬光唯一的回答仍然是:皇帝要立即廢除新法嗎?由此看來,這兩個極端相異的政治思想,一直到最後,都是絲毫不變動而且不可能變動的。可是在隨後一位皇帝英宗即位的第一年,王安石已死,司馬光也臥床病重,那時他以宰相的地位發出的最後一道命令是:『王安石為人並不甚壞。其過端在剛愎自用。死後朝廷應以優禮葬之。』 

  蘇枺碌纳仙褡诨实廴f言書,甚為重要,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伲c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的精神,都顯然可見。憤怒的爭論與冷靜清晰的推理,交互出現。有時悲傷譏刺,苛酷的批評,坦白直率,逾乎尋常;有時論辯是非,引證經史,以暢其義。為文工巧而真眨猿鲎阋詣尤耍钋殡'懮,因事而現。 在正月蒙皇帝召見之時, 皇帝曾稱贊那篇《議學校貢舉狀》,並命他『盡陳得失,無有所耄А!惶K枺录凑J真遵辦。那是他最後一次盡其所能求皇帝改變主意,這時所有高官大臣都已去職,一切情勢都呈現不利。蘇枺轮溃幢阕约翰辉獯蟮湥辽賹⒃饬T黜,是必然無疑之事。 

  對現代讀者最重要的兩個論點,一是孟子所說的君權民授,一是為政當容清議。他警告皇帝說,君之為君,非由神權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擁護。為帝王者不可不知。他說: 

  書日:『予臨兆民,凜乎若朽索之御六馬』,言天下莫危於人主也。聚則為君民,散則為仇雕,聚散之間,不容毫厘。故天下歸往謂之王,人各有心謂之獨夫。由此觀之,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於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燈之有膏,如魚之有水,如農夫之有田,如商賈之有財。木無根則槁,燈無膏則滅,魚無水則死,農無田則铮藤Z無財則貧,人主失人心則亡。此理之必然,不可遣之災也。其為可畏,從古已然。 

  但是,為人君者若不容許自由表示意見,焉能得到人的支持?蘇枺逻M而發摚н@一點,我認為是這篇奏議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上不同意一事之原則,有御史監察制度,便是具體的做法。根據蘇枺滤f,一個好政權之得以保持,大部分在於不同的政見合理的發摚涔τ谩C裰髡误w制,系表現於黨派間政見之歧異。蘇枺氯缟冬F代,必然反對聯合國安理會全體同意原則,在基本上為反民主。他知道,中國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還洠в袃蓚人事事完全同意,而民主制度的另一途徑,唯有暴政制度。我從未發現民主制度的敵人,在家庭,在國內,或是世界政治上而不是暴君的。蘇枺陆又f: 

  孫寶有言:『周公大拢俟筚t,猶不相悅。』著於經典。晉之王導,可謂元臣,每與客言,舉座稱善,而王述不悅,以為人非堯舜,安得每事盡善。導亦斂在謝之。若使言無不同,意無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賢?萬一有小人居其間,則人君何緣知覺? 

  我想,把監察機構存在的理由與其基本原則,說得清楚明白,再無人能比得上蘇枺逻@篇奏議了。一個發摚ё杂晒τ貌粦掷Φ谋O察機構所代表的,就是真正的公眾意見。 

  夫彈劾積威之後,雖庸人亦可奮揚風采。消萎之餘,雖豪傑有所不能振起。臣恐自茲以往,習慣成風,盡為執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紀綱一廢,何事不生……是以知為國者,平居必有忘埽割佒浚瑒t臨難庶幾有詢義守死之臣。若平居尚不能一言,則臨難何以責其死節? 

  他把當時的輿論狀況與古代相比,說: 

  臣自幼小所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