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竹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痴迷的目光从篮子上艰难扯开,清醒过来的王阿婆有些不好意思,抬手捋了捋花白的头发,解释道:“很久没有摸过这些东西了,有点忍不住……”

雨竹微笑着点头表示理解,眼如琉璃浸水,一片盈盈,王阿婆家的困难她是知道的。

“我的绣技还是我的姐姐教我的。”王阿婆昏花的老眼里浮现出怀念的迷蒙之色,转过头认真的看着雨竹的眼睛道:“我也不知道还有几天活头,汴绣讲究的是嫡系相传,在绣坊里的那些都是皮毛,现在你就是王家的第十九代继承人了,希望你好好研习。”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可以的话就替我传下去吧……”

也不等雨竹回应,她就迫不及待的摸向了针线篮子……

王阿婆的手法开始还有些生疏,熟悉了一会儿后便开始飞针走线了,一边绣还一边游刃有余的讲着这是双面绣,这是洒线绣,什么反枪绣、辫子股绣、盘金绣、盘银绣、小乱针绣、大乱针绣、羊毛绣、针绣、垫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从王阿婆嘴里说出来像简单至极的样子,可足足有十几种啊,还只是基础针法,雨竹一面拼死拼活的努力记着学着,心里止不住的庆幸,还好前一段时间随着田妈妈好练习了一段时间,好几种基础针法还是相同或相似的,总算是有点基础,不然可是跟不上王阿婆的动作。

有了事情做,这日子总算不再无聊了,唯一的不足就是入冬以来王阿婆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每日坐在炉火烧的旺旺的暖屋了,身上裹着厚厚的衣物,她干枯瘦弱的身子还是冰凉冰凉的,请了大夫回来看,也只是摇头叹气,只说是寿数到了勉强开了些养生的温补药就告辞走了,连诊费都没要——现在林大人可是赢得了青州所有百姓的敬重,大夫也是其中之一,哪里会要诊费。

王阿婆仿佛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熬不了多久了,她不但不听崔氏和雨竹的劝卧床休息,反而执拗的要继续教导,仿佛怕自己来不及教完就走了。

雨竹坐在王阿婆的窗前,看着床上那昏睡着在被子下几乎没有起伏的身子,轻轻上前帮她掖了掖被角,蹑手蹑脚的退了出去。

雨竹现在的心里很不好受,这么多天的教与学下来,虽未真是拜师但她心里早已把她当做师傅,王阿婆性子软和甚至内向,但她在传授技艺额过程中可算得上是严厉,绣错一点边、姿势不对都要重新开始的,那些繁复杂乱的针法她都会细细解释并演示给自己看,正因为有这样的师傅,雨竹这个并没有什么刺绣天赋的人才能够学的这么快。

她不知道王阿婆是不是为了宁秋才这般尽心尽力的教自己,但很承他的情,雨竹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如果还能遇见宁秋,她一定会尽力照拂的。

阴霾了几天的天气终于出了太阳,并不很大,暖暖融融的温柔照着,冰冷清爽的空气吸下去仿佛洗涤了五脏六腑里的浊气,人顿时精神了很多。

雨竹决定化悲愤为食欲,咳,主要是为王阿婆补补身子,趁着天好便决定亲自下厨。

鱼是这些天厨房必囤的食材,冬天河面上结着薄薄的一层冰,肥肥的鱼儿吃的饱饱的都在水底沉眠,这时的鱼最是好吃,肥嫩鲜美,营养丰富,用来熬汤最好不过了。

雨竹仔细从养鱼的水缸里挑出一条不大不小的,交给下人拾掇好了,便挽起袖子开始了,她想做的是冬笋香菇鲫鱼豆腐汤,把鱼身用热油煎了,然后把姜片和黄酒下锅,混着热水泡干净,切好的笋丝香菇,用文火炖,一直到汤汁呈奶白色,然后放入豆腐。放到红泥小炉子上慢慢煨着,直到豆腐穿孔。出锅后再放香葱,黄的黄,白的白,绿的绿,色香味具全,令人口水直流。

王阿婆清醒后,很不自在的被雨竹喂了半碗汤,喝完后眼神中却透着愉悦的暖意,居然和自己的小徒弟开起了玩笑:“拿汤贿赂我,也别想偷懒,新教你的水纹蒙针练熟了没?”

“嘻嘻,熟了熟了,放心吧,您再睡一会儿吧,睡醒了再验收好不?”雨竹很谄媚的笑着,心中却在琢磨着得赶紧去练练,那个水纹蒙针兼真是要折腾死她了,怎么可以有那么复杂的针法。

京城里,皇帝陛下已经收到了青州传来的折子,当他看到林远之居然完美的将时疫引发的民乱这件大祸消弭于无形,甚至还为朝廷在青州百姓心中树立了非常良好的形象,——以前的青州因为远离都城所以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和臣服感不大强,顿时龙颜大悦,哪里还管当初是想把林远之作为四皇子党和五皇子党博弈的牺牲品,张口就想大加封赏,想起林远之还在青州而且任期将满这才作罢,心中却打定主意等他回京后定好好奖赏。

第30章年礼和除夕

临近年关,城里各家各户都在忙着腌制白菜,贮存萝卜,采买各种过冬食品和用品,还要准备红纸做窗花和福字,女孩子和小媳妇们都废寝忘食的赶制送人用的荷包。加上青州刚从一场大难中逃出,城中洋溢着一股劫后余生的气氛,眼前的热闹倒显得比往日珍贵起来。

百姓多是淳朴善良的,当灾难过去简单的生活得以继续过下去的时候,他们便不再会记恨朝廷当初的封城之举是怀着怎样冷血残酷的打算,依旧卑微却又高兴的活着,无论生活的艰难将会怎样折磨他们的身体和精神。

“百姓”就是这样一群面目模糊、坚强生活的一群人,只要能活着,便不会介意被剥削、被压迫,只要能活着,即使劳累一生依然在为吃饱穿暖而挣扎他们也甘愿。

雨竹看着崔氏整理青州百姓送来的“心意”,大部分是地里种出来的,小白菜、娃娃菜、莴苣,还有些腊肉、腌鱼、熏鸡什么的,也有人送些布料。崔氏也没什么好整理收拾的,因为这些东西送过来的时候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菜上没有一点泥土,肉也是弄得齐齐整整的,直接就能往厨房送了。

连声吩咐搬东西的人仔细些,崔氏脸上挂着喜气的笑容,脸庞都微微泛红,自家老爷官能做到这样被百姓爱戴的程度,她这个内宅妇人也觉得骄傲。

嫁了人的女人后半辈子就指着丈夫和儿子了,丈夫是不是争气能干就直接决定了你过什么样的日子,崔氏在京中的交际圈子也不小,自是知道有不少嫁了高门,但夫婿不得力,整天只知道在后宅厮混,不能赚银子不会当官,属于那种离了家族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二世祖。偏偏还无视规矩,什么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后院里乌烟瘴气,嫡不嫡庶不庶的惹人笑话。那日子过得才叫没有奔头,门第再高又怎样,不过是混日子罢了。

崔氏很想的开,暗自盘算以后女儿最好不要高嫁,不然出什么事家族都没法子给她撑腰,想到自小宝贝长大的小闺女要受那种苦楚,崔氏就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就把那个不识好歹还不知道在哪儿的女婿揪过来揍一顿,想当年自己出嫁前父亲平远侯崔海就这么“教诲”过自己:“丫头甭怕,要是将来那小子敢欺负你,回来找爹爹给你做主,敢欺负老子的闺女,看老子我不打断他的狗腿!”

十二月二十四日,按习俗是要送灶王爷上天了,厨房买了灶马,在灶前焚化,又准备了胶牙饧、糯花米糖、豆粉团和小糖饼,供奉灶王爷。林远之也当了回大家长,招集一家罗拜灶王爷前,并言道:“辛甘臭辣,灶君莫言。”

崔氏则领着下人换桃符、门神、春贴、钟馗、福禄、虎头、和合诸图,贴在房壁。直到看着这崔氏眼中窄小老旧的宅子焕然一新,有了过年气象,才满意的停下了。

唯一要林致远出面费神的便是送回京城的年礼了,崔氏也领着下人过来,先把器皿装好了盒,用上好的棉花把盒子里的空隙细细的塞住,再用大红的绸缎包袱包好盒子。然后又叫善于打结的翠微用粗粗的红丝线缚住银锞子,打出福字结来,一盒装十二个,装了三盒小元宝、两盒青州特产的瓜果蔬菜,再装了六大盒银元宝。所有盒子全部装好,连同先前准备好包好的精细布料,再加上二十只熏鸡和两大坛酒,满满装了三大车。崔氏因上次的事深恨老宅,却又不得不细心准备上好的礼物送回去,心里无比憋屈,哪里还容许那些年礼摆在自家惹自己生气,一装好车就让李贯和刘妈妈两人,带着林远之早就写好的的几封平安信,赶着往京里去了。

到了除夕当日,崔氏一大早起来,带着雨竹包饺子。林远之无所事事,又不愿一个人留在书房里,便不管崔氏的娇嗔跑到厨房里来,看着妻女不大熟练的擀皮儿、调馅料,居然也津津有味的过了一个上午。崔氏暗暗纳罕,君子远庖厨,老爷以前倒是满嘴酸文的,今儿怎么转性了,跑厨房里不算,还瞅空递个碗什么的,伸头看了看外头,太阳居然还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天刚一擦黑,整个宅子都点起灯来,前院的杆子挂着红灯笼,是不许熄灭的,崔氏特地交待了人时刻留心续蜡烛。远处隐隐约约的传来钟鼓的喧闹声,给院子凭添了几分热闹。

前院早就摆好了供桌,只等到了时辰,就要拜祭祖宗。

一家三个人成三足鼎立之势围着桌子坐下,吃些过节的点心。

吃过饭食,林远之笑眯眯的带着妻子女儿在坑上坐着说笑。不一会儿,习惯了早睡的雨竹就觉得有些撑不住,林远之的发现女儿头一点一点地打着磕睡,笑了:“这丫头这就困了,快带他到院子里走走,今儿可不兴睡这么早。”崔氏到底心疼女儿,劝道:“晚上还要守夜,还是让竹丫儿先去睡一觉吧,小孩子家家的正是嗜睡的时候。”林远之瞧着女儿那惹人怜爱的困倦憨样,只觉得可爱的紧,心里软软的,哪里还有不同意的,便让翠微扶了蔫蔫的雨竹回房了,崔氏又跟上去看了看,见翠微已经给她盖上一床小被,粉粉如菡萏一样的小脸窝在被褥里睡得正香甜又给她腋了腋被角,这才放心的走了。

雨竹迷迷糊糊地,也不知睡了多久,忽然听见外头“轰”、“啪”的声音大起,接着便是“噼呖啪啦”的鞭炮声,顿时被活活吓醒,翻身爬了起来。

原来是已经到子时了,府衙里点燃了报时烟花,全城得了信,都燃起了烟花爆竹。崔氏见雨竹已经醒了,忙上前帮她整整衣服头发,完了笑着摸了摸她刚睡醒还红彤彤的脸颊,触手温暖这才满意的带了她到前院拜祖宗。先是林远之拜,接着崔氏带了雨竹跟着拜。等规矩都结束了,崔氏才带着雨竹去厨房下饺子。

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崔氏絮絮叨叨的说着可怜延哥儿和季哥儿不在啊,不知道有没有吃好,林远之低头微笑着吃饺子,和乐融融的气氛让雨竹也心中欢喜。

要是能永远这样该有多好!

第31章琐事

一大早的雨竹才刚刚把鸡蛋清擦去,正在用暖玉按摩着帮助吸收,翠微就捧着一碗鱼冻送到雨竹面前,笑道:“小姐,这是厨房刚刚送来的鱼冻,夫人说一定要赶紧吃了,可不能化了。”

这个鱼冻雨竹可是听说过,在现代就是极好的滋养品。所谓鱼冻可不是现代鱼汤所凝,它是鱼鳞、鱼头熬制,鱼鳞和鱼头多胶质,即使没有鱼肉熬出的鱼冻也是细腻光滑,绵柔又有弹力。崔氏说鱼冻润肤,以后天天都会命人做了送来,让雨竹不要怕腥,每天都要吃。

雨竹看那磁碟中,琥珀色的鱼冻晶莹剔透,颤颤巍巍,状若玉盘琼脂,在窗户射进的光下泛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