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主_嘉靖皇帝传 作者:王海江-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皇帝听后“哦”了一声,心里很不舒服,但转念一想严嵩和夏言近来总是别别扭扭的,平素也听见些风声说他们两个越来越貌合神离。眼下见严嵩背地里说夏言的是非,不免有些将信将疑。遂又说道:“夏言还不至于此吧!”

  严嵩见皇帝有所不信,又怕自己言多露出破绽,便故意说:“夏首辅一向对皇上忠心耿耿,臣也不敢乱说他的坏话。他只是说过自己不信皇上搞的那一套,永不参与崇道求神。”

  听罢严嵩的这一重炮,嘉靖皇帝气得透不过气来,心里开始嫉恨夏言。连续几天,嘉靖皇帝心中的怒气无法排解,精神有所不支,加之晚上在曹端妃那儿销蚀精力,快乐的阳具慢慢成了软囊,进而阳痿。他恼羞成怒,认为这都是吃那段朝用炼的丹丸所致。

  段朝用自被嘉靖皇帝召进皇宫,甩开膀子要在皇帝面前大显身手。他为了取得皇帝的信赖,主动向朝廷奉献银子一万两帮助修建刚开工不久的雷坛。这时嘉靖皇帝刚刚修建了万寿山七陵和湖广钟祥的显陵等几十项重大工程,耗费了大量的金银钱财,使国家的财政几乎陷入枯竭。段朝用的区区万两银子对这些浩大的工程来说虽不足挂齿,但它的意义却非同小可,一是为嘉靖皇帝解了燃眉之急,二是帮助皇帝找到了缓解财政危机的路子。嘉靖皇帝对于段朝用的耿耿忠心立即给予回报:授他为“紫府宣忠高士”称号,领文官正五品俸禄,另外还将红胪场的旧所赐给他作为宅地。后又接他进入宫中,令他专门炼丹,“点物成银”。

  段朝用突然由一个流浪街头的术士变为宫中皇帝的红人,好不得意。到了宫中,他与陶仲文臭味相投,故意让陶仲文测算卜卦,选择点化的方位和宫殿,制造一种神秘气氛。陶仲文因为预测卫辉大火有功,嘉靖皇帝以为他比邵元节更胜一筹,对他言听计从。段朝用便对陶仲文说建炼丹炉需要银子一万两,陶仲文找到皇帝一说,凭旨到国库领取。以同样的方式,段朝用以炼出“仙银”为名,先后从嘉靖皇帝手中掏走四万多两银子。而嘉靖皇帝在收到段朝用点化的“仙银”时,总是对它们崇敬有加,视若宝贝,根本不想想那些银两是从哪里来的,只是迷恋于段朝用炼的“仙银”和丹药。

  时间一长,嘉靖皇帝感到段朝用献给的丹药并无特别之处,在曹端妃那儿,他搂着妩媚婀娜的美人,心急如焚,血涌脑门,那腿根的小东西却无动于衷。皇帝只好丢下曹美人躲在旁边偷偷服用丹药,可连服几次,也不能使他尽到性儿,急得皇帝直挠鼻子。当天晚上,皇帝便传旨,将段朝用逮捕入狱。段朝用有个徒弟名王子岩,对段朝用受宠于皇帝早有不满,段朝用事发之后,王子岩主动向嘉靖皇帝揭发了他的骗术。发现自己受了骗的嘉靖皇帝,一怒之下,将王子岩也打下了大狱。 



 邪说惑帝 日蚀罢相 



  严嵩与陶仲文互相勾结,将夏言首辅陷害出了内阁,但嘉靖皇帝并没有任严嵩作首辅,而是提升翟銮接替夏言,这对严嵩多多少少是个打击。

  嘉靖皇帝识破段朝用的骗局,将他下狱,按说也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杀头的,但皇帝出于面子上的考虑,生怕众臣讥笑他的愚昧,大言不惭地自圆其说:“黄白之术,古昔有之。只是段朝用这人的道行太差,所以无法修炼成功。”在对待段朝用上,皇帝表现出惊人的宽容,只将“紫府宣忠高士”降为“紫府宣忠仙人”,官职降为御林卫千户。然而想到段朝用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嘉靖皇帝又忍不住把怒气牵至武定侯郭勋的身上。

  对于郭勋,嘉靖皇帝是既可怜又可恨。他知道郭勋是礼仪派大臣,应该保护,但他接连上奏的几件事都在朝廷中造成不良影响。先是他建议恢复镇守太监,皇帝依了他,但结果却造成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不得不再次撤回太监。而他这次推荐的术士段朝用,更是一点用也没有,他的丹粉不但摧残了皇帝的身体,他的道行更使皇帝在臣僚面前丢尽了脸面。想到此,皇帝怒不可言,谕令锦衣校官将已升为翊国公的郭勋抓捕入狱。

  围绕郭勋被抓之事,朝中大臣之间又产生了分歧。夏言虽然过去与郭勋有芥蒂,但出于公道他还是极力为郭勋辩护。因严嵩状告他对皇帝赏赐的“沉水香冠”不珍惜,皇帝对他本已不满,如今他为郭勋辩护,更让皇帝恼怒不已,他的首辅地位已岌岌可危。这时的严嵩,便成为嘉靖皇帝唯一信赖的人,而他在初任礼部尚书时向皇帝推荐的咸宁侯仇鸾两征安南,大胜而归,最终使安南臣服于朝廷,也让皇帝十分满意。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月,皇帝诏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授莫登庸为都统使。南方从此安定下来。对于嘉靖皇帝来说,真正的心腹之患在北方,鞑靼各部落屡犯边境,使皇帝一听就心生烦躁,祈望道教天神能助他一臂之力。

  这年七月,居住在西北部的俺答汗趁着草肥马壮之机,率领彪悍的骑兵团大举南犯。在大明皇宫财政空虚的情况下,边防军的给养捉襟见肘,边军在俺答骑兵的进逼下步步退让,俺答很快越过石岭关,直取西北重镇太原。鞑靼吉襄部则由平虏卫入掠平定、寿阳等处。太原、平定、寿阳皆在京城西南,很容易对北京形成包围之势。那小小的吉襄部族为何能如此顺利地占据明廷的大片领土呢?

  原来,身为边陲重镇大同左卫指挥使的王铎,多年与鞑靼另一部族首领吉襄勾结,将明廷大量的军事机密泄露出去,同时还暗中派自己的儿子王山携礼带金贿赂吉襄。吉襄为了报答王氏父子,将本族最漂亮的美女送到大同,赐予王山为妻,这样,王家父子实际上已成为吉襄在明廷的间谍。这次吉襄能够长驱直入地深入到中原内地,就是王山提供的情报。大同官兵为此事而纳闷,经过密切侦察,终于怀疑到王家父子。这天,王山悄悄潜入沙锅村刺探军情时,被村人陈九龄盯梢,并告之当地驻军。驻军出动五百精兵将准备抢劫村庄的吉襄犯贼围捕。喜讯报奏朝廷,皇帝异常兴奋,并认为这是自己长期祭祀天神的结果,是神仙帮助明军擒住了众贼。

  俺答和吉襄部抢掠一段时间后,得知内应被捉,失去情报来源,连吃败仗,最后不得不派使者到大同,想通过驻军首领向朝廷求贡通市。嘉靖皇帝并不考虑求贡通市的利弊得失,恼怒地武断拒绝,从此西部冲突更是连绵不断。

  在这危难时刻,严嵩又一次向皇帝提议将仇鸾调往甘肃。嘉靖皇帝对仇鸾已经有了深刻印象,一纸诏书应允了严嵩的提议。严嵩就是这样在朝中开始结党营私,趁机把与自己趣味相投的赵文华、鄢懋卿、罗龙文等人网罗在门下。眼下看来,阻碍他晋升的唯一绊脚石就是夏言了,他的下一目标,便是把提携他的恩人——夏言一脚踢开,自己登上首辅的宝座。

  嘉靖皇帝虽然不喜欢夏言,但朝中的许多事情还是离不开他。一天晚上,皇帝派德兴去喊夏言。那德兴平常就怕夏言,知道夏言看见太监一概不给好脸色。而严嵩恰恰相反,他对各宫中的太监十分友好,老远看见就笑眯眯地打招呼,对宫中有权势的太监,更是注意重点打点。德兴出去转了一圈,不知道他到没到夏府,回到皇帝身边禀报说:“回皇上,夏言夏首辅已经安睡,奴才喊了半天没有人应答。”

  嘉靖皇帝“嗯”了一声道:“天还这么早就睡了?德兴啊,你究竟找没找到他呀?”

  德兴信誓旦旦地说:“天老爷在上,奴才在夏府门前喊了半天就是无人开门,倒是奴才在经过严尚书的门口时,看见他还在灯下看书哩。皇上,严尚书真是勤于国政呀,这么半夜三更的,他还在看您批的折子。他后脚就到。”

  嘉靖皇帝一听,喜出望外。他是寂寞了,想在夜里找一位内阁大臣聊聊天。虽然没有找到夏言,但他却发现了严嵩的勤政,这正是内阁大臣所应该具备的品格呀!

  第二天上午,天上出现稀疏的黄云,并渐渐变浓变黑,不一会儿,光芒四射的太阳慢慢被一块黑云遮住,霎时,天昏地暗,犹如夜晚。皇宫内外立刻响起了锣鼓声和敲打铜盆的声音,人们高呼着“天狗吞日啦,天狗吞日啦……”人们试图用喊声,用锣鼓声击退天狗,保护完整而光辉的太阳。

  皇帝在宫里已经感觉到天气的黯淡,听到人们的叫喊,立刻跑出乾清宫,登上高台一看,果真是天狗吞日。这还了得,他旋即回到宫内喊道:“崔文,快拿香纸,天上出事了!快烧,快烧,把天狗烧退,救出太阳!”

  当天晚上,严嵩带着银两夜访陶仲文。陶仲文因邵元节的关系,早与严嵩相识,再加上又一同随皇帝南巡,相处了几个月,关系很不一般。严嵩一来就对陶仲文道:“真人,你说今天上午的天狗吞日是何星象啊?”

  陶仲文哪会不知道严嵩的心事,却故意反问道:“严尚书也是懂星象卜卦的人呀,你认为是何意呢?”

  严嵩对此并不避讳,说道:“好,我这个半瓶子水的人就先说,不到的地方还望真人指教喔。这太阳不就是我们的天神吗?今日天神被狗所咬,不是吉象啊!哎呀,真人,朝廷是不是有欺主现象啊?”

  严嵩平时喜欢穿黑色道袍,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这个秘密人人知道。陶仲文略一思索说:“尚书说的极是。你看看那红红的太阳,一会儿发昏,一会儿被那一块黑云遮住。依贫道看在朝中是有人犯了君主,而且还是个黑衣大臣。”

  “哎,哎,真人,你可千万别这么说,这种玩笑开不得,开不得呀。”严嵩急忙截住陶仲文的话,拿出早已备好的银两放到真人的手里说,“真人,话不能说得太明显,你只要暗示一下朝中有人欺主侵君,皇帝就会明白的。”

  翌日,陶仲文果然被皇帝传去。即使陶仲文不说,嘉靖皇帝自己也有预感,这么多年修炼的神道告诉他,天上出现如此星象,很自然地彰显出朝廷有逆臣侵犯天子。皇帝在此问题上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谕令夏言致仕。

  夏言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根本没有申辩的机会,只得黯然神伤地离开朝廷,回到乡下。

  陶仲文为了迎合皇帝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愿望,在进行频繁的祈祀活动的同时,建议皇帝建筑大型雷殿,为了给皇帝示范雷坛的好处,他首先请求皇帝批准在他的家乡建筑一座雷坛,以供“祝圣寿”之用。

  嘉靖皇帝当然高兴,他对陶仲文的任何计划都不会有丝毫怀疑。皇帝清楚地记得,在南巡回来的第二年,一场大病几乎夺去自己的性命。宫中太医用尽办法,珍贵汤药服用无数,仍然无济于事。宫中已在悄悄为他准备后事。万般无奈之下,陶仲文受命穿上法衣,在乾清宫的醮坛前做起道场。他诵经祈祷,挥剑劈邪,连续在坛前做了三天三夜的法事,皇帝竟然慢慢苏醒过来,又能喝水吃粥了。皇帝恢复健康后,对陶仲文感激不尽,把他当神仙对待,下诏说:“朕患恶疾,仰仗天仙地神,宗祧社稷,才得以康复。更为重要的是秉一真人竭忠尽诚,为朕祈祀。特加其少保、礼部尚书,妻封为一品夫人。”如今陶仲文奏言修筑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