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浅-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可能的无限欲望与人的注定的死亡交汇在一起所构成的画面,与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所描述的宇宙图像无限而有涯可谓相映成趣。无限有涯是一个理论转身,欲望死亡是一个生命转身。它们令人联想到巴别塔的修造变乱这一关于〃转身〃的寓言。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深浅>正文回目录
解读巴别塔(五)
作者: 西 川

  六 

  或许不需要实地挖掘,人们反倒容易贴近巴别塔的〃理念〃。热衷于破解宇宙之谜的豪尔赫·博尔赫斯通过其小说《巴别图书馆),向世界表明,他对巴别塔的了解似乎比许多人,包括科尔德维,要深入得多。他沉思巴别塔的方式,既不同于但丁、康帕内拉,也不同于布吕盖尔。他是人类历史上少数〃进入〃了巴别塔的人之一。这听上去有点儿奇怪:实物的巴别塔巳被放弃了数千年,博尔赫斯如何进入?但博尔赫斯就是靠〃进入〃这一行为复活厂巴别塔。 

  博尔赫斯没有说明他笔下的巴别图书馆是否巴别塔的一部分,还是另一座建造在巴别(或示拿,或巴比伦)的建筑,但是很显然,他所描述的图书馆是一座塔式建筑: 

  它由一系列数量不明的, 或许是无限的六边形陈列室组成,中间有巨大的通风井,环以低矮的栏杆。博力:赫斯还简略而梢确地提到每个六边形陈列室的布局,他说,每个六边形陈列室的四个面各陈列着五个书架……每个书架上有三十二册书, 每册书有四百一十页,每页四十行,每行八十个字母。这些书的内容包括未来的详尽的历史、大天使的自传、诺斯替教派首领巴西里德斯的福音书,以及对这一福音书的注释,以及对这一福音书的注释的注释。此外还有每一本书的所有语种的译本。在这里,博尔赫斯向我们暗示了他对于事物的转身行为(即变乱)的了解。他引人注目地提到图书馆所藏书籍中包括有关所有书籍的可信的目录,以及成千上万的虚假目录和对这些目录的谬误的证明。目录本来服务于图书的收藏,但是在巴别图书馆,它们的性质转变了,它们也成了收藏的对象。 

  我们看到,巴别图书馆内的一切均井井有条,但这种秩序由于其无限性而丧失了意义,而成为一种浪费。从虚无的消失点回望这种秩序,我们无法不得出结论:有序等于无序,亦即,图书馆的有序与无序完全是挛体共生现象。在这里,与其说博尔赫斯是在描述一座图书馆,不如说他是在做一道数学题。当然这不是一道普通的数学题,而是哥德尔的数学题。这遭数学题指向无限:由于其无限可能性而不能保证其始终一致性。哥陷尔的数学拒绝情感,这是瞎尔赫斯与哥德尔的区别所在。博尔赫斯触及了无限,对此他无限怅惘并心生虚无,尽管在一般情况下他总是竭力避免流露这种情感。在他为这篇小说所做的一个脚注中。博尔赫斯让伪托的叙述者,即图书管理员,即〃我〃,说道:自杀和肺病毁灭了图书馆中的其他管理员。许多个夜晚,当我斗胆穿过走廊去擦洗楼梯时,我没有碰到过任何其他管理员。这是一幅伤感的图景:既然图书馆里再无一人,那么何必还要去擦洗楼梯?或许擦洗的意义仅在于擦洗,换句话说,擦洗本身毫无意义。 

  按照柏拉图的哲学模式,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依然是巴别塔理念的影子,但这个影子当然比科尔德维的影子更贴近巴别塔理念本身。盲人博尔赫斯通过将宇宙缩小(而不是放大),使宇宙、历史和我们的生活清晰起来。 

  七 

  我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不是由于我碰巧读到几段有关巴别塔的文字,然后觉得有必要将它们联缀成篇。其实我对巴别塔一直不甚了了,直到不久前的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一座巨大的建筑我想就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也无法与之相比但这座建筑究竟有多大我却说不清楚,因为我梦见我置身其中而不是其外。这座巨大的建筑内有四通八达的街道,街道上车辆奔驰,人流涌动。街道两边是理发店、电影院、百货商店、邮局、饭馆、旅行社,甚至还有一个功能不明的门脸,里面正在举行人体标本展览。街道边有时也能看到像地铁车站那样的小型建筑,但那却不是地铁车站而是通向另一层的电梯小转站,原来这座巨大的建筑上下分许多层,但上一层和下一层的区别不大,所以建筑物中的人们几乎说不清自己身在哪一层。……我步行在某一层的一条街道上。但这条街道的前方不是无尽的街道而是…片天空。起初我庆幸自己的好运,能够走近天空这在这座建筑中是不常有的事我还看见了几只一闪而过的飞鸟这更是不容易看到的景象,大楼里没有飞鸟我朝天空走去,有点儿激动。这时一队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建筑工人从找身后超过我,赶赴那片天空。我忽然醒悟那暴照天空的地方一定是这座巨大建筑坍塌的部分,而那些建筑工人是去那里紧急抢险的。我想我不该再往前走了,我不想从那里掉进天空当飞鸟我本羡慕鸟能飞翔,但我最好是首先变成一只鸟。于是我转身朝有人群的地方走。我看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某一个角上矗立着一面红色的广告牌。广告牌上没有广告,而是用几种语言写着一句口号。走近广告牌,我看见广告牌上最下面一行字是用中文写成〃世界的倒塌不是轰隆一声而是唏嘘一片。〃这太悲观了,我想我应该找到艾略特,以便和他讨论一下在〃轰隆一声〃和〃唏嘘一片〃之间是否还有什么别的声响他应该就住在附近。我转过一个衔角,迎面开来一辆敞篷吉普。吉普后座上坐着几名大呼小叫的男女。他们把我从街边拎上吉普,说要带我去干一件大事。我问他们出了什么事。他们说这城里的〃有线电爱好者〃和〃无线电爱好者〃已经各自武装起来,准备开仗。他们现在就是去打仗的。我问他们属于哪一派。他们说他们属于〃有线电爱好者〃一派。我问他们为什么把我拉入〃有线电爱好者〃。他们说你天生就是个〃有线电爱好者。〃吉普车开进工人体育场我认出来了,就是工人体育场。体育场里人山人海,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来打仗的。好像大多数人只是观众。我破带进巨大的足球场。足球场正中有一口半个排球场那么大的四方井,从井口可以望见下面一层城市的街道和汽车。所谓有线电爱好者和无线电爱好者之间的战斗,并非互相砍杀,而是要把对方推下那口四方井,仿佛这打斗的地方是天堂,而下面是地狱。在我被推下四方井的一刹那,我醒在我的床上。我睁开眼,大汗淋漓,窗外天空微明,四周一片寂静。我自问我刚才去了哪里,一个念头令我心慌:我是进入了巴别塔,对,是巴别塔,而巴别塔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何必拘泥于〃塔〃这个字来理解〃巴别塔〃?〃塔〃这个字就不能指一个球体比如地球吗?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巴别塔之中,不在变乱之中。我们修造巴别塔,不是从外部而是从内部修造,就像蚂蚁和蚯蚓,而我们自身就是变乱。 

  1999.3.28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深浅>正文回目录
解放未来(一)
作者: 西 川

  通过解放过去而解放未来* 

  1.那是我们父辈和祖辈的身影,他们游荡在我们意识中的小径上。有时一阵大风刮过,他们荡然无存;有时万籁俱寂,他们重新出现。记忆:时间过去的血肉和形式。在记忆的家谱中,已然写就了现在与未来。时间过去与时间未来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们;人们可能会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未来:或善的实现,或高科技伦理学,或大同世界,或共产主义,或毁灭,或天堂。大乘佛教《无量寿经》有言,在极乐的天堂里,连人们的长相都会完全相同。然而,在此世界,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却不是由于他们的未来,而是由于他们的过去;同样,一种文明区别于另另一种文明,从而发生对立、冲突、交流、融合,都可以从现实利益的需要追溯到遥远模糊的过去。 

  一、记忆怎样通过抵抗暴力而获得神话的合法性,继而也转变为暴力 

  2.在现在与过去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死亡〃吗?但〃死亡〃一词太黑暗,太沉重,太绝对。我更倾向于称之为〃死别〃。〃死别〃并不立即指向死亡,它意指无法重聚的别离。在情感上,它激起伤感。死别终止了我们和过去之间的利益冲突,死别赋予过去以审美意义和道德意义,死别在使过去走样的同时把过去变成知识和坐标。这知识和坐标给我们抚慰。在中国,追溯过去乃是获取智慧的主要途径。孔子回望过去,看到秩序的星辰以及星辰照耀下的仁 

  *本文系为德国柏林《写作国际》杂志与魏玛1999欧洲文化城组委会全球征文活动而作。征文题目为〃从过去解放未来?/从未来解放过去?〃。在有123个国家约2500份论文用七种语言(中、英、俄、法、德、西、阿拉伯)参加的这次全球论文竞赛中,本文名列第七。 

  爱和礼仪。他不是一个心满意足的人。他向过去追索生命的超越性和道德的超越性。他不似后来的秦始皇,由于在人间暂时取胜而自命拥有对于世界的命名权。为了刚刚建立的帝国的未来,为了免受记忆的颠覆,巩固其合法性,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下令焚毁记忆之诗与记忆之书,次年复将460余名保存记忆的文人坑杀在他的宫墙之外。这两件事被后人合称为〃焚书坑儒〃。以孔子和秦始皇作为对待记忆的两极,我们看到,孔子面向过去而成为〃万世师表〃,秦始皇面向未来却恶贯满盈!本来秦始皇面向未来不错。但其结果的糟糕令我们不得不视之为文化寓言并有所思考。 

  3.秦始皇以其政治暴力破坏记忆,但他的破坏还不足以与那淹没世界的大洪水,或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相提并论。这个自相矛盾的人甚至没能破坏掉他自己的记忆。在他四处封山刻石以铭秦德的活动中,一方面显示出他贪婪记忆之〃德〃,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急于进入历史记忆。可是与此同时,他又竭力推迟自己进入记忆的时间。他向海上派出术士寻找仙药以求长生。术士们攫走了他的黄金和童男童女,却再也没有回到他的宫廷。而他本人以及他的帝国,最终被记忆所击倒。记忆属于每个人。若非遇逆向力量,记忆便会渐渐褪色。这符合力学的基本原理:水流遇障碍而汹涌,风筝遇逆风而攀高。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案表明了这一点:记忆经政令的暴力破坏而成为非法,可这非法的记忆却由此被人们提升到神话的高度,从而获得神话的合法性。公元前201年汉王朝建立。其开国皇帝与一个流氓相差无几。他不得不借助对于记忆中的政治体制的部分恢复而获得其现实的合法性。汉王朝取代秦王朝,既是一政治事件,也是一文化事件:中国文化中的道德方向、思想方向、知识方向从此被确立:逐字注释残破的古籍经典,搜幽掘秘,体悟微言大义,恢复对经典的记忆,从此成为中国文人的首要工作。文人们以记忆这优雅的武器抵抗政治暴力,不时梦回往昔。尽管历史顺时针演进,可是回到往昔的努力在中国文化史上从未间断过。从道义和道法自然的角度,中国人视历史为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