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身觅音开慧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讨械哪岩住⒅鞔伟菰谄渲小!八肌保腔凼恫蹋弧跋搿保侵鞘恫獭
      这两者之间,“冥思”可以说是比较超前的最优秀思维方法;然而,我们现代人常常只有“苦想”,没有“冥思”。所以,对人生的际遇、家庭的困难或身体的疾病,自己常常找不到自己的解决办法,而要依赖别人来操控自己的生命。这样,实际上就将自己的精神系统和肉体系统交给了一个不太可信、不太可靠的外环境。真正最可靠的管理,还是在自己身体里面,它既有自我修复的系统,同时也有开发自己聪明才智的系统,需要我们至知而格物,格物而知至,来完成这个认识过程,那么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和事业的顺利。这其中许许多多的现象,仅凭一个浮想是解决不了的。
      人类的念头,也就是左脑的思维,每天冒出来的念头大约是24000个,没有一刻止息。包括我们从早上一睁眼,马上就有一个思想出来,实际上是“想”不是“思”,是一个想法冒出来。但是,这两万多个念头却有86%是错误的,准确率是极其低的。所以,我们仅凭左脑来判断事物,犯错率极高;而只有在冥思当中才能捕捉灵感和直觉,抓住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抓住事物的本因、内因,而不仅仅只是外因。这样,就能够使自己的命运真正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被外界所左右和影响。
      古代的“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甲骨文“恖”,上面是“囟门”的“囟”,下面是“心”。“想”,就是“心”上着“相”,着了后天的相。古“恖”直解:运用道德心灵的先天慧性,与大脑后天智识相结合,通过囟门与天地相连接,进行人天合一的慧识图文思悟,得出最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
      “恖”,要求把天门打开、囟门打开,与天相连,心里面的能量、体内的能量与天相连接,来完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状态。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发现最准确的直觉、最标准而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实质,并且顺应它,遵从它,而达到事物准确在我们的身边进行应验和实践,这就是主动进行天人合一、慧识图文思悟的一种方法,去得知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
      “思”的过程,是无为而为,是一个轻松、愉悦、快乐的过程。
      所谓“冥思”,就是要求我们放松心、身、意,垂帘或者闭目,将私心杂念、欲望、贪心净化干,心和脑与宇宙自然大环境相连。在这种连通的前提下,去致知而格物,物格而知至。获取信息,进行体内与身外的实践,通过慧识的实践把握事物本质。格宇宙大环境之物,与整个宇宙联系在一起,从而将其中的信息反馈到我们的大脑和心灵之中。
      什么是“苦想”呢?“心”着于“相”,为表相外相所困。
      《说文解字》:“想,冀思也。从心,相声。”注释:冀思,不同于思,心着于物相的思。“相”压于“心”,心被“相”所蒙,被眼睛所见到的“相”所困惑。
      “想”是孤立的,没有外界联系的。心中着于“相”,是心被相所制约下的智识思维过程。
      “想”,是通过大脑皮层的思维意识区浅表层次的意识区完成的,没有调动大脑质层和大脑核心层的思识库和藏识库里的先天慧识,也就只能是绞尽脑汁,苦不堪言。
      在智能教育方法当中,学习是一个“苦”差事,所以古代智能教育学习就有一种苦行的方式,自己强迫自己去提升记忆力。例如,用头悬梁的办法,以防止瞌睡而不能进行记忆;还有锥刺股的办法,拿一把锥子,要睡觉了,就刺一刺自己的大腿或者屁股,鲜血淋漓,靠疼痛来增强记忆。这些方法,实际上都是不可靠的,即使勉强记住了,也会遗忘,而需要“学而时习之”来巩固。
      中国的教育和思维方法丢失了什么?
      所以,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了一句有趣的话,智能教育的一些内容,对于他来说,是不屑一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慧性思维的人物,他已经在牢牢应用中国古代文明揭示过的“图文思维”状态。他的思维是图像思维,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图文思维。虽然他还没有进入“童话思维”、没有进入“神话思维”这两步,但是他在图文思维上却达到了非常高的阶段。所以,他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说:“所谓知识,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忘掉以后,剩下的那部分。”
      可能我们觉得难以理解,“剩下的那部分”是什么呢?可以说学校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的经验积累,不能陷在里面而爬不出来,只有站在前人的双肩上才能有所创造。例如,爱因斯坦从德国到美国去的时候,刚下了轮船,有一位科学家追着他问一个公式,他说:我不知道这个公式,人家说:你这么大的科学家怎么不知道这个公式呢?他说:字典上有的内容,我为什么要记到大脑里呢?那不占用了我大脑的空间么?你翻翻字典不就行了么?他非常珍惜自己大脑的空余面积,来调动自己的图像思维,而不是轻易往里面塞东西。我们现在人就是拼命往自己大脑里面塞很多的知识,结果自己掉进了知识的陷阱,没有办法将大脑皮层通往质层的通路留下空间,灵感和直觉就会尘封在大脑质层之中。
      而且,他还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指逻辑推理、试验证伪的智能科学研究),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全都做出来了。”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他是指的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的智能科学研究;“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他并不感到惊奇。他认为“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全都做出来了”,这就是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在古代并没有依赖逻辑推理,也没有依赖实验证伪,却产生了大量科技发明创造。怎么实现的?他列不出来,但是我们自己却应当知道,这就是我们祖先慧识生理功能的全面开发,不去依赖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同样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产生优胜于当时社会的科学创造。
      韩非子在《喻老篇》中也曾经说过:“而慧者不以藏书”。就是说,慧性并不藏在书籍当中,而在心脑之内。慧识,是中国科学发现、发明、创造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慧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其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应当诚信祖先们的认识论、方法论,将它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充分而完整地开发出来。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瞄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这一点,我们要找到答案。他们并不是爱我们现代的文明,因为我们现在的城市森林对他们来说早就拥有了,并且还早已主动放弃城市森林的建设,他们爱的是自然、自然环境。像西方很多的城市,都公园化、森林化。他们也并不喜欢我们工业的发展情况,那个过程他们也早就走过了。他们所看重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什么内容?其实被他们视为瑰宝的正是中国的慧性思维方式和修身内求的方法。
      不说别的,就是七八年前吧,我们国内出去的留学生什么也不懂,但是要赚点钱花,就把中国的广播体操教给外国人,并介绍说:这是中国的气功、内功。外国人纷纷报名,把马克交给他,称他为“气功大师”,在那里忽悠,还真办起气功班来了,挺“厉害”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西方人对中国人古代这些文化特别酷爱。当然,他们对此还缺乏鉴别能力,但是他们思维深处的那种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是十分明显的。他们想求得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对宇宙自然的全息认识理论,特别是中国的整体观、系统论,他们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研究和探讨。
      中美教育互考的结论与比较
      在教育界,我们却没有把握住这个特点。前些年,中国和美国教育部曾经组成了两个考察团,相互进行考察,得出来一个结论。中国在观察美国教育的时候,看到美国的孩子,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他们都非常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着手指头计算,就整天大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的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西方的教育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而轻视数、理、化,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都是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数、理、化却很少有孩子问津。他们的课堂秩序,几乎是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学生之间相互挤眉弄眼,或者谈天说地,或者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就像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晃来晃去,甚至有的人就在教室里面泡咖啡喝,很惬意、很自在。因此,中国教育部的考察者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这是当时的预言。
      当时美国人怎么看中国教育呢?“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把双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的时候才能够稍微动一下,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孩子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非常规矩,像标准的军人一样,这是一种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他们 
      说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你们说是不是?谁想早起?对不对?都想多睡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但是他们认为早上天刚蒙蒙亮,街上所走的全部是上学的孩子,所以觉着中国的孩子真勤奋,那么早就起来,他们却不知道,这是父母打屁股打起来的。而且在七点钟之前,中国的大街上到处见到的都是学生,还加了一个定语“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吃早点”,在他们眼里,这成了中国孩子的“爱好”了,不知道这是为赶时间。“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国外没有,这是中国的独特产品,有一位中国的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标榜为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校里名次排得很高。但是,我在德国就发现一个现象,中国的学生是100分最高,并且100分外还加了题外分,达到120分、150分,德国考试什么分数最高?一分是最高的,是这么来评的,谁能考到一分,那是最优秀的,考大学都根据这个一分的标准录取,这点跟中国是不同的。德国的教育,已经改变了中国仍然是舍不得放弃的那种高分数为优秀的刺激办法;相反,在考试中制定了低分为优、考试一分为优、而五分为差的评分标准。我们想一想,制定这样一个评判标准,这一点是不是颇合老子的教育思想?我觉得大概是他们学老子五千言的人多,他们在教育领域就已经采用了“一分为优”的评分标准。可是,我们搞了一段时间的五分制,后来就搞成了一百分;现在一百分的基础上,还要加上额外的分数。我的天,把孩子们压得都头痛,想想自己考试得几分,都把脑袋想破了。
      根据考察,美国教育部的学者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