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 略讲-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性空寂灭,这就是空观。空观并不是究竟,你落在空的意境上还住在空。“此二”,空与假,“不二”,并非二分。所谓假是代表有,世界上一切的有都是假有,我们现在活着的生命,这个肉体都是你的假有,因为你占据了它,活八十岁就租用八十年,并不是属于你,只是暂时归属于你使用。所谓身外之物,这个肉体上面的衣服更不是我的,是我们假体上面的假东西,等于假中作假,这个世界一切东西都是假,没有一样是真的,因为我们生命所有一切都是假借来的,没有一样属于我之所有,所以说假观就是有观。
  这个世界的有是假有,空是真空。不过严格来说,也非真空,对于假来说,勉强叫真空,其实这个空也是假空,因此你在修证空的境界中,拼命想把空抓住,你抓不住的,因为空也是假,那也是意境修持偶然暂有的一个境界而已!你要抓它是智慧不够。不过,对一般人来说,教育是个诱导法。有时你告诉我达到空了,我说:“好啊!你了不起!证到空了,好好保住,保持住。”实际上,我嘴巴给了个方便。明知道他一定保不住,保不住更可贵,慢慢修持再找回来,慢慢跟他兜圈子,大家逗着玩,假观,都是假的。
  “此二不二,色性难思,中道观也”,空有二者不二,是一体的两面,懂了以后,住空而不被空骗,就是不执著于空;住有也不被有骗,有即是空,空即是有,这叫中道观。天台宗说“中道”;龙树菩萨著的论是《中论》;西藏密宗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也有《中观》方面的论述。其实说一个中,早已不中了,有这一个中观存在都是方便说法。
  三无前后,皆是一心。上来无碍,深妙唯思。始学之流,如何趣入?
  他说有、空、中三止三观修定的法门,是没有前后之分的,如果你认为非先修定,然后修慧;或者先修慧,然后修定,再修中观,那都是空话。“三无前后,皆是一心”,明白了一心,当下就到。“上来无碍”,前面所讲的这些根本就没有障碍、没有次第,但是严格分析、思议它,却是“深妙难思”,不可思议。“始学之流,如何趣入”,刚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人,怎么样能够趣入?几乎是进不来,不要说功夫进不来,理论也进不来。

  眼外青山心底峰
  今当总结,但能知事理无碍,根境一如,念虑不生,自当趣入。
  永明寿禅师对我们作一个结论。他说你们初学者其实也很容易进来,怎么进来?总归一个结论,“但能知事理无碍”,你只要知道事与理没有障碍,是合一的;“根境一如”,六根与外境是一个;“念虑不生”,这些乱七八糟的道理,一股邋遢全丢到太平洋、印度洋,也不管有没有根器,有没有智慧。总而言之,我就是佛,万事不管,不滞于万事,你做到就行了!“我就是佛”这句话,连狂一点的也不敢承认,为什么?“万事不管”,对不起,做不到。你样样都要管,那么你就不是佛。你真能够做到“念虑不生”,那么“自当趣入”,自然入佛知见,《法华经》说的入佛知见。
  是以事中即理,何曾有碍?心外无境,念自不生。
  永明寿禅师真是天纵其才,他的文章才华于此又表露无遗。“事中即理”,我经常说,人世、宇宙间的事,有其事必有其理,而我们不知其道理,是学问不够、智慧不够。有没有鬼?有,的确有人看到,道理在哪里?不懂。反过来说,有其理必有其事,在理论上,只要人能够想得出来的幻想,在宇宙间就可以构成事实。你说没有看见,那是经验不够;你说积人类过去五千年经验没有看到,那六千年就会有了,你慢慢活一千年等吧!所以说“事中即理,何曾有碍”。
  “心外无境,念自不生。”绝对纯粹的唯心论,这个心包括心物一元的心,此心以外没有佛法;此心以外,也没有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都是这一心所造的,“心外无境”。所以永明寿禅师的师父天台德韶国师就有这么的诗偈: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心外无法”’,这是他有名的偈子,也是他的招牌、广告。他在天台山山顶住过,心外无境,人生在这个境界是很舒服,所以他不肯下山,一口吞了诸方。
  如是则入宗镜之一心,成止观之双运,才能究竟定慧庄严,自利利他,圆无尽行。
  才华洋溢的佛法句子,我经常赞叹这些地方是他的“无上咒、无等等咒”,透过文学而表达佛法最高的境界,此所谓掸。他说如果你真做到“事中即理,何曾有碍,心外无境,念自不生”的话(这四句是名言,要记注!),那么《宗镜录》所谓“宗镜”,把各宗各派、三藏十二部的精华,用此“心”镜一照,到达这个境界,无所谓修止、修观、修定、修慧,止观已双运了,你就可以到达究竟处。那么这个时候,“定慧庄严,自利利他”,圆顿之教,圆满功德,是无尽之普贤愿海。这一段又显露了永明寿禅师的才华,文学价值之高!宋代文章到他手里,真是美到极点!

  佛法的文学境界勘破人生的戏谑
  又若心不安人,在三界内,未入止观门,非习学之者。
  注意这句话!不但文字好,也是一条鞭子。你尽管学佛,在理论上吹嘘;功夫上两条腿坐得麻麻地痛,此心不安的人,永远在六道中轮回,根本没有证入止观法门。换句话说,净土也属于止观。一心不乱就是止;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净土现前就是观。然而心若不安,在三界内,你根本没有进入止观法门。那么,你们虽号称学佛,却“非习学者”,够不上是真正学佛的人。这是一条鞭子抽打我们。
  接下来也是绝佳的文学意境:
  情牵万境(“境”另一版本作“种”),意起百思。投五欲旋火之轮,未曾略暇;陷五浊狴牢之处,何省暂离。尘网千重,密密而常笼意地;爱绳万结,条条而尽系情田。耸高阜于慢山,横遮法界;汹长波于贪海,吞尽欲流。若蚁聚蜂攒,攀缘役役;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轮回生灭,苦恼萦缠,皆是不能自安心耳。
  一路的鞭子打下来,我们看了真吃不消!每句话都骂到了底。现在青年同学写文章,每一句话都能藉以发挥成很好的文学作品,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天份。
  这一段古文也是骈体文和韵文,且是音韵对仗,真是高明到了极点。平常念不说,尤其在高山顶上念,味道无穷。当年我在峨嵋山顶闭关,空山绝岩,到了冬天,万山冰雪,那真是!别说没有人,鬼也看不到半个影子,太清净!有时无聊起来,自己拿这一段一念……啊!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很伟大,天大、地大,就是我最伟大,那真是“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天地无人,只有我一个,念这种韵文,那个味道出来了!在古代这种韵文是用念诵的,而且要背,还可以配点音乐,音乐调门很短,是单调的。我今天喉咙不大好,但还是要念给你们听(师诵念:“情牵万境,意起百思。投五欲旋火之轮,未曾略暇;陷五浊狴牢之处,何省暂离。尘冈千重,密密而常笼意地……”)。
  “爱绳万结,条条而尽系情田”,我们尤其在心理上是“爱绳万结”,形容爱情的绳子一万条把你绑住,儿子的爱、父母的爱、兄弟的爱、异性的爱等等。
  “耸高阜于慢山,横遮法界;汹长波于贪海,吞尽欲流”,为什么不能成道、悟道?因为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因为贪念,一切都要。洪波滚滚,心里头的波浪汹涌。“吞尽欲流”不是讲我们吞尽欲流,而是说我们的生命不能悟道,被欲望把我们吞没,使我们沉沦下去。
  “若蚁聚峰攒,攀缘役役”,这是描写我们的人生像蚂蚁一般,一天到晚聚拢钻爬,骑辆摩托车或开个汽车,到处想赚钱;像蜜蜂采花粉一样到处攀缘、找关系,这个人给我介绍一下,那个生意我要去搭,这件事我要去做,你给我介绍,我请你吃饭等等,“人家”是服劳役。
  “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我们可真被他老人家骂惨了!人生都像老鼠一样在偷;像狗看到肉,口水直流,跳上前叼起就溜,形容得非常真切!“结构”就是现代活动脑筋、想办法,怎么把这件事办好!怎么把这些钱赚到?怎么把这个人追到?“营营”就是经营。
  “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生老病死苦、五阴炽盛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苦苦、坏冲、行苦,八苦像火一样烧;我们被烧,还说烤得好温暖。“二死之河恒没”,分段生死、变异生死叫二死之河,我们就在生死里出没。
  “轮回生灭,苦恼萦缠”,因此我们在轮回中生生不已!永远在苦恼中。
  我们这位老师在这一段展露了他的文学才华,每次讲到这一段,就像当年你们看到凌波、乐蒂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自然会摇头晃脑。摇头是何意?读这个句子,心里体会他那个意境,晤!骂得好,说得对!摇头是同意。“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众生多是这样,骗人家、偷人家。因此“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轮回生灭,苦恼萦缠”。尤其在高山顶上,深山夜雨,当你念到“轮回生灭,苦恼萦缠”,两行眼泪叭嗒掉下来,那个时候体会到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假观就来了!

  以天地为灵堂的一篇祭文
  我们当年念书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尤其到了下午六点钟,喉咙最辛苦,说穿了是老师最辛苦,老师坐在上面听念,我们念不好,他的眼睛张开看一下,这样念叫背书,背了以后,不用思想的。像我们现在拿笔写东西写得出来,就是当年那么摇进去的;现在只要一摇就出来了,这是功夫。现代人讲书也没有办法这样背,譬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怎么背嘛?一点意思都没有,韵文就有这个好处。我经常鼓励大家,要研究佛经,中国文学先搞好,你会写这种文笔,然后看佛经,看他翻译得好不好、讲得好不好?我们呢?对不住,像这样的文章就写得出来,这个功夫在二十岁以前早就完成了;现在你们要到大学、博士班研究佛学,慢慢去念吧?博士班还在打圈圈的阶段。
  提醒大家千万注意这一段,我不想讲了!因为每一句文章包含的意义都很多,每个句子都很美,美到什么程度?我们再看它最好的、能使我们感动的句子;
  “尘网千重,密密而常笼意地;爱绳万结,条条而尽系情田”,这种句子所用的字,平仄去入皆有其规律,像音乐指挥,此音节高起,彼音节低下去,韵文这个字高起,那个字低下去,平仄一定要和,否则一念,某个字翘起来就念不下去、就不对。我们当年学这种古文时,老师教得没那么科学,不过一学会就懂了,自己写文章时,头也摇,笔也写了,嘴里还在哼。哼下来这个句子不对,念不下去要换字,在音韵上,也就是调门上的音波起伏要能谐调。这些句子看起来平常,每一个句子都敲过、打过,它的结构有那么严密,而且每句都是相对的。“尘网千重”对“爱绳万结”;“密密而常笼意地”对“条条而尽系情田”。你要注意!单独抽出就是一副对子。天对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