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中国的,”吉洪诺夫说。  
  “而且还是浙江的,所以我特别感到亲切。”主人从书架上限下一尊泥塑弥陀佛,赞叹道:  
  “你看,多么精致的艺术品!这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吧?”  
  茅盾微笑着点了一下头,听老作家接着说:“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我很羡慕叶洛菲也夫,他到过你们伟大的国家。”  
  主人深情的话语使茅盾感动。他说:“我希望不久的将来,吉洪诺夫先生能够到中国游历。”又指着青田石笔架和泥塑弥陀佛说:“并且,能亲眼看到这些小小美术品的小小的作坊,以及作坊里世世代代相传的手工艺人。”  
  “好的,盼望能有这一天,”吉洪诺夫笑道,“中国人民为了自由解放而英勇斗争,最后的胜利现在是不远了。”  
  他们交谈起两国文坛的情况。主人说,1934年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开会时,有一个中国女作家从德国来,在大会上报告她地德国被捕的经过。  
  “这位女作家的名字是不是叫胡兰畦?”茅盾插嘴问。他在写《虹》时把胡兰畦作为女主角模特儿,但他和胡兰畦从未见过面,只听说过有关她的情况。  
  吉洪诺夫答道:“是的。是叫做胡──胡一边报告,一边就哭起来了。那一次大会,高尔基也在场,高尔基也哭了。”  
  茅盾还参观了托尔斯泰博物馆、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涅克拉索夫博物馆、普希金博物馆等。他在和国内的朋友通信时,感叹地写道:“在苏联,每个故世的著名作家,国家都为他成立博物馆。可我们现在连鲁迅博物馆还没有呢!”  
  他明白,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下,对鲁迅、郭沫若等名作家的作品禁都怕禁不了,哪里还会设立博物馆呢!这只能盼望新中国建立后去实现。  
  4月5日晚上10点50分,茅盾和孔德沚乘坐的“莫斯科──海参威”国际列车开了。他们含着热泪,挥手向送行的侄女玛娅、叶洛菲也夫和其他苏联朋友告别:“再见了,玛娅!  
  再见了,朋友们!”            
五一、迎接解放         
  茅盾于1947年4月25日傍晚,走下“斯摩尔纳号”的舷梯,被朋友们簇拥着回到大陆新村的家里。  
  从去年12月5日登上“斯摩尔纳号”到这一天,一共四个月零二十天。当他们重踏上祖国国土的时候,国内的局势已十分严峻: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在扩大,这年3月9日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代表和工作人员被迫全部撤回延安。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以二十三万兵力向延安进攻,19日占领延安。  
  茅盾分析:我刚刚访苏归来,这是其他作家没有的有利条件,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宣传苏联上。蒋介石虽然利用苏军在东北的某些行动煽动了一次反苏浪潮,但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禁止介绍和宣传苏联。  
  在几个月里,他出席朋友们的小型集会,接受报刊记者的采访,应邀到一些大学和文化团体作访苏的讲演。他发现人们对苏联的一切都感兴趣。有人还向他打听“苏联有没有乞丐”?他回答:“我见到战争中的孤儿,却没有见到乞丐。”  
  5月上旬的一天,金仲华来找茅盾,看到他带回了一本英文版的《俄罗斯问题》,又听他说在苏联时访问过西蒙诺夫,还观看了《俄罗斯问题》的演出,便约茅盾赶快翻译出来,交给他主编的《世界知识》周刊连载。  
  不久,《俄罗斯问题》陆续发表了。他的《游苏日记》也在《时代日报》上开始连载。  
  他还陆陆续续地写了二十二篇介绍和宣传苏联的文章,其中的大部分收入后来出版的《苏联见闻录》里。所以他说:“在1947年,我成了苏联问题专家。”  
  这年10月下旬,国民党政府以“民盟参加匪方判乱组织”的罪名,悍然宣布中国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下令解散。民盟总部被迫发表“辞职”和“解散总部”的声明,以及“停止盟员活动”的命令。沈钧儒等民盟中的左派代表,决定出走香港,继续进行斗争。  
  上海的中共党组织奉中央之命,派人通知茅盾等无党派民主人士:“陆续转移到解放区去。作为过渡,第一步先到香港。”  
  12月14日清晨,茅盾悄悄地离开了大陆新村寓所,由叶以群陪同,乘船去香港。  
  孔德沚留在上海,替他放烟幕,对外界说他“回乌镇去了”。在茅盾抵达香港两个星期之后,她才和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结伴,同船到达香港。  
  茅盾是第三次来香港了。他看到这时的香港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英帝国,元气大伤,自顾不暇,这时对中国的内战采取中立、不介入的态度。  
  在报刊上,只要不反对港英当局,不干涉香港事务,什么文章都可以发表。因此,茅盾等都觉得来到了一个小小的自由天地。他们在《华商报》、《文汇报》上大登新华社电讯,大张旗鼓地报道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的胜利。  
  “这样便利的条件,对于我们这些握了半辈子笔杆,却始终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人来说,真像升入了天堂呵!”他兴奋地对叶以群说。  
  那几天,茅盾和朋友们碰在一起,常常谈到战局,谈到各战场上各路解放军的胜利,议论毛泽东在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全会上作的重要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提出的种种重大问题,使他眼界开阔,心潮澎湃。在为1948年元旦写的迎新献词中,他怀着激情写道:“新年见面,例应祝福。我祝福所有站在人民这一边的人士:更坚决,更团结,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让我们的儿孙辈不再流血,而只是流汗来从事新中华忆国的伟大建设!”  
  战后香港的房子比以前紧张,而从内地大城市及海外汇集到这里来的各界民主人士和文化工作者,总数有一千多人,一时间形成了房荒。茅盾夫妇在公寓中住了一个半月,才靠青年作家周钢鸣的帮助,在九龙弥郭道租到了一位华侨的房子,和历史学家翦伯赞分住二、三楼。  
  不久,茅盾担任了文协香港分会的常务理事。7月,他和巴人、周而复、叶以群等人发动、创办了《小说》月刊。  
  孔德沚见他连日来既要参加政治活动,出席文艺集会,又要编刊物、写评论、作杂文,更要埋头创作小说,胃病、眼疾、失眠等病相继发作,心疼地说:“你五十多岁了,可不能跟小伙子比呵!现在就这样忙,要是新中国建立了,不是会把你累垮吗?”  
  “是呀,是呀!正因为黑暗即将被光明代替,新中国快要建立了,我才需要更多地工作,更多地锻炼。不然,我会成为一个落伍者呢。”茅盾眨着眼睛,微笑着说。  
  “我说不过你,你总是有理有。不过,身体总要注意吧?你自己感到累了,就休息。”  
  妻子关切地叮嘱着。  
  “好吧,我遵命就是。”他又把头埋进稿纸堆中,唰唰地挥写起来。  
  5月初,他与郭沫若等六十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表了《纪念“五四”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响应中共关于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呼吁广大知识分子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9月9日,在上海被查封的《文汇报》迁到香港复刊了。报社负责人邀请茅盾担任该副刊《文艺周刊》的主编,并且要他提供一个长篇小说连载。  
  前两次他来香港,曾应报纸之邀写过两个长篇连载小说:《你往哪里跑》和《腐蚀》。  
  这一次,他要写的是《锻炼》。  
  茅盾对这部小说,计划写连贯五卷的长篇,各卷的人物大致相同,稍有增添。第一卷《锻炼》,写上海战争至大军西撤,包括工业迁移之第一期,抗战初期对民主运动的压迫……  
  等等。在这一卷中,主要人物都露了面。第二卷拟题为《敌乎?友乎?》,写保卫大武汉至皖南事变发生。第三卷为皖南事变后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直至中原战争,湘桂战争。第四卷写湘桂战后至“惨胜”。第五卷为“惨胜”后至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他设想,在这五卷的系列小说里,要把从抗战开始至“惨胜”前后八年中的重大政治、经济、民主与反民主、特务活动与反特斗争等等,作个全面的描写。这可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巨著呵!他预计全书五卷要写一百五十万字,如果时间有保证,大约三年能完成。  
  从9月开始,茅盾便投入了《锻炼》的创作,由于报社催得急,他没有来得及详细的大纲,只是根据已勾勒出的整部作品的轮廓,写了一个简单的大纲,又陆续写了一些笔记,为书中的主要人物立了小传,便匆匆地赶写出来。  
  《锻炼》全书二十多万字,在《文汇报》的《文艺周刊》上连载了一百一十天。全部登完以后,书店与茅盾联系,要求出单行本。但他没有同意,他想把后面几卷完成以后再出版。  
  岂知由于形势的迅速变化,茅盾不仅未能完成以后的四卷,而且出单行本的事,也不再有人向他提起。直至1980年底,《锻炼》的第一个单行本才由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1981年5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简体字的横排本。  
  1948年除夕那天,茅盾和夫人与李济深、章乃器、邓初民等二十多人,秘密地乘上一条苏联轮船,直航大连。  
  在他们之前,已有沈钧儒、郭沫若等两批人秘密离开香港。他们都是接到了中共中央的通知,分批地秘密前往东北解放区,去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准备的。            
五二、首任文化部长         
  茅盾等一行抵达大连后,略事休息,以恢复海上航行的疲劳。然后坐车进入解放了的沈阳。2月初,北平解放。下旬,中共中央派专列“天津解放号”接他们三十五位知名人士来北平,下榻在北平饭店。  
  这是茅盾时隔三十多年后再来北平。他陪妻子去观光了市容,重游了颐和园。在《北京话旧》里,他写道:“我在一九一四年游过颐和园,时隔三十五年,一九四九年春重游颐和园时,虽已日月重光,而此园风物依然如故。此外,译学馆没有了,整个北京几乎不认识了。……旧的北京是历史上的北京,它是皇亲国戚、达官大贾、地主、买办的北京;现在的北京,是人民的北京,将永远是人民的。”  
  几天后,萧逸来看望茅盾夫妇。这是女婿和岳父母第一次见面,双方都很高兴,孔德沚像见了女儿似的,笑着哭了起来。  
  萧逸对茅盾说,他是华北野战军第26兵团的前线记者,北京解放后,随军入城的,想留下来从事写作。  
  望着这个喜爱文学的女婿,茅盾是多么希望他能留在北京,在自己和妻子身边,既能就近给他指导,又能对他俩有所照顾。然而,他想到中国人民这场伟大的解放战争,应该有年轻人写作品来反映。萧逸就是这样一个人才,便鼓励他说:“你最好能参加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这个时间不会很长了;然后再进行个人创作,你的材料会更丰富,作品会写得更有价值。”  
  女婿听从了岳父的教导,愉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