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押阵”的游击队员在后面唤他们,指着地上的衣包喊着什么。茅盾说:“不要了,我们拿不动。”那人又哇啦哇啦嚷着,但他俩听不懂,只顾去追前面的人。可是等他俩赶到住宿地时,却发现了他们丢掉的那只重包袱。他们万万想不到,那个“押阵”的游击队员会不辞劳苦替他们拿回来。  
  天亮以后,伪乡长带来四个日本兵,要他们排好队,由日本兵点验了人数,押着他们快步走了七里路。来到一个小山脚下,押解的日本兵向山头眺望哨中的日本兵喊了一阵话,才放他们自由地前进。  
  茅盾夫妇跟着叶以群、戈宝权,随着大队忽匆匆通过一片稻田,爬上林木茂密的山坡。  
  在一平坦的地方,前面传来“命令”:就地休息。“向导”告诉他们:“爬过海林坳,就到目的地了。”他们都松了一口气,个个笑颜开,刚才“急行军”的紧张、疲倦全消失了。  
  黄昏扣,他们的队伍终于来到东江游击纵队司令部的驻地白石龙镇。司令员曾生和政委林平把茅盾夫妇、邹韬奋、胡绳、于伶、戈宝权、叶以群等十多人请到司令部里。曾生司令员说:“实在抱歉,弄不以好菜,只有用狗肉来为诸位接风了!”  
  一大碗一大碗热气气腾腾的红烧狗肉端上来了。大家捧起碗大口嚼了起来。  
  “哈,这狗肉比山珍海味还要香哩!你们要是不说明,我会当成羊肉呢。”茅盾对曾生、林平两位游击队首长说。  
  在白石龙,他们休整了一个多星期。茅盾洗了澡,刮了脸,但为了增强化装的效果,他没有把胡子剃光,留下了唇疵,经后就一直留了下来。他穿上游击队送的新棉袄,心身都感到回到亲人中的温暖。  
  他们的目的地是惠阳,必须继续前进。休整了几天,茅盾就向曾生司令员、林平政委提出了“继续赶路”的要求。于是,1月20日下午三时,他们又出发了。这是一个五人小组:  
  除茅盾夫妇外,还有叶以群、胡仲持、廖沫沙。加上两名带枪护送的游击队员、两个挑夫,一行共九人。  
  他们越过广九铁路,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茅盾第一次黑夜走山路,只觉得脚下忽高忽低,仿佛在上坡下坡。有一段下坡路,他听到脚下悉悉唰唰,全是细沙子,滑得很。这使他想起邹韬奋扭伤脚筋的情形,便和妻子前后拉着不敢放开步子走。  
  “慢一点就慢一点吧,反正还不是‘后的追兵’;走急了扭伤脚筋或者跌伤,那就简直不能动弹,不是更糟么?”他轻声对妻子说。  
  走了不知多少时候,忽听走在前面的胡仲持说:“有一条河,小心呀!”  
  护送的游击队员说这是石纪河,河水很浅。他们穿着鞋或袜子涉水到了对岸。半夜时,抵达了宿营地。吃过煮番薯,负责接应的人领他们到了山上的“寮”里。对他们说:“睡在山上比较安全。”  
  但是两名护送的游击队员却不肯睡在“寮”里,其中的矮个子指着“寮”外大树底下说:“我们就睡在那里!”  
  茅盾想这是要给我们放哨呵!忙叫妻子拿出毛毯,可是两个游击队员却不肯接受,矮个子说:“用不着,我们是惯了的。大雨底下,我们也照样睡觉做梦呢!”  
  第二天黄昏时,九人小队又上路了。走了五六十里,他们接近了预定住宿的村子,却发现这里有敌情,不能住宿。于是匆匆向十里外的另一个村子转移。不料到了那里,敌人忽然逼近过来。他们只好得再回到原来的村子,但是不敢进村。两位游击队员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山上,稀稀落落的几棵大松树说:“就在这里睡觉罢!”  
  “在露天么?”茅盾吃惊地问。  
  回答是肯定的。他们五个人来到一棵大松树上,背靠背坐成一堆。茅盾让妻子拿毛毯来蒙在头上,偷偷擦了一根火柴,吸起手卷的土烟。  
  天亮后,他们才进村见到了当地的游击队长──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他向茅盾等人表示歉意,并且说:昨天下千,淡水、龙岗的敌人突然沿公路两侧蠢动,目的不明,而他们的村子离淡水──龙冈公路只十来里,不得不警惕。  
  “今晚上他们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游击队长说,“可是不用害怕,敌人照例是龟缩在据点内,不敢出来的。原来护他们的人和挑夫已回去了,我派一个小队长带领六个队员护送你们过封锁线。他们吃过饭,好好睡一觉。”  
  这天晚上,茅盾夫妇等五人在六支长枪、一支手枪的护送下,和两个挑夫一起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两道封锁线,来到东江游击纵队控制的一个小镇。第二天,他买了二十斤猪肉,慰劳完成护送任务的七位战士和两位挑夫。  
  在这个小镇上,他们遇见了张友渔夫妇。三天后再次出发时,张友渔夫妇就成了他们的新伙伴。  
  游击队派了三个挂盒子枪的战士和四个挑夫,把他们护送到一个叫洲田的大村子。在一幢城堡式的大房子里,东江纵队的一位大队长告诉他们:刚刚得到消息,敌人攻陷博罗,有进攻惠阳的样子,他们得住在村里,看情况再决定行止。临走又叮嘱说:“这里距惠阳虽然还有七里,离国民党控制的地区却很近,村里的情形也比较复杂,他们不要随便走动。”  
  谁知他们这一等,竟等了半个月。因为五天后,敌人占领了惠阳,掠夺了物资后再撤出,已是旧历年底。  
  最后一天的行军,是在白天。由于后半段路程要进入国民党的控制区,武装的护卫改成了不带式武器的向导,茅盾等人也乔成逃难的商人。  
  天色阴沉,冷风飒飒。下千三点多钟飘起了毛毛细雨;黄错时分,雨下大了。一阵阵寒风苦雨又一次考验茅盾等几个急行军的文人。叶以群反动派一把脸上的雨水,对茅盾打趣说:  
  “茅公,这风雨奏乐伴君行,趣味如何?”  
  “别有风味呵!”茅盾扬起挑着雨珠的浓眉头也笑着说,“这叫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欺本肤,空乏其身……”  
  “这是什么地方,还有心思背古董!真是苦中行乐。”孔德沚低志打断了丈夫的话。  
  雨越下越大,向导带领他们跑步前进,不久,来到一个小镇──三栋,走进一家杂货铺里歇脚。茅盾看到自己和朋友们身上的棉袄都已淋湿,就与向导商量:“是否就在这进而宿夜?”  
  向导不同意。他说:“事先没有布置,这镇上驻扎着保安队,怕不安全。可是继续赶路也危险,下一段有三十里,要通过敌人刚刚撤出的地区,安全没有保障,不带武器在夜间赶路,太危险了。”  
  这时,杂货铺老板替他们出了个主意:花钱请驻军连长派几个保安队员当“保镖”。并说他愿意帮他们去办交涉。茅盾和几个人商量后同意了。杂货铺老板去那里一谈就成。于是他们凑了一百五十元雇了两个国民党保安队员,“保护”他们向惠阳奔去。  
  饭后,他们原想买几盏灯笼,可是商店早已打烊,未能买到。但茅盾和张友渔的妻子还各带着一支电筒,他们就靠着这两支电筒,冒着风雨在黑夜里赶路。  
  三小时后,雨渐渐小了。妻子从后面问茅盾:“离惠阳不远了吧?”  
  “估摸着快到了。”  
  茅盾眼睛近视,又有眼病,这时当然盾不清路,只能一脚离、一脚低地走着,凭感觉他知道软的是烂泥,硬的是石块。有时一脚踏进水潭,“砰”的一声,大腿上全是水,他也不管,马上拔出脚再走。这样摸黑走着,当他正觉得似乎走在石桥上时,猛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身后的妻子不见了。他连忙大叫:“不好了,不好了!德止掉下河里去了!”  
  急忙用电筒往桥下照,却深不见底,只听得哗哗的水声。他吓呆了……  
  闻声奔来的人也都慌了,不知怎么办。张友渔的妻子甚至哭了起来。  
  这时,桥下却传来孔德沚的声音:“我还没有死呢!可是怎样上去呀?”  
  两支电筒循声照去,看见了!她下地站在桥下靠近河岸的水草和烂泥里。  
  “受伤没有?”茅盾着急地问。  
  “没有,没有。赶快设法拉我上去呀!”  
  靠了两位“保镖”的帮忙,终于把她救了上来。  
  在惠阳城内一家大旅馆里,孔德沚换去湿衣,借到一只小泥炉,生上火,一边烘烤衣服,一边叙述她“失足”的经过:“我脚下踏一个空,身体就掉下去了。心里想,不好了,这是河呢,可是老不到水里,像腾云似的。后来,扑通一声,到了水里了,真运气,可巧全是水草和烂泥,没有石块。我赶快爬起来,就听到你们在岸上喊。你们以为我死了,我就喊:  
  没有死,没有死……”  
  在床上发烧的胡仲持说:“真是奇迹,竟没有一点伤,还坚持走到了惠阳!”  
  “那时我们都吓慌了。要是伤了,怎么办呢?”廖沫沙说。  
  “幸而冬天水浅,不然,两丈深的水……”叶以群心有余悸地说。  
  “如果死了,或伤了,那你们就麻烦了。”孔德沚笑着说。  
  大家也都笑了。  
  茅盾对妻子的勇毅深为钦佩,他松了一口气说:“三栋出发前,我要买灯笼,好像是有预感似的。不过,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茅公,我们这些天来的经历,既惊险又富有传奇色彩,你要是写在小说里,那有多精彩!”叶以群冒出这么一句。  
  茅盾微笑不语,心里说:“我一生中这段难忘的经历,总是要写的,要写的……”            
四四、笔耕桂林         
  1942年3月9日,从桂林的一家旅馆门外走进两个客人,身上都穿着既肮脏又肥大的蓝布棉袄,男的左手提着个包袱,右手拎着一只热水瓶;女的一手挽着个包袱,另一手提着只小藤篮。两人在旅馆的登记簿上写的姓名是:“男,孙家禄;女,孙陈氏。  
  茶房看着这两个落魄的客人,露出鄙夷的目乐。他怎么会知道:这两位旅客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茅盾和夫人呢。  
  那时,他俩的全部家当是:一条俄国毛毯,几件替换的内衣,一些梳洗用品,一本《新旧约全书》,一支自来水笔。经过三个月的难民生活,他们的钱袋里,所剩已廖廖无几。  
  “钱袋快掏空了,怎么办?”妻子问丈夫。  
  “我是手无缚鸡之力,唯有重做冯妇,卖文为生。”茅盾无可奈何地说。  
  “这旅馆住不起,你快找人帮忙租一间房吧。”妻子提出了当务之急。  
  过了一天,叶以群介绍茅盾和邵荃麟认识,邵荃麟就把自己的一间厨房让给了他们。叶以群说,他接到党的指示,要去重庆,并告诉他邵荃麟是中共在桂林的文化工作负责人。  
  于是茅盾夫妇来到桂林市郊丽泽门外丽君路南一卷,搬进邵荃麟腾出的那间厨房。这间房很小,八九个平方米,只能放一只双人床和一张桌子。  
  田汉、欧阳予倩、王鲁彦、孟超、宋云彬、艾芜、司马文森以及从香港脱险的夏衍、金仲华等朋友闻迅都来看望茅盾。夏衍问他今后有何打算,他回答:“我想好好休整一下。  
  首先要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所以打算写点东西。”  
  茅盾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