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复杂,甚至最终变成大事。

这种国家运作体制,严重消弱了华夏文明自己的实力。

其次就是文官当政,只会一味空想、空谈,不注重实际,弄的军官不会打仗,士卒不会用武器,上百万大军,只能等着人家几万猎户屠杀。

满人不会打仗,但他会打猎,这是他们的生存本能。

明军是连打猎都不会,就别提打仗了。

所以,武装到牙齿的百万羔羊,被会抓羊的几万豺狼吃掉,一点也不奇怪。

(说到这里,老余怎么突然发现,某国现在的政体,基本和当年大明是一样的?就是没有皇帝罢了。看来,自称文明世界的所谓模范样本体制,往长远看,缺陷更大,咱们值不值得向他们学习,还真得好好思量一下。)

尽管多铎和阿济格都从西北军身上或多或少的吃了亏,却并没有引起多尔衮对王烁的足够重视。

在他想来,王烁只不过是和四川的张献忠,湖北的左良玉一般,一方诸侯而已。

只要自己施以恩惠,略加笼络,他们就会和姜瓖、唐通他们一样,乖乖投靠大清了。

是以,他以已经定都北京,从沈阳迁来的顺治皇帝的名义,给王烁、张献忠,甚至包括左良玉,都写了一封信。

信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说,大明气数已尽了,大清当顺应天意,代替大明掌管天下。

你们过去不知道,对抗朝廷,朝廷也不怪你们,但以后再这么干就是造反了。所以,劝你们赶紧写降书顺表来京投降,这样还不失封侯之位,否则,天兵至日,寸草无存!

嚇,这口气大的,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

也难怪,顺治迁到北京,正式祭天登基之后,多尔衮打下中原是首功,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摄政王了。

顺治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加九锡,上朝不必参拜。

也就是说,多尔衮享受的官阶礼乐,只比皇帝顺治矮一级,而比所有大臣,包括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都高。而且,他拥有不参拜皇帝的特权。

这下把多尔衮牛逼的,连皇帝印信都搬他王爷府去了,朝廷大事都在他家里办,直接不去皇宫顺治那里了。

而且,出行礼仪音乐,叔叔怎么可以比侄子低一级呢?不讚越,一样就完了。

结果,他就和顺治一样了。

这也成为日后他死了,众大臣参他谋反的一大证据。

多尔衮牛逼,在那半壁江山仍归南明的时候,他也就只能在北京显摆,出了北京,谁知道你是干嘛的?

他写信给他认为还凑合着有点能力的三个人,王烁、张献忠和左良玉,觉得是他看的起他们,可这仨人愣是没一个尿他的。

左良玉直接不见多尔衮的信使。这位宁南侯爷虽然是位大老粗,可是极重名声,唯恐史官把他给写歪了。

大清他惹不起,可他也不能和鞑子有瓜葛,将来在史书上给骂成汉奸。

所以,他以身体不适,不宜会客为由,直接把大清的使节给礼送出境。并告诉他们,以后别再来了,路上不安全,万一你们走半路失踪了,这算谁的?

李自成完了,张献忠没了惧怕的,现在已经在成都称大西皇帝了,尽管把成都附近搞了个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但好赖他也算皇帝。

看着多尔衮的信,他就纳闷,这顺治是谁,大清是什么东西?

听说北京让大清给占了,不由火冒三丈,大声骂道:“你娘逑,老子正收拾南边这些明朝的瓜娃子,收拾完了正惦记着去北京咧,你大清凭甚抢老子的北京?

来呀,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把这瓜怂使者鼻子耳朵都给老子割了,让他回去告诉多尔衮,洗干净脖子,等着老子去宰他!”

第347章 挑拨激将坑大清 李过南下寻闯王

对待满清使者,王烁算是三人当中比较客气的。

不管怎样,他前世在现代是大学毕业,比那帮老粗们文明许多。

他直接把顺治黄缎子做的诏书扔在了使者的头上,说道:

“开什么玩笑?皇帝是随便个人就能当的吗?你们建州满人,连一百万都不够!

知道整个华夏民族有多少人吗?两个亿!你们在这华夏民族的大家庭里,连百分之一都占不到,你们有什么权力当皇帝,统治两亿人口?

回去告诉多尔衮,让他本份点,少作孽。他坏事已经干了不少了,就算他现在立地成佛,吃斋念佛一辈子,都抵消不了他犯下的罪孽!

待日后华夏稳定,迎来和平的时候,那时即便他死了,也逃脱不了人民的审判!”

使者根本没弄明白王烁说的是什么意思,新词太多了。

事后,宋献策单独把使者叫到自己那里去,对他解释道:

“我们大将军的意思,你们满人现在称帝恐怕不合时宜。长江以南半壁江山还在人家大明手里呢,谁敢保证人家不会杀回来?

要万一你们干不过南明呢?我们大将军投降了你们,将来南明打败你们,找我们算账,我们承受不起呀。

所以,我们大将军现在还不能承认你们,有本事你们把大明先灭了再说。

只要你们灭了南明,咱们这边好说,自然会承认你们是中原之主。”

这宋献策真够损的,他这是连挑带激,哄着多尔衮跟南明死磕呢。

说到出兵陕西和多铎交手,又占领宁夏,宋献策解释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啊。你知道,西北穷啊,百姓自己吃饭都吃不上,何况还要养活足以自保的军队?

我们大将军为保证自己的利益,听说李自成在西安抢了不少粮食辎重,就眼馋了,想趁火打劫抢他一下。

谁知道李自成跑那么快,豫亲王又来的那么急呢?

两家交兵,完全是误会。知道是你们大清来了,我们不是主动撤回来了吗?

至于占领宁夏,那也是迫不得已呀。

西北出产粮食太少,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们得有地方种粮食养活自己吧?

所以,我们占了宁夏来开荒种地,希望你们谅解,不要再跑来争夺了。

你们放心,我们大将军绝对没有要和你们争夺天下的意思。只要你们不惹我们,我们也不会去和你们为敌。

但要我们承认你们,还是那句话,有本事你们先把南明给灭了再说。”

最后还是不忘挑拨离间。也别怨宋参谋长损,这是决策常委共同的主意。

现在实力不济,和多尔衮翻脸还不是时候,就得想方设法挑拨着多尔衮和南明打。

目的只有一个,反正南明早晚得完,先别让他们闲着,先抵挡一阵大清再说。

这是坑多尔衮呢,至于他上不上当,那就看他自己了。

你不号称睿亲王,聪明吗?兴许你还不一定上当呢。

你别说,多尔衮现在正牛逼着,良言肯定听不进去,他还就吃宋献策这一口。

不管怎么着,人家王烁没表示和他为敌,而且果真退出了陕西。

那就先放下王烁不管,先管不服的,枪打出头鸟。

你张献忠不是瞧不起老子吗?老子就要你好看!

多尔衮没有再和王烁争夺宁夏,宁夏迅速被李岩夫妇占领,派人通报兰州总部。

随后,梁敏的行政干部就率领数万由山西、陕西、四川等地逃难到西北的百姓,进入宁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引渠开荒和建设新家园的运动。

宁夏已经变成了王烁西北政权的又一块新根据地,高一功和李过再想去宁夏,也得问问人家王烁同意不同意了。

还算不错,没等他们去问,李岩就奉王烁命令,亲自派亲信来接他们了。

李过和高一功率领剩余的大顺男女老少十余万人,在李岩的亲信引导下,暂时驻扎到宁夏的惠安堡。

接着,李岩夫妇,宋献策,辛思忠、党守素等一般过去闯王营里的老人,就都来看望他们,叙旧,讲西北政权的好处,无非是希望他们留下来,不要走了,一起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华夏民族努力。

不用这些人讲,李过和高一功也看到了西北政权的好处。

惠安堡周边都是新迁徙过来的百姓,他们组成新的村子,选举自己的当家人,划分土地,分配耕牛,一片繁忙。

开发新的人类聚居地,以当时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工具,是相当艰难的。

但无论怎样辛苦,怎样艰难,百姓们脸上带着微笑,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在这里,没有官老爷,更没有地主恶霸,无论是谁,即便贵如总参谋长的宋献策,百姓见了也不会下跪。

这总参谋长簸着一条腿,带着李过和高一功到百姓的田里转悠,和百姓唠家常,论五谷,高兴的跟孩子一样。

两个人被这一切感染着,又怎会不愿意留下来?这正是他们日思夜想的生活。他们打仗为什么,不就是为这个吗?

两个人商量许久,决定留下来。但他们是闯王最亲信的亲眷,不能丢下闯王不管。

最终,李过决定,把所有家眷和老弱留在惠安堡,由西北政权的民事官员帮他们建立村寨,分划土地定居。高一功在这里协助民事官员。李过则带领三万精兵,经汉中往南去,从四川进入湖北,寻找闯王。

找到闯王之后,李过就和他讲明道理,劝他回来定居,把所有权力交给王烁。他们的政权和王烁的政权比起来,简直就是胡闹,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这充分说明,闯王的执政能力比王烁差的太远了。

既然不如人家,就把权力交给人家,让人家来干,而闯王可以不担心被敌人消灭,安心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是很好吗?

李过了解闯王,他相信,只要他的这位叔叔能真正看到王烁经营的根据地,他一定会心服口服,主动交权的。

普天下能够劝动李自成的,恐怕也只有他的这位侄儿李过了,他们毕竟从在甘肃当戍卒时就在一起,同甘共苦了这许多年,彼此十分亲爱和了解。

第348章 不忍英雄冤枉死 王烁写信泄天机

李过要带三万剩余顺军去湖北寻找李自成,劝他回来归顺王烁。

宋献策和李岩都觉得李过这个办法可行。

王烁在兰州主持军务,不能亲自来看李过和高一功,但也托宋献策带来了自己的亲笔书信,表示了对两人的真诚欢迎之意。

听闻李过要去湖北寻找闯王,王烁沉默许久,还是同意了。

尽管李自成凶暴嗜杀,做了许多错事,但他领导农民起来反抗官府,使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加速了晚明腐朽没落政权的崩溃,为历史的前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重要的,是他给了千万百姓不再苟延残喘,只有起来反抗不公平才能活下去的真理,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坚持真理的斗士,为天下公平而战斗!

无论怎样说,他都不愧是一个民族英雄!

王烁让信使给李过带去书信,信中说,他已经把李过当做自己人了。无论他此去是否找到他叔叔,无论李自成愿不愿意回来,他王烁都在这里,盼着李过,带着他的儿郎们,尽快回来。

同时,思虑再三,他还是告诉李过,他叔叔今年命犯太岁,凡是碰到带九的地名,一定要绕开走,不然必入死地。

李过则应当赶在李自成要去地方的前面,在有九的地名前面挡住李自成,不让他去,才可挽救李自成的性命。

这有点封建迷信的意思。王烁没法和李过直说他在现代时已经知道的结果,只好托之于玄学了。

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不希望李自成就那样窝囊的死去。

他希望李自成活下来,亲眼看着他怎样将满清一步步绞杀,亲眼看着他怎样治理出一个真正人民当家做主的天下。

李过接到王烁的书信很是感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