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把多铎支走。再一琢磨,李自成逃到襄阳,那就离着在湖北武昌的左良玉不远了。

如果阿济格追击过急,李自成和左良玉联合起来怎么办?那阿济格可就不一定干过人家了。

他找来洪承畴询问,这家伙对南明这些将领比较熟悉。

洪承畴思考一番道:“不会。左良玉是靠剿流寇起家的,和流寇仇深似海。再说南明正和咱们谈判共同剿灭流寇的事呢,必定不会帮助李自成。

英亲王把李自成赶到武昌一带更好,说不定李自成就能和左良玉打起来,咱们正好从中得便宜。此驱虎噬狼之计也。”

多尔衮听的连连点头。嗯,驱虎噬狼,这个办法好,他最拿手这个了。

既然阿济格可以一人就把李自成和左良玉赶到一起收拾了,那多铎就不用掺合了。

他又下令多铎,率军立刻离开西安向东,攻破南明的江北四镇,渡江灭南明。

至于王烁,人马有限,还暂时够不成威胁。先派使者过去招安,不投降再说。

阿济格接到多尔衮的命令吓一跳,这会儿他顾不上什么骆驼不骆驼了,赶紧带兵去追李自成。

他知道他这位九弟的脾气,真要发了火,亲兄弟也不行。

得,赶紧去灭李自成吧,不然,亲王没就没了,就怕屁股也要给多尔衮打烂了。官位一撸到底,从此再享不成荣华富贵了。

极度郁闷的阿济格,把正向襄阳一带逃跑的大顺军,当作了最好的“出气筒”。

一路快速追击,从河南西部咬住后即紧紧不放,下令清军不分昼夜,拼死攻击。

阿济格发疯一般的攻击,彻底打没了李自成和他手下将领们的信心,现在是畏清军如虎了,连接战的胆子都没有了。

李自成率领大队人马,被阿济格追的一路狂奔,沿途不敢停留,穿山越岭、历经艰险,终于跑到了老根据地襄阳。

襄京四府(襄阳、承天、德安、荆州)是李自成襄阳称王时的老根据地。那时候的闯军军纪严明,不祸害百姓,而且认真执行李岩的“均田免赋”政策,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襄阳守将是威武将军白旺,此人才能不亚于辛思忠。当年李自成离开襄阳进军西安之后,他约束部队,爱护百姓,深得当地百姓拥护。

特别是马守应让闯王吓得跑到荆州避祸,他和马守应也相处融洽,致使整个襄京四府一片安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过难得的太平日子。

李自成再次败退回襄阳时,襄京四府已经被白旺治理的相当富裕,且拥七万精兵,加上李自成的败兵十几万,又有百姓拥戴,是足可抵挡阿济格,守御地方安宁的。

但这个时候,李自成和跟随他的众部下,已经被清兵吓破了胆,在阿济格步步紧逼之下,竟然不敢守御襄京四府,要放弃这块唯一的根据地,继续南逃。

第345章 吓破胆弃守襄京 输红眼难纳忠言

李自成要放弃襄京四府,就连他手下的谋士杨永裕和顾君恩,竟然也为他不守这唯一的老根据地找理由。

一是清军实在是强大,天下无敌。我军自北京山海关到现在,每次与之交手,无一胜绩,屡战屡败。

二是清军都是骑兵,我军多是步军,在这中原广大平原之上,实无法与之抗衡。

不如放弃襄阳,继续向南,将清军引至不利其骑兵作战的南方水网地带,再伺机予以消灭。

三,此距武昌不远。武昌为南明宁南侯左良玉镇守,其乃我军手下败将,不敢与我军抗衡。

我军趁势击败左良玉,拿下武昌这座坚城,既可得到物资、粮食补充又可得到兵员补充,还可凭借坚城阻挡清军追赶,可谓一举三得。

威武将军白旺此时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坚决反对放弃襄京四府。

他道,现在西安已经落入清军之手,襄京是大顺唯一的根据地了。

他自已在襄京已经经营了两年多,百姓爱戴大顺政权,愿为保卫大顺和家乡而战。湖北又是鱼米之乡,粮食供应也有保障。

他激动的大声对李自成道:

“这些条件,是其他地方无法得到的。在这里,凭借我们的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将清军击败,保住襄京四府,然后再图扩大。

待我们以此为基,养足了精神,以后一定会有东山再起,和满清决一死战的机会的!

况且,古语有云:守江必守襄!当年南宋就是因为守住了襄阳,才有了偏安二十多年的太平。

可惜,南宋只图偏安,不图进取,最终还是亡国了。

陛下您若想学南宋故事,以江南为根基,和满清划江而治,襄京就更应该守住,无论如何不能让给满清!”

自古以来,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无论白旺如何苦口婆心,杜鹃啼血一般的劝说,争辩,李自成根本听不进去。

而此时那位大顺宰相牛金星,似乎已经看透了一切,什么主意也不出了。

只要有空,他就和自己的儿子牛佺在一起,秘密商量什么事情。

位卑言轻啊,白旺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自成放弃他苦心经营起来的根据地,再次带领大顺政权的男女老少,踏上向南逃窜的征途。

1645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全部家当——大顺军20万和官员、家属30万人,共50万人组成的“难民部队”,由襄阳、承天,向汉川、沔阳前进。

白旺终于不再对李自成抱有任何幻想,带领家眷和五百亲兵,连夜离开襄阳,避开清军,沿着李自成南下的老路北上,于月底到达陈仓。

马守应在荆州的时候,他就听说了西北的王烁。但他对闯王有感情,不愿背叛闯王。

如今的闯王,已经利令智昏,赌徒的性格暴露无遗。白旺知其必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离开。

王烁和李岩、宋献策在兰州等着白旺,听白旺诉说了襄阳被放弃的经过,王烁只能苦笑。

李自成正沿着历史为他设定的那条不归路平稳迈进,任何外力无法阻挡。

自己已经托田见秀告诉他了,不可过江,他根本没当一回事,还把誓死都不愿意离开他的田见秀给杀了。

宋献策指着总部墙上挂着的地图,连连顿足道:“即便襄阳不可守,我等东出陈仓,威胁阿济格后路,阿济格也不敢全力攻击襄阳。何况襄阳是唯一一块可守之地呀!”

随后就质问白旺道:“牛金星做甚了,为何不和你一起劝阻陛下?他也糊涂了吗?抛却襄京四府,陛下和大顺,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白旺还没有回答,李岩却在一旁说宋献策道:“牛丞相在这点上比你聪明。明知劝也无用,他岂肯无谓撞一鼻子灰?”

见宋献策不服要争辩,就道:“赌徒输红了眼,你对他讲,莫要再赌了,让他把手里银钱暂时留着,待来日运气好时再来翻本,他肯听你言否?

闯王此刻就是输红了眼,即便你宋军师在他身边,你自信可以令其改变主意吗?”

宋献策默默地想想以往跟随闯王时的经历,颓然坐进身边的椅子里,再不言语。

李自成一路南逃,连侄子李过和舅子高一功都不管了。

待李过和高一功接到李自成的书信,知道他已率主力向襄阳方向撤退的时候,他们已经被阿济格的大军阻隔在了山西北面,四周全是清军,进退无路了。

早在潼关激战正酣时,阿济格率满军谭泰部、汉军吴三桂、尚可喜、姜瓖部攻打高一功驻守的榆林。

在高一功严防死守,榆林久攻不克时,阿济格留下姜瓖围而不攻,自带吴三桂和满军劲旅绕过榆林,打败李过,攻取延安。

就在榆林争夺战进入白热化时,高一功接到李自成撤离防区、南下会师的命令。

高一功知道,到了这时候,死守榆林已经毫无意义。他只得撤离榆林,与先前失守延安西撤的李过会合,准备去西安同李自成会师。

这时侯,李自成早已撤离西安,西安城已经被多铎占领。很快,阿济格也被多尔衮从蒙古给叫回来了。

他们自讨打不过清军主力,直接经西安南下已经不太可能。

周围都是清军,上哪儿去呢?只有向宁夏前进了。

在李自成决定南逃的时候,李岩夫妇已经率一半西北机动兵团,两个骑兵军和一个火枪军进入宁夏,准备东出陕西,阻挡已经击败李过的阿济格自延安进军西安,给王烁腾出时间转移西安的辎重和百姓。

阿济格没有向西安进发,而是去了鄂尔多斯抢骆驼。

李岩没有碰上阿济格,在宋献策将西安的辎重百姓转移之后,便奉总部命令,率军全面进占宁夏。

占领宁夏,是常委会研究通过的,逐步扩大根据地的决议。

既然李自成已经失败南逃,宁夏现在虽说仍旧是大顺的,但守军稀少,无力抵抗满清。只要清军过来,很快就就会被占领。

与其便宜清军,还不如现在就占领宁夏。最省力的办法,自然是在清军到来之前把这件事情做了。

李岩夫妇此刻正在宁夏,正好趁机占领宁夏全境。

第346章 九王晋封皇叔父 大西老张不买账

宁夏不在清军进军中原的主要干道上,并不影响多尔衮问鼎中原的大计,不致造成他对西北军的过于关注,把西北军做为主要敌人。

但宁夏却是塞北江南,有黄河流过,不乏水源,物产丰富,对王烁的西北政权的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常委会早就形成一致决议,出西北的第一步,就是占领宁夏。

有李岩夫妇的威名在那里摆着,进入宁夏之后,大顺军驻守西北的将领,马科、左瓖、牛成虎等纷纷不战而降。

清军完全占领山陕之后,尚可喜和吴三桂派出小股部队进入宁夏,进行试探进攻,很快就被李岩夫妇派出的骑兵给赶了出来。

西北军的骑军与其他势力的骑军是不一样的,他们背着王烁“发明”的炒面,以连为单位,均匀分散在防地里。

防地中的百姓、治安军、民兵都是他们的眼线。

一旦发现敌情,连与连之间会用梁敏让人研制的号炮联络,号炮连响的次数代表着敌人的多少。

一个骑兵连发现敌军,立刻点燃号炮通知附近的骑兵连,然后自己缠住敌人,等待其他连队向这里汇集。

他们在甘肃北面就是这么训练的,打的一辈子生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哭爹喊娘,听到王烁骑兵的名字都发抖。

清军哪里见过这种打法?普一进入宁夏,四面就都出现了王烁骑军的影子。到处都是骑兵,防守稍有松懈,立刻就会被敌方看到破绽,然后就是突破,然后就是扩大战果,然后就是崩溃,然后就是屠杀!

经历了噩梦一般的屠杀之后,清军再不敢进入宁夏。

在多铎和阿济格都吃了亏之后,北京的多尔衮也是第一次听说王烁的西北势力。

王烁都占领整个西北,地盘跨三省,人口上百万了,清政府竟然还不知道。由此可见,满清的情报系统实在是不怎么灵光。

不仅情报系统,其作战能力,统治能力,在今天看来,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凭借的,只是多尔衮的小聪明和满人的野蛮劲。

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野蛮民族,要嘛嘛没有,竟然击败了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眼看就要出现一场工业革命的华夏文明,真是不可思议。

虽说有些不可思议,仔细想来也是必然。

首先就是始于大明的党争,凡事都不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考虑一党自身之利益,事无论大小轻重,都可以扯皮,踢皮球,屁大点事都能越搞越复杂,甚至最终变成大事。

这种国家运作体制,严重消弱了华夏文明自己的实力。

其次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